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要这样一间时装屋:从周围环境和雇员,到家具,甚至是地址,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我们周围一切盎然新生,这正是创造全新流行趋势的好时机。”——Christian Dior
写下定义
“Christian Dior在1947年2月12日之前还无人知晓,但在2月13日便名扬天下了。”于1956年出版的Christian Dior自传的护封上有这羊一句话。2月12日虽然不是历史书,上的重要日期,却承载了一个定义时装史的经典时刻——这正是Dior首场正式时装秀在巴黎举办的日子。不妨在亲历者Vogue杂志编辑BettinaBallard的笔下再次回顾一下彼时的场景:
“第一位模特出场,快步走到中央后夸张地旋转,飞舞的裙摆甚至将烟灰缸扫到了地上,令在场嘉宾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探出身子一观究竟。后面出场的几个模特同样踩着这般激动人心的节奏惊艳亮相,在座的人当即便知道;一种全新的风貌在Dior诞生了,我们正在见证场时尚的变革。”
在二战硝烟并未完全退散的阴霾中,动荡虽已平息,但社会仍笼罩在压抑的氛围当中短缺的物料让女性的装束只能延续战时的朴素至简,二三十年代的摇曳生姿如南柯一梦般深埋心底.Dior先生并沒有因为这种时代境况而畏手畏脚,也丝毫没有受到舆论的击而偃旗息鼓,他知道,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催生女性的真正绽放。
于是时装史上便多一个需要记住的日子:1947年2月12日;多一个被反复传颂的专业术语:“New Look(新风貌)”;更是多一个时至今日仍不断被致敬的经典廓形:“BarJacket”。在面料与肌肤间不留一丝空隙的丝绸修身夹克,搭配如花蕾般在腰间盛放的黑色羊毛半裙,在两者的默契配合之下,不由分说地将女性掩藏已久的姣好身段骄傲地公之于众。在Dior先生执掌时装屋的十年内,发布的22个高级定制系列中,几乎每一场中都有对这个经典廓形的重新演绎。
Dior先生曾经说道:“我想要这样一间时装屋:从周围环境和雇员,到家具,甚至是地址,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我们周围的一切盎然新生,这正是创造全新流行趋势的好时机。”而他无疑做到了,这个在现在看来无比优雅得体的设计,在彼时可以与突破和前卫画上等号,不仅重新定义了女性着装,也就此界定了战后风尚。
而除了在设计上的大胆革新,Dior先生在商业模式上也表现出了超越同辈时装设计师的先见之明。1948年11月,他在纽约第五大道与57街的交汇处建立了Christian Dior奢侈成衣时装屋,在当时开创了先河。作为尝试多种经营的地点之一,Dior每年在美国市场推出两个在本地生产的系列,为品牌打开美国市场,进而进军国际做足了准备。同时,Dior先生意识到,要想最淋漓尽致地表现他心目中的“New Look",光有衣服是不够的,从头到脚都必须一丝不苟:一顶遮住部分面庞的宽檐帽一副材质精良的手套一双修饰小腿曲线的尖头高跟鞋,再点缀以一抹红唇和一袭香气,才是真正的新风貌。
为此,从1949年起,他成为了对外授权批量生产包含配饰、香水等产品线的第一位高定大师。尽管这个举措在彼时受到了法国高定协会的严重质疑,认为这是在拉低高级定制的i刁槛和标准,但利润表飞升的数字和其他时装屋蜂拥而来的效仿举动证明,正是Dior先生的远见和视野,不仅令Dior日渐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高级时装品牌之一也为法国的高定产业打开了新的局面。
“生于乱世的我们,必须维系这些传统,因为它们是难得的财富,是文明之花。”——Christian Dior
经典延续
1957年,Dior先生意外离世,彼时的助手Yves Saint Laurent临危受命,承担起延续这个蓬勃发展的时装屋的厚望。而对于年仅二十岁出头的Saint Laurent来说,横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挑战立刻浮上表面:是继续强化Dior先生的设计理念,还是聆听自己真实的想法,即使这可能意味着颠覆这个时装屋十年来的积累和辉煌?年轻气盛的他选择了后者。
