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落实十八大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措施,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纵深进行,是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涉法涉诉 信访 新时代 新矛盾
作者简介:周怡冶、孙晓光,中国人民大学。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18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相应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信访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不能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
新形势要有新思路,新矛盾要有新对策,新需求要有新办法。我们要研究和把握新时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规律特点,更新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良性发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涉法涉訴信访改革始终,进一步巩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成果,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一、提高认识,凝聚狠抓落实的思想共识
(一)充分认识抓落实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的问题不是没有好的处方,而是没有人动手解决,所以提倡行动至上。理论、方针、政策、部署都有了,由谁去落实?所以要强化抓落实的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一项部署,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在于狠抓落实。科学的决策、美好的蓝图都需要通过抓落实来实现。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协调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中央和各地方、各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具体思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出发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去抓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敢啃硬骨头、擅啃硬骨头,努力开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二)转变作风、强化意识狠抓落实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构建“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的责任体系,完善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制度体系。督导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明确分工、检查、评估、奖惩、问责环节,坚决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官僚主义倾向。三是强化重点意识。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把握好工作节奏,重点工作落实好,就能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实现突破。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做信访工作,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打掉高高在上的官僚气,杜绝麻木不仁的冷漠症,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意识。五是强化制度意识。健全完善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督查机制和问责机制,表彰和重用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干部,杜绝把制度文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锁在抽屉里的现象,彻底解决实干虚干一个样的问题。
二、真抓实干,推动重点改革措施落实取得新成效
狠抓落实,既是一种作风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意见》,打造法治信访工程。
(一)律师代理申诉机制
2015年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随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司法部制定了《关于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实施办法。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这项工作开展的仍不理想,制度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远远滞后于中央改革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健全律师代理申诉机制,搭建司法与民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机统一。各地要探索建立律师服务平台,设立律师值班制度,公开律师人才库信息,包括值班律师的基本情况、专长领域、律所名称等,引导申诉信访群众自觉选择和接受律师服务。高度重视律师提出的信访案件处理建议。律师认为案件可能存在错误或瑕疵的,经所在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机构评议后,可以向司法机关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立案予以审查。对案件确有错误或瑕疵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或补正。大力宣传律师代理申诉典型案例,树立律师在群众中的威信,营造政法机关支持律师代理申诉的良好氛围。对积极参与工作、表现突出的律师,要给予表彰,让参与律师更有尊荣感。实行律师代理申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要主动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实施细则、收费标准、奖励惩罚等事项,调动律师积极性,规范代理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导向,逐步实现律师强制代理申诉。
(二)司法救助机制
司法救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民心工程。2014年中央政法委联合其他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司法救助制度。这项制度运行4年来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理条件不统一、决定部门不统一、救助资金不充足、衔接机制不畅通等。下一步要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建立救助资金动态调整机制,扩大司法救助金来源,保障司法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明确司法救助对象,扩大司法救助范围,提供普惠精准及时有效的司法救助服务,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当事人都能得到合理救助;完善司法救助程序,建立司法救助监督制度,探索建立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救助机制;拓宽救助渠道、丰富救助形式,提高救助水平。 (三)依法终结机制
信访终结工作是当前维护生效法律文书权威的必要补充。从调研的情况看,有些地方和部门终结主动性不高、各地发展不平衡、终结移交不通畅和困难帮扶责任不落实,是终结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要深刻认识终结工作防止无限信访的法治意义,准确把握终结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符合终结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人,敢于开展终结工作。对长期赴省进京缠访闹访却没有予以终结的涉法涉诉信访,要强化督导力度,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开展执法纠错、困难帮扶、思想疏导等工作;具备“四个到位”条件的,限期要求申报终结。有序开展终结移交工作,尚未建立终结移交机制导,明确移交方式、程序和接受单位。案件发生地政法机关决定终结后,原则上应当对口移送信访人住所地政法机关,按当地移交机制办理。
(四)智能建设机制
实行涉诉信访工作信息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信访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一直以来,走访是信访的主要方式,上访群众往往千里迢迢反反复复到北京或者省会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群体,既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又给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上访人在疲于奔波过程中,逐渐削弱了对司法权威的信任。来信虽然成本较低,但无法及时沟通,上访群众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实事求是的审查和回应。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传统信访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按照中央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要求,要大力推进网络信访和远程视频接访,构建“网、视、人、信”信访新格局,建立信息化系统,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采集、信访事项网上办理、信访统计自动生成。要研究探索建设全国信访数据中心,及时全面反映历史记录。在此基础上,联通全国政法机关信访信息,实现信访网上交办、转办和卷宗网上传递。要改进来信办理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实现数据化处理。要建设音视频采集系统,对接谈情况进行实时采集并长期存储,督促改进作风,方便接受监督。
新时代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意味着起点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意味着新情况新问题更多,矛盾和困难更复杂,风险和挑战更严峻,阻力和压力也会更大。做好信访工作,不仅需要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政法信访队伍。
三、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担当
(一)信念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没有信仰、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凝聚力。涉法涉诉信访面对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尖锐复杂,涵盖国家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改善和民主法治建设各个领域,做好这项工作,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政治过硬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信访干部肩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光荣职责,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一片赤诚,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保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纪律严明。
