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音乐不是奥林匹克竞赛,而是一生的挚爱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贞,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中提琴教研室主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AM)客座教授,著名中提琴演奏家,英皇音乐考级委员会ABRSM中国区总顾问,中国音乐学院特聘专家,亚洲青年交响乐团特聘顾问,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国际中提琴大赛首位中国评委,中国第十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1996年,任中国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后获全额奖学金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AM)继续研究生学习,师从著名中提琴教育家John White先生。学习期间,几乎囊括该院所有中提琴奖项,并在1997年Lionel Tertis国际中提琴大赛获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建院180多年来首位获得院长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给毕业生的最高奖项)的中提琴家,现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2000年到2004年,任英国BBC爱乐乐团中提琴副首席(终身制席位)。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包括爱丁堡国际音乐节、日内瓦国际音乐节、东京国际艺术节和国际中提琴艺术节等。
  2004年,应邀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成为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大音乐节的舞台上,并在各地教授大师班,包括Great Mountains国际音乐节、奥地利Academy of Music,法国国际音乐节等。其专辑“英伦狂想曲”2014年在伦敦发行,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被国际一流杂志《留声机》《Strad》誉为“全球最著名的中提琴家”“精彩绝伦的演奏”。
  她在中国最高音乐类综合性大奖“金钟奖”以及北京国际弦乐四重奏大赛中担任评委,是中国CCTV钢琴小提琴全国大赛以及2012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特约艺术家。
  华:您拥有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等多重身份,能不能以您的见闻给我们讲讲国内外在弦乐专业的教学上有什么不同?
  苏:我觉得目前来看,国内外在弦乐教育方面的差异实际上是越来越小了。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忽视,这些毕竟是西方的文化,所以有一些相对基础的学科,像巴洛克时期的学科建设,我们国内现在还不是特别完善。但是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40年以来,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家都有这种在国外留学和定居的经历,经过长期的学习,我觉得有一些演奏家的水平,实际上跟国际上顶尖的演奏家是完全接轨的。但如果说到整个教学水平,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一定时期双向的沟通交流,文化交流方面的事情还需要多做。我觉得我们国家弦乐的基础教学是非常棒的,就像我们的数理化一样,但是我们在后期的开拓性、创造性的教学上,还需要更加深入。
  另外一个就是对新曲目的开发,包括利用这些高科技,比如让AI进入我们的产业,这些方面我们需要向国外更加看齐,科技跟音乐的结合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华:您担任过中国音乐综合性大奖金钟奖的评委,同时也是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大赛的特约艺术家,您觉得学音乐的孩子参加专业比赛有什么作用?
  苏:金钟奖是我们国家文化部最高的一个奖项,这实际是各个专业院校教学实力的比拼,尤其是我参加的室内乐部分。室内乐在我们国家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大家逐渐认识到了室内乐的重要性,有了好的室内乐做基础,才会有好的交响乐结构。
  很多同学拉独奏,在场上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是同学们如果以合作的方式,以室内乐的形式上台,他们同样可以享受舞台的魅力。其实这些压力也是动力,然后他们可以学到更多曲目,还可以上台锻炼自己,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自己心中的一个理想。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乐队队员,都需要有很好的室内乐功底,所以我认为室内乐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国家现在室内乐的教学,在各个音乐院校是必修课,就是你必须要通过这门考试你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这也让学生在这方面打下非常坚实的功底。
  比赛对孩子的促进是非常大的,对老师和孩子都是一种检验,一是检验老师的教学质量,二是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还有就是比赛能够为他们提供上台的机会,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一时就是把自己的音乐最美地呈现给大家。
  华:听说您参与了英皇考级制度引入中国的过程,您当初是怀着什么样的初衷来做的这个事情?
  苏:我当时正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我知道英皇考级是世界上顶级的考级类音乐考试,学生如果学习英皇考级,他们出国是加分的。所以我当时就觉得,中国有这么多的琴童,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么好的一个考试引入中国呢?
  英皇的考试非常科学,它毕竟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我完整研究了它的系统,我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当时的院长、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的董事会主席,被英国女王封了爵士,后来是牛津的院长,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他当时就向我介绍这个项目,我听完之后也向他表达了我对这个项目的喜爱,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把它引入了中国,现在进入中国也已经有10年了。
  华:现在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大家越来越重视弦乐和钢琴的协作,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苏:我觉得加入跟钢琴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弦乐演奏者,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团队,一定要学会跟别人相处、如何合作。比如奏鸣曲或协奏曲的合作、相互學习,学生才知道怎么去跟别人配合,包括怎么去平衡,这里面有很多角色的转换,当你有旋律的时候你是主角,当你是配角的时候,你可能有很多伴奏的音型。这个也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弦乐和钢琴的合作不仅考虑的是一个配合能力,还有一个适应能力,这对孩子们还是很难的,因为大部分学生练琴的时候,他是一个人在琴房里练习,并没有合作,所以他要合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以加强弦乐与钢琴协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华:您从事教学工作近二十年,在培育国内外青少年音乐素养等方面,有哪些探索,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苏: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比较急,总是希望学生尽快领会自己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经验的逐渐丰富,我现在的想法是静待花开,把该讲的都讲给孩子,但是要留时间,因为每一个孩子吸收知识的速度跟能力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一个优秀的老师是让每一个孩子达到他最好的状态,而不是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世界冠军。
  音乐不是奥林匹克竞赛,而是一生的挚爱,是需要热爱才能坚持一生的东西,所以我们希望音乐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也让他知道,任何一个门类都是需要艰苦的付出跟持续的坚持,还有无穷无尽的热爱,这件事情才能做到更好。
  华:您不仅是一位授课导师,而且还是一位演奏家,您觉得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们从日常演奏到上台表演,甚至举办音乐会,还有哪些关键的地方要注意?