在1958年春夏系列的首秀中,Saint Laurent将Dior先生曾刻意收紧的腰线大方地放宽,将曾在脚踝边优雅荡漾的裙摆提升至小腿处。对于那些在Dior先生的手下重拾优雅的女性,这个名为“Trapeze”的全新廓形可能如凋零的花朵般令人沮丧;但对于那些曾大大诟病新风貌的奢靡与拘束的人来说,她们在Saint Laurent的全新演绎中看到了高级定制的全新可能。
天才的灵感涌现逐渐一发不可收拾,Saint Laurent体内的反叛洪流让他与彼时已是法国顶级时装屋的Dior开始背道而驰。作为设计师,大可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向,但作为创意总监,时装屋的延续之重任无疑更重一筹。或许是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入主三年,Saint Laurent的Dior生涯无疾而终。而正因如此,才让他真正开启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神话。
Dior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于乱世的我们,必须维系这些传统,因为它们是难得的财富,是文明之花”。虽不像Saint Laurent一样曾得到Dior先生的真传,但正是并未有机会与这位高定大师有过亲密接触的新任创意总监Marc Bohan,不仅成为了Dior传统的最忠实守护者,并以近三十年的悠长时光,成为了Dior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设计师。
尽管履历上有这无可替代的三十年经历,但时至今日,这个总是西装革履、神情静默的法国绅士得到最多的评价总逃不过稳扎稳打、不会出错几个词;他的设计风格也无一例外地被归结为端庄得体。或许Bohan与人们希望看到的惊天动地的设计天才确实相去甚远,但对于一个想要拥有不竭生命力的时装屋来说,不是只有一味地创造才能缔造神话,长久的耕耘和呵护才得以让神话延续。表面不动声色的他,十年如一日般怀抱着巨大的尊重,脚踏实地、小心翼翼地令Dior式的优雅越发深入人心。
而这份坚守并不代表着他没有突破。在上任初期推出的系列中,Bohan便凭借着既比Dior先生的“New Look”更加轻盈自如,又比Saint Laurent的“Trapeze”更显精致老練的“SlimLook”全新廓形,收获了一大批仍十分惦念高定品质与品位的名流客户。好莱坞影星ElizabethTaylor在系列发布后立刻订下12套裙装的故事已经无庸赘述,GraceKelly、SophiaLoren等知名风格偶像的青睐也让Bohan执掌时期的Dior重新成为上流社会的着装标杆。
焕然新生
Gianfranco Ferre出生之时,距离“New Look”的发布只有不到三年的时光,这个来自意大利工人家庭的建筑学毕业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将成为这个国际顶尖高级时装屋的首位非法国人创意总监。尽管这个任命在1989年宣布之初遭受到诸多非议,但凭借着与Dior先生同样对建筑感的热爱以及敢于打破成规的果决,Ferre为Dior的振兴拉开了新的篇章。
80年代末期,鲜明夸张华丽前卫的时装风格已经开始黯然失色,90年代的极简浪潮已席卷而来。但Ferre体内的文艺复兴因子自然不会让他甘心化繁为简,他将建筑上的专长运用于时装之上,打造出如巴洛克式大教堂般辉煌繁复的廓形;曾在印度研究纺织品的经历让令他在面料上也钟情于异域风情 足的锦罗绸缎,两者的结合之下,一个个有如欧洲宫廷画中的女性跃然于T台之上,恍然间仿佛令观者重回Dior先生执掌的高级定制美好年代。
1996年,Ferre与Dior的七年之约到期,尽管时间不长,但他已经尽自己所能帮助Dior摆脱颓势,以璀璨的姿态迎接新生。而接下来便是Dior最为花样百出创意喷喷涌的时代。带来这一切的John Galliano,被外界誉为在创造力层面最接近创始人Christian Dior的创意总监。而两个人又有着全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说Dior先生的时装世界是一场恢弘壮阔的交响乐,那么Galliano则带来了一出浓墨重彩的狂想曲。
