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2款之规定,文物保护属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定受案范围,但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因忽视了文物保护的合法性、必要性和检察监督的主动性而未能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通过地方试点、典型案例制度和扩大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源的方法促进检察机关实现行政公益诉讼的有效性.
【机 构】
:
河南省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人民检察院,河南开封47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2款之规定,文物保护属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定受案范围,但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因忽视了文物保护的合法性、必要性和检察监督的主动性而未能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通过地方试点、典型案例制度和扩大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源的方法促进检察机关实现行政公益诉讼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和解是国家间关系中一种典型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国家间互动形式.与和平不同,和解是发生在那些有严重历史恩怨的“宿敌”或“世仇”国家之间,它不单单是物质层面上的冲突解决,更涉及民族心理和精神创伤的愈合,是一个从冷和平走向暖和平、从不稳定和平走向稳固和平的长期过程.目前,学术界既有的关于国家间和解的研究描述多于诠释、案例多于理论,存在着忽视和解的阶段性特征、割裂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性逻辑等缺陷.国家间和解的发生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它或是等级制作用的结果,或是在面临较为强烈的安全关切下,国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人们给地形地物的语言标记.一个地方的得名必定与命名者的语言相关.壮傣语支与骆越语有承接关系,借助壮语地名,可以探查到相关的骆越地名文化内涵.汉文典籍收录有不少百越地名,这些百越地名仍有不少可从今天的壮傣语给予解释.齐头式是壮语地名最显著的特色,壮傣语支民众居所分布的地名应是百越人地名命名方式的继承.壮族地区的地名通名具有一致性和承接性,现代壮族的主体应是骆越人的直接后裔.
作为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构建海疆经略体系的顶峰,清朝将“天下”安全思想运用到海疆经略具体实践之中,对包括内洋、外洋、大洋和海上周边关系在内的多重要素进行总体考量,建立起较为成型、完备的海疆安全治理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是按照内洋、外洋和大洋三部进行海域管理.对内洋和外洋,通过行政建制和水师巡查,实现日常的、具体的海上管辖;对于大洋,则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以不治治之”原则应用到海上.二是以制度建设保障各地水师开展海上巡视、缉盗、护送、救助等任务,有效维护了东亚海上的安全秩序.三是以宗藩制度经营与周边海上藩属国之间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畔悬崖峭壁上的花山岩画,规模宏大、画面壮观、构图艺术独具匠心,展现了娴熟的绘画技法,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战国至汉代骆越人留下的绘画艺术杰作.左江花山岩画体现出骆越绘画艺术和创造才智,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添粮”是流行于广西的一种敬老习俗.通过对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和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比较研究,发现该习俗虽在仪式过程呈差异性,但在文化意蕴、社会功能及传承资本等方面呈共同性,且总体上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添粮”习俗“恒”的是村民对生命、神灵等的敬畏之心,“变”的是村民的代际虔诚度减弱和参与功利性渐强.深挖“添粮”优秀文化因子,对优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造,西南民族地区也发生了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根本性变化.广西在新旧社会的转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这次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主要有积极广泛发动群众、不要包办代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给予实在利益,讲究正确方式方法、注重具体细节等.时至今天,这些成功的经验尚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启示.
基于请求权的基本法理和现有职务发明报酬的相关规定,可以证成职务发明报酬请求权.职务发明报酬请求权是一种意在保障职务发明人分享创新利益的债权请求权,而在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制度背景下,职务发明报酬请求权的行使面临诸多现实障碍,这客观上导致职务发明人利益受损,进而影响激励发明人创新的社会效果.从请求权实现的视角来看,应弥补职务发明的制度漏洞,合理规制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弹性规定职务发明报酬的法定标准,合理限定有关职务发明报酬的“约定”,在司法实践中明确适用举证妨碍规则.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修改引人瞩目.通过阐明“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以及“情节恶劣”等限定条件的内涵,可以发现其立法的合理性依据.第一,反映了法律本身应该具有的客观规律性;第二,反映出刑法坚持主客观相统一且向客观主义倾斜的立场;第三,充分体现了刑法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的协调统一;第四,说明中国法律因时而制、日趋具有传承性和包容性.
心理复原力是积极心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特殊人群心理复原力提升旨在帮助其将从消极角度看待困境和逆境转变为从积极角度学会在逆境中成长.通过梳理心理复原力的概念、研究取向、测量工具、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着力对监狱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复原力的研究成果做重点关注,认为后续研究应在心理复原力理论体系和特殊人群适用量表编制方面进行拓展研究,以丰富该体系的研究成果.
现代管理理念核心是对\'\'人心\"这一软性因素进行研究管理,监狱管理也是围绕人的活动和人的行为以及人的关系展开的.因此,对人的重视和发掘是监狱柔性管理深入推进的必经之路.通过对柔性管理的阐述分析,从理论、实践、形式、方法等方面厘清在监狱警察管理中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辩证关系,对落实监狱警察柔性管理、构建有效的柔性管理体系、具体的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