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业防治技术
1 轮作倒茬。试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魔芋不宜连作,根据连作地块病残体多,菌源量大.发病重的特点,将魔芋与禾谷类作物轮作种植,以减少田间菌源量.轮作周期为3年。
2 间套遮阴。魔芋间作玉米后,魔芋发病率为7.6%~13.3%.明显低于纯种的25.7%,且间作玉米的魔芋产量均高于纯种.增产幅度在13.62%~42.12%。根据魔芋种芋的大小和生长所处的光照条件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间作带型。
①150厘米带型,2~3行魔芋间作1行玉米。对150~250克的种芋,魔芋与玉米播种行数比为2:1,魔芋行距60厘米,预留90厘米播1行玉米。魔芋密度为2200~3300株/亩;对50~150克种芋,魔芋与玉米播种行数比为3:1,魔芋行距40厘米。预留70厘米播1行玉米。魔芋密度为3300~5000株,亩。玉米采用拱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株距27~30厘米,密度为1500,-1600株,亩。
②200厘米带型。3行魔芋间作2行玉米,魔芋行距50厘米,预留100厘米播2行玉米,二者行比为3:2。魔芋株距33~35厘米,密度为2800-3000株/亩,玉米行间距35厘米,株距30-35厘米,密度1800~2000株,亩。
3 垄作栽培。改魔芋平作为垄作,可避免田间积水,增厚土层,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球茎膨大和地上部分生长。垄作适宜干旱平地以及坡度较小的旱坡地。起垄的规格依据种芋的大小,可进行单行起垄或双行起垄。商品芋栽培中,采取魔芋种植垄面,玉米间作垄边,垄沟宽30厘米。根据间作带型确定垄面宽度。据研究,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仅由平作改为垄作,病株率减轻了32.45%。
4 覆盖栽培。覆盖栽培可防止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防止杂草危害,减轻病害等。在魔芋播种起垄后,垄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麦草,用量为330-400千克,亩。可先播种起垄,再覆盖地膜。
5 增施钾肥。魔芋为喜钾作物,钾能使魔芋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从而明显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抗旱性、坚韧性。同时可促进养分积累,提高球茎的品质和耐贮性。
二、药剂防病技术
1 土壤消毒。魔芋连作地块,土壤是白绢病的初侵染主要来源,也是软腐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之一。研究结果为。采用药剂处理的大田,软腐病和白绢病病株率分别为17.86%和3.97%,较未处理分别减轻28.19%和68.39%,两病合计降低40.78%。对魔芋连作地块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用生石灰50-100千克,亩均匀撒施,并将其翻耕于土壤中,施用1周后再行播种。有条件的农户或种植年限较长的地块采用药剂消毒,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或敌克松0.15-0.3千克,亩均匀撒施。
2 种芋消毒。播种前进行种芋消毒处理,可减少种芋带菌量,使平均出苗率高达97,23%,较未消毒处理提高了21.02%,软腐病平均相对防效为38.52%,白绢病平均相对防效达88.38%。一般晒种1~2天后进行种芋消毒,采用77%可杀得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8%科博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种20~30分钟。在软腐病发生严重区可用农用链霉素消毒。
3 防病药袋。在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的基础上,开展魔芋防病营养药袋的研发工作。按照包衣型“外衣”思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种魔芋病害防治营养药袋。在种芋收获后。在选种、晒种的基础上贮藏或调运前或播种时,将种芋直接装入营养药袋内,每袋只装一个球茎,包好直接播种。应用营养药袋上所涂涮的杀菌剂,可杀死种芋表面病菌,播种后又可预防土壤中病菌入侵。提高出苗率,预防和控制苗期发病。试验结果表明,种芋套药袋播种较直播出苗提前2-3天,平均出苗率达92.95%,较对照明显提高,发病率较对照减轻56.4%。
4 药剂灌根。魔芋出苗后,随着植株生长,田间温度逐渐升高,病害侵染逐渐加快。当魔芋齐苗后,用科博或杀毒矾800-1200倍液,或生物农药农抗120水剂400倍液进行药剂灌根,每株灌100~150毫升药液,以使种芋和叶柄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层,防止苗期发病。
5 拔除中心痛株。当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将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对病穴灌洒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400~500倍液或撒施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源菌传播蔓延。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植保站 崔 鸣
电话:0915—3233489
