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国共双方达成的停战协定,调集重兵将我中原军区部队团团围住,准备一举歼灭,全面内战就此爆发。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旅长皮定均的领导下接受了掩护主力越过平汉线向西突围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该旅与主力背道而驰,向东突围,一路艰苦转战,行程1000余公里,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临危受命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决定发动全面内战。他们把目光首先盯住了地处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的我中原解放区。这里是蒋介石向西北、华北运兵的重要通道,战略枢纽地位十分突出。为了争取战役主动权,蒋介石从1946年初开始,陆续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到6月下旬,兵力增加到10个整编师、25个旅约30万人,将我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压缩在以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为中心的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蒋介石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制定了26日开始围攻,7月1日发起总攻击,48小时内一举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的计划。战争一触即发。
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急电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要准备牺牲一部分兵力,抓紧时间,在敌实施总攻前迅速突围。
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立即实施突围作战计划:主力分为南北两路,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除第一旅以外的一纵队其余部队为南路。要求抢在国民党军向我发动总攻击之前,于29日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
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向来是接受任务不讲价钱的,他和徐子荣代表全旅指战员向王树声表示:“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掩护任务,我们一定以战斗的胜利,回答党对我们的信任。”王树声满意地点点头。可是话虽这么说,以一个旅7000人掩护5万多人转移,风险太大,凶多吉少。王树声看着自开辟鄂豫皖根据地以来一直跟随自己的爱将,心中难免一阵酸楚。他沉重地低声说:“旅的几位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关键时刻可以换装。”换装意味着什么,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成功诱敌
当天晚上,皮定均命令部队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佯装作出积极行动的姿态,前沿部队继续加固工事,摆出御敌阵势;同时采用疑兵之计,抽出一批部队,趁黑夜悄悄西移,第二天白天,则大摇大摆、川流不息地向东开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突围的阵势,以迷惑吸引敌人。为了加强诱敌效果,皮定均还派出侦察员化装成老百姓,到敌人那里去偷看工事,到敌后查看地形,并向当地人打听进入大别山的路线。
而在皮定均安排这一切的同时,中原军区主力已从24日就开始秘密集结,向西突围。敌人的误判,为中原军区主力转移,兵不血刃地争取到两天宝贵的时间。
直到26日,敌人发现我中原军区主力正在向西移动,惊呼上当,遂以数万之众,兵分3路,从东、南、北3面,向皮旅阵地发起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从白雀园南北两翼突破皮旅防区,打通西追我军的路线。敌人轻重火力发狂似的向皮旅阵地倾泻下来,阵地上一片火海。
下午,电报传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全部安全越过平汉线。皮定均成功地实施了诱敌计划,完成了3天的阻击任务。黄昏时分,皮定均命令部队全线反击,击退当敌,然后迅速向沙窝中心地点靠拢,再选择方向安排自身突围。
跳出包围圈
早在大部队行动之前,中原军区曾为皮旅突围设计了3个去向:一是西追军区主力,二是原地打游击,三是向东突围,到苏皖解放区与华中部队会师。皮旅的指挥员以大局为重,毅然选择了一条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突围方向——向东到苏皖解放区。他们深知,这条路线山高水险,有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和无数道封锁线。但只有向东,和主力背道而驰,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敌人,减轻对主力的压力。旅政委徐子荣提出了自己的突围计划:完成掩护任务后,先虚晃一枪,佯装向西追赶主力一天或半天,随后隐蔽起来,闪过敌军的锋芒,出其不意地来个回马枪,向东前进,使敌人一时搞不清我军的动向。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26日晚,一场瓢泼大雨让人无法辨识方向,皮定均感到机会来了,立即命令部队撤出阵地,向西北方向移动,到事先计划好的距白雀园几十里路的刘家冲隐蔽集结。
28日凌晨,当国民党军向西在泼陂河、白雀园等地搜寻皮旅时,皮旅几千人马突然从刘家冲杀出,以神奇的速度向东插到敌人后方,当夜宿营于经扶(今新县)东南的易家田铺。29日拂晓,当敌整编第七十二师扑向易家田铺时,皮旅却来个90度大转弯,直插黄土岗、福田河之间的潢(川)麻(城)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抵鄂豫边界的敌小界岭封锁线。
皮旅健儿不顾艰险,不怕疲劳,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6月30日,在河南省商城县境内的小山村瓦西坪,击退敌七十二师三十四旅一○○团和地方保安团的进攻,抢越豫皖边之咽喉大牛山;7月1日攻占豫鄂皖3省的交通要道松子关,进入大别山腹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3日晚,月光如洗。部队如同一股铁流,从大别山上奔涌而来,沿六安合肥公路向东疾驰,一路势如破竹。15日攻占肥西的官亭镇,16日进抵离淮南路不远的吴山庙。18日夜,皮旅以神速跨过淮南铁路,进入定远地区池河镇,将赶来堵击的敌整编四十八师一三八旅远远地甩在后面。20日凌晨,二、三团和旅直属机关秘密快速地通过铁路。当部队行进至明光三界东北中嘉山附近时,与赶来迎接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胜利会师。
