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整合的内涵
课程整合就是对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教材为依托,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整合的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 “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便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材整合的原则
(一)深刻理解课标的要求
课标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整合教材首先应解读课标, 使之围绕课标,服务课标。比如必修四第一单元的课标要求是: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标的内容目标要求是“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生的智慧”,课标的提示与建议是“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含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许多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从课标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一些哲理小故事入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知识的要求、能力的要求,最后要落脚到树立正确世界观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探究活动的设计等都应该围绕“哲学与世界观”展开。至于教材中出现的哲学在古希腊文、汉语中的意思等,则是非重点。至于这些知识,对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作为提高性要求。
(二)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目标
贯彻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整合教材时也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发展和认识规律,要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帮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三)实事求是,客观把握教材
1.紧扣课标,去粗取精。克服随意性。
2.注重知识,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
(四)以教师为主,以教师发展为目标
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课程能力是教师育人能力的主要体现,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课程专家。教师要对国家课程融会贯通,要对国家教材进行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创新,要体现个人的特色。立足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生活实际
四、教材整合的角度
(一)单元内整合。
围绕一个主题,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进行单元中观设计。《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按照内在联系找出关键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本单元关键词就有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然后四个关键词(问题)再辐射具体问题或内容,这样单元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
(二)单元间整合
在课程领域中,单元是课程组织的基本单位。在传统学科领域,以将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为主要目标,即注重知识习得的观点,将学科和知识的分节的归纳视为单元课程整合。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四五课讲唯物论,第六课讲认识论,第三单元讲辩证法,两个单元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可对其具體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三)模块的宏观整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从整体上可以这样进行宏观把握:
(四)跨模块整合
《生活与哲学》可与《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五)跨学科整合
哲学模块的学习是将不同学科整合的良好平台。哲学的学习与人文学科及科学学科都能进行有机联系整合。
1.与文学的整合:
(1)“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列名句中与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宋朝张先《木兰花 》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与艺术的整合: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 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与数学的整合: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4.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孔子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否认意识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识的作用
C.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D.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课程整合就是对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教材为依托,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整合的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 “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便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材整合的原则
(一)深刻理解课标的要求
课标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整合教材首先应解读课标, 使之围绕课标,服务课标。比如必修四第一单元的课标要求是: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标的内容目标要求是“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生的智慧”,课标的提示与建议是“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含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许多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从课标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一些哲理小故事入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知识的要求、能力的要求,最后要落脚到树立正确世界观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探究活动的设计等都应该围绕“哲学与世界观”展开。至于教材中出现的哲学在古希腊文、汉语中的意思等,则是非重点。至于这些知识,对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作为提高性要求。
(二)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目标
贯彻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整合教材时也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发展和认识规律,要让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帮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三)实事求是,客观把握教材
1.紧扣课标,去粗取精。克服随意性。
2.注重知识,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
(四)以教师为主,以教师发展为目标
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课程能力是教师育人能力的主要体现,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课程专家。教师要对国家课程融会贯通,要对国家教材进行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创新,要体现个人的特色。立足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生活实际
四、教材整合的角度
(一)单元内整合。
围绕一个主题,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进行单元中观设计。《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按照内在联系找出关键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本单元关键词就有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然后四个关键词(问题)再辐射具体问题或内容,这样单元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
(二)单元间整合
在课程领域中,单元是课程组织的基本单位。在传统学科领域,以将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为主要目标,即注重知识习得的观点,将学科和知识的分节的归纳视为单元课程整合。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四五课讲唯物论,第六课讲认识论,第三单元讲辩证法,两个单元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可对其具體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三)模块的宏观整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从整体上可以这样进行宏观把握:
(四)跨模块整合
《生活与哲学》可与《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五)跨学科整合
哲学模块的学习是将不同学科整合的良好平台。哲学的学习与人文学科及科学学科都能进行有机联系整合。
1.与文学的整合:
(1)“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列名句中与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宋朝张先《木兰花 》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与艺术的整合: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 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与数学的整合: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4.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孔子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否认意识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识的作用
C.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D.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