(三)责任过硬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一条标准,敢于担当要求我们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世界上没有不承担责任的工作和岗位,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岗位就意味着义务。职位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首先要增强为民意识,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其次,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脚踏实地地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和蓝图变为现实。
(四)能力过硬
新时代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补强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能力过硬首先要提高执法司法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的能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体现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政法信访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其次要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善于通过教育、协商、疏导、服务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最后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要增强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加深对新闻、网络传播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导舆论。
(五)作风过硬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党的群众基础。我们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在心,把宪法精神、法律原则牢记在心,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四、增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履职能力
(一)提高风险防控和化解能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新时代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面临着很多风险挑战,例如在互联网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我们要多做主动预防的“防疫员”,才能少做被动救火的“消防员”。要着重于防患于未然,加强经常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强化对信访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新手段,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机制体制,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的预测预警预防和解决的能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二)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能力
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千头万绪,信访诉求千差万别,信访形式千变万化,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还要有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既是新形势下保障人民群众新需求的现实要求,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方向。要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打造法治信访工程,切实把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纳入到法治轨道,始终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以法治为引领,推动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群众诉求依法理性表达,合法权益依法有效保护。
(三)提高担当尽责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直面社会矛盾和冲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完善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掌握工作進展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四)提高选人用人能力
十九大以来中央选人用人突出了四个标准,一是政治标准,二是实践标准,三是纪律标准,四是责任担当标准。要把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主战场作为历练干部的大熔炉,更加注重在实战实践中凭实绩实干选干部、用干部,真正让干事创业、真抓实干成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最强音。落实重点工作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效果。培养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多面手”,既懂政策,又明法律,还要善于做群众工作,耐心严谨细致。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绩效进行全面评测、考核,同时逐步实现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奖励惩罚措施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收获”的良好用人机制。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蓝图,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的涉诉信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迎难而上、奋力开拓,不断开创新时代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关键词 涉法涉诉 信访 新时代 新矛盾
作者简介:周怡冶、孙晓光,中国人民大学。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18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相应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信访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不能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
新形势要有新思路,新矛盾要有新对策,新需求要有新办法。我们要研究和把握新时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规律特点,更新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良性发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涉法涉訴信访改革始终,进一步巩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成果,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一、提高认识,凝聚狠抓落实的思想共识
(一)充分认识抓落实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的问题不是没有好的处方,而是没有人动手解决,所以提倡行动至上。理论、方针、政策、部署都有了,由谁去落实?所以要强化抓落实的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一项部署,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在于狠抓落实。科学的决策、美好的蓝图都需要通过抓落实来实现。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协调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中央和各地方、各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具体思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出发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去抓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敢啃硬骨头、擅啃硬骨头,努力开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二)转变作风、强化意识狠抓落实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构建“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的责任体系,完善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制度体系。督导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明确分工、检查、评估、奖惩、问责环节,坚决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官僚主义倾向。三是强化重点意识。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把握好工作节奏,重点工作落实好,就能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实现突破。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做信访工作,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打掉高高在上的官僚气,杜绝麻木不仁的冷漠症,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意识。五是强化制度意识。健全完善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督查机制和问责机制,表彰和重用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干部,杜绝把制度文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锁在抽屉里的现象,彻底解决实干虚干一个样的问题。
二、真抓实干,推动重点改革措施落实取得新成效
狠抓落实,既是一种作风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意见》,打造法治信访工程。
(一)律师代理申诉机制
2015年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随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司法部制定了《关于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实施办法。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这项工作开展的仍不理想,制度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远远滞后于中央改革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健全律师代理申诉机制,搭建司法与民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机统一。各地要探索建立律师服务平台,设立律师值班制度,公开律师人才库信息,包括值班律师的基本情况、专长领域、律所名称等,引导申诉信访群众自觉选择和接受律师服务。高度重视律师提出的信访案件处理建议。律师认为案件可能存在错误或瑕疵的,经所在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机构评议后,可以向司法机关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立案予以审查。对案件确有错误或瑕疵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或补正。大力宣传律师代理申诉典型案例,树立律师在群众中的威信,营造政法机关支持律师代理申诉的良好氛围。对积极参与工作、表现突出的律师,要给予表彰,让参与律师更有尊荣感。实行律师代理申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要主动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实施细则、收费标准、奖励惩罚等事项,调动律师积极性,规范代理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导向,逐步实现律师强制代理申诉。
