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是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在印尼成立境外分院,与当地学校联合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不仅推动了当地高职教育发展及社会进步,也为印尼培养出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針对境外办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发展规划、教学师资、企业合作等方面深入思考并提出推进境外办学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境外办学;“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68-02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国际化发展实际情况,制订国际化发展具体任务,于2017年5月与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国民三语学校合作成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这是广西高职院校第一所海外分院。必利达分院以中国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在印度尼西亚中国两地安排学习实训,同时使用中、英、印度尼西亚多语言混合教学,技术与文化教育并重。学校联合中国企业致力于培养既理解印度尼西亚、中国两国文化,又能为中国企业推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已培养124名国际学生。
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境外办学实践
(一)办学背景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过近80年的建设与积累,开设有近40个专业及方向。必利达三语国民学校是华人企业家饶兴生、郭爱珍伉俪于1981年创办的,以中文、英文、印尼文为教学语言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从幼儿园至高中、中专。
2016年以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为契机,响应《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中“使柳州成为东盟先进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输出基地”的建设目标,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国民三语学校就成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分院达成共识。2017年5月,广西高职院校第一所海外分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分院正式挂牌。
(二)合作方式
通过设立“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两校共同进行印尼当地中专毕业生的招生。目前开展的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有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动漫制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会计、小学教育及学前教育等。这些专业不仅突出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及印度尼西亚国民三语学校的教学优势与特色,还发展了中印双方经济圈相匹配的学科群和专业群,为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设置了“3+2”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与“2+1”大专班。学生最终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本部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习,并由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颁发大专学历证书。
(三)运行管理
为了确保境外办学有高效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国内本部设立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办(港澳台办),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外事方针、政策,制订学校的外事工作规定、细则并负责检查、督促与落实。双方共同承担国际学生的管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入学辍学率、教师的数量、教学的质量、平均学习年限、学分设置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四)机制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对境外办学的质量监管,双方在境外办学过程中参照并执行国家政府通过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所有合作办学都按照条例要求进行规范化开展,本项目接受广西区教育厅、柳州市教育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制定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学生手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学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校际交流学生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更进一步细化对来华学生的管理。
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境外办学获得的成就
(一)境外创新办学,国内收获肯定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印尼必利达国民三语学校大胆尝试开展境外办学,是我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突破性举措,不仅推动了当地高职教育发展及社会进步,也为印尼培养出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是广西首个高职院校境外分院,分院办学的成功促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
(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教学成果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坚持以“企业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地化社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并以此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核心,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甚至具体到课堂内容,都把企业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内容的核心。追求教育的实用性,在境外办学过程中开设“订单”班合作办学,密切结合当地企业的需求及社会所需技术技能开展教学,切实做到学生所学知识能学有所用,让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 根据在东盟国家的中国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性地构建“三养成三结构三阶段”三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三养成”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三结构”是指人才培养标准的知识結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和素质结构模块;“三阶段”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类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将中国文化、企业文化及东盟各国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编写出不同类型教材。目前,共计开发和编写包含中、英、印度尼西亚三语的特色教材及文化读本14部。
三、推进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学发展规划
境外办学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做境外办学项目顶层设计时,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定位准确和可持续发展。很多学校启动项目时,对办学目标国的职业教育政策、职业准入制度、劳动力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办学定位不准确。导致设立专业在本地缺乏竞争力与吸引力,无法吸引本地优质生源。在专业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招生指标,降低招生标准,导致生源质量差距较大,教学成果难以保证。最终导致教学品牌难以树立,无法形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前应做好自身及合作方办学能力的分析、政策环境的分析以及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以境外就业为导向,充分论证境外办学的可行性。高校应做好境外办学的质量监管和自我评估,狠抓办学质量,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境外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教学队伍,树立中国职教品牌
目前,开展境外办学的高职院校多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为主,中国职教领域的大部分专业教学成果,还没得到国际行业标准的认可,在境外办学品牌影响力偏弱。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则是境外办学品牌影响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和决定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国际化办学的一项长期建设工作,开展境外办学,要克服办学条件艰苦和小语种文化障碍等因素,增强外派师资队伍的吃苦耐劳精神与国际化意识。最终建成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外语授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国际化师资和管理队伍作为项目长期支撑,不断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输出中国标准。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就业吸引力
对高校发展而言,企业是带动地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风向标和助推器。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对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走出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发展。企业融入学校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而言,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境外办学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当地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而促进企业产品在当地的推广应用;高校所输出的教育标准或模式与企业标准的重合度越高,越易于推广。只有将优势产业、战略性产业和跨国大型企业等更具有通用性的标准逐步细化为教育标准,才能实现我国优质职业教育和优质产品、技术的多重输出。
总之,高职院校应抓准机遇,关注“一带一路”合作目标国对人才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将合作国家的语言、文化、准则、法律法规等纳入教育合作范畴,携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建立协同发展的合作项目,探索符合各方利益的境外教育模式,系统输出我国教育服务,打造我国境外办学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李淑艳.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特点、问题与推进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19,13(1):98-103.
[2]梁秀文,付宁花.农业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办学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5(3):90-93.
[3]赵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9):64-68.
