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作品中坚强的女性形象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于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这个人物的分析,探讨了慰安妇贞贞悲惨命运的原因,以及霞村这个地方所浓缩的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思想风气的问题,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最后总结出作者的独特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觉悟。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真挚情感的结晶与升华。通过“我”去霞村休养这件事,引出霞村里一个叫贞贞的女孩,在遭受日寇的凌辱后,忍受着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利用自己慰安妇的特殊身份,帮助八路军取得日军情报的故事。但是,贞贞回到村子里后,却不被人理解,遭到众人的歧视和误解。
   一、“贞贞”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
   贞贞是个乐观的女孩。丁玲对贞贞的外貌有这样一段描写:“虽然在很浓厚的阴影之下的眼睛,那眼珠却被灯光和火光照的很明亮,是那么的坦白,没有尘垢。”这段话所为我们呈现出的贞贞,跟大多数人心里想的,所期待的贞贞完全是两个样子,面色红润,坦白,没有尘垢,一副很神圣的样子。眼睛就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很明亮,从侧面暗示出贞贞的内心也很纯净,虽然遭遇了不幸,但是从骨子里透露出的那股坚毅,使她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其次,贞贞很坚强,在苦难中没有沉沦。丁玲始终不想正面去触碰贞贞心中的那道创伤,但贞贞却坦然的带着“我”和阿桂去轻拭那个伤疤。阿桂哭倒了,贞贞反倒来劝她,这时,我们宁愿贞贞大哭一场,去抱怨,去愤慨,去憎恨那帮残害她生命的人,可是就是那份乐观,那份隐忍,让人心疼。
   二、贞贞与王佳芝选择的异同
   在丁玲的笔中,贞贞是个圣洁的女子,是个女英雄。这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了张爱玲小说《色戒》中王佳芝这个人物形象。同样身为女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用其特殊的身份去执行革命任务。贞贞是受日军喜欢的慰安妇,王佳芝是汉奸的情妇。然而,正是两人这两个为人所不耻的职业,帮助八路军取得了敌人的情报。深入剖析,这两个人物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徘徊于“女性特质”和“革命特质”中。其次,两人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可是恰巧相同的也是得不到“众人”的理解,王佳芝选择了一瞬间的爱,为爱而死,救了爱人,贴近了“女性特质”,而贞贞选择了为革命献身,贴近了“革命特质”。尽管她们都付出了,却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同,但可贵的是,这都是一种女性意识的潜在萌发和生长,我想正是张爱玲和丁玲小说塑造当这两个人物所存在的最大的相似之处。
   三、恩师鲁迅对于丁玲人物形象的影响
   鲁迅作为丁玲的恩师,对丁玲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她自己的作品中,无疑会借鉴到恩师写作的经典视角,霞村的那帮女性看客,就是最好的诠释。看到作家对于刘二妈,杂货店老板,打水的妇人的描写,让我们又看到了一群无知的“看客”:“亏她还有脸回来,真是他爹刘福生的报应。”,“弄得比破鞋还不如……”
   读到文中的这些描述,我更增加了一份对于贞贞的同情。然而,丁玲所要表达的并不只是需要读者去同情贞贞,更多的是想让我们去反思:贞贞应该是个英雄的,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她为了革命所做的牺牲,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可是为什么,她要面对的如此的窘况,如此残酷的现实?丁玲憎恨那些“看客”,从侧面讥笑她们的无知,但是丁玲并不讨厌他们,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他们是人民,无知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局限。丁玲把这些群众的弊病揭露出来,为大就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四、丁玲作为女性,思想的突破和时代意义
   丁玲的作品向来是从女性的视角去挖掘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精神追求,《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对于贞贞这个人物的的塑造,是具有这种突破和时代意义的典型。“贞贞”这个名字就很能引起我们的思考,看似普通却意味十足,主人公特殊的经历,从这个名字中就不难看出意味复杂的反讽。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对于贞操观的颠覆,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贞贞做过慰安妇,在中国封建传统中,这就是不贞,就是失节,会被人唾弃。可是,丁玲笔下的贞贞却是个善良,纯洁,乐观的好女孩,这种“非主流”的描写,在当时那个年代必然不被很多人接受,1958年,丁玲的批判者就敏锐的看出这个名字的复杂含义,并将它与丁玲本身的政治历史联系到了一起,也成为后来批判丁玲的“证据”。
   丁玲的思想是前卫的,然而,在革命的特殊年代里,这种前卫的思想却很少能被人接受,大家崇拜,追求的是像刘胡兰那样英勇就义,有民族气节的女英雄。同样是为了革命,贞贞受到的是歧视与白眼。难道年轻轻的生命为了那些所谓的虚名就要逝去就是英雄,那么像司马迁这类忍辱负重的英雄,就该葬送在众多无知“小市民”的白眼中?最终,丁玲让贞贞选择了离开。人言可畏,这个几千年来在中国社会亘古不变的传统,不知残害了多少的妇女。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丁玲的作品中的女性,都具有一种阴柔难以被打败不向命运屈服的坚毅个性,不似男儿的刚强,却是女人特殊的反抗方式。贞贞走了,一种新的东西又在她身上出现了,丁玲给了贞贞希望,也给了读者希望,更给了她自己希望。她在贞贞身上似乎也找到了一种精神的救赎,灵魂的救赎。贞贞会好的,她会跳出霞村这个地方给自己的压抑,她会获得新生,她会坚强乐观的走向属于她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第512页[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华夫.丁玲的“复仇的女神”[N].文艺报,1958(3).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9.8-),江苏淮安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08级学生;王 妍(1990.10-),安徽铜陵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08级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2011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建设要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随着时代的变迁,概念化、公式化的说教方式已经不能被青少年接受,要高质量地完成德育任务,靠单一的教育疏导是行不通的,必须想方设法创立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实现班级德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达成道德品质
