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西南先导区构建的必要性,以及现今在西南先导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西南先导区的构建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今后大西南先导区能够持续且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西南;先导区
On Constructing a Pilo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for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LI Guanghui, LIN Yeyao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pilo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for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ilot area. Suggestions are advanced for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area, so as to promote it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southwest China; pilot area
2010年的开年第一天,历时10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这是一个涵盖了11个国家,拥有近19亿人口,约6万亿美元年GDP和4.5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1]的仅次于欧盟自由贸易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迄今为止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无疑为作为与东盟国家地缘位置最接近,且自古以来就与其有着悠久的贸易交往历史的我国的大西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时代机遇。将我国大西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深化贸易往来的前沿地区,全力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中国大西南先导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值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一周年之际,有关于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讨论,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大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与东南亚国家海域相连,陆地相接,江河同源,有着5000多公里边境线[2],是中国加深与东盟各国合作与交流的前沿和重要通道。必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下全力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率先发展西南与东盟之间的各项合作与交流,再通过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将西南地区与东盟在各项合作中取得的优秀经验与成果向全国其他省(市、区)广泛辐射,以联合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点到线,以线到面,促进与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
(一) 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2000年至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发展最好的十年。然而,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虽然已经极大的发展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大幅提高了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落实了鼓励外商到西部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东盟各国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了解日益加深,东盟国家在西部地区的合作已经从小到大,朝着更广泛的领域全面发展。[3]但相比东部沿海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由于发展起步晚,困难多等原因,在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上仍然相对十分落后,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还在持续进一步增大,且由于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大量投资都集中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盟与西部地区合作虽向着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可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未来解决如何在接下去的西部大开发新十年里使西部大开发战略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构思出开拓创新的新点子,新方法。而提出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思正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大西南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在我国西部开发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大西南的开发在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西南地区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更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立是两者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唇齿相依,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可以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提供广阔的区内贸易与投资机会,形成拉动东亚经济转型的强大内需,减少东亚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西部廉价资源输往东南亚港口,更多的游客涌向东南亚国家[3],这无疑都加快了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立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立也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便利,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突破西部大开发发展的瓶颈与禁锢,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未来十年的进一步推行与实施。
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等省区将是是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联系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是西部大开发除去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国内因素”外,首次加入了“国际因素”的思考。对边境地带进行合作开发或建立地缘经济合作开发区,构建相应的交通网络体系,在实现以边境地带合作为前沿依托,以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两大市场对接等基础上,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及经济贸易活动的全面开展,必将使得西部地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4]只有建设国际大通道,才能真正发挥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将打开西部与东盟地区合作的通道,通过西南地区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的发展,逐步辐射至整个西部地区,从而开创整个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新局面,进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好更快地实施。
(二)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有利于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和跨界民族众多的国家,而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尤其是地处西南边陲与东亚交界的云南、广西两省区更是跨界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属于东盟国家的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这些地方分布着10余个跨界少数民族。[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跨界民族的发展与稳定必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周边是首要”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外交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西南边境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较为贫穷和落后,且因为政治、文化、甚至宗教上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民族纠纷和边界纠纷等问题,错综复杂的跨界民族关系更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纠纷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国与东南亚诸邻国的外交关系和地区安全,更关系到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外交与共赢式的和谐发展。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好,发展好,落实好促进边境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又好又快提高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只有先使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带动边境民族地区的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自古就有密切的往来与合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建立了长约3000公里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通商甬道,更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西南边境的跨界民族地区是我国与东盟发展友好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往来合作的桥头堡,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跨界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友好融合,发展跨界民族地区经济,促进跨界地区之间的安全合作,有助于改善我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加强双边经济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兴边富民,繁荣边疆和巩固国防[5],是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桥梁和基础,将极大地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经贸发展和政治合作与文化交流,进而增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巩固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合作友好关系,对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边境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一步。