(二)司法救助机制
司法救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民心工程。2014年中央政法委联合其他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司法救助制度。这项制度运行4年来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理条件不统一、决定部门不统一、救助资金不充足、衔接机制不畅通等。下一步要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建立救助资金动态调整机制,扩大司法救助金来源,保障司法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明确司法救助对象,扩大司法救助范围,提供普惠精准及时有效的司法救助服务,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当事人都能得到合理救助;完善司法救助程序,建立司法救助监督制度,探索建立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救助机制;拓宽救助渠道、丰富救助形式,提高救助水平。 (三)依法终结机制
信访终结工作是当前维护生效法律文书权威的必要补充。从调研的情况看,有些地方和部门终结主动性不高、各地发展不平衡、终结移交不通畅和困难帮扶责任不落实,是终结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要深刻认识终结工作防止无限信访的法治意义,准确把握终结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符合终结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人,敢于开展终结工作。对长期赴省进京缠访闹访却没有予以终结的涉法涉诉信访,要强化督导力度,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开展执法纠错、困难帮扶、思想疏导等工作;具备“四个到位”条件的,限期要求申报终结。有序开展终结移交工作,尚未建立终结移交机制导,明确移交方式、程序和接受单位。案件发生地政法机关决定终结后,原则上应当对口移送信访人住所地政法机关,按当地移交机制办理。
(四)智能建设机制
实行涉诉信访工作信息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信访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一直以来,走访是信访的主要方式,上访群众往往千里迢迢反反复复到北京或者省会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群体,既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又给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上访人在疲于奔波过程中,逐渐削弱了对司法权威的信任。来信虽然成本较低,但无法及时沟通,上访群众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实事求是的审查和回应。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传统信访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按照中央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要求,要大力推进网络信访和远程视频接访,构建“网、视、人、信”信访新格局,建立信息化系统,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采集、信访事项网上办理、信访统计自动生成。要研究探索建设全国信访数据中心,及时全面反映历史记录。在此基础上,联通全国政法机关信访信息,实现信访网上交办、转办和卷宗网上传递。要改进来信办理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实现数据化处理。要建设音视频采集系统,对接谈情况进行实时采集并长期存储,督促改进作风,方便接受监督。
新时代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意味着起点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意味着新情况新问题更多,矛盾和困难更复杂,风险和挑战更严峻,阻力和压力也会更大。做好信访工作,不仅需要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政法信访队伍。
三、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担当
(一)信念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没有信仰、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凝聚力。涉法涉诉信访面对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尖锐复杂,涵盖国家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改善和民主法治建设各个领域,做好这项工作,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政治过硬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信访干部肩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光荣职责,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一片赤诚,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保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纪律严明。
(三)责任过硬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一条标准,敢于担当要求我们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世界上没有不承担责任的工作和岗位,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岗位就意味着义务。职位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首先要增强为民意识,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其次,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脚踏实地地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和蓝图变为现实。
(四)能力过硬
新时代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补强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能力过硬首先要提高执法司法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的能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体现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政法信访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其次要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善于通过教育、协商、疏导、服务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最后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要增强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加深对新闻、网络传播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导舆论。
(五)作风过硬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党的群众基础。我们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在心,把宪法精神、法律原则牢记在心,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四、增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履职能力
(一)提高风险防控和化解能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新时代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面临着很多风险挑战,例如在互联网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我们要多做主动预防的“防疫员”,才能少做被动救火的“消防员”。要着重于防患于未然,加强经常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强化对信访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新手段,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机制体制,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的预测预警预防和解决的能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二)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能力
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千头万绪,信访诉求千差万别,信访形式千变万化,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还要有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既是新形势下保障人民群众新需求的现实要求,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方向。要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打造法治信访工程,切实把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纳入到法治轨道,始终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以法治为引领,推动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群众诉求依法理性表达,合法权益依法有效保护。
(三)提高担当尽责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直面社会矛盾和冲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完善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掌握工作進展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四)提高选人用人能力
十九大以来中央选人用人突出了四个标准,一是政治标准,二是实践标准,三是纪律标准,四是责任担当标准。要把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主战场作为历练干部的大熔炉,更加注重在实战实践中凭实绩实干选干部、用干部,真正让干事创业、真抓实干成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最强音。落实重点工作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效果。培养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多面手”,既懂政策,又明法律,还要善于做群众工作,耐心严谨细致。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绩效进行全面评测、考核,同时逐步实现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奖励惩罚措施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收获”的良好用人机制。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蓝图,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的涉诉信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迎难而上、奋力开拓,不断开创新时代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