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与跨媒介叙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避免过度浪漫,理性看待自己的过去,并将回忆呈现成一部无感伤癖之嫌,但又能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大历史中个人感受的电影,是区别各类怀旧题材影片的重要标准。
  《无线电时代》,这部伍迪·艾伦于1987年执导的电影,没有剧烈的情节跌宕和复杂的人物矛盾,只有一个中年男子的画外音不急不徐地将我们带回他的家乡——小镇罗格威,将他的家庭与无线电广播的故事娓娓道来。
  伍迪·艾伦既以小历史的视角给世界大战烙上鲜明的主观印记,最终达到一叶知秋的目的。同时运用跨媒介叙事的手段解构回忆,赋予电影以更深层的寓意,将这一切通过镜头冷静却不失热情地表现出来。
  一、 小历史视角下的时代风云
  《无线电时代》这部电影不是典型的伍迪·艾伦式的爱情小品。除了一如既往的画外音和柔和的色调,我们会觉得伍迪·艾伦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隐藏起来了。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比其他任何作品都将伍迪·艾伦揭示得更多。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伍迪·艾伦慷慨地回顾了他的童年。电影中的画外音无疑是当时已知天命的导演本人,在影片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乔伊的岁数也刚好与伍迪·艾伦同时期相仿。这样看来,他所回顾的童年故事里那个叫做乔伊的犹太男孩,一直就住在伍迪·艾伦心中。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作为一个男孩的伍迪·艾伦对于二战前后的美国社会的观察记录。
  对于一场将全世界卷入其中的世界战争的历史,我们有很多角度可以切入研究。也许是国际政治中权力的角逐,也许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经济大衰退蔓延到德国失业率骤增下纳粹党的崛起。这是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的大历史,这样的大历史可以使后来者直观清晰地看到较长时间内一个群体的行为以及其影响。与之互为补充的是,个人书写的小历史更能帮助我们浸入到大历史的洪流里个人命运的鲜活记忆。个人的记忆并不完全客观和准确,但是透过那些微小到绝无可能出现在大历史的脚注中的细节,历史的波浪终于吻合了人性潮汐的规律。
  小历史叙述者的视角至关重要。一个参加二战的军人眼中的战争和一个小男孩必定完全不同,前者呈现出来的战争是宏大和严肃的,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名单》;而在后者眼中,世界大战是邻居家的雷太太用花盆培植的胜利花园(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推行的运动,鼓励人民在私人园地和公园栽种蔬菜,以减轻食品供给压力);是卖汽水的漂亮姑娘丽塔参军入伍,穿上军装时英姿飒爽的模样;是收音机节目里的德国和日本坏蛋。是一个個纸老虎一样凶猛但无害的战争记忆。
  电影展示个体对于战争的回忆方式是将其变成了一幅幅生活图景:结婚狂比雅小姨的尼龙袜在战时供应紧张,许多女孩只能比着尺子在腿上画出尼龙袜的样子来,更可怕的短缺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男人被送往战场,比雅渐渐找不到了约会的对象;在灯光也要管制的晚上,广播里的新闻向人们传递着法西斯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消息,让苔丝和丈夫不禁忧心忡忡起来,他们在黑暗中讨论着战争的局势,这时作为战争符号的探照灯扫过满天繁星,苔丝发出感叹:“如果不是有那少数人,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世界啊!”这些画面所传达的二战时期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困境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正史,却为我们反观二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可以有成千上万个,每个都不会完全一样,但奇妙的是,当视角里面的人们在看着探照灯扫过夜空时,都会发出和苔丝一样的感叹。
  小历史书写需要这样的主观性和虚构性。新历史主义批评主张书写“历史的文本性”便是试图在虚构中发现真实,以这种真实更有力地和遗忘对抗。除此之外,小历史书写体现着创作和接受之间更平等的交流。这部电影没有一个紧凑的情节链,只是由一个个人物带出来的趣事连缀而成,而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召唤结构,没有什么东西比小历史的书写更加私密、独特和无法复制,是每个人对历史的认识与小历史书写之间所产生的裂缝以及对裂缝弥合的需要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心怀广播明星梦的卖烟姑娘莎莉不幸目睹黑手党暗杀事件将要遭到灭口,凶手却发现两人是老乡,将莎莉带回家后受到了凶手母亲的热情款待,最后他非但没有杀掉莎莉反而利用关系给莎莉争取到了一个重要的广播剧演员的机会!这样的故事对观众产生的一种强有力的吸引力来自于它偏离了我们惯常的认知规律,并对黑手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颠覆。最后达成的效果是无线电时代的黑手党都比如今更加有情有义,变成了怀旧情绪中的一部分。
  二、 跨媒体叙事——感伤与克制的阀门
  怀旧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不是个别现象。在他执导的2011年电影《午夜巴黎》中也通过男主角吉尔的午夜穿越怀念了一把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那时的巴黎群英荟萃,云集了文艺界很多大师。与吉尔的夜间见闻穿越相对比的,是白天吉尔的未婚妻伊内兹那上层阶级父母的虚与委蛇,和朋友保罗像孔雀开屏一样卖弄学识的丑态。伍迪·艾伦似乎想要在他的电影里通过怀念旧日温和地反叛我们如今这个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知识越来越扁平化,越来越无意义的时代。在《午夜巴黎》中保罗听到吉尔向往着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后讥讽道:“那是没有全球变暖,没有电视的时代。”那个时代也就是无线电时代。为什么这个时代对于伍迪·艾伦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呢?
