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文章以我院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毕业学生企业用不上等困难局面。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无缝对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之所在,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要求“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但是直到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依然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一边热”“企求式”的现状,而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毕业学生企业用不上等困难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自动化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通过招生招工融合、人才培养与员工培养的融合、学生徒弟融合、教师师傅融合的“四维融合”,校企双主体共同实现学院“厚德育人、四合炼能”模式的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毕业生用不上的难题。
1 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专业选择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自动化企业作为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签订校企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的分工、主体责任及各自利益,联合招生,协同育人。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全面推进专业现代学徒制相关工作,制定并落实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运行良好。
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
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共同在学生中进行学徒选拔,签订学院、企业、学徒三方培养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完成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组建。
3 制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3.1 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区域行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合作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系统集成等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资源
3.2.1 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对接合作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准确把握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质、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入电气自动化行业技术技能职业标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特别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更新和职业素质融入课程,按照能力递进规律,校企共同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相互交织、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3.2.2 校企共建课程资源
根据合作企业对接的工作岗位,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学生职业能力递进认知规律,校企共同设计教学项目,通过项目将基本理论、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机融合,并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技能,促进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衔接。校企共同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文件,共同编写课程教材,共建适合学生自主、泛在学习和企业技术人员学习的校企共享的高质量立体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3.2.3 校企共同实施分段育人模式
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递进培养过程,实施“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
(1)第一、二、三学期(1.5)。在校内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学习专业基本技术技能,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学徒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培训和岗位见习,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
(2)第四学期(0.5)。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穿插进行,校内主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技术技能学习,以专业教师教学为主,企业师傅的帮带为辅;企业学习期间,学徒进行跟岗实习,由企业师傅教授学徒实际岗位所需技术技能。
(3)第五、六学期(1.0)。企业学习为主,第五期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实际的生产项目进行试岗实习,践行岗位工作;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学徒开始独立完成相关生产任务,并按照企业员工的考核程序进行考核。
3.3 校企共建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對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技能认证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与课程考核贯通的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学生素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开展优秀学徒、优秀技能手等的评比,组织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3.4 核心技能证获取
校企合力实现学生(学徒)知识学习、技能实训、素质培养与工作实践的融合,助力学生(学徒)通过了专业职业资格考核和行业技术技能认证。
4 校企共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能满足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教学为依据,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4.1 管理制度建设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等,确保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生的培养由校企双方能胜任教学及管理的优秀人员共同完成。
4.2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搭建教师企业锻炼平台。每年选派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入企业生产一线,拜工人为师傅,学习岗位技术技能,熟悉生产流程,了解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需要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等,提高了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4.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双导师”选拔标准,从合作企业优选实践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以兼职教师身份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学徒)在企业的一对一的帮带教学,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校企建成了一支8名左右的较为稳定的“技师型”企业师傅人才库,每期确保有5名以上师傅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5 校企共同完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
5.1 实践教学项目建设
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学徒制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校企合作,科学合理地提炼岗位核心技能,对接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职业素质,设置、开发专业实践课程项目,同时明确校内实训项目、校外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内容,系统构建以能力递进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根据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方案,配套编写培训教材,并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5.2 实训基地建设
以专业课程为依据,新建、改建实训基地,通过融入企业文化,加强职业氛围营造,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车间与教室”“师傅与学生”的双向零距离实时网络教学互动;同时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摊机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进行人才培养。
6 构建现代学徒制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
校企共同构建与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相适应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配套的标准与管理制度,以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良好运行。
6.1 学分制管理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学徒在整个培养期间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为此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分管理办法》,要求学徒的所有学习内容均由可量化为学分的课程体系和岗位技术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学徒修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并获得专业核心技能证方可毕业。
6.2 实习管理
校企共同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国际技术技能认证标准要求制定学生(学徒)实习期间的技能标准、考核标准等,确保学徒实习的顺利进行。
6.3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校企共同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教学管理办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的培养质量。
7 结语
实践证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形成了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培养了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毕业学生用不上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培养企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其先进经验对学院其他专业及区域职业学校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
[2]牛士華,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04).
