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打造更精彩、更有趣的数学课堂,结合学具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助于打造精彩课堂。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三方面分析学具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会涉及到对图形、公式等抽象内容的函授,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想象力不足、思维能力不强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结合学具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提高了课堂上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以下将简要分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学具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过于抽象,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兴趣,需要用学具辅助教學,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安排学生制作学具,让学生从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用纸板制作钟表学具,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认识钟表。课堂上,教师要为自己准备一个学具,然后引导学生们认识自己手中的钟表,让学生学会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使学生学会分辨钟表里每个小格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时间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提问“早上7点半到校,谁知道7点半要在钟表上怎么表示呢?”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学具,对于教师的提问都来了兴致,马上开始思考要如何摆放表针,这堂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很强,都对自己手中的学具感到好奇。如果没有学具,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或者观看多媒体资料,不能进行动手实践,学习的乐趣就大大降低。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充分考虑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1]。
2.利用学具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是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要做到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教具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仍处于发展中,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学具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加强印象,促进数学学习。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准备若干个小棒或圆片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强化对除法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手口脑配合能力。教师要求学生数出12根小棒,并按照平均分成三份的要求进行分配,要求学生一边分配一边说出计算步骤。学生一边动手摆放一边说“这里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通过摆放小棍和表述,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锻炼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很多学生明白除法的含义,但是遇到张口表达时却总是出现问题,这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清晰,需要借助学具加强练习。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用学具进行除法计算,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一次次数数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2]。
3.利用学具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此时期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强化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具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今后的理科类学习打下基础[3]。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具教学,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使学生从学具开始入手,逐渐了解复杂的多位数计算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结合计数器教学,通过认识计数器上的单位,学生能强化对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顺序认知,使学生在计算时脑中能形成清晰准确的逻辑。比如教师提出要求,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235时,可以安排学生一边拨一边说出思考的顺序“二百三十五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从而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做到灵活运算。教学图形类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带一段细绳上课,让学生用细绳分别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案,同时测量一下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相等的,启发学生思考边与两个图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关系。学生认识到周长与图形的边长有关,进而能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学具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兴趣,同时也能给学生的解题带来新的思路,使学生发散思维,逐渐提高自身数学能力[4]。
4.结束语
总之,学具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积极的帮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结合教具教学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数学课堂上教学氛围更活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学具是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学具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解题办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云.探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发挥[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4(34):74+78.
[2] 祝军.巧妙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东西南北:教育,2018,3(8):204-204.
[3] 周士福,王太锋.引入学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15):114-115.
[4] 于霏.学具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8(2):57-57.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会涉及到对图形、公式等抽象内容的函授,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想象力不足、思维能力不强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结合学具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提高了课堂上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以下将简要分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学具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过于抽象,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兴趣,需要用学具辅助教學,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安排学生制作学具,让学生从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用纸板制作钟表学具,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认识钟表。课堂上,教师要为自己准备一个学具,然后引导学生们认识自己手中的钟表,让学生学会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使学生学会分辨钟表里每个小格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时间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提问“早上7点半到校,谁知道7点半要在钟表上怎么表示呢?”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学具,对于教师的提问都来了兴致,马上开始思考要如何摆放表针,这堂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很强,都对自己手中的学具感到好奇。如果没有学具,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或者观看多媒体资料,不能进行动手实践,学习的乐趣就大大降低。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充分考虑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1]。
2.利用学具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是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要做到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教具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仍处于发展中,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学具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加强印象,促进数学学习。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准备若干个小棒或圆片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强化对除法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手口脑配合能力。教师要求学生数出12根小棒,并按照平均分成三份的要求进行分配,要求学生一边分配一边说出计算步骤。学生一边动手摆放一边说“这里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通过摆放小棍和表述,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锻炼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很多学生明白除法的含义,但是遇到张口表达时却总是出现问题,这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清晰,需要借助学具加强练习。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用学具进行除法计算,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一次次数数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2]。
3.利用学具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此时期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强化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具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今后的理科类学习打下基础[3]。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具教学,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使学生从学具开始入手,逐渐了解复杂的多位数计算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结合计数器教学,通过认识计数器上的单位,学生能强化对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顺序认知,使学生在计算时脑中能形成清晰准确的逻辑。比如教师提出要求,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235时,可以安排学生一边拨一边说出思考的顺序“二百三十五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从而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做到灵活运算。教学图形类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带一段细绳上课,让学生用细绳分别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案,同时测量一下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相等的,启发学生思考边与两个图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关系。学生认识到周长与图形的边长有关,进而能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学具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兴趣,同时也能给学生的解题带来新的思路,使学生发散思维,逐渐提高自身数学能力[4]。
4.结束语
总之,学具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积极的帮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结合教具教学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数学课堂上教学氛围更活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学具是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学具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解题办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云.探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发挥[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4(34):74+78.
[2] 祝军.巧妙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东西南北:教育,2018,3(8):204-204.
[3] 周士福,王太锋.引入学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15):114-115.
[4] 于霏.学具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8(2):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