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26—01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提升教师素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发挥,教师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唤醒广大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多样和可持续发展上,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师生日常交往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原则;要通过开展教师讲坛、班主任论坛、道德讲堂、模范教师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同时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文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楼道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牌,同时利用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深处的感染与熏陶。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的作用,由班级学生自主设计、装饰,创建反映班级的风采,彰显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能
学校要安排各教研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紧密结合,让传统国学内容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充分发挥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校本课程等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评价之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
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使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心和善行。二是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的观念。三是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集体观念、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开心结、摆正人生航向。
五、家校结合,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利用校讯通、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动员家长和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指导家长以身作则,努力纠正学生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上的不良倾向。组织学生进行敬师长、做好人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感恩父母、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逐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肥沃的社会土壤。
编辑:蔡扬宗
观;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26—01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提升教师素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发挥,教师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唤醒广大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多样和可持续发展上,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师生日常交往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原则;要通过开展教师讲坛、班主任论坛、道德讲堂、模范教师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同时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文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楼道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牌,同时利用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深处的感染与熏陶。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的作用,由班级学生自主设计、装饰,创建反映班级的风采,彰显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能
学校要安排各教研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紧密结合,让传统国学内容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充分发挥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校本课程等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评价之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
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使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心和善行。二是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的观念。三是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集体观念、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开心结、摆正人生航向。
五、家校结合,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利用校讯通、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动员家长和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指导家长以身作则,努力纠正学生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上的不良倾向。组织学生进行敬师长、做好人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感恩父母、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逐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肥沃的社会土壤。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