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企业史学者钱德勒写了一本书——《规模和范围》,他在书里分析了从1880年代到1930年代这五十年期间,占全世界工业产出2/3的三个国家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企业发展历史。得出的结论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快的主要原因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谓规模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做大;范围经济就是除了主业之外,相关的产业也来干,简单地说就是做强。
但今天,驱动力改变了,比如电商成就了平台经济。今后还有什么呢?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再一个是CAD、CAM和3D打印对流水线的冲击。
并联式结构
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企业的结构完全改变过来。现在有句话叫做“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外去中间商”是因为原来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时候,企业和外界的接触基本上是要有中间商的,比如采购。像海尔这样议价能力比较强一点的,可以与厂家直接合作,但很多小厂家采购可能都是通过中间商导过来;要销售肯定也通过经销商,比如电器方面的国美和苏宁,这其实是和用户之间的一个隔断。
“内去隔热墙”就是把内部的管理层去掉。传统经济的时候,之所以要这么多管理层,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用户知道的信息和企业知道的信息不一样,因此要通过很多办法搜集用户的信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这就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其实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金字塔,但企业越大决策越慢,企业越大官僚主义越严重。
我们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的销售,有管全国的,全国下面再有各个省,各个省管各个市,各个市管各个县。全国一共2800多个县,我们除了西藏个别县,所有县都已经包括进去了。现在,我们干脆把这个层级都去掉,每个县海尔去的人不得超过七个,县级所有的信息和总部信息中心连在一起。2013年初我们是八万六千人,到2013年底变成了七万人,减少了一万六千人,这个幅度很大,减少近20%,2014年还要再减下来一万人。
除了这一块儿,还有制造部分。现在国外比较好的智能无人化工厂叫无灯工厂,工厂没有电灯,取暖也不需要,为什么?因为里面所有机器都是自动运转。我在德国看到一个工厂,外边锁着门,打开门之后,里面真的没有灯,所有机器24小时在转,那里没有工人提意见,也不用休息。
以前,所有企业都是串联式的,先是战略,战略部定了干什么事儿,再研发,研发完了是制造,制造完是销售,销售完是售后,这是一个串联式过程。现在要把它变成并联的,所有的资源都在这个并联机构里头,这个并联机构要同时对所有环节负责。比如研发的过去不负责市场,给一个计划任务书,研发出来,符合要求就算完。但现在你的收入不是和你研发出来的成果挂钩,而是和用户满意度挂钩。这样一来,企业由封闭变成开放了,研发人员不一定是内部的,可以是外部的。《维基经济学》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其实这是企业边界一个很大的改变。
企业即人,人即企业
传统的管理哲学有三大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简单地说,所谓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所谓管理客体就是被管理者,或者再扩大就是人、财、物、时间和空间,都被管理者管理;再就是管理手段,管理手段是管理主体和客体间的中介,管理者利用管理手段管理被管理者。但这个哲学在互联网时代不行,一定要改变,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就三个字:零距离。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互联网最大的影响。
没有距离,现在变成什么?变成去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就是原来有领导,有一个中心。而对现在的用户来说,已经没有中心。原来是以企业为中心,或者以名牌为中心,我买什么东西买名牌就行,但现在用户不是以这个为中心,而是以自己的体验为中心,所以体验变成最关键的。你说你是一个名牌,但我在网上找不着,不知道你能不能满足我的体验,这肯定不行。所以欧盟提出全球化的下一个目标是洲际化,亚洲、欧洲、美洲,洲际化并不是全球化的倒退,而是前进,为什么?因为用户体验。用户需要你今天就满足他的体验,你不能告诉他因为产品是在中国代工,所以要两个月以后才能运过来,你必须马上满足他。每个用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海尔有一句话“企业即人,人即企业”。
企业不再是管理员工的,而变成一个平台,能给员工创造一个机会,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出员工创客化,每个员工都可以创业。我们现在经常召开创客大赛,创客大赛不只是内部的,而是请外部的风投进来,评估我们员工的主意可不可以投资,如果风投说这个根本不值得投,员工就得考虑了。完全是市场化。当然,如果你需要投资的话,也可以拿投资,企业也可以借给你。
所谓“人即企业”,就是希望这个人,本来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现在变成你可以创造一个企业。所以,“企业即人”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变成创业者;“人即企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企业。其实这个在推进的过程中挺难的,因为企业原来的组织结构全都被改变了。
自以为非
文化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基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实体。海尔自己的文化实际就是一个应变的文化,对我们内部来说就是四个字:自以为非。不能自以为是而要自以为非,既然自以为非,就要经常根据外部变化来改变自己。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所谓的成功,如果你认为你成功了,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但时代的变化非常快,你总能踏准时代的节拍根本是不可能的,你要争取做到。
柯达发明了第一代数码相机,但它最后反而被数码时代所抛弃。它宣布申请破产时,数码技术卖了19亿美元,这说明它的数码技术水平是非常高的。有这么高的数码技术,柯达却看不清数码时代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数码相机刚出来时卖得很差,胶卷却非常赚钱。
数码相机一开始的像素是每年增长一百万,今年是二百万像素畅销,明年肯定是三百万像素,后年是四百万像素,就这样升起来,但最开始是一百万像素都不到,这个时代就是变得这么快。
手机最早的时候是摩托罗拉,但很快被诺基亚替代,现在诺基亚又被苹果替代。并不是说后面的手机比前面的做得好,而是时代在变化。摩托罗拉是模拟时代的代表,到了诺基亚是数码时代的代表,到了苹果,就变成互联网时代的代表,因为苹果手机不再是一个通讯工具,而变成了云计算的终端。