  其实无线电广播也好,电视机也罢,它们都各自代表着一种话语结构。信息的传播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知识的内容和质量,并通过选择和改变受众塑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无线电时代》将广播、电影这两个都具有一定容量的线性媒介结合起来,既将故事讲好,又将深层的寓意赋予这部电影:活在完美的回忆里不如活在不完美的当下。
  电影是一种线性媒介。而线性地传播信息就意味着要表达观点,这不是由创作者决定的,而是这种媒介的宿命。卖香烟的女孩的莎莉的前后的对比就能看到这样的意图。莎莉曾是个天真愚蠢到黑手党都不忍灭口的姑娘,她的数次出场都在遭遇经验这头怪兽,她轻信广播明星罗杰会将她引荐给公司高层的花言巧语所以以身相许,但是最后连卖香烟的工作都丢了;她以自己的天然不做作的声音争取到了给一则广告配音,但是高层夫人一句“我不喜欢她”,让她卖力的工作又付诸东流;她得到的唯一的真心的帮助竟然来自一对黑手党母子,可阴差阳错地,太平洋战争刚好在她演出那一天爆发了……最后,有限叙事视角的画外音只告知观众莎莉凭借与百老汇大人物的“亲密关系”走红了。对莎莉的改变的描绘体现在她的声音上。莎莉原本的声音尖锐而稍显聒噪,在她成为一名广播明星后有意压低声线变得更加柔和。当镜头切到她变成一名广播主持,她的声音已经完全不同往日,而在乔伊的家里,人们也已经收听和讨论起了这个卖香烟的姑娘的节目。电影最后,在1944年的新年夜,莎莉回到她曾经卖香烟的地方,对着她上流社会的新朋友说到她曾和罗杰偷情的天台时,她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回复到了曾经的尖锐,然后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用手背挡住嘴唇掩饰了一下。再次开口时,她又变回了一个声音悦耳,成熟精致的广播明星。过去那个天真愚蠢的女孩在此时彻底宣告死亡。   电影不是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神话”,电影需要被不断地更新理解,而不是潜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霸道地决定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无线电广播同时也有如此的特征。广播可以调动听者的联想能力,而且要求听者能关联前后内容,这要求广播听众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与广播产生双向互动。所以在无线电时代里的人们与如今相比多了些安静,少了些浮躁,比雅阿姨可以边抽烟边看书听着广播里的Allan·Jones的歌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很紧密,埃彼姨夫因为和邻居在安息日听收音机发生争吵不料吵着吵着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还吃了猪排(犹太人不应吃猪肉)……对于这样一个人们尚未完全丧失想象力的温馨快活的无线电时代,伍迪·艾伦确确实实是怀念的,但他并未沉湎于其中,他在电影中一直试图避免浪漫化回忆,增添了很多细节克制表达使之不致失控。这部电影也因为细致的布景和恰如其分的服装设计而获得1988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最佳美工奖。
  除此之外,伍迪·艾伦利用跨媒介叙事的手段达到解构广播内容的效果,从而将过去不值得过分留恋的寓意凸显出来。乔伊的姨夫埃彼所收听的比尔主持的体育节目时,那个身残志坚的棒球投球手的形象就是一个待定的想象,需要听众去在自己的脑海中加以补充,这个投球手的故事在最后达到的效果是感人和励志的,但是运用电影的手段,补充出棒球手最后双目失明,失去了一条胳膊一条腿投出歪歪斜斜的球,其他球员无奈的表情也得到表現后,感人和励志变成了滑稽;而在乔伊的妈妈爱听的《与艾琳、罗杰共进早餐》中,艾琳和罗杰两个人谈论着上流社会的所见所闻,在乔伊妈妈想象里艾琳和罗杰在曼哈顿的豪宅中吃着早饭,谈论着平民百姓只能在做梦时梦到的事物,气氛愉悦和谐的电影画面却发展到后面莎莉要求罗杰离婚时,罗杰辩解“现在的收听率正高呢”。于是,前面广播节目里传递给听众的愉悦和谐又这样被解构了。
  为什么伍迪·艾伦要对看似美好温馨的回忆加以嘲讽呢?除了遵循艺术真实的原则外,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原因,那就是他认为人不应该沉沦于回忆之中。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的思想这部电影里其实已经初步定型。在《午夜巴黎》的最后,吉尔没有留在有着阿德里亚娜的美丽时代,而是回到了并不完美的现实生活中。因为他深知现实虽不完美,但其中的一草一木都很真实。回忆再如何美丽,都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我们一旦活在过去,那过去也会很快变成又一个不完美的现在。这也是《无线电时代》里所要表现的深层寓意。
  电影最后,虽然画外音乔伊说道“我永远也忘记不了那些人和收音机里的那些声音,但是随着每个新年的到来,那些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了”,他的声音里透露着对流金岁月的怀恋。但伍迪·艾伦实际做的却是用镜头留下心中旧日时光的剪影,然后把脚步踏在今日的大地之上。
其他文献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因而稳就业、保增长、促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产业危机,刺激大众消费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我国官方和民间近年来都采取了不少措施,[2]并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其中,贾樟柯团队在山西践行的电影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可谓颇富成效。为此,本文将采用“中国区域