二、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构建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自中国与东盟进行首次正式对话至今这十多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经贸关系呈现快速和全面发展的势头。而中国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往来与合作更是自古就有,双方文化传统相近,民族关系密切,历来就有互通有无的传统,贸易往来从未间断。[6]且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西南地区的进出口出现较大增幅,并直接惠及外贸港口,使西南地区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最大的受益者。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双边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深,东盟国家已然成为西南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久的将来,大西南地区势必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航母。然而,虽然我们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中已经十分具有优势,但是更要正视我们还存在着的导致至今在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中所取得的许多成效与成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与构想的那些不足。
(一)西南地区与东盟贸易结合度高但双方在贸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量在不断增长,贸易往来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了明确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公式来加以分析。贸易结合度指数Iij可以用下式来表示:Iij=(Xij/Xi)/(Mi /Xw),式中的Xij/Xi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占i国出口总额的比率,Mi/Xw表示j国的进口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率,如果Iij>1,就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Iij<1,则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较为疏远。[7]
利用此贸易结合度指数公式,我们将东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南区域和东盟的贸易结合度做一个比对(见下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对东盟的贸易结合度远远高于东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也就表明全国所有地区中,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最为密切,且程度远远比其他地区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高。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这种密切关系将会长期推动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成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数据来源:各地区对东盟的出口额及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东盟进口额数据来源于东盟秘书处,世界进口总额数据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因东盟进口额数据只公布到2004年,因此只截止至2004年,但并不影响分析。
2000年—2004年东南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区域的贸易结合度对比图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贸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开放程度还仍然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各产业科技水平低、产业整体竞争力差,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双方均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似,市场竞争激烈,且出口商品多为工业原材料或半成品[6],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优势的商品出口比重却相对较小,且西南地区的企业大都小而孱弱,企业竞争优势不足,并缺少坚实的产业基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极弱,无法在长期中适应和支撑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开发区发展和壮大的需求。
2.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与我国内陆地区也将享受到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优惠与便利,贸易关税的逐步大面积降低与减免,将使西南地区因为地缘所带来的优势逐渐消失,使得大西南地区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发展难题,进而阻碍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发展。
(二)西南地区在吸引东盟直接投资上的潜力巨大但能力仍低东盟国家受地区竞争、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投资流向了成本较低的中国西部地区,西南地区由于地缘因素自然成为了承接东盟过的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点目的地[8],更成为我国走向东南亚国家,加深与东盟国家对话合作的必由之路和通道地区,且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国土面积的26.8%,达257.1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且储备量大,先天就具有发展资源禀赋经济的条件,且国家为支持西部开发建设以及保护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了诸多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极大增强了西部地区的吸引力,为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提供了诸多鼓励和支持。而因为地缘优势的影响,与西南毗邻的其他和地区也为西南地区提供了一系列的边境贸易优惠政策,这些特殊政策都为扩大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推动西南经济发展,深化加强西南与毗邻边境国家地区的合作,最终建成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支撑。
然而,虽然西南在吸引东盟的直接投资方面存在上述的诸多优势条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我们并不能把这种因为优势和先天形成的便利条件当成西南吸引东盟直接投资和支撑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建立发展的唯一筹码,仍要重视的是西南地区吸引东盟直接投资的能力还很低。
西南地区受传统农业经济影响较大,经济主体倾向于自我封闭、注重安稳,轻视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种分工协作和竞争观念的缺乏,一方面使西南地区市场交易规模有限,另一方面又使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因缺乏灵魂而欠缺可持续性[9],从而使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且在与东盟的合作上也缺乏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致使在吸引东盟直接投资上动力不足。且目前西南地区经济的增长仍主要依靠政府基建投资拉动,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这极大地减缓了西南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使西南地区无法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而虽然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先天的地缘优势,但是西南地区本身的地形十分复杂,又多为丘陵与高原,崇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西南各省区之间的协调与协作,这些都导致了西南地区吸引东盟直接投资的能力仍然十分低下,进而阻碍了与东盟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和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
三、对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建议和对策中国—东盟贸易区中的中国大西南先导区是在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框架下,在中国与东盟在“10+1”合作机制下,在西南各省区经济协调下,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经济合作基础之上,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合作政策、搭建合作平台、设立合作基金等措施[10],建设由我国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共同主导的,以促进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合作先导区。
只有通过构建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才能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才能进一步发展西南,改造西南。只有通过建立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才能推动和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保障边疆的和平与安全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才能抓住和利用西南在东盟合作中存在的优势,克服各种劣势与现今还存在的不足。因此全力打造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是形势的必然所趋和进一步发展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要求。