另外,就像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里说的,企业领导人的定位很重要,领导人不应该是报时人而应该是造钟师。所谓报时人,就是我说几点就是几点,很多领导人说一不二。而造钟师造的是什么?是适应时代的变化,时代变到几点就是几点,能够跟着变,而不是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导向。
但今天,驱动力改变了,比如电商成就了平台经济。今后还有什么呢?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再一个是CAD、CAM和3D打印对流水线的冲击。
并联式结构
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企业的结构完全改变过来。现在有句话叫做“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外去中间商”是因为原来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时候,企业和外界的接触基本上是要有中间商的,比如采购。像海尔这样议价能力比较强一点的,可以与厂家直接合作,但很多小厂家采购可能都是通过中间商导过来;要销售肯定也通过经销商,比如电器方面的国美和苏宁,这其实是和用户之间的一个隔断。
“内去隔热墙”就是把内部的管理层去掉。传统经济的时候,之所以要这么多管理层,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用户知道的信息和企业知道的信息不一样,因此要通过很多办法搜集用户的信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这就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其实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金字塔,但企业越大决策越慢,企业越大官僚主义越严重。
我们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的销售,有管全国的,全国下面再有各个省,各个省管各个市,各个市管各个县。全国一共2800多个县,我们除了西藏个别县,所有县都已经包括进去了。现在,我们干脆把这个层级都去掉,每个县海尔去的人不得超过七个,县级所有的信息和总部信息中心连在一起。2013年初我们是八万六千人,到2013年底变成了七万人,减少了一万六千人,这个幅度很大,减少近20%,2014年还要再减下来一万人。
除了这一块儿,还有制造部分。现在国外比较好的智能无人化工厂叫无灯工厂,工厂没有电灯,取暖也不需要,为什么?因为里面所有机器都是自动运转。我在德国看到一个工厂,外边锁着门,打开门之后,里面真的没有灯,所有机器24小时在转,那里没有工人提意见,也不用休息。
以前,所有企业都是串联式的,先是战略,战略部定了干什么事儿,再研发,研发完了是制造,制造完是销售,销售完是售后,这是一个串联式过程。现在要把它变成并联的,所有的资源都在这个并联机构里头,这个并联机构要同时对所有环节负责。比如研发的过去不负责市场,给一个计划任务书,研发出来,符合要求就算完。但现在你的收入不是和你研发出来的成果挂钩,而是和用户满意度挂钩。这样一来,企业由封闭变成开放了,研发人员不一定是内部的,可以是外部的。《维基经济学》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其实这是企业边界一个很大的改变。
企业即人,人即企业
传统的管理哲学有三大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简单地说,所谓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所谓管理客体就是被管理者,或者再扩大就是人、财、物、时间和空间,都被管理者管理;再就是管理手段,管理手段是管理主体和客体间的中介,管理者利用管理手段管理被管理者。但这个哲学在互联网时代不行,一定要改变,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就三个字:零距离。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互联网最大的影响。
没有距离,现在变成什么?变成去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就是原来有领导,有一个中心。而对现在的用户来说,已经没有中心。原来是以企业为中心,或者以名牌为中心,我买什么东西买名牌就行,但现在用户不是以这个为中心,而是以自己的体验为中心,所以体验变成最关键的。你说你是一个名牌,但我在网上找不着,不知道你能不能满足我的体验,这肯定不行。所以欧盟提出全球化的下一个目标是洲际化,亚洲、欧洲、美洲,洲际化并不是全球化的倒退,而是前进,为什么?因为用户体验。用户需要你今天就满足他的体验,你不能告诉他因为产品是在中国代工,所以要两个月以后才能运过来,你必须马上满足他。每个用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海尔有一句话“企业即人,人即企业”。
企业不再是管理员工的,而变成一个平台,能给员工创造一个机会,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出员工创客化,每个员工都可以创业。我们现在经常召开创客大赛,创客大赛不只是内部的,而是请外部的风投进来,评估我们员工的主意可不可以投资,如果风投说这个根本不值得投,员工就得考虑了。完全是市场化。当然,如果你需要投资的话,也可以拿投资,企业也可以借给你。
所谓“人即企业”,就是希望这个人,本来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现在变成你可以创造一个企业。所以,“企业即人”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变成创业者;“人即企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企业。其实这个在推进的过程中挺难的,因为企业原来的组织结构全都被改变了。
自以为非
文化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基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实体。海尔自己的文化实际就是一个应变的文化,对我们内部来说就是四个字:自以为非。不能自以为是而要自以为非,既然自以为非,就要经常根据外部变化来改变自己。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所谓的成功,如果你认为你成功了,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但时代的变化非常快,你总能踏准时代的节拍根本是不可能的,你要争取做到。
柯达发明了第一代数码相机,但它最后反而被数码时代所抛弃。它宣布申请破产时,数码技术卖了19亿美元,这说明它的数码技术水平是非常高的。有这么高的数码技术,柯达却看不清数码时代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数码相机刚出来时卖得很差,胶卷却非常赚钱。
数码相机一开始的像素是每年增长一百万,今年是二百万像素畅销,明年肯定是三百万像素,后年是四百万像素,就这样升起来,但最开始是一百万像素都不到,这个时代就是变得这么快。
手机最早的时候是摩托罗拉,但很快被诺基亚替代,现在诺基亚又被苹果替代。并不是说后面的手机比前面的做得好,而是时代在变化。摩托罗拉是模拟时代的代表,到了诺基亚是数码时代的代表,到了苹果,就变成互联网时代的代表,因为苹果手机不再是一个通讯工具,而变成了云计算的终端。
另外,就像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里说的,企业领导人的定位很重要,领导人不应该是报时人而应该是造钟师。所谓报时人,就是我说几点就是几点,很多领导人说一不二。而造钟师造的是什么?是适应时代的变化,时代变到几点就是几点,能够跟着变,而不是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