[摘要] “拟态环境” 并非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拟态环境” 是大众传媒构建的环境。如“3.11”东日本大地震媒体的报道中,从人们态度的三次转变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拟态环境”都与事实真相相似,其中所具有的虚假信息和残缺信息都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受众应该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努力最大限度的认识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 日本地震
山东电视台1978年创作的电视剧《人民的委托》是山东省第一部電视剧作品,由此山东的电视剧创作正式拉开了历史序幕。近40年的发展,山东电视剧创作了众多辉煌的佳品,探索了革命历史题材、历史正剧题材、儿童题材、农村题材、侠义传奇题材、古装题材及法律题材等这些电视剧发展中的重要题材,形成了自己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创作风格,凝练了山东电视剧独特的审美与艺术特质。其中,对“知青”题材电视剧的探索也有一定表现,如
托尔斯泰如此定义艺术,同时也描述了它的特性:“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它存在于此,一个人有意识地依靠特定的外部符号,向他人传达他曾经历过的感受,他认为其所受到感染并同样经历了这些感受。”[1]对费穆来说,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这是一种将自身情感传递的价值。  费穆一生的作品都在充当着通向某种特殊情感的手段。他的作品能深刻地洞察人的境况并被看作是教育、教化或者说文化熏染的工具。与此同时,他的作品还与儒家哲学
美国独立电影事业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来,就成为一大批在电影创作上极具个人特色的年轻独立导演展示各自精神风貌的广阔舞台。其中,韦斯·安德森是独立电影创作运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参与其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采用极富辨识性的高饱和度色彩、平衡画面与对称画面及突出物品造型等方法,体现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和人际关系,将镜头聚焦于中产阶级家庭中各成员的困惑与孤独,揭示青少年的迷惘和中年人的颓丧,
在2016年4月,由薛晓路导演的浪漫爱情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映仅7天,票房就突破5.3亿,超越前作《北京遇上西雅图》在2013年创下的5.2亿元票房,成为华语爱情电影票房冠军。[1]该片共上映28天,票房已达7.7亿元[2],导演薛晓路也成为国内首位首日票房破亿元的女导演。这又一次创下了国内女导演拍摄电影的新纪录。在这之前她也成功执导过电影处女作《海洋天堂》。在她的作品里,能看到她对
一、 叙事主题  对于一部影片来讲,思想内涵往往即是其叙述主题,通过主题内容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的思考,从情节本身推及社会人生,是影片的重要意义。《思悼》可以被看作一部传记片,选取韩国历史上的“壬午祸变”这一事件,将封建制度之下的君臣与父子、亲情与权力、压抑与抗争等矛盾纠葛展现给观众,凄凉悲情的隔阂与矛盾在血色的历史背景下直抵人性深处。以插叙回忆的方式将故事内容层层推进,反映了封建时代王权阴影
笔者是影迷,看电影也爱电影,面对《私人订制》遭受的一些影评人的攻击,本想一笑了之,喜欢不喜欢一部电影本来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可是有些所谓的影评实在不靠谱,甚至让人开始怀疑撰写影评的目的。本文不是影评,只是想从类型电影角度出发,结合电影史试图探寻评价一部喜剧片优秀与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当今的这种“冷饭热炒”的电影创作现象。  一、“冷饭热炒”的也是“热菜”  对《私人订制》的批评很
[摘要] 日本动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从最初的学习欧美到现在的独具特色并不是偶然现象。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吸收国外精华的国家,这种固有的国家特征只有和本土传统文化结合,才能够产生世界的共鸣。中国相对幼稚的动画产业只有借鉴成熟的日本动画的成功模式,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创新,才能够使中国动画得以生存与发展甚至赶超的机会。  [关键词] 日本动画 体育动画 受众群体  
一、“即兴表演”的起源与发展  即兴表演(Iimprovisational performance)作为一种表演方式,最早可追溯到16—18世纪的意大利“假面戏”。“只有一种喜剧形式是、并且始终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即没有剧本和即兴表演的‘假面戏’。”[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本在戏剧表演中不再处于首要位置,演员表演时会即兴创作肢体动作和台词。19世纪90年代,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苏联的康斯坦丁·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