1 轮作倒茬。试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魔芋不宜连作,根据连作地块病残体多,菌源量大.发病重的特点,将魔芋与禾谷类作物轮作种植,以减少田间菌源量.轮作周期为3年。
2 间套遮阴。魔芋间作玉米后,魔芋发病率为7.6%~13.3%.明显低于纯种的25.7%,且间作玉米的魔芋产量均高于纯种.增产幅度在13.62%~42.12%。根据魔芋种芋的大小和生长所处的光照条件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间作带型。
①150厘米带型,2~3行魔芋间作1行玉米。对150~250克的种芋,魔芋与玉米播种行数比为2:1,魔芋行距60厘米,预留90厘米播1行玉米。魔芋密度为2200~3300株/亩;对50~150克种芋,魔芋与玉米播种行数比为3:1,魔芋行距40厘米。预留70厘米播1行玉米。魔芋密度为3300~5000株,亩。玉米采用拱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株距27~30厘米,密度为1500,-1600株,亩。
②200厘米带型。3行魔芋间作2行玉米,魔芋行距50厘米,预留100厘米播2行玉米,二者行比为3:2。魔芋株距33~35厘米,密度为2800-3000株/亩,玉米行间距35厘米,株距30-35厘米,密度1800~2000株,亩。
3 垄作栽培。改魔芋平作为垄作,可避免田间积水,增厚土层,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球茎膨大和地上部分生长。垄作适宜干旱平地以及坡度较小的旱坡地。起垄的规格依据种芋的大小,可进行单行起垄或双行起垄。商品芋栽培中,采取魔芋种植垄面,玉米间作垄边,垄沟宽30厘米。根据间作带型确定垄面宽度。据研究,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仅由平作改为垄作,病株率减轻了32.45%。
4 覆盖栽培。覆盖栽培可防止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防止杂草危害,减轻病害等。在魔芋播种起垄后,垄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麦草,用量为330-400千克,亩。可先播种起垄,再覆盖地膜。
5 增施钾肥。魔芋为喜钾作物,钾能使魔芋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从而明显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抗旱性、坚韧性。同时可促进养分积累,提高球茎的品质和耐贮性。
二、药剂防病技术
1 土壤消毒。魔芋连作地块,土壤是白绢病的初侵染主要来源,也是软腐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之一。研究结果为。采用药剂处理的大田,软腐病和白绢病病株率分别为17.86%和3.97%,较未处理分别减轻28.19%和68.39%,两病合计降低40.78%。对魔芋连作地块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用生石灰50-100千克,亩均匀撒施,并将其翻耕于土壤中,施用1周后再行播种。有条件的农户或种植年限较长的地块采用药剂消毒,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或敌克松0.15-0.3千克,亩均匀撒施。
2 种芋消毒。播种前进行种芋消毒处理,可减少种芋带菌量,使平均出苗率高达97,23%,较未消毒处理提高了21.02%,软腐病平均相对防效为38.52%,白绢病平均相对防效达88.38%。一般晒种1~2天后进行种芋消毒,采用77%可杀得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8%科博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种20~30分钟。在软腐病发生严重区可用农用链霉素消毒。
3 防病药袋。在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的基础上,开展魔芋防病营养药袋的研发工作。按照包衣型“外衣”思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种魔芋病害防治营养药袋。在种芋收获后。在选种、晒种的基础上贮藏或调运前或播种时,将种芋直接装入营养药袋内,每袋只装一个球茎,包好直接播种。应用营养药袋上所涂涮的杀菌剂,可杀死种芋表面病菌,播种后又可预防土壤中病菌入侵。提高出苗率,预防和控制苗期发病。试验结果表明,种芋套药袋播种较直播出苗提前2-3天,平均出苗率达92.95%,较对照明显提高,发病率较对照减轻56.4%。
4 药剂灌根。魔芋出苗后,随着植株生长,田间温度逐渐升高,病害侵染逐渐加快。当魔芋齐苗后,用科博或杀毒矾800-1200倍液,或生物农药农抗120水剂400倍液进行药剂灌根,每株灌100~150毫升药液,以使种芋和叶柄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层,防止苗期发病。
5 拔除中心痛株。当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将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对病穴灌洒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400~500倍液或撒施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源菌传播蔓延。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植保站 崔 鸣
电话:0915—323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