(一)制度的创新为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虽然已有的诸多制度和方针政策已经为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优惠,为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建立铺垫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现存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仍然存在不足,如: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方面,目前制定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仍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西南地区不但难以从外面引进人才,连本地区的人才也出现大量外流的“孔雀东南飞”现象,不但难以吸引东中部资金和外资,连本地资金也存在大量外流或者资金浪费和闲置的情况,而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设首先需要的就是人才和资金的支持。
由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起步较晚,西南欠发达地区为了追赶东部发达地区,不免常常陷入急于求成和只是单纯“克隆”中央指导精神,简单复制东部地区发展经验的困窘中。在制度制定方面的保守和缺乏创新,使得西南地区只能重复走别人发展走过的老路,沿袭别人发展的“脚印”前进,步步落于人后,而无法开辟出属于自己特色与优势的,适合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构建和发展的创新型制度,这都严重阻碍了西南地区的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及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
以此,西部地区要想赶上东部地区,必须实施创新的跨越性发展战略,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在中央大政方针制定后,西南地区在落实好这些大政方针的基础上,还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制度的创新[11],借鉴别人的发展经验固然是好的,但不能是“照单全收”的借鉴,要结合自己自身发展的实际选择性的借鉴和吸收,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时候,要在符合中央政策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设并不在于有多少大项目,不在于能建立的时间有多短,规模有多大,而最关键是在于制定出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制度,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环境。
(二)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拓共同市场为大西南先导区构建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区域内经济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现今,西南先导区甚至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普遍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大西南先导区的发展。为了促进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与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西南地区和东盟在基础设施上的合作,加快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动我国与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的签订、实施并充实完善,推进西南—东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合作、开展泛北部湾海运合作,制定西东合作圈客货跨境运输便利化协定,在西南与东盟之间建立无障碍、高效率、安全、环保的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电力网络。[11]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与媒介,持续推进西南与东盟间的经贸投资与合作,从而加快大西南先导区的建设与发展。
在健全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开拓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共同市场,加强共同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必须在西南地区与东盟国之间采取比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更积极的降税措施来推进货物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优先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区域内相互开放运输、通信、电力、旅游、金融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并带动区域内其他领域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采取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和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经济合作区和跨国生产网络等方式促进投资引商的自由化。建立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开放的政策协调、金融监管和信息交流机制,促进资本流动自由化,优先在国际通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跨境集资。采取更灵活的债券发行方式和有利于扩大投资者规模的预扣税政策,允许跨境集资和间接投资。为从事贸易和投资的人员提供跨境流动免签证便利,在优先合作领域相互开放劳动就业市场。[11]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由度高的共同市场才能为大西南先导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大西南先导区未来进一步坚实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柱和保障。
(三)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拓宽空间东盟国家与西南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基本相似,基本呈现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变化趋势。但是,虽然东盟国家与西南地区在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上相近,类型却是各异,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开放度较高,国际分工密切,而西南国家产业结构则以国内需求导向为主,自给性较强,国际分工关系较弱。[12]以此,西南地区和东盟各国应该充分利用双方在贸易上的密切关系和在产业结构类型上的互补性,加大和深化对双方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的协调和升级,逐步形成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努力促进双边贸易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移和过渡,进一步拓宽双方之间的贸易空间,拓展双方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双方的双边贸易总量。
双方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培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旅游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利用和把握好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各项优势,积极利用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上的相似性和产业结构类型上的互补性,大力发展外部规模经济,通过形成产业集聚,获得集聚效应,通过继续加强互补性贸易,寻找双方在对方市场上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扩大贸易创造效应,实现贸易共赢。[13]
同时,我国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区的产业投入、积极推动产业布局调整有优化升级,使西南地区能够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继续大力引进新型高科技技术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努力发展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使西南产业的由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质量、高竞争力产业方向转移,最终使其为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拓宽空间。
(四)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贸易争端是大西南先导区构建发展的必要要求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发展除了要有方针、政策和创新思想等一系列的便利条件等内部环境的支撑,更要营造和平和相互合作发展的外部环境。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交界地区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渊源上都有着广泛的相通相连之处,且因为地缘相连,极容易产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上的相互影响以及边界领土纠纷等许多敏感问题。而在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贸易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无可避免的还会像其他国际区域贸易一样,存在这诸多争议和贸易争端。
在处理这些敏感问题时,西南地区应时刻牢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友好对话,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有争议的问题上的磋商与谈判,摆明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加深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反恐”、“禁毒”、“防分裂”等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通过与东盟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减缓和避免敏感问题的发生与进一步发展,最后争取尽早和平解决这些敏感问题。而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在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的各项合作和双边贸易中,我方应充分尊重和重视东盟国家的权利和利益,制定完善的双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并寻求争端解决制度与双边贸易实践的良性互动,使争端既能尽早解决,又能不损坏双方的利益和友好贸易合作关系,使双边贸易的合作效应达到最大化。
只有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西南与东盟之间存在的这些敏感问题和贸易争端,才能为大西南先导区的发展营造出一个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外部环境,保证大西南先导区的稳步快速且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凤鸣. 盘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周年[J]. 国际瞭望,2010(1).