[4]喻恺,胡伯特·埃特尔,瞿晓蔓.“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输出的机遇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2(39):68-74.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境外办学;“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68-02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国际化发展实际情况,制订国际化发展具体任务,于2017年5月与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国民三语学校合作成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这是广西高职院校第一所海外分院。必利达分院以中国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在印度尼西亚中国两地安排学习实训,同时使用中、英、印度尼西亚多语言混合教学,技术与文化教育并重。学校联合中国企业致力于培养既理解印度尼西亚、中国两国文化,又能为中国企业推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已培养124名国际学生。
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境外办学实践
(一)办学背景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过近80年的建设与积累,开设有近40个专业及方向。必利达三语国民学校是华人企业家饶兴生、郭爱珍伉俪于1981年创办的,以中文、英文、印尼文为教学语言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从幼儿园至高中、中专。
2016年以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为契机,响应《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中“使柳州成为东盟先进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输出基地”的建设目标,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国民三语学校就成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分院达成共识。2017年5月,广西高职院校第一所海外分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度尼西亚必利达分院正式挂牌。
(二)合作方式
通过设立“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两校共同进行印尼当地中专毕业生的招生。目前开展的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有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动漫制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会计、小学教育及学前教育等。这些专业不仅突出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及印度尼西亚国民三语学校的教学优势与特色,还发展了中印双方经济圈相匹配的学科群和专业群,为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设置了“3+2”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与“2+1”大专班。学生最终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本部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习,并由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颁发大专学历证书。
(三)运行管理
为了确保境外办学有高效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国内本部设立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办(港澳台办),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外事方针、政策,制订学校的外事工作规定、细则并负责检查、督促与落实。双方共同承担国际学生的管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入学辍学率、教师的数量、教学的质量、平均学习年限、学分设置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四)机制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对境外办学的质量监管,双方在境外办学过程中参照并执行国家政府通过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所有合作办学都按照条例要求进行规范化开展,本项目接受广西区教育厅、柳州市教育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制定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学生手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学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校际交流学生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更进一步细化对来华学生的管理。
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境外办学获得的成就
(一)境外创新办学,国内收获肯定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印尼必利达国民三语学校大胆尝试开展境外办学,是我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突破性举措,不仅推动了当地高职教育发展及社会进步,也为印尼培养出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是广西首个高职院校境外分院,分院办学的成功促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
(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教学成果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坚持以“企业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地化社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并以此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核心,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甚至具体到课堂内容,都把企业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内容的核心。追求教育的实用性,在境外办学过程中开设“订单”班合作办学,密切结合当地企业的需求及社会所需技术技能开展教学,切实做到学生所学知识能学有所用,让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 根据在东盟国家的中国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性地构建“三养成三结构三阶段”三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三养成”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三结构”是指人才培养标准的知识結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和素质结构模块;“三阶段”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类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将中国文化、企业文化及东盟各国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编写出不同类型教材。目前,共计开发和编写包含中、英、印度尼西亚三语的特色教材及文化读本14部。
三、推进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学发展规划
境外办学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做境外办学项目顶层设计时,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定位准确和可持续发展。很多学校启动项目时,对办学目标国的职业教育政策、职业准入制度、劳动力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办学定位不准确。导致设立专业在本地缺乏竞争力与吸引力,无法吸引本地优质生源。在专业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招生指标,降低招生标准,导致生源质量差距较大,教学成果难以保证。最终导致教学品牌难以树立,无法形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前应做好自身及合作方办学能力的分析、政策环境的分析以及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以境外就业为导向,充分论证境外办学的可行性。高校应做好境外办学的质量监管和自我评估,狠抓办学质量,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境外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教学队伍,树立中国职教品牌
目前,开展境外办学的高职院校多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为主,中国职教领域的大部分专业教学成果,还没得到国际行业标准的认可,在境外办学品牌影响力偏弱。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则是境外办学品牌影响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和决定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国际化办学的一项长期建设工作,开展境外办学,要克服办学条件艰苦和小语种文化障碍等因素,增强外派师资队伍的吃苦耐劳精神与国际化意识。最终建成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外语授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国际化师资和管理队伍作为项目长期支撑,不断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输出中国标准。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就业吸引力
对高校发展而言,企业是带动地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风向标和助推器。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对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走出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发展。企业融入学校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而言,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境外办学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当地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而促进企业产品在当地的推广应用;高校所输出的教育标准或模式与企业标准的重合度越高,越易于推广。只有将优势产业、战略性产业和跨国大型企业等更具有通用性的标准逐步细化为教育标准,才能实现我国优质职业教育和优质产品、技术的多重输出。
总之,高职院校应抓准机遇,关注“一带一路”合作目标国对人才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将合作国家的语言、文化、准则、法律法规等纳入教育合作范畴,携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建立协同发展的合作项目,探索符合各方利益的境外教育模式,系统输出我国教育服务,打造我国境外办学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李淑艳.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特点、问题与推进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19,13(1):98-103.
[2]梁秀文,付宁花.农业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办学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5(3):90-93.
[3]赵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9):64-68.
[4]喻恺,胡伯特·埃特尔,瞿晓蔓.“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输出的机遇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2(39):68-7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