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改版了,教师应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不仅要立足教材,课内教学要紧扣在点子上,起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课内要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使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实习感到得心应手,真正体会到学有所得的喜悦。
关键词:语文教材 改版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06-01
前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改版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改版后,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使学生乐学易学,教师乐教易教,真正达到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发现新教材有如下的几个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教学尝试。
1 新教材的特点
1.1 更具有时代性
以中职一年级教材为例,新教材编选的范文除了保留10多篇传统课文之外,选入的30多篇是一些贴近现实、内容鲜活而又文从字顺的时文,通俗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阅读,感到学习的内容切实、有用,而且容易理解、接受得了,激发出浓厚的学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亲近语文,主动自觉地学习它。
1.2 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1)课文分导学、选学和自学三类。以一个单元计算,导学、选学课文加起来占一半,自学课文占一半。导学课文体现着中等职业教育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选学课文体现着不同专业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求,自学课文是对导学课文的补充与拓展,供学生自觉地实践导学课所习得的知识技能。
(2)课后练习也分三类:一是以夯实读写基础为宗旨的“基础训练”,二是以加深对课文理解、促进知识迁徙、锻炼思考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的“思考·讨论”,三是一些课文还设了选答题。
以上两点就能展示出知识上阶梯与跳跃,思维上主观与想象,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3 更具有实用性
(1)新教材每页都配合课文内容录入相关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荟萃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睿智,所以统称为“睿语”。这些“睿语”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有意识地记一点,积累多了,名人的睿智就会逐渐融入他们的思想行动之中,使他们看问题心明眼亮,解决问题思维灵活、切实有效,写文章表达深刻,就连日常谈吐举止的品位也会极大提高。
(2)在“适应社会”训练中,不但编入了11篇传统应用文的读写训练,还编入了3篇网络应用文的读写训练。而这些都是旧教材没有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用文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加快。
2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教师不仅要立足教材,课内教学要紧扣在点子上,起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课内要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
(1)立足教材,体现自主。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会学习,因此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从“学会”走向“会学”至关重要。着重体现“放、扶、帮”。“放”就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扶”就是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帮”就是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有的放矢,千方百计让学生乐意去做。
首先,教材中课文的设置留有较大的弹性,就以导学课文为凭借,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再结合自学课文给学生简要的点拨,做到出妙招,给方法,垫思路,引导他们从“学会”走向“会学”,着力突出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活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和课后练习,精心设计出一套不同层次的课堂思考题。既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诱发学生多方主动思考,从而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善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拓展教材,突出自主。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了《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之后,领会了主人公鲜明的角色意识,懂得根据所处的场合、背景,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并且随时作出调整,体味他处理矛盾的技巧。然后通过教学活动设置这样一个剧情:一个远离家乡亲人在外闯天下的中年男子,他给家里人打电话,通话的对象分别是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尽管他要表达的都是对家人的亲情和关爱,却采用了不同的说话语气、态度和声调。按学生个性特点安排角色,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超越教材,注重实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感受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髓。语文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的经典台词。语文是《人民日报》的社论,语文是联合国大会上会员国之间的唇枪舌剑辩论,语文是黄山的云海和奇松,语文是大漠的驼铃和落日。语文是同孔子,孟子的对话,语文是奥运赛场上奏响的国歌,语文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一个网页。语文是一封电子邮件……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科真正认识和喜爱,及其在社会上所处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的地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学应用文—— 广告时,在分析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谈了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广告词,学生个个都如数家珍,气氛非常活跃。如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语言好像淡淡无味,普通得不能普通的一句话,却家喻户晓,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可见广告词的魅力是多么的吸引人。它一语爆出,震撼人心。由此,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出:语文原来在社会上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叫学生自己拟写广告词,让学生把课内的语文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不只是继承,更主要的是为了开拓创新。
通过以上尝试,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实习,他们分别活跃在各地超市、公司、会计事务所……在用人单位里,他们都能恪守职责,扎实工作,灵活促销,变化无穷的渲染给单位在搞活经济方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金融海啸中能逐步呈现生机。所在部门经理说:“像这样从专业学校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我们信得过,用得值。”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得的喜悦。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促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对语文永保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去学的信念。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改版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更能体现改版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能更快地培养出一大批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为加快建设步伐而作出贡献。