[2]贺圣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大西南的参与[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
[3]吉尔利. 开发大西南跨国经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打造中国新“丝路”[J].西部大开发,2002(10).
[4]黎鹏. 范小俊. 加强西南地区与东盟前沿地带合作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对策[J]. 东南亚纵横,2004(9).
[5]龚炜. 浅谈跨界民族在中国与东盟外交中的影响[J]. 知识经济,2007(11).
[6]韦海鸣.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挑战[J]. 国际贸易问题,2008(2).
[7]陈秀莲. 泛珠三角西南次区域和东盟贸易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07(8).
[8]黄晓云. 西南地区吸引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9(8).
[9]黄瑛.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对西南地区制度变迁的影响[J]. 东南亚纵横,2007(5).
[10]龙江. 建设“中国西南—东盟科技合作圈”的建议[J]. 中国科技产业,2008(4).
[11]刘伟,张周来. 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风西南区域经济如何走出一步好棋[J]. 瞭望新闻周刊,2002(47).
[12]蒙聪慧. 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比较及启示[J]. 国际经济观察,2007(2).
[13]王水莲,郑璇. 后危机时代加快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研究[J]. 创新,2011(1).
责任编辑:萧敏娜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西南;先导区
On Constructing a Pilo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for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LI Guanghui, LIN Yeyao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pilo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for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ilot area. Suggestions are advanced for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area, so as to promote it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southwest China; pilot area
2010年的开年第一天,历时10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这是一个涵盖了11个国家,拥有近19亿人口,约6万亿美元年GDP和4.5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1]的仅次于欧盟自由贸易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迄今为止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无疑为作为与东盟国家地缘位置最接近,且自古以来就与其有着悠久的贸易交往历史的我国的大西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时代机遇。将我国大西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深化贸易往来的前沿地区,全力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中国大西南先导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值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一周年之际,有关于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讨论,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大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与东南亚国家海域相连,陆地相接,江河同源,有着5000多公里边境线[2],是中国加深与东盟各国合作与交流的前沿和重要通道。必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下全力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率先发展西南与东盟之间的各项合作与交流,再通过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将西南地区与东盟在各项合作中取得的优秀经验与成果向全国其他省(市、区)广泛辐射,以联合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点到线,以线到面,促进与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
(一) 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2000年至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发展最好的十年。然而,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虽然已经极大的发展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大幅提高了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落实了鼓励外商到西部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东盟各国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了解日益加深,东盟国家在西部地区的合作已经从小到大,朝着更广泛的领域全面发展。[3]但相比东部沿海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由于发展起步晚,困难多等原因,在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上仍然相对十分落后,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还在持续进一步增大,且由于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大量投资都集中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盟与西部地区合作虽向着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可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未来解决如何在接下去的西部大开发新十年里使西部大开发战略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构思出开拓创新的新点子,新方法。而提出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思正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大西南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在我国西部开发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大西南的开发在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西南地区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更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立是两者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唇齿相依,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可以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提供广阔的区内贸易与投资机会,形成拉动东亚经济转型的强大内需,减少东亚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西部廉价资源输往东南亚港口,更多的游客涌向东南亚国家[3],这无疑都加快了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立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立也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便利,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突破西部大开发发展的瓶颈与禁锢,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未来十年的进一步推行与实施。
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等省区将是是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联系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是西部大开发除去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国内因素”外,首次加入了“国际因素”的思考。对边境地带进行合作开发或建立地缘经济合作开发区,构建相应的交通网络体系,在实现以边境地带合作为前沿依托,以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两大市场对接等基础上,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及经济贸易活动的全面开展,必将使得西部地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4]只有建设国际大通道,才能真正发挥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将打开西部与东盟地区合作的通道,通过西南地区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的发展,逐步辐射至整个西部地区,从而开创整个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新局面,进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好更快地实施。
