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滴滴打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滴滴打车在生活中已经使得我们离不开它了,从开始研发到正式运营这些年来,有辉煌也有落魄的时候。滴滴打车是新生事物,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有其合理性,但它的出现,最受伤的是出租车。太原和西安曾出现出租车司机围堵和罢工现象,结果不了了之,一时间,双方的冲突甚嚣尘上,在当时是闹得轰轰烈烈,政府也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双方的矛盾,滴滴打车就像雨后春笋般,大有势如破竹之势。
现在不少上班族,都将私家车加盟到滴滴打车序列,拉一单算一单,挣个油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但这样下去,重创的必然是出租车行业。是退出,还是换车加入滴滴打车,亦或是重新洗牌,转型整改,传统与新生在较量和博弈。
“互联网+”是滴滴打车的助推器和“高速路”,时尚,前卫,便捷给滴滴打车冠以美誉,而批评,埋怨成为出租车亟需改观问题。
滴滴打车最大亮点是互动性,和网上购物一样,顾客对乘车可以差评也可点赞,如果一位司机屡屡获得差评,公司就将其踢出;反之,好评如潮,就会获得更多的派车单。此举对提升车主素质,是有效的道德框架,顾客在微信上操作,完全凭服务良莠点赞和差评,公司实时掌握每位司机的服务状况,优胜汰劣,司机和顾客的向善心灵都可随时彰显。
眼下,出租车管理由运管和公司双重管理,常年来,关于中间的费用备受责骂,因体制和相关的法规滞后等问题(实际上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什么改观,面对咄咄逼人的滴滴打车,一下子慌乱手脚,有的地方采取围追堵截,但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不过,也许对催生国家今后滴滴打车的法律法规,有所推动。争议也好,仇视也罢,甚至敌对……但“狼”毕竟还是来了,正在一天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老百姓不管那么多,只要哪个最贴近我的利益,综合取优,这才是市场规律。但这或许并不是所谓的市场规律,又可能另有隐情 ,我们来看看优步进入日本市场的历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二、滴滴打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
日本也知道滴滴打车这个软件,想利用这一软件赚钱的人也不少,但是日本为什么就发展不起来,形成不了像中国这样一个叫车服务系统呢?这是因为日本社会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法律障碍。为什么日本政府不批准滴滴打车?为此,亚洲通讯社的社长徐静波徐老师专门去采访了日本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的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山崎先生。想要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滴滴打车在日本无法生存大概有三大原因。山崎先生说,日本之所以无法接纳滴滴打车系统,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
日本的出租车公司是多如牛毛,然而,它没有国营和民营公司之分,只有企业和个人,也就是说,日本的出租车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公司经营的出租车,还有一种是个人出租车。
一个滴滴打车软件,可以折射出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心态,和国民在利益与法律关系上的不同诉求。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国情不同”。这样一来,滴滴打车只能暂时隐退日本市场。至于未来能否重新进入日本市场还需要看能否适应国情,能否适应日本民众的真正需要,是否可以适应日本政府的方针政策。
三、对比中日人民的心态与法律意识看滴滴打车和新事物发展
反观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刚刚十多年,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依然不是很强。很多人认为只要法律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生活的便捷,就可以稍微有些寬松或者是放低标准,根本上是因为历来古代传统的人治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在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影响。法律可紧可松,就像橡皮筋,所以努力提高社会地位就可以处在优势地位,甚至可以有另外一套法律标准,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有了很深的根底,因此只要出现类似于滴滴打车这样的新事物,在尚且没有明确的可以引用法律条例的情况下,只要有利于生活的便捷,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与现有的法律有些许冲突和初入,相信也不会有人站出来抵制,未来的创新模式中国应当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改一步,始终保持一个相对较为灵活的手段发展经济社会。相对来说,稳定社会想要创新难度更大,或许这也是这些年来日本落后美国发展脚步的一个原因吧。“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3年,中国政府为了对外输出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亚欧经济联系。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这一构想一提出,获得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支持与鼓励,唯独日本坚决抵制与反对,联合美国签订“TPP”协议企图让这一构想失败,在经过几年的时间之后,2017年11月,日本政府汇总了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方针,将通过日本政府下属金融机构实施融资等方式,在节能环保、提升产业水平、物流3个领域积极推进中日民间企业合作。日方希望对“一带一路”倡议显示积极合作的姿态,以此推进首脑互访,改善中日关系。中方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各方一道,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探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态度的巨大改变,日本政府终于打破心魔,谋求与中国合作而不是一味排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一直以来处于亚洲领先地位的日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长期以来日本就不重视发展中国家市场,自然也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追随美国的脚步。