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的问题,很早就成为外语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语言材料和教材的实用性,是其探讨的焦点。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英语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以学游泳为例,我们学游泳是阅读有关游泳的书籍,还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边实践、边领会?答案当然是众人皆知的。同样,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也应像学游泳那样,充分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排斥听写活动。虽然听写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是培养一种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因为交际首先需要环境,我们应正确认识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之间的这种联系。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往往分为好几个步骤和环节,有些是语言学习活动,有些是语言运用活动,不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以上述天气预报的活动为例,假设学生都是初学者,教学重点是表示温度和用rainy,fine,cloudy等形容词描述天气。教师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记下温度和描述天气的形容词;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这一天和朋友去哪里。第一个任务虽然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种记录语言的技能有益于他们今后在真实场景下的交流。
二、课堂活动的交际性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场景等。 语言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活动参与者通过正确的语法和规范的表达获取交流信息的手段。交际法理论提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必须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即交际的一方知道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
真实的交际活动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会在交际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出现犹豫、幽默、恭维、尴尬、脸红等各种自然反应。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存在多种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探索,结合情景,找出关系,给出合理的解释。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而是通过逻辑思维构建思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交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非真实的交际活动往往以考试等功利性目的作为学习动机,一旦出现交际失败或交际障碍,学生往往会以老师教得不好、材料乏味等外因作为借口,最后导致恶性循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体会交际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引导学生从事更多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在大量接触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有种观点认为,课堂这一教学环境本身就缺乏真实性,它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社会场景,一切只能模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不可能与第一语言的习得一模一样,更何况教室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所:师生的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也是人生真实的经历。虽然课堂交流有其特殊性,但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真实性。我们应在承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潜力,如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张贴英文海报等方式营造外语学习的人性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能动性,引导学生融人角色,激发交流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感受交际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荣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真实交际做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都是真实的个体,他们带入课堂的资料、知识、观点和态度也是真实的。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溶入到活动情景中,进行交际,并创造性地赋予活动真实性。
语言既是一种教学媒介,本身又蕴涵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对英语教学真实性问题的关注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教师和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更容易、更有效。如果学校与外部社会没有区别,那么学校教育的优势何在?学生为何还要来课堂学习?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并完善课堂教学的特色,所谓的“不真实”恰恰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长处。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实验中学)
一、英语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以学游泳为例,我们学游泳是阅读有关游泳的书籍,还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边实践、边领会?答案当然是众人皆知的。同样,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也应像学游泳那样,充分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排斥听写活动。虽然听写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是培养一种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因为交际首先需要环境,我们应正确认识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之间的这种联系。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往往分为好几个步骤和环节,有些是语言学习活动,有些是语言运用活动,不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以上述天气预报的活动为例,假设学生都是初学者,教学重点是表示温度和用rainy,fine,cloudy等形容词描述天气。教师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记下温度和描述天气的形容词;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这一天和朋友去哪里。第一个任务虽然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种记录语言的技能有益于他们今后在真实场景下的交流。
二、课堂活动的交际性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场景等。 语言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活动参与者通过正确的语法和规范的表达获取交流信息的手段。交际法理论提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必须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即交际的一方知道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
真实的交际活动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会在交际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出现犹豫、幽默、恭维、尴尬、脸红等各种自然反应。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存在多种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探索,结合情景,找出关系,给出合理的解释。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而是通过逻辑思维构建思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交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非真实的交际活动往往以考试等功利性目的作为学习动机,一旦出现交际失败或交际障碍,学生往往会以老师教得不好、材料乏味等外因作为借口,最后导致恶性循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体会交际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引导学生从事更多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在大量接触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有种观点认为,课堂这一教学环境本身就缺乏真实性,它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社会场景,一切只能模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不可能与第一语言的习得一模一样,更何况教室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所:师生的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也是人生真实的经历。虽然课堂交流有其特殊性,但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真实性。我们应在承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潜力,如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张贴英文海报等方式营造外语学习的人性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能动性,引导学生融人角色,激发交流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感受交际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荣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真实交际做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都是真实的个体,他们带入课堂的资料、知识、观点和态度也是真实的。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溶入到活动情景中,进行交际,并创造性地赋予活动真实性。
语言既是一种教学媒介,本身又蕴涵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对英语教学真实性问题的关注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教师和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更容易、更有效。如果学校与外部社会没有区别,那么学校教育的优势何在?学生为何还要来课堂学习?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并完善课堂教学的特色,所谓的“不真实”恰恰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长处。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