(二)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有利于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和跨界民族众多的国家,而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尤其是地处西南边陲与东亚交界的云南、广西两省区更是跨界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属于东盟国家的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这些地方分布着10余个跨界少数民族。[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跨界民族的发展与稳定必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周边是首要”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外交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西南边境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较为贫穷和落后,且因为政治、文化、甚至宗教上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民族纠纷和边界纠纷等问题,错综复杂的跨界民族关系更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纠纷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国与东南亚诸邻国的外交关系和地区安全,更关系到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外交与共赢式的和谐发展。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好,发展好,落实好促进边境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又好又快提高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只有先使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带动边境民族地区的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自古就有密切的往来与合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建立了长约3000公里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通商甬道,更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西南边境的跨界民族地区是我国与东盟发展友好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往来合作的桥头堡,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构建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跨界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友好融合,发展跨界民族地区经济,促进跨界地区之间的安全合作,有助于改善我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加强双边经济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兴边富民,繁荣边疆和巩固国防[5],是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桥梁和基础,将极大地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经贸发展和政治合作与文化交流,进而增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巩固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合作友好关系,对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边境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一步。
二、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构建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自中国与东盟进行首次正式对话至今这十多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经贸关系呈现快速和全面发展的势头。而中国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往来与合作更是自古就有,双方文化传统相近,民族关系密切,历来就有互通有无的传统,贸易往来从未间断。[6]且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西南地区的进出口出现较大增幅,并直接惠及外贸港口,使西南地区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最大的受益者。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双边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深,东盟国家已然成为西南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久的将来,大西南地区势必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航母。然而,虽然我们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中已经十分具有优势,但是更要正视我们还存在着的导致至今在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中所取得的许多成效与成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与构想的那些不足。
(一)西南地区与东盟贸易结合度高但双方在贸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量在不断增长,贸易往来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了明确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公式来加以分析。贸易结合度指数Iij可以用下式来表示:Iij=(Xij/Xi)/(Mi /Xw),式中的Xij/Xi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占i国出口总额的比率,Mi/Xw表示j国的进口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率,如果Iij>1,就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Iij<1,则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较为疏远。[7]
利用此贸易结合度指数公式,我们将东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南区域和东盟的贸易结合度做一个比对(见下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对东盟的贸易结合度远远高于东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也就表明全国所有地区中,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最为密切,且程度远远比其他地区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高。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这种密切关系将会长期推动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成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数据来源:各地区对东盟的出口额及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东盟进口额数据来源于东盟秘书处,世界进口总额数据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因东盟进口额数据只公布到2004年,因此只截止至2004年,但并不影响分析。
2000年—2004年东南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区域的贸易结合度对比图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贸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开放程度还仍然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各产业科技水平低、产业整体竞争力差,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双方均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似,市场竞争激烈,且出口商品多为工业原材料或半成品[6],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优势的商品出口比重却相对较小,且西南地区的企业大都小而孱弱,企业竞争优势不足,并缺少坚实的产业基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极弱,无法在长期中适应和支撑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开发区发展和壮大的需求。