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日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经过多年高速跨越式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了世界经济舞台,总体实力居于世界前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石,日本企业有它的经验提供我们学习。同时,开放自己,不固步自封,积极创新,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今后,中国对治理环境污染,转型经济模式,医疗改革,老龄化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向日本学习。而日本呢,在对待新事物方面,创新发展方面应当向中国学习,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四、从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心态看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日本社会经过了长期发展,法律和社会意识已经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时代,人们规规矩矩认真认真做好每一个自己的事,兢兢业业,这是日本社会目前大致的现状。在这里我拿一个例子来补充我的观点,就是最近的江歌案子,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应当判陈世歌死刑来严惩他已还江歌妈妈一个交代,逝者为大,无论如何理都在死者这一边,但是日本民众却不是这么认为的,日本网站上九成以上的网友认为江歌妈妈曝光刘鑫一家的个人信息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违法法律的,而中国民众认为在这样的处境下做出这种事情也可理解。由此看出,日本更重视法律规则,触犯法律就是不对的,没有理由与借口。中国更讲究人情与道德。这就是两国社会心态的不同之处,也必将影响未来两国经济的走向。是严守法律的底线,还是相对灵活一点,是个艰难的选择。反观国内,经济依然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许多中小城市发展非常迅猛,高铁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用这样的灵活法律心态对待问题可能已经不再适用,应当严格制订并要严格执行法律标准,尤其是建造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从长远眼光来看,而不是贪图一时之利,这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也是对时代对社会负责。经过长期快速发展之后,应当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法律意识和团体了,应当将社会趋于更加公平和稳定的状态,再向前发展。以日本为鉴,过于死板会阻碍创新与新事物发展,不符合目前的形势,但过于灵活也会让社会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使得社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不符合国民需要的稳定安全的生活的基本国情,在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很难实现完全的灵活与民主,也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是需要。因此未来一段很长的路,社会经济政策必须在“规矩”与灵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达到既能不让社会经济停滞发展,也能让社会趋于稳定平稳的一个理想状态,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滴滴打车在生活中已经使得我们离不开它了,从开始研发到正式运营这些年来,有辉煌也有落魄的时候。滴滴打车是新生事物,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有其合理性,但它的出现,最受伤的是出租车。太原和西安曾出现出租车司机围堵和罢工现象,结果不了了之,一时间,双方的冲突甚嚣尘上,在当时是闹得轰轰烈烈,政府也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双方的矛盾,滴滴打车就像雨后春笋般,大有势如破竹之势。
现在不少上班族,都将私家车加盟到滴滴打车序列,拉一单算一单,挣个油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但这样下去,重创的必然是出租车行业。是退出,还是换车加入滴滴打车,亦或是重新洗牌,转型整改,传统与新生在较量和博弈。
“互联网+”是滴滴打车的助推器和“高速路”,时尚,前卫,便捷给滴滴打车冠以美誉,而批评,埋怨成为出租车亟需改观问题。
滴滴打车最大亮点是互动性,和网上购物一样,顾客对乘车可以差评也可点赞,如果一位司机屡屡获得差评,公司就将其踢出;反之,好评如潮,就会获得更多的派车单。此举对提升车主素质,是有效的道德框架,顾客在微信上操作,完全凭服务良莠点赞和差评,公司实时掌握每位司机的服务状况,优胜汰劣,司机和顾客的向善心灵都可随时彰显。
眼下,出租车管理由运管和公司双重管理,常年来,关于中间的费用备受责骂,因体制和相关的法规滞后等问题(实际上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什么改观,面对咄咄逼人的滴滴打车,一下子慌乱手脚,有的地方采取围追堵截,但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不过,也许对催生国家今后滴滴打车的法律法规,有所推动。争议也好,仇视也罢,甚至敌对……但“狼”毕竟还是来了,正在一天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老百姓不管那么多,只要哪个最贴近我的利益,综合取优,这才是市场规律。但这或许并不是所谓的市场规律,又可能另有隐情 ,我们来看看优步进入日本市场的历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二、滴滴打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
日本也知道滴滴打车这个软件,想利用这一软件赚钱的人也不少,但是日本为什么就发展不起来,形成不了像中国这样一个叫车服务系统呢?这是因为日本社会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法律障碍。为什么日本政府不批准滴滴打车?为此,亚洲通讯社的社长徐静波徐老师专门去采访了日本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的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山崎先生。想要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滴滴打车在日本无法生存大概有三大原因。山崎先生说,日本之所以无法接纳滴滴打车系统,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
日本的出租车公司是多如牛毛,然而,它没有国营和民营公司之分,只有企业和个人,也就是说,日本的出租车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公司经营的出租车,还有一种是个人出租车。