中原突围成就了皮定均将军的一世英名。在我军历史上,以部队主官姓氏命名的部队众多。历数其中,皮旅当为最出名者之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皮定均按资历,原报少将衔,毛泽东得知情况,有感于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的突出贡献,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摘自《党史纵览》)
临危受命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决定发动全面内战。他们把目光首先盯住了地处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的我中原解放区。这里是蒋介石向西北、华北运兵的重要通道,战略枢纽地位十分突出。为了争取战役主动权,蒋介石从1946年初开始,陆续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到6月下旬,兵力增加到10个整编师、25个旅约30万人,将我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压缩在以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为中心的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蒋介石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制定了26日开始围攻,7月1日发起总攻击,48小时内一举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的计划。战争一触即发。
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急电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要准备牺牲一部分兵力,抓紧时间,在敌实施总攻前迅速突围。
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立即实施突围作战计划:主力分为南北两路,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除第一旅以外的一纵队其余部队为南路。要求抢在国民党军向我发动总攻击之前,于29日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
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向来是接受任务不讲价钱的,他和徐子荣代表全旅指战员向王树声表示:“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掩护任务,我们一定以战斗的胜利,回答党对我们的信任。”王树声满意地点点头。可是话虽这么说,以一个旅7000人掩护5万多人转移,风险太大,凶多吉少。王树声看着自开辟鄂豫皖根据地以来一直跟随自己的爱将,心中难免一阵酸楚。他沉重地低声说:“旅的几位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关键时刻可以换装。”换装意味着什么,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成功诱敌
当天晚上,皮定均命令部队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佯装作出积极行动的姿态,前沿部队继续加固工事,摆出御敌阵势;同时采用疑兵之计,抽出一批部队,趁黑夜悄悄西移,第二天白天,则大摇大摆、川流不息地向东开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突围的阵势,以迷惑吸引敌人。为了加强诱敌效果,皮定均还派出侦察员化装成老百姓,到敌人那里去偷看工事,到敌后查看地形,并向当地人打听进入大别山的路线。
而在皮定均安排这一切的同时,中原军区主力已从24日就开始秘密集结,向西突围。敌人的误判,为中原军区主力转移,兵不血刃地争取到两天宝贵的时间。
直到26日,敌人发现我中原军区主力正在向西移动,惊呼上当,遂以数万之众,兵分3路,从东、南、北3面,向皮旅阵地发起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从白雀园南北两翼突破皮旅防区,打通西追我军的路线。敌人轻重火力发狂似的向皮旅阵地倾泻下来,阵地上一片火海。
下午,电报传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全部安全越过平汉线。皮定均成功地实施了诱敌计划,完成了3天的阻击任务。黄昏时分,皮定均命令部队全线反击,击退当敌,然后迅速向沙窝中心地点靠拢,再选择方向安排自身突围。
跳出包围圈
早在大部队行动之前,中原军区曾为皮旅突围设计了3个去向:一是西追军区主力,二是原地打游击,三是向东突围,到苏皖解放区与华中部队会师。皮旅的指挥员以大局为重,毅然选择了一条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突围方向——向东到苏皖解放区。他们深知,这条路线山高水险,有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和无数道封锁线。但只有向东,和主力背道而驰,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敌人,减轻对主力的压力。旅政委徐子荣提出了自己的突围计划:完成掩护任务后,先虚晃一枪,佯装向西追赶主力一天或半天,随后隐蔽起来,闪过敌军的锋芒,出其不意地来个回马枪,向东前进,使敌人一时搞不清我军的动向。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26日晚,一场瓢泼大雨让人无法辨识方向,皮定均感到机会来了,立即命令部队撤出阵地,向西北方向移动,到事先计划好的距白雀园几十里路的刘家冲隐蔽集结。
28日凌晨,当国民党军向西在泼陂河、白雀园等地搜寻皮旅时,皮旅几千人马突然从刘家冲杀出,以神奇的速度向东插到敌人后方,当夜宿营于经扶(今新县)东南的易家田铺。29日拂晓,当敌整编第七十二师扑向易家田铺时,皮旅却来个90度大转弯,直插黄土岗、福田河之间的潢(川)麻(城)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抵鄂豫边界的敌小界岭封锁线。
皮旅健儿不顾艰险,不怕疲劳,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6月30日,在河南省商城县境内的小山村瓦西坪,击退敌七十二师三十四旅一○○团和地方保安团的进攻,抢越豫皖边之咽喉大牛山;7月1日攻占豫鄂皖3省的交通要道松子关,进入大别山腹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3日晚,月光如洗。部队如同一股铁流,从大别山上奔涌而来,沿六安合肥公路向东疾驰,一路势如破竹。15日攻占肥西的官亭镇,16日进抵离淮南路不远的吴山庙。18日夜,皮旅以神速跨过淮南铁路,进入定远地区池河镇,将赶来堵击的敌整编四十八师一三八旅远远地甩在后面。20日凌晨,二、三团和旅直属机关秘密快速地通过铁路。当部队行进至明光三界东北中嘉山附近时,与赶来迎接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胜利会师。
中原突围成就了皮定均将军的一世英名。在我军历史上,以部队主官姓氏命名的部队众多。历数其中,皮旅当为最出名者之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皮定均按资历,原报少将衔,毛泽东得知情况,有感于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的突出贡献,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摘自《党史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