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传媒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量信息、实时传送、双向互动、多元共享已成为传媒业的总体特性。各类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变革,针对同一内容着力打造多介质产品,充分利用了各种传播途径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增强了舆论引导力,实现了媒体传播的合力。在传统媒体向新型融合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都发生了改变,但文化的核心始终是内容。如何发掘“传媒核心产品——创意”的巨大潜能,是传媒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长期来看,创意最终源于文化的创新,而这正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传媒行业的优势所在。当前,适逢传媒产业转型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交汇期,调整传媒产业结构,进军文化创意领域,通过“文化创意”获取新的内源发展动力,成为传媒业界的普遍共识。
  “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来临”,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国家传媒领域的认同。面对如何打造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思想、知识、人才和创造力才是促进传媒业走向繁荣的真正本源。
  结合传媒业现状,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背景下,立足科技与文化的创新,才是中国传媒业的现实出路。然而,如何才能让文化创意产业快速融入媒体的发展?如何才能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国现代传媒业的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呢?
  文化创意产业无需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却可以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这一特征使其极具吸引力。媒体如能借由原有的新闻内容专业化和公信力优势,促进文化创意进入媒体的产业环境,达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无形资产的价值提升,便能由此形成崭新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传媒行业也已经具备了进军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以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为代表的各大城市都已经加快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各地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媒体拥有雄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以及多元立体的传播方式,这为二者的产业嫁接和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则在于,传媒业本身承载着文化影响力的功效,而文化创意产业也会创造出大量的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具有文化积累的现实意义。如二者能互为支撑,在传媒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让传媒在创意产业中充分显示其在文化内涵方面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将使中国传媒业形成新的文化引导力,实现文化内容上的新突破。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在媒体的引领下,融合中国文化之精髓,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风貌。
  对传媒个体而言,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战略发展规划,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扶持,并积极促进自身文化创意水平的发展,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接轨并行,将重新激发其潜在力量,乃至给传媒个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这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石。现代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刚刚步入正轨,谁能“棋占先手”,谁就能够拥有新的发展平台。传媒个体重视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对加快自身业务结构调整,优化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媒体带来足够的利润空间、卓绝的竞争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传媒业所希冀的。红杉资本、汉能控股等公司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后所获得的衍生价值,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加之国家政策上的扶持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使媒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信心倍增。上海已高举“创意之都”的大旗,北京、杭州、深圳、青岛、南京等城市也开始了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传媒业盲目乐观的根据,文化创意市场的逐步成熟也吸引了外部投资者“大胆出手”,其竞争局势可谓激烈。因此,必须谨慎对待进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此外,集聚创意人才和完善产业链将是媒体大规模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所必须逾越的门槛。
  从某种角度上看,只有创意才是推动传媒业成长的原动力。未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则将成为传媒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带动传媒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以至于推动整个文化市场结构的转型,从而加强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陈曦系每日新传媒
  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其他文献
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思想文化观念和社会舆论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党刊等主流媒体带来一定考验。如何增强党刊权威性、影响力,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动变化中聚力量,实现从主流媒体到强势媒体的转变,成为新形势下党刊工作亟待突破的课题。本文以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刊《今日浙江》杂志近年来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提升党刊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     增强思
期刊
国内企业家陈光标要在2011年圣诞节给华尔街美国穷人发红包,这条新闻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被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了,且热度持续不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的两天后,笔者信手拈来两份报纸,愕然发现在新闻出版全行业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媒体版面很紧的情况下,这两家报纸仍挤出版面报道陈光标发红包时日渐近的消息,令笔者感慨: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民生新闻里也有大政治  “美国
期刊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了10%。与经济发展相伴随,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总产出超过万亿元。期刊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繁荣文化方面,在改革创新、产业调整结构和经营管理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获奖期刊充分体现了这些成就。     背景与概况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7年至2009年这3年
期刊
新闻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百年;而其在中国的全面发展,也只有三十余年。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编辑出版专业等二级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几百所院校开办。与此同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深入,对整个文化产业的辐射力也与日俱增,其不断推动和影响着文化产业向支柱型产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近年来学者
期刊
陈鹏是我的学生,他跟着我读完了学士、硕士、博士。在校期间,他学习用功,博士论文被评为优,是一名出色的博士生。现在,看到他的作品《制度与空间——中国媒介制度变革论》公开出版,我非常高兴,借此机会,一是表示祝贺,二是希望能继续努力,为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和传媒经济理论的创新继续努力。  对于博士生的教育我采取了两种培养模式,即“体系培养模式”和“专题培养模式”。前者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系
期刊
我们常说的新闻理论的“理论”,其实理论上颇为单薄。也就是新闻定义、新闻真实、新闻价值、客观公正、传媒职能、新闻政策、新闻法和职业道德等,或者从传播学那里搬来受众、传播效果调查,再用某些政治要求替代新闻专业主义,说说舆论导向和政治家办报等。新闻实践中需要提升到理论层面的话题应该很多,但被开发的新话题较少。  陈秀云的这本《新闻误解——论新闻文本间距》,为新闻理论增添了一个新的重要话题:受众对新闻的误
期刊
编者按:10月28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齐鲁电视台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曲艺式新闻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家省级地面频道的总监、业界精英,以及曲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品牌扩展,深入探讨了中国曲艺式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赵德全:《拉呱》是中国电视曲艺式民生新闻的缘起  2005年,齐鲁电视台的《拉呱》节目将“严肃的新闻播报”和“娱乐类的
期刊
孙寿山副署长发表书面讲话   本刊讯 11月26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中国联通公司协办的2011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今年的行业热点“内容资源的多元化经营”为主题,旨在探索行业网站在如何利用多渠道传播、多终端发布,促进新闻出版行业的升级转型。   开幕式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委托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在会上宣读了他的书面讲话。讲话指出,党的十
期刊
由电话窃听丑闻的被揭露引发了《世界新闻报》的垮台,由《世界新闻报》的垮台引发了整个默多克帝国的多米诺骨牌式的倒塌。作为新闻业、媒体业,作为新闻人、媒体人,不可以仅仅对其表示义愤填膺、仅仅表明严厉批判的态度就可以了,更不可以只把它当作是发生在别国他域的事情,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或者幸灾乐祸,单为谈资罢了。所有的新闻业、媒体业,所有的新闻人、媒体人都应对其进行深入的反省思考,都应从中得到更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兴媒体成长迅速,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党报优势不断弱化,经营压力很大。地市党报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强势?这些是当前很多报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增强创新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需求引发供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经济学原理。报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面临的竞争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