一个滴滴打车软件,可以折射出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心态,和国民在利益与法律关系上的不同诉求。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国情不同”。这样一来,滴滴打车只能暂时隐退日本市场。至于未来能否重新进入日本市场还需要看能否适应国情,能否适应日本民众的真正需要,是否可以适应日本政府的方针政策。
三、对比中日人民的心态与法律意识看滴滴打车和新事物发展
反观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刚刚十多年,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依然不是很强。很多人认为只要法律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生活的便捷,就可以稍微有些寬松或者是放低标准,根本上是因为历来古代传统的人治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在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影响。法律可紧可松,就像橡皮筋,所以努力提高社会地位就可以处在优势地位,甚至可以有另外一套法律标准,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有了很深的根底,因此只要出现类似于滴滴打车这样的新事物,在尚且没有明确的可以引用法律条例的情况下,只要有利于生活的便捷,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与现有的法律有些许冲突和初入,相信也不会有人站出来抵制,未来的创新模式中国应当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改一步,始终保持一个相对较为灵活的手段发展经济社会。相对来说,稳定社会想要创新难度更大,或许这也是这些年来日本落后美国发展脚步的一个原因吧。“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3年,中国政府为了对外输出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亚欧经济联系。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这一构想一提出,获得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支持与鼓励,唯独日本坚决抵制与反对,联合美国签订“TPP”协议企图让这一构想失败,在经过几年的时间之后,2017年11月,日本政府汇总了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方针,将通过日本政府下属金融机构实施融资等方式,在节能环保、提升产业水平、物流3个领域积极推进中日民间企业合作。日方希望对“一带一路”倡议显示积极合作的姿态,以此推进首脑互访,改善中日关系。中方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各方一道,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探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态度的巨大改变,日本政府终于打破心魔,谋求与中国合作而不是一味排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一直以来处于亚洲领先地位的日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长期以来日本就不重视发展中国家市场,自然也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追随美国的脚步。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日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经过多年高速跨越式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了世界经济舞台,总体实力居于世界前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石,日本企业有它的经验提供我们学习。同时,开放自己,不固步自封,积极创新,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今后,中国对治理环境污染,转型经济模式,医疗改革,老龄化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向日本学习。而日本呢,在对待新事物方面,创新发展方面应当向中国学习,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四、从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心态看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日本社会经过了长期发展,法律和社会意识已经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时代,人们规规矩矩认真认真做好每一个自己的事,兢兢业业,这是日本社会目前大致的现状。在这里我拿一个例子来补充我的观点,就是最近的江歌案子,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应当判陈世歌死刑来严惩他已还江歌妈妈一个交代,逝者为大,无论如何理都在死者这一边,但是日本民众却不是这么认为的,日本网站上九成以上的网友认为江歌妈妈曝光刘鑫一家的个人信息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违法法律的,而中国民众认为在这样的处境下做出这种事情也可理解。由此看出,日本更重视法律规则,触犯法律就是不对的,没有理由与借口。中国更讲究人情与道德。这就是两国社会心态的不同之处,也必将影响未来两国经济的走向。是严守法律的底线,还是相对灵活一点,是个艰难的选择。反观国内,经济依然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许多中小城市发展非常迅猛,高铁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用这样的灵活法律心态对待问题可能已经不再适用,应当严格制订并要严格执行法律标准,尤其是建造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从长远眼光来看,而不是贪图一时之利,这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也是对时代对社会负责。经过长期快速发展之后,应当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法律意识和团体了,应当将社会趋于更加公平和稳定的状态,再向前发展。以日本为鉴,过于死板会阻碍创新与新事物发展,不符合目前的形势,但过于灵活也会让社会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使得社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不符合国民需要的稳定安全的生活的基本国情,在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很难实现完全的灵活与民主,也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是需要。因此未来一段很长的路,社会经济政策必须在“规矩”与灵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达到既能不让社会经济停滞发展,也能让社会趋于稳定平稳的一个理想状态,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