  苏:演奏和教学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职业,这是两件事。演奏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想法去实施就可以了,教学是要让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实现,这个挑战实际上是非常大的。很多演奏家实际上并不教学,但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意识到学生演奏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更仔细地去剖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或者为什么有些学生做不到,这也是有意思的地方,教学相长吧。我一直坚信,只有当我们站在舞台上,把这门乐器最美的音色呈现给观众的时候,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学习我们这一门乐器。因为我们要吸引别人来学习乐器,绝对不是靠讲课吸引的,一定是靠你美妙的琴声来吸引大家的。
  华:请您给正在学琴的孩子送上一些建议和寄语。
  苏:我们广大的同学们既然这么热爱音乐,就证明你们非常有毅力,因为我知道学习音乐的路上有非常多的困难跟阻力。另外一个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惊吓中成长,所以不要害怕惊吓,克服一个个困难,然后你的能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其他文献
2019年7月4日,“世界首签——奇美博物馆与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资源共享”签约仪式在台南奇美博物馆举行。共享资源涵盖世界主流制琴领域的学术与文化内容,以及馆藏提琴研究共100GB、6万8千页,内容广泛,自成体系,史无前例。目前,其数码资源已供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的师生以及历届系友们无偿查询与学习。在此之前,这家享誉世界的博物馆不曾与世界上任何一家单位有过资源共享的签约经历,同中央
期刊
国家标准《钢琴》修订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在杭州召开  9月16日,国家标准《钢琴》修订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在杭州成功举办。  会议上宣读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9号)》内容和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关于修订钢琴国家标准的函》内容。此次标准修订的计划号20212031-T-607。  会议上成立了国家标准《钢琴》修
期刊
春节前几天, 43岁著名音乐人赵英俊英溘然辞世。一时间,多少人为这位音乐奇才的离开扼腕叹息。由他“操刀”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主题歌——《送你一朵小红花》瞬间成为网络热歌,这首赵英俊从来没有运用过的单段体歌曲,是他第一次写这样的作品,竟也成了写照他人生结局的挽歌。  耐人寻味的“小作文”  翻看他还未关闭的微博空间,有一篇关于他创作《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首作品的创作感言。此时边听歌曲,边看他留下的
期刊
摘要:16世纪晚期西方音乐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相互影响至今,形成了许多风格独特多样的钢琴作品。初期中国的作曲家们多以西方作曲技巧加以中国调式调性及旋律相融进行创作。随着19世纪民族乐派的兴起,中国的作曲家们不断从本民族出发,寻找创作素材,立足于创作具有“本土性”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例如《牧童短笛》《快乐的女战士》《采茶扑蝶》等等,其中朱践耳的《南国印象》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创作素材
期刊
初识慧鹏式琴  广陵琴派刘扬先生曾在京教授过琴艺,先生准备返回扬州之前给我一个电话号码,告诉我这是他的得意门生朱慧鹏的联系方式,说他学到了广陵琴派的精髓,我可以先跟他学琴,有机会再到扬州学习。我将电话号码记在了本子上,直到十年之后,我和朱兄慧鹏因“清角”琴而首次相遇,一见如故,对古琴的认识和理解志趣相投,交流日渐增多,之后开始共同研斫古琴,如今已成首张“无极”琴(图1)。  “无极”琴,慧鹏式,又
期刊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乐系副主任王中山,是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他文化底蕴丰厚,严谨教学育人,对古筝专业有着卓越的贡献。  一  艺术上的创造性是音乐必须具备的美学素质。多年来,王中山在古筝艺术上广学百家、熔铸众长、自成一格,他在南北派筝艺比较研究中拈出新意。他认为,只有吸收众多的演绎精华,不断积累和丰富,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自我艺术风貌。  中国民乐不是快节奏的艺术,它与中国哲学一样
期刊
摘要:红色主题教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是一种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引导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与自尊,树立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提升凝聚力。本文以大学生民歌表演团为例,展开针对提升高校大学生对红色主题教育认同感的活动,并对红色主题教育歌曲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红色主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民歌 大学生表演团  红色主题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各高校
期刊
“作为筝家,需要燃烧自己,感染听众;作为教师,更需要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我就是这样一支蜡烛,在燃烧与奉献中实现自我……。”  周望教授说这话时,像是自言自语,脸上带着笑意和真诚。  周望从小生长在西安音乐学院的校园里。她的父母都是西安音乐学院的老师,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她对音乐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仰慕都深深铭刻在心里。“从小我就很羡慕父母,我喜欢音乐学院的氛围”,“父母作为教师,他们对学生无
期刊
很少有人了解高端吉他设备所需的保养,刚好所有的Larrivée吉他都属于此类别。您保养乐器的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其外观、声音和使用寿命,经过适当的护理,您的吉他将使用一个多世纪。实木原声吉他由薄木板制成,甚至有些面板在1/8英寸厚以下。由于木材非常薄,并且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木材会很快吸收和失去水分。木材失去水分时会收缩,吸收水分时会膨胀,与相对湿度有关的膨胀和收缩处于您在原声吉他中看到的大多数问题
期刊
摘要:乐器产业具有音乐产业和制造业的双重特性。我国乐器产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在明确乐器产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在跨界融合趋势下,乐器产业突破自身产业边界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现象,并进一步探究乐器产业的重组融合、交叉融合、延伸融合三种模式的内在机理,分析乐器产业融合带来的影响与作用,以期为乐器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有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