期刊
摘要:一项设计完善的公共政策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公共性的流失,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文章以保障住房政策为例分析了公共性流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即政府的多元理性使得这种差强人意的政策效果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管理;多元理性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拥有公共权力,承担着公共责任,需要实现公共利益。但事实上,社会利益是多元的,社会的价值也是多元的,这些利益与价值相互交织在一起,以实现
期刊
摘要:图书馆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学术性与服务性于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除个别特殊的岗位外,实行图书馆工作岗位的轮换,是图书馆员良性循环的最有利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岗位轮换  高校图书馆的岗位轮换是根据现代化图书馆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它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馆员的心理需求和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为馆员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从而实现图书馆员的良性循环,推动
期刊
摘要:文章是劳伦斯·A·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一书的读后感,基于博兰对评判方法论的论述,对方法论的意义、方法论的逻辑、批判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方法论;逻辑;批判   劳伦斯·A·博兰的《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是一本经济学学科的方法论著作,该书很多内容是经济学领域的独有的方法论,但是,全书在与经济学领域的不同学者、不同流派的争论中,所运用的逻辑、批判的方法等却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科学
期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使其能在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该专业所需人才,不仅仅要求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具备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其他交叉学科的专业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的运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各种复杂技术问题,以应对生产和实践的需要
期刊
哲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对其有着极大的关注,不同的哲学家对“真”、“善”、“美”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回答。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三者各自的意义,也要了解“真”、“善”、“美”相统一的现实意义。   哲学最早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智慧。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本源事物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它构建的一元论的世界观和
期刊
如果说《诗经》以其坚实的理性精神和清晰的历史意识,鼓励了文学对现实的关注,是穿梭在华夏文明中的一首悠扬、典雅的乐曲,那么楚辞则以其深邃狂放的情感力量和意蕴丰厚的原始想象,喷薄出文学自身的不羁的美以及人类生命底部的无法化解的悲伤,成为绵延在千年文化脉络里的另一支歌。    楚辞是诞生在巫鬼祭祀之风盛行的楚地的另一支歌。只有在那片弥漫着氤氲水汽的流域里,在那依旧散居着原始初民的土地上,在那
期刊
在法国电影史上的1958年至1962年的5年时间内,大概有200多个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这如同气势宏大的一股激流一般,汹涌澎湃地推拥着法国电影又一次走上世界艺术浪潮的顶峰,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1932-1984)是在巴赞带领下一手培养起来的影评家,是“作家电影”论的忠实者。他在发表的大量影评及论文中不断反复地阐述“作家电影”的观点。他
期刊
摘要: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并不缺乏,但却长期不能被有效执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政府的绩效评估体制不科学、环保部门的建设不完善、多元的政策参与主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缺乏。文章将从这些方面分析我国环境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政策;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环保部门;政策激励;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执行的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可持续
期刊
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影像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畸形恋爱,少女爱上青年作家,并为追逐这份爱恋而倾注一生。导演徐静蕾将女性视角注入到文学文本中,向观众展现了女性独立、坚韧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个人对自我和人生的重新反思。   徐静蕾的影片《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原著以书信体的形式,记述了女主人公与邻居小说家R一生的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