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提琴源于西方,更在上层社会中出现频繁,于清朝后传入我国,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为看清未来小提琴民族化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本文分别从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方面做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寻求能提高小提琴民族化发展道路的平稳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提琴 民族化 发展趋势
一、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
(一)小提琴民族化的萌芽
百年之前,小提琴由欧洲的艺术家引入中国,由此开始小提琴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之旅。欧美许多国家的小提琴艺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间阶段,这时中国的小提琴才刚刚起步。随着中国小提琴手的精彩表现,使得中国将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奖收入囊中,世界乐坛也开始慢慢重视起中国的小提琴艺术。
(二)中国第一部小提琴作品问世
李四光作为中国上世纪初的科学家,一大业余爱好便是小提琴。在20世纪初,李四光正处于毕业之际,有着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怀的他拒绝了西方国家的高薪诱惑,接受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在聘任时谱写了《行路难》。正反均有曲谱的手稿正存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图书馆中。正面有着“J.E.LEE”署名和没有结束的5行19节旋律谱,反面则是有着“仲揆”署名和无伴奏的完整的小提琴曲。
(三)小提琴在中国音乐的第一个高峰和音乐代表作
留学法国的中国音乐家们取得的显著成就,推动了小提琴音乐的发展。以“印象主义”和声来增强小提琴艺术的“亲和力”,这一方面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方面很相似。中国音乐家们将自己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国所独特的小提琴艺术和写作手法相融合,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作品。典型的小提琴代表作有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回旋曲》《山歌》和桑桐用十二音体系技法创作的《夜景》、廖胜京的《红河山歌》、杨善乐的《夏夜》、马耀先和李中汉合作的《新疆之光》等优秀作品。
二、不可缺失的小提琴艺术
小提琴作为表达欧美地区风土人情、民族特点的重要乐器之一,随着中西方联系越来越密切,小提琴也成为了中国了解西方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的实现历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提琴应在大众中得到普及
虽然小提琴源于西方,但在西方大众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小提琴。随着小提琴在中国的盛行,中国大众也对小提琴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成为了大众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如果这一现象能持续一段时间,再由其他的因素注入其中,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道路将越来越平坦。
(二)小提琴独特演奏进行技术创新
要形成中国独特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就需要对欧美国家的演奏艺术进行改良,同时应将中国民族独有的风土民情加入带小提琴的演奏当中。例如,完成于1976年,吸收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手法,增二度和装饰半音的进行,以四音和弦进行拨奏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在西方作曲家吐尔逊卡所做的《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的基础上改编的。
(三)小提琴演奏中的搭配艺术
这实际不只是小提琴的个体问题,能够使得音乐更加丰富的主要方式就是主乐器加上配器,目的是为了让其“性格”互补。例如,能够丰富旋律色彩的小提琴与短笛的合奏和使得音乐简洁,明净的小提琴与钢琴的配合等。
三、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必要性
小提琴能陶冶情操,抒发感情,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地方的音乐艺术开始碰撞、交流、融合,从一元到多元,音乐打破了区域、历史、文化的束缚,逐渐走上一条道路。现在的小提琴演奏藝术不再只是套用和模仿,创新一直是国人遵守的准则。在一定的基础上,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来打造中国独特的小提琴演奏艺术,这样既不缺少西方的演奏技法又能表现出神秘东方千年来的风土人情。
结语
中国小提琴的发展不仅仅是靠模仿西方的技法而取得成功的,还需要在西方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一定中国民族的特色,这本身就是学习与创新的过程。从萌芽到发展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中国特色小提琴文化。音乐家接近社会,接近生活,接近情感的创作,体现着中国音乐家在探索音乐道路上不屈的精神,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国音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习.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乌云塔娜. 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 北方音乐,2017,37(23):28.
[3]桂昭兮. 小提琴艺术在中国“民族化”的历程与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陈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胡斌. 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两种模式[D].河南大学,2003.
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8KY0386)
作者简介:小提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小提琴 民族化 发展趋势
一、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
(一)小提琴民族化的萌芽
百年之前,小提琴由欧洲的艺术家引入中国,由此开始小提琴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之旅。欧美许多国家的小提琴艺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间阶段,这时中国的小提琴才刚刚起步。随着中国小提琴手的精彩表现,使得中国将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奖收入囊中,世界乐坛也开始慢慢重视起中国的小提琴艺术。
(二)中国第一部小提琴作品问世
李四光作为中国上世纪初的科学家,一大业余爱好便是小提琴。在20世纪初,李四光正处于毕业之际,有着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怀的他拒绝了西方国家的高薪诱惑,接受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在聘任时谱写了《行路难》。正反均有曲谱的手稿正存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图书馆中。正面有着“J.E.LEE”署名和没有结束的5行19节旋律谱,反面则是有着“仲揆”署名和无伴奏的完整的小提琴曲。
(三)小提琴在中国音乐的第一个高峰和音乐代表作
留学法国的中国音乐家们取得的显著成就,推动了小提琴音乐的发展。以“印象主义”和声来增强小提琴艺术的“亲和力”,这一方面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方面很相似。中国音乐家们将自己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国所独特的小提琴艺术和写作手法相融合,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作品。典型的小提琴代表作有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回旋曲》《山歌》和桑桐用十二音体系技法创作的《夜景》、廖胜京的《红河山歌》、杨善乐的《夏夜》、马耀先和李中汉合作的《新疆之光》等优秀作品。
二、不可缺失的小提琴艺术
小提琴作为表达欧美地区风土人情、民族特点的重要乐器之一,随着中西方联系越来越密切,小提琴也成为了中国了解西方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的实现历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提琴应在大众中得到普及
虽然小提琴源于西方,但在西方大众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小提琴。随着小提琴在中国的盛行,中国大众也对小提琴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成为了大众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如果这一现象能持续一段时间,再由其他的因素注入其中,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道路将越来越平坦。
(二)小提琴独特演奏进行技术创新
要形成中国独特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就需要对欧美国家的演奏艺术进行改良,同时应将中国民族独有的风土民情加入带小提琴的演奏当中。例如,完成于1976年,吸收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手法,增二度和装饰半音的进行,以四音和弦进行拨奏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在西方作曲家吐尔逊卡所做的《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的基础上改编的。
(三)小提琴演奏中的搭配艺术
这实际不只是小提琴的个体问题,能够使得音乐更加丰富的主要方式就是主乐器加上配器,目的是为了让其“性格”互补。例如,能够丰富旋律色彩的小提琴与短笛的合奏和使得音乐简洁,明净的小提琴与钢琴的配合等。
三、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必要性
小提琴能陶冶情操,抒发感情,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地方的音乐艺术开始碰撞、交流、融合,从一元到多元,音乐打破了区域、历史、文化的束缚,逐渐走上一条道路。现在的小提琴演奏藝术不再只是套用和模仿,创新一直是国人遵守的准则。在一定的基础上,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来打造中国独特的小提琴演奏艺术,这样既不缺少西方的演奏技法又能表现出神秘东方千年来的风土人情。
结语
中国小提琴的发展不仅仅是靠模仿西方的技法而取得成功的,还需要在西方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一定中国民族的特色,这本身就是学习与创新的过程。从萌芽到发展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中国特色小提琴文化。音乐家接近社会,接近生活,接近情感的创作,体现着中国音乐家在探索音乐道路上不屈的精神,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国音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习.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乌云塔娜. 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 北方音乐,2017,37(23):28.
[3]桂昭兮. 小提琴艺术在中国“民族化”的历程与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陈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胡斌. 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两种模式[D].河南大学,2003.
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8KY0386)
作者简介:小提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