关键词:语文教材 改版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06-01
前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改版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改版后,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使学生乐学易学,教师乐教易教,真正达到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发现新教材有如下的几个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教学尝试。
1 新教材的特点
1.1 更具有时代性
以中职一年级教材为例,新教材编选的范文除了保留10多篇传统课文之外,选入的30多篇是一些贴近现实、内容鲜活而又文从字顺的时文,通俗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阅读,感到学习的内容切实、有用,而且容易理解、接受得了,激发出浓厚的学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亲近语文,主动自觉地学习它。
1.2 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1)课文分导学、选学和自学三类。以一个单元计算,导学、选学课文加起来占一半,自学课文占一半。导学课文体现着中等职业教育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选学课文体现着不同专业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求,自学课文是对导学课文的补充与拓展,供学生自觉地实践导学课所习得的知识技能。
(2)课后练习也分三类:一是以夯实读写基础为宗旨的“基础训练”,二是以加深对课文理解、促进知识迁徙、锻炼思考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的“思考·讨论”,三是一些课文还设了选答题。
以上两点就能展示出知识上阶梯与跳跃,思维上主观与想象,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3 更具有实用性
(1)新教材每页都配合课文内容录入相关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荟萃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睿智,所以统称为“睿语”。这些“睿语”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有意识地记一点,积累多了,名人的睿智就会逐渐融入他们的思想行动之中,使他们看问题心明眼亮,解决问题思维灵活、切实有效,写文章表达深刻,就连日常谈吐举止的品位也会极大提高。
(2)在“适应社会”训练中,不但编入了11篇传统应用文的读写训练,还编入了3篇网络应用文的读写训练。而这些都是旧教材没有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用文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加快。
2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教师不仅要立足教材,课内教学要紧扣在点子上,起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课内要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
(1)立足教材,体现自主。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会学习,因此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从“学会”走向“会学”至关重要。着重体现“放、扶、帮”。“放”就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扶”就是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帮”就是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有的放矢,千方百计让学生乐意去做。
首先,教材中课文的设置留有较大的弹性,就以导学课文为凭借,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再结合自学课文给学生简要的点拨,做到出妙招,给方法,垫思路,引导他们从“学会”走向“会学”,着力突出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活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和课后练习,精心设计出一套不同层次的课堂思考题。既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诱发学生多方主动思考,从而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善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拓展教材,突出自主。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了《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之后,领会了主人公鲜明的角色意识,懂得根据所处的场合、背景,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并且随时作出调整,体味他处理矛盾的技巧。然后通过教学活动设置这样一个剧情:一个远离家乡亲人在外闯天下的中年男子,他给家里人打电话,通话的对象分别是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尽管他要表达的都是对家人的亲情和关爱,却采用了不同的说话语气、态度和声调。按学生个性特点安排角色,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超越教材,注重实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感受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髓。语文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的经典台词。语文是《人民日报》的社论,语文是联合国大会上会员国之间的唇枪舌剑辩论,语文是黄山的云海和奇松,语文是大漠的驼铃和落日。语文是同孔子,孟子的对话,语文是奥运赛场上奏响的国歌,语文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一个网页。语文是一封电子邮件……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科真正认识和喜爱,及其在社会上所处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的地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学应用文—— 广告时,在分析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谈了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广告词,学生个个都如数家珍,气氛非常活跃。如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语言好像淡淡无味,普通得不能普通的一句话,却家喻户晓,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可见广告词的魅力是多么的吸引人。它一语爆出,震撼人心。由此,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出:语文原来在社会上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叫学生自己拟写广告词,让学生把课内的语文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不只是继承,更主要的是为了开拓创新。
通过以上尝试,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实习,他们分别活跃在各地超市、公司、会计事务所……在用人单位里,他们都能恪守职责,扎实工作,灵活促销,变化无穷的渲染给单位在搞活经济方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金融海啸中能逐步呈现生机。所在部门经理说:“像这样从专业学校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我们信得过,用得值。”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得的喜悦。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促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对语文永保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去学的信念。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改版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更能体现改版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能更快地培养出一大批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为加快建设步伐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