2.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与我国内陆地区也将享受到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优惠与便利,贸易关税的逐步大面积降低与减免,将使西南地区因为地缘所带来的优势逐渐消失,使得大西南地区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发展难题,进而阻碍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发展。
(二)西南地区在吸引东盟直接投资上的潜力巨大但能力仍低东盟国家受地区竞争、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投资流向了成本较低的中国西部地区,西南地区由于地缘因素自然成为了承接东盟过的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点目的地[8],更成为我国走向东南亚国家,加深与东盟国家对话合作的必由之路和通道地区,且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国土面积的26.8%,达257.1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且储备量大,先天就具有发展资源禀赋经济的条件,且国家为支持西部开发建设以及保护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了诸多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极大增强了西部地区的吸引力,为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提供了诸多鼓励和支持。而因为地缘优势的影响,与西南毗邻的其他和地区也为西南地区提供了一系列的边境贸易优惠政策,这些特殊政策都为扩大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推动西南经济发展,深化加强西南与毗邻边境国家地区的合作,最终建成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支撑。
然而,虽然西南在吸引东盟的直接投资方面存在上述的诸多优势条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我们并不能把这种因为优势和先天形成的便利条件当成西南吸引东盟直接投资和支撑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建立发展的唯一筹码,仍要重视的是西南地区吸引东盟直接投资的能力还很低。
西南地区受传统农业经济影响较大,经济主体倾向于自我封闭、注重安稳,轻视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种分工协作和竞争观念的缺乏,一方面使西南地区市场交易规模有限,另一方面又使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因缺乏灵魂而欠缺可持续性[9],从而使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且在与东盟的合作上也缺乏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致使在吸引东盟直接投资上动力不足。且目前西南地区经济的增长仍主要依靠政府基建投资拉动,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这极大地减缓了西南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使西南地区无法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而虽然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先天的地缘优势,但是西南地区本身的地形十分复杂,又多为丘陵与高原,崇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西南各省区之间的协调与协作,这些都导致了西南地区吸引东盟直接投资的能力仍然十分低下,进而阻碍了与东盟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和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
三、对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建议和对策中国—东盟贸易区中的中国大西南先导区是在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框架下,在中国与东盟在“10+1”合作机制下,在西南各省区经济协调下,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经济合作基础之上,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合作政策、搭建合作平台、设立合作基金等措施[10],建设由我国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共同主导的,以促进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合作先导区。
只有通过构建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才能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才能进一步发展西南,改造西南。只有通过建立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才能推动和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保障边疆的和平与安全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才能抓住和利用西南在东盟合作中存在的优势,克服各种劣势与现今还存在的不足。因此全力打造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是形势的必然所趋和进一步发展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要求。
(一)制度的创新为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虽然已有的诸多制度和方针政策已经为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优惠,为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建立铺垫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现存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仍然存在不足,如: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方面,目前制定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仍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西南地区不但难以从外面引进人才,连本地区的人才也出现大量外流的“孔雀东南飞”现象,不但难以吸引东中部资金和外资,连本地资金也存在大量外流或者资金浪费和闲置的情况,而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设首先需要的就是人才和资金的支持。
由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起步较晚,西南欠发达地区为了追赶东部发达地区,不免常常陷入急于求成和只是单纯“克隆”中央指导精神,简单复制东部地区发展经验的困窘中。在制度制定方面的保守和缺乏创新,使得西南地区只能重复走别人发展走过的老路,沿袭别人发展的“脚印”前进,步步落于人后,而无法开辟出属于自己特色与优势的,适合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构建和发展的创新型制度,这都严重阻碍了西南地区的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及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
以此,西部地区要想赶上东部地区,必须实施创新的跨越性发展战略,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在中央大政方针制定后,西南地区在落实好这些大政方针的基础上,还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制度的创新[11],借鉴别人的发展经验固然是好的,但不能是“照单全收”的借鉴,要结合自己自身发展的实际选择性的借鉴和吸收,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时候,要在符合中央政策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中国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建设并不在于有多少大项目,不在于能建立的时间有多短,规模有多大,而最关键是在于制定出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制度,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环境。
(二)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拓共同市场为大西南先导区构建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区域内经济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现今,西南先导区甚至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普遍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大西南先导区的发展。为了促进大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先导区的构建与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西南地区和东盟在基础设施上的合作,加快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动我国与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的签订、实施并充实完善,推进西南—东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合作、开展泛北部湾海运合作,制定西东合作圈客货跨境运输便利化协定,在西南与东盟之间建立无障碍、高效率、安全、环保的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电力网络。[11]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与媒介,持续推进西南与东盟间的经贸投资与合作,从而加快大西南先导区的建设与发展。
