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一生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梁漱溟,也许还有人对他和最高领导人的“雅量”之争津津乐道,但在我眼中,他永远是那个在纷乱的世事沉浮中清醒、郑重地过了一生的人。
  我还记得他幼时会为拉人力车的老人流泪,并从此再不乘人力车。这应该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对于弱者的体察和怜悯。不然,为何在四处喧闹和欢笑的街头,他的一双眼,偏偏停留在这默不作声的老人身上?为何作为一个孩子感性纯净的泪水,会因白胡子上缓缓浸出的鲜血,慢慢积蓄直至冲出眼眶?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他,应该是“敢”。1973年12月,对他历时半年的批判告一段落时,主持人询问他的感想,他脱口而出一句话:“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身为所谓的“匹夫”,无论身处多么险恶的境遇,无论身体遭遇怎样的侮辱,也要拼死守住的,便是“志”,便是那积蓄在内心深处的气。他敢说,他也敢做。
  这大概也受到了他的父亲的影响吧。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投湖自尽,留下《敬告世人书》:“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醒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梁济死前在门口遇到梁漱溟,父子二人一如往常讨论了当天报纸上的时局。父亲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答,“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外界对梁济的殉道有不同的评价。我猜梁济应该也是觉得这个世界会好的吧,只是他觉得,这黑暗太漫长了,黑暗中的国民太辛苦了,他想以死,呼唤黎明快些降临。很多人贪恋生命,一直等着天命所给的期限耗尽了才挣扎着脱离尘世,而梁济,他敢自己挥刀斩断。他不等所谓的疾病爬上自己的身躯,不等所谓的老天给予的壽命消耗殆尽,不怕世人的流言蜚语暗中嘲讽,他自己选择时间,选择生命结束的终点,不带任何贪恋。而坚信世界会好的梁漱溟留在这世上,陪着时光流逝,等待着他父亲期待的曙光。
  梁漱溟把人生态度归为三类: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逐求”,以印度佛教为代表的“厌离”,和以中国儒家为代表的“郑重”。他认为“厌离”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郑重”是入世的最好态度。确实,他作为一个世纪以来最具风骨的士人,做到了。
  (编辑:关晓星)
   评点:李焦明
  作者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而后作者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郑重一生”的细节表现:无论是幼时与生俱来的对弱者的体察和怜悯,还是在父亲以死明志后依然对曙光的期待,抑或经历了身心的折磨和批判后仍坚持“匹夫不可夺志”的信念,都向读者传达了“郑重一生”的主题。然而,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发读者的思考:以梁先生的一生为镜子,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自己的一生?希望此文对你有启发。
其他文献
下雨了,我在一家街角的小酒吧內避雨。酒吧的经营位置不太好,人也少,我进门时,老板正在给几个新来的服务生讲解饮品的冲泡。  我默默站在门口,听他讲调鸡尾酒的技巧:一杯玛格丽特,要用酸橙或柠檬轻涂杯口,杯口朝下在盐边盒里旋转,盐务必为细盐。有个女服务生发问:“要是细盐没有了,用了粗盐,会怎样?”我偏过头去注意看那老板,年轻的脸上并无多余的表情,只是认真地看着那位女服务生说:“对懂的人来说,对不起他们;
在习总书记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体会到了大国领袖的人格力量。  2017年11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在准备同代表们合影时,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这时候,总书记一把拉开前排的凳子,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
如果将人比喻为一株植物,那么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培育就为了收获果实。这样的目标未免缺少魅力,这也是周国平先生所担心的。我们倘若只为收获,与植物又有何异?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开一次花。  从生物学上看,开花是结果前必不可少的过程,植物通过开花引来蜂蝶负责传粉。而我们选择开花,也是展现自己的勇气和追求的期望。柏拉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不论结果,这样的开花需要的是立于台前的勇气以及追
2015年,新材料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但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却成了不少考生的“拦路虎”,无怪乎阅卷老师声称,如何选取一个恰当、新颖的立意角度,是决定一篇文章优劣的关键因素。从阅卷现场来看,考生主要的审题立意误区有:  一是“全面理解”误为“面面俱到”。“全面理解”,指的是理解题目的主旨、出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但作文题目往往是给出一个大的方向,我们只要能在所给题目的范围内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
岁月悄然流逝,如花的容貌也会渐渐凋零。  古往今来,多少人痴迷于重返青春年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前有秦始皇求取仙丹,不获而死,后有巴托里公爵夫人妄想从少女的血液中获得芳龄永驻的秘密……无数人求取在这漫漫不归途上,岂有一人永葆青春?  皆说彭祖以久特闻,可曾听说其求取长生之道?不过是坦然面对风霜罢了。我们的每一条皱纹,都是历经霜雪的见证,那松弛的皮肤下是日趋饱满的灵魂,又何必执着?  有这样一群佳人
近年来,时评类材料作文从2009年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明星代言”,2011年新课标卷“大国崛起”,2013年新课标Ⅱ卷“同学关系调查”,到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5年新课标I卷“小陈举报老陈”一直备受命题者青睐。  时评类材料作文行文要求考生对事件进行评论,但至于如何评论,大多数考生却很茫然,以致于文章思路不清、内容空洞。其实时评类材料作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评论便可轻易夺取
【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我在玩陀螺时,父親问我:“知道陀螺的底端为什么是尖的吗?”  “因为只有底端是尖的,陀螺才能旋转起来。”我说。  “如果把陀螺底端的尖截除,留下一个较大的横切面,陀螺还能旋转起来吗?”父亲问。  “不能。”我说。  “知道为什么不能吗?”父亲问。  “如果陀螺的底端不是尖的,那么它就不能立足一点,又怎么可能成功
故乡,是许多人心头上的一颗朱砂痣,人生中一道跨不过的坎,想离开的人也许永远离不开,想回来的人也许永远回不来。出生地不一定是成长地,成长地不一定是奋斗地,奋斗地不一定是安息地。那么,故乡何处寻?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在山的对面遥远的地方,住着‘幸福’,于是我和许多人一起出发,归来时却泪眼滂沱。”这眼泪从何而来?也许是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也许是对物是人非的慨叹,抑或是一种喜悦?是一种回归故土的释然与
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正式建成。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向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kuà yuè)。    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里极度高寒、缺氧。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科考站呢?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说,南极地区蕴藏(yùn càng)着神秘的地球信息,丰富的资源,对科学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南极地区的极点、冰点、磁(cí)点和最高点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四个
一个日本人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摇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说:“现在我想起来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从今以后,至少10年间,我决不再下海营救溺水的人。就这样。”  金井肇先生是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