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福子是杂院里二强的女儿。小福子这一形象是作者用笔较多、性格较为复杂丰满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善良又可怜。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形象,并揭示小福子形象中体现出的男权压迫。
关键词:《骆驼祥子》;小福子;形象;女性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之所以能揭示重大的社会主题,产生如此之大的轰动效应,不仅是因为《骆驼祥子》中刻画了一个由“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而变成“自私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祥子,而且小说还塑造了与主人公有着复杂关系的两个女性形象——虎妞和小福子,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小福子的形象分析
小福子是杂院里二强的女儿,十九岁就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人,军人走了以后她又回到大杂院,被迫卖身养家。虎妞死后,小福子希望和祥子一起生活,但祥子苦于无力养活她全家,只能拒绝,小福子最终沦落到“白房子”当妓女,并上吊自杀。
善良是小福子性格中的主角,而她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和对正常生活的向往,是她性格中坚韧一面的表现,同时也是这一形象获得强烈美感和持久艺术魅力的原因。她愈是被生活蹂躏,心中的挣脱感愈是明显,始终没有放弃对光明的寻找和追求。在虎妞死后,她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她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并且准备向祥子敞开。面对小福子的一往情深,祥子“看见了一个男人从女子所能得的与所应得的安慰”,“使他觉得真是成了家”。祥子和小福子社会地位和处境的相似性以及互相之间的认同感,使得两个可怜人在苦难中遇见了彼此的知音,并且找到了各自的爱情位置。可是穷人是没有资格自由恋爱的,老舍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当祥子面临小福子沉重的家庭负担之时,他不得不选择暂时出走。两个人的未来仿佛风雨中一葉扁舟,在祥子走后,更加飘摇不定。漫长的等待和弟弟的小嘴击碎了小福子心中的坚守,她走进了平日害怕的“白房子”,在追求新的生活无果之后含恨而死。作者越是以生动的笔触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格被践踏的车夫和妓女之间的朴素感情,描绘他们无可实现的美丽憧憬,与下文中小福子惨死祥子彻底走向堕落形成巨大反差越发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感化力。
小福子的形象是社会底层穷苦女人的缩影,她们要么嫁给和自己一样的穷苦人,像小福子的母亲那样操劳一生,劳累而死;要么年纪轻轻就被卖掉,像小福子那样沦为男人的性奴隶,最后悲惨地死去。在黑暗的社会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没有地位、沒有尊严,整日辛苦劳作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遭受男人的打骂和虐待,生儿育女对她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快乐,反而是痛苦和折磨的延续。祥子还可以有理想,可以凭自己的力气赚钱,可以对生活有着憧憬和希望,而对于那些女人来说,她们的生活就是地狱,没有希望,只有无尽的苦难。
二、小福子的形象塑造分析
小福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与老舍先生的成长历程和其创作中的情感投入是紧密相关的,缺一不可,这是作家老舍长期观察和总结城市贫民生活获得的艺术结晶。老舍先生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父亲是一名保卫皇城的护兵,阵亡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的炮火,母亲独自将老舍先生抚养成人。他熟知北京城底层贫民的生活境况,同时注意捕捉生活中容易为人忽略的细节之处。这与一般作家以搜集素材为目的的体验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别,对生活的领悟程度也有着层次的差别。家庭的影响和点滴的累使得老舍先生具备了极强的艺术概括力,笔下的人物举手抬足间反映着生活的真实。小福子的仪表、感情和行为方式与其阶层、教育、生活环境是一致的。她面对家庭变故时的哭泣,面对贫穷压迫下的牺牲,包括人生最后的抉择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底层贤良女性的道德规范,为人教养和思维方式。
小福子悲惨故事的深厚感染力同样离不开作家在小说艺术上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其叙事中反复露出的主观抒情特征。老舍先生的个人际遇是其创作中感情充沛的重要原因。他以饱含热泪的抒情笔调叙述了小福子在内的可怜人地狱一般的日常生活。统览全篇,时常可见作家真实感情的流露,甚至在叙述过程中情不自禁的通过插入性议论直接抒发内心爱憎。当叙述到小福子决定牺牲自我时,作家称小福子是“要做些比死更勇敢更伟大的事”,赞叹之情跃然于纸上。同时在整部作品之中作家有意地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感伤氛围来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小福子面对未来的无可奈何是引起人们唏嘘的原因之一。残忍冰冷的现实将他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正常的人生于她只是空中楼阁。“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遭殃人和我们类似,才能引起恐惧。”小福子伴着愁思和忧郁而来,又带着苦痛和绝望而去,伤感是她的衣襟。
小福子短暂且苦难的一生,是市民社会中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受损害受侮辱者的一曲悲剧抒情诗,也是民国时期霓虹灯下的都市阴冷昏暗一面的卑小缩影和社会下层妇女不由自主的凄清命运的真实写照。透过小福子的悲剧命运,我们所想到的不仅是黑暗社会和统治阶级对人的摧残,而是关于女性生存状态的问题。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就生活在男权社会的重压之下,当社会条件好的时候,她们或许还有生存的空间,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她们就会沦为奴隶,承受着来自艰苦生活和男权统治的双重迫害,过着连动物都不如的生活。我们似乎应该重新审视女性问题,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更好地分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
参考文献
[1]葛春丽.简析《骆驼祥子》中的两个女性形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2]周必正.《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悲剧形象分析[J].哲学文史研究,2016,4.
[3]陈祝容.《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4]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王洪娜.论《骆驼祥子》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J].安徽文学,2011,3.