相较于Bohan的法式优雅Ferre的意式文艺,Galliano展现了英伦的离经叛道,同时他不被国籍所局限。早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毕业设计中,他就选择了以法国大革命作为灵感;而加入Dior后,中国元素、日本艺伎、古埃及宗教、非洲部落、意大利歌剧等,都成为了他信手拈来的灵感源泉,时装秀仿佛变成了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话剧体验。执掌品牌的15年间,Galliano无时不将对时装的满腔热情和对美的不懈追求,连同自己的历史积累艺术修养、文学造诣、音乐品位,甚至脆弱的情感全盘托出。 在他的股掌之间,时装造梦的乐趣被表达得酣畅淋漓。Galliano的忘情投入令Dior终于挣脱了旧日的枷锁,重拾久违的活力,也再次获得了外界的期待和好奇心,令这个诞生即巅峰的老牌时装屋终于焕然新生。尽管Galliano和Dior的分道扬镳同样戏剧感十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他所说:“我在这里的十余年里,重新定义了高级定制。”
“我在这里的十余年里,重新定义了高级定制。”——John Galliano
“我試着谈论女性的现在与未来,Dior必须是有关女性赋权,如果只有花,那肯定是不够的。”——Maria Grazia Chiuri
世纪反思
挥别Galliano的绮丽绚梦,2012年接棒的Raf Simons致力于将Dior带回到现实世界,与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相依相伴。相较于前面几位创意总监,Simons并没有过多的高级定制相关经验,这使得这位来自安特卫普的先锋设计师得以甩开包袱轻装上阵,仿佛曾被Ferre拒之门外的极简主义推迟了二十年到来。进入21世纪,纯粹的美或至臻的工艺已经不足以成为高级时装立足的根本,赋予其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意义成了设计师们的终极诉求;奢侈品牌在维系设计和制作水准之余,也渴望向见多识广的千禧一代传播自己的价值观。
这一点在Simons的首秀——2012年秋冬高级定制系列的发布中便有所体现。开场的修身黑色西服套装奠定了整个系列,乃至Simons执掌Dior整个时期的基调:利落率性,轻盈自如;即便是高高在上的高级定制,也可以在礼服的裙摆,上肆意缝上两个插袋,让女性并不只有温婉典雅一种姿态;即使是有着悠远历史的经典廓形,也可以和当代艺术所结合,呈现更具时代感的崭新面貌。何为现代,何为摩登?不断通过设计反思上述两个问题的Simons不仅是在为Dior制定新时代的入世之策,也是在为这个高级时装的语境大大缩小的当当寻求生存之道。
如果说Simons着眼于现代性,那么接替她的Dior首位女性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测视女性主义作为自己的切入点。在外界看来,Chiuri的表达方式或许有些强势和直白一从2017春夏首秀中印在衣服上斩钉截铁的宣言“Weshouldallbefeminists”,到最近的系列中悬挂于秀场之上的醒目霓虹灯牌“Whenwomenstriketheworldstops"都可以证明。但不可否认,这一系列举动十分奏效。三年间,女性主义的话题已经从T台弥漫至时尚、艺术、文化行业乃至社会的角角落落,而一提起源头,白衣字的画面会立刻映入脑海。
对此,Chiuri曾这样说道:“我不认为我是女性主义运动者,Dior品牌就是讲究女人味,我加入Dior时,每个人都这样告诉我,于是我就想,我们必须要高调谈女人味,但女人味在现今社会代表的是什么?我试着谈论女性的现在与未来,Dior必须是有关女性赋权,如果只有花,那肯定是不够的。”从设计而言,相比之前几位创意总监的“从一而终”,Chiuri执掌下的Dior显得更加包罗罗象,平底鞋、头巾、渔网袜等各种元素,中性朋克、异域等各种风格在她的系列中不断涌现....这或许正是她反思之下,最终赋予Dior女性视角之所在:一个与时俱进的时装屋,不能打着美的旗号绑架风格,而应打破风格,打破女性的固有形象,赋予她们选择的自由、幻想的权力和成为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