在健全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开拓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共同市场,加强共同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必须在西南地区与东盟国之间采取比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更积极的降税措施来推进货物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优先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区域内相互开放运输、通信、电力、旅游、金融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并带动区域内其他领域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采取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和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经济合作区和跨国生产网络等方式促进投资引商的自由化。建立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开放的政策协调、金融监管和信息交流机制,促进资本流动自由化,优先在国际通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跨境集资。采取更灵活的债券发行方式和有利于扩大投资者规模的预扣税政策,允许跨境集资和间接投资。为从事贸易和投资的人员提供跨境流动免签证便利,在优先合作领域相互开放劳动就业市场。[11]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由度高的共同市场才能为大西南先导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大西南先导区未来进一步坚实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柱和保障。
(三)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拓宽空间东盟国家与西南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基本相似,基本呈现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变化趋势。但是,虽然东盟国家与西南地区在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上相近,类型却是各异,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开放度较高,国际分工密切,而西南国家产业结构则以国内需求导向为主,自给性较强,国际分工关系较弱。[12]以此,西南地区和东盟各国应该充分利用双方在贸易上的密切关系和在产业结构类型上的互补性,加大和深化对双方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的协调和升级,逐步形成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努力促进双边贸易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移和过渡,进一步拓宽双方之间的贸易空间,拓展双方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双方的双边贸易总量。
双方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培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旅游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利用和把握好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各项优势,积极利用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上的相似性和产业结构类型上的互补性,大力发展外部规模经济,通过形成产业集聚,获得集聚效应,通过继续加强互补性贸易,寻找双方在对方市场上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扩大贸易创造效应,实现贸易共赢。[13]
同时,我国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区的产业投入、积极推动产业布局调整有优化升级,使西南地区能够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继续大力引进新型高科技技术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努力发展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使西南产业的由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质量、高竞争力产业方向转移,最终使其为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与发展拓宽空间。
(四)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贸易争端是大西南先导区构建发展的必要要求大西南先导区的构建发展除了要有方针、政策和创新思想等一系列的便利条件等内部环境的支撑,更要营造和平和相互合作发展的外部环境。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交界地区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渊源上都有着广泛的相通相连之处,且因为地缘相连,极容易产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上的相互影响以及边界领土纠纷等许多敏感问题。而在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贸易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无可避免的还会像其他国际区域贸易一样,存在这诸多争议和贸易争端。
在处理这些敏感问题时,西南地区应时刻牢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友好对话,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有争议的问题上的磋商与谈判,摆明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加深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反恐”、“禁毒”、“防分裂”等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通过与东盟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减缓和避免敏感问题的发生与进一步发展,最后争取尽早和平解决这些敏感问题。而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在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的各项合作和双边贸易中,我方应充分尊重和重视东盟国家的权利和利益,制定完善的双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并寻求争端解决制度与双边贸易实践的良性互动,使争端既能尽早解决,又能不损坏双方的利益和友好贸易合作关系,使双边贸易的合作效应达到最大化。
只有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西南与东盟之间存在的这些敏感问题和贸易争端,才能为大西南先导区的发展营造出一个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外部环境,保证大西南先导区的稳步快速且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凤鸣. 盘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周年[J]. 国际瞭望,2010(1).
[2]贺圣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大西南的参与[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
[3]吉尔利. 开发大西南跨国经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打造中国新“丝路”[J].西部大开发,2002(10).
[4]黎鹏. 范小俊. 加强西南地区与东盟前沿地带合作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对策[J]. 东南亚纵横,2004(9).
[5]龚炜. 浅谈跨界民族在中国与东盟外交中的影响[J]. 知识经济,2007(11).
[6]韦海鸣.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挑战[J]. 国际贸易问题,2008(2).
[7]陈秀莲. 泛珠三角西南次区域和东盟贸易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07(8).
[8]黄晓云. 西南地区吸引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9(8).
[9]黄瑛.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对西南地区制度变迁的影响[J]. 东南亚纵横,2007(5).
[10]龙江. 建设“中国西南—东盟科技合作圈”的建议[J]. 中国科技产业,2008(4).
[11]刘伟,张周来. 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风西南区域经济如何走出一步好棋[J]. 瞭望新闻周刊,2002(47).
[12]蒙聪慧. 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比较及启示[J]. 国际经济观察,2007(2).
[13]王水莲,郑璇. 后危机时代加快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研究[J]. 创新,2011(1).
责任编辑:萧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