[3]程永杰.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
[4]徐卫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
项目:本文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专业建设”成果
作者简介:张强(1973— ),男,四川绵阳人,硕士,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教学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无缝对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之所在,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要求“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但是直到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依然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一边热”“企求式”的现状,而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毕业学生企业用不上等困难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自动化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通过招生招工融合、人才培养与员工培养的融合、学生徒弟融合、教师师傅融合的“四维融合”,校企双主体共同实现学院“厚德育人、四合炼能”模式的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毕业生用不上的难题。
1 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专业选择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自动化企业作为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签订校企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的分工、主体责任及各自利益,联合招生,协同育人。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全面推进专业现代学徒制相关工作,制定并落实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运行良好。
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
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共同在学生中进行学徒选拔,签订学院、企业、学徒三方培养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完成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组建。
3 制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3.1 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区域行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合作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系统集成等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资源
3.2.1 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对接合作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准确把握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质、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入电气自动化行业技术技能职业标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特别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更新和职业素质融入课程,按照能力递进规律,校企共同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相互交织、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3.2.2 校企共建课程资源
根据合作企业对接的工作岗位,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学生职业能力递进认知规律,校企共同设计教学项目,通过项目将基本理论、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机融合,并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技能,促进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衔接。校企共同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文件,共同编写课程教材,共建适合学生自主、泛在学习和企业技术人员学习的校企共享的高质量立体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3.2.3 校企共同实施分段育人模式
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递进培养过程,实施“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
(1)第一、二、三学期(1.5)。在校内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学习专业基本技术技能,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学徒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培训和岗位见习,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
(2)第四学期(0.5)。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穿插进行,校内主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技术技能学习,以专业教师教学为主,企业师傅的帮带为辅;企业学习期间,学徒进行跟岗实习,由企业师傅教授学徒实际岗位所需技术技能。
(3)第五、六学期(1.0)。企业学习为主,第五期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实际的生产项目进行试岗实习,践行岗位工作;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学徒开始独立完成相关生产任务,并按照企业员工的考核程序进行考核。
3.3 校企共建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對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技能认证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与课程考核贯通的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学生素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开展优秀学徒、优秀技能手等的评比,组织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3.4 核心技能证获取
校企合力实现学生(学徒)知识学习、技能实训、素质培养与工作实践的融合,助力学生(学徒)通过了专业职业资格考核和行业技术技能认证。
4 校企共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能满足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教学为依据,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4.1 管理制度建设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等,确保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生的培养由校企双方能胜任教学及管理的优秀人员共同完成。
4.2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搭建教师企业锻炼平台。每年选派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入企业生产一线,拜工人为师傅,学习岗位技术技能,熟悉生产流程,了解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需要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等,提高了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4.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双导师”选拔标准,从合作企业优选实践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以兼职教师身份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学徒)在企业的一对一的帮带教学,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校企建成了一支8名左右的较为稳定的“技师型”企业师傅人才库,每期确保有5名以上师傅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5 校企共同完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
5.1 实践教学项目建设
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学徒制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校企合作,科学合理地提炼岗位核心技能,对接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职业素质,设置、开发专业实践课程项目,同时明确校内实训项目、校外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内容,系统构建以能力递进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根据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方案,配套编写培训教材,并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5.2 实训基地建设
以专业课程为依据,新建、改建实训基地,通过融入企业文化,加强职业氛围营造,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车间与教室”“师傅与学生”的双向零距离实时网络教学互动;同时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摊机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进行人才培养。
6 构建现代学徒制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
校企共同构建与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相适应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配套的标准与管理制度,以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良好运行。
6.1 学分制管理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学徒在整个培养期间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为此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分管理办法》,要求学徒的所有学习内容均由可量化为学分的课程体系和岗位技术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学徒修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并获得专业核心技能证方可毕业。
6.2 实习管理
校企共同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国际技术技能认证标准要求制定学生(学徒)实习期间的技能标准、考核标准等,确保学徒实习的顺利进行。
6.3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校企共同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教学管理办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的培养质量。
7 结语
实践证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形成了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培养了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毕业学生用不上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培养企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子,其先进经验对学院其他专业及区域职业学校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
[2]牛士華,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04).
[3]程永杰.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
[4]徐卫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
项目:本文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专业建设”成果
作者简介:张强(1973— ),男,四川绵阳人,硕士,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