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媳抢走了我的儿子
马婷怀孕期间,老公闹出轨,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第三者。但马婷还是乐观、坚强地接受了生活,独自一人养育儿子,供他念完大学。婚姻的失败已让马婷痛得没了感觉,在她心里,儿子就是一切,是自己努力挣钱拼搏的目的,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由于是单亲,马婷打小就担心儿子受人欺负,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从幼儿园到大学,她总是形影不离,呵护备至。期间儿子由于升学而更换学校,她便效仿“孟母三迁”,将家搬到学校附近,以更好地照顾和陪伴儿子。直到儿子就读高中,依然天天接送,风雨无阻。可是儿子总要长大成人,总会找媳妇成立自己的小家。儿子处对象那会儿,马婷就感到心里空落落、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结婚后,家里蓦地添了一口人,还天天“霸占”着儿子,马婷心里更是堵得厉害,瞧哪儿都不顺眼。婆媳问题频频升级。
我有个极品婆婆
和老公恋爱那会儿,邓莉莉就能感到婆婆的敌意。每次约会老公总是迟到,问及原因,都是婆婆临时有这事或是那事得处理,牵绊了时间;去拜访婆婆,虽然拿着丰厚的礼物,可也难得换来婆婆一个笑脸;特别是她看自己和老公独处时的眼神,简直是掉进了醋坛子。但是婆婆对老公极好,完全是一个慈母的形象。
邓莉莉想,婆婆可能就是这种脾气吧,自己掏出真心待她,再硬的石头也有捂暖的时候。但婚后,她发觉自己可能真的错了。
婆婆一直都有叫老公起床的习惯,婚后第一天,她便同往常一样不敲门便推开了他们的卧室,直接掀开被子就拍老公起床。当时邓莉莉与老公都几乎赤裸,她觉得好不尴尬。可是婆婆看老公时的表情淡定,竟没有一丝异样。
在婆婆眼里,老公就像没断奶的孩子;可对自己,就像对待“小三”,挑剔、苛刻。这个极品婆婆要把邓莉莉逼得崩溃了。
心路心语
马婷所表现出的举动,其实是源于“母子关系的二次分离”失败而产生的“分离焦虑症”。
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发生在孩子出生后到成长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让女人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化。宝宝出生后逐步经历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自我意识”渐渐萌芽、增长,并出现两次“反叛期”。这是母子的“第一次分离”,其结果是孩子由单纯的对母亲依赖过渡到自己独立地探索世界。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回自身,依然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
假若“第一次分离”不成功,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相依赖”。尤其是母亲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生活、情感遭受挫折,都可能导致母亲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母亲情感失衡,过多地“爱”孩子,从而对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待;孩子则容易发展成“依恋型人格”或“畏缩型人格”——躺在母亲的怀里不想长大或长不大。
这为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婚成家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孩子结婚后(从恋爱开始),母亲便有被孩子遗弃的感觉,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而现实又不许可,于是,母亲的行为便出现“退化现象”——情绪多变、敏感、脆弱等。这种“行为退化”引起“儿子的关注”,孩子也会产生“新婚焦虑症”——不适应婚姻生活,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妈妈的感觉”。
因分离焦虑而引发的婆媳关系问题,并不是难解的“绳结”。当事人都应当以真心相待,加强彼此交流,相互沟通、尊重、谦让和爱护。如此,一个聪明的媳妇会巧妙地化解婆婆的嫉妒;一个知道守住边界的婆婆会轻松自在地处理好与儿子、媳妇的关系;一个有智慧的儿子能够成为婆婆与媳妇良好关系的黏合剂。
马婷怀孕期间,老公闹出轨,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第三者。但马婷还是乐观、坚强地接受了生活,独自一人养育儿子,供他念完大学。婚姻的失败已让马婷痛得没了感觉,在她心里,儿子就是一切,是自己努力挣钱拼搏的目的,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由于是单亲,马婷打小就担心儿子受人欺负,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从幼儿园到大学,她总是形影不离,呵护备至。期间儿子由于升学而更换学校,她便效仿“孟母三迁”,将家搬到学校附近,以更好地照顾和陪伴儿子。直到儿子就读高中,依然天天接送,风雨无阻。可是儿子总要长大成人,总会找媳妇成立自己的小家。儿子处对象那会儿,马婷就感到心里空落落、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结婚后,家里蓦地添了一口人,还天天“霸占”着儿子,马婷心里更是堵得厉害,瞧哪儿都不顺眼。婆媳问题频频升级。
我有个极品婆婆
和老公恋爱那会儿,邓莉莉就能感到婆婆的敌意。每次约会老公总是迟到,问及原因,都是婆婆临时有这事或是那事得处理,牵绊了时间;去拜访婆婆,虽然拿着丰厚的礼物,可也难得换来婆婆一个笑脸;特别是她看自己和老公独处时的眼神,简直是掉进了醋坛子。但是婆婆对老公极好,完全是一个慈母的形象。
邓莉莉想,婆婆可能就是这种脾气吧,自己掏出真心待她,再硬的石头也有捂暖的时候。但婚后,她发觉自己可能真的错了。
婆婆一直都有叫老公起床的习惯,婚后第一天,她便同往常一样不敲门便推开了他们的卧室,直接掀开被子就拍老公起床。当时邓莉莉与老公都几乎赤裸,她觉得好不尴尬。可是婆婆看老公时的表情淡定,竟没有一丝异样。
在婆婆眼里,老公就像没断奶的孩子;可对自己,就像对待“小三”,挑剔、苛刻。这个极品婆婆要把邓莉莉逼得崩溃了。
心路心语
马婷所表现出的举动,其实是源于“母子关系的二次分离”失败而产生的“分离焦虑症”。
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发生在孩子出生后到成长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让女人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化。宝宝出生后逐步经历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自我意识”渐渐萌芽、增长,并出现两次“反叛期”。这是母子的“第一次分离”,其结果是孩子由单纯的对母亲依赖过渡到自己独立地探索世界。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回自身,依然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
假若“第一次分离”不成功,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相依赖”。尤其是母亲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生活、情感遭受挫折,都可能导致母亲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母亲情感失衡,过多地“爱”孩子,从而对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待;孩子则容易发展成“依恋型人格”或“畏缩型人格”——躺在母亲的怀里不想长大或长不大。
这为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婚成家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孩子结婚后(从恋爱开始),母亲便有被孩子遗弃的感觉,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而现实又不许可,于是,母亲的行为便出现“退化现象”——情绪多变、敏感、脆弱等。这种“行为退化”引起“儿子的关注”,孩子也会产生“新婚焦虑症”——不适应婚姻生活,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妈妈的感觉”。
因分离焦虑而引发的婆媳关系问题,并不是难解的“绳结”。当事人都应当以真心相待,加强彼此交流,相互沟通、尊重、谦让和爱护。如此,一个聪明的媳妇会巧妙地化解婆婆的嫉妒;一个知道守住边界的婆婆会轻松自在地处理好与儿子、媳妇的关系;一个有智慧的儿子能够成为婆婆与媳妇良好关系的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