[6]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陈奇(1993-),女,山东滨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15级研究生秘书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文秘与应用写作。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15级研究生秘书学专业)
关键词:《骆驼祥子》;小福子;形象;女性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之所以能揭示重大的社会主题,产生如此之大的轰动效应,不仅是因为《骆驼祥子》中刻画了一个由“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而变成“自私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祥子,而且小说还塑造了与主人公有着复杂关系的两个女性形象——虎妞和小福子,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小福子的形象分析
小福子是杂院里二强的女儿,十九岁就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人,军人走了以后她又回到大杂院,被迫卖身养家。虎妞死后,小福子希望和祥子一起生活,但祥子苦于无力养活她全家,只能拒绝,小福子最终沦落到“白房子”当妓女,并上吊自杀。
善良是小福子性格中的主角,而她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和对正常生活的向往,是她性格中坚韧一面的表现,同时也是这一形象获得强烈美感和持久艺术魅力的原因。她愈是被生活蹂躏,心中的挣脱感愈是明显,始终没有放弃对光明的寻找和追求。在虎妞死后,她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她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并且准备向祥子敞开。面对小福子的一往情深,祥子“看见了一个男人从女子所能得的与所应得的安慰”,“使他觉得真是成了家”。祥子和小福子社会地位和处境的相似性以及互相之间的认同感,使得两个可怜人在苦难中遇见了彼此的知音,并且找到了各自的爱情位置。可是穷人是没有资格自由恋爱的,老舍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当祥子面临小福子沉重的家庭负担之时,他不得不选择暂时出走。两个人的未来仿佛风雨中一葉扁舟,在祥子走后,更加飘摇不定。漫长的等待和弟弟的小嘴击碎了小福子心中的坚守,她走进了平日害怕的“白房子”,在追求新的生活无果之后含恨而死。作者越是以生动的笔触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格被践踏的车夫和妓女之间的朴素感情,描绘他们无可实现的美丽憧憬,与下文中小福子惨死祥子彻底走向堕落形成巨大反差越发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感化力。
小福子的形象是社会底层穷苦女人的缩影,她们要么嫁给和自己一样的穷苦人,像小福子的母亲那样操劳一生,劳累而死;要么年纪轻轻就被卖掉,像小福子那样沦为男人的性奴隶,最后悲惨地死去。在黑暗的社会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没有地位、沒有尊严,整日辛苦劳作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遭受男人的打骂和虐待,生儿育女对她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快乐,反而是痛苦和折磨的延续。祥子还可以有理想,可以凭自己的力气赚钱,可以对生活有着憧憬和希望,而对于那些女人来说,她们的生活就是地狱,没有希望,只有无尽的苦难。
二、小福子的形象塑造分析
小福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与老舍先生的成长历程和其创作中的情感投入是紧密相关的,缺一不可,这是作家老舍长期观察和总结城市贫民生活获得的艺术结晶。老舍先生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父亲是一名保卫皇城的护兵,阵亡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的炮火,母亲独自将老舍先生抚养成人。他熟知北京城底层贫民的生活境况,同时注意捕捉生活中容易为人忽略的细节之处。这与一般作家以搜集素材为目的的体验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别,对生活的领悟程度也有着层次的差别。家庭的影响和点滴的累使得老舍先生具备了极强的艺术概括力,笔下的人物举手抬足间反映着生活的真实。小福子的仪表、感情和行为方式与其阶层、教育、生活环境是一致的。她面对家庭变故时的哭泣,面对贫穷压迫下的牺牲,包括人生最后的抉择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底层贤良女性的道德规范,为人教养和思维方式。
小福子悲惨故事的深厚感染力同样离不开作家在小说艺术上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其叙事中反复露出的主观抒情特征。老舍先生的个人际遇是其创作中感情充沛的重要原因。他以饱含热泪的抒情笔调叙述了小福子在内的可怜人地狱一般的日常生活。统览全篇,时常可见作家真实感情的流露,甚至在叙述过程中情不自禁的通过插入性议论直接抒发内心爱憎。当叙述到小福子决定牺牲自我时,作家称小福子是“要做些比死更勇敢更伟大的事”,赞叹之情跃然于纸上。同时在整部作品之中作家有意地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感伤氛围来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小福子面对未来的无可奈何是引起人们唏嘘的原因之一。残忍冰冷的现实将他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正常的人生于她只是空中楼阁。“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遭殃人和我们类似,才能引起恐惧。”小福子伴着愁思和忧郁而来,又带着苦痛和绝望而去,伤感是她的衣襟。
小福子短暂且苦难的一生,是市民社会中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受损害受侮辱者的一曲悲剧抒情诗,也是民国时期霓虹灯下的都市阴冷昏暗一面的卑小缩影和社会下层妇女不由自主的凄清命运的真实写照。透过小福子的悲剧命运,我们所想到的不仅是黑暗社会和统治阶级对人的摧残,而是关于女性生存状态的问题。中国妇女几千年来就生活在男权社会的重压之下,当社会条件好的时候,她们或许还有生存的空间,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她们就会沦为奴隶,承受着来自艰苦生活和男权统治的双重迫害,过着连动物都不如的生活。我们似乎应该重新审视女性问题,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更好地分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
参考文献
[1]葛春丽.简析《骆驼祥子》中的两个女性形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2]周必正.《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悲剧形象分析[J].哲学文史研究,2016,4.
[3]陈祝容.《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4]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王洪娜.论《骆驼祥子》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J].安徽文学,2011,3.
[6]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陈奇(1993-),女,山东滨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15级研究生秘书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文秘与应用写作。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15级研究生秘书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