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添粮”是流行于广西的一种敬老习俗.通过对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和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比较研究,发现该习俗虽在仪式过程呈差异性,但在文化意蕴、社会功能及传承资本等方面呈共同性,且总体上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添粮”习俗“恒”的是村民对生命、神灵等的敬畏之心,“变”的是村民的代际虔诚度减弱和参与功利性渐强.深挖“添粮”优秀文化因子,对优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机 构】
: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添粮”是流行于广西的一种敬老习俗.通过对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和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比较研究,发现该习俗虽在仪式过程呈差异性,但在文化意蕴、社会功能及传承资本等方面呈共同性,且总体上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添粮”习俗“恒”的是村民对生命、神灵等的敬畏之心,“变”的是村民的代际虔诚度减弱和参与功利性渐强.深挖“添粮”优秀文化因子,对优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拜登政府执政八个月,在战略军事领域不断强化和升级对中国的戒备、威胁、围堵和反推.在战略军事阵线之外,拜登政府的对华态势和行为更加凸显竞争和对抗.它在贸易领域持续挑起涉华贸易争端和发动主要针对中国的供应链重组;在高新技术领域全面施行高技术“脱钩”和遏止;在外交领域推进旨在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涉华盟友外交.在中美合作方面,可能的具体合作必然甚为有限,并且与两国间在世界威望、全球治理领导地位、意识形态影响和经济/技术方面的竞争复杂交织.拜登总统将中美之间愈发激烈的竞斗当成更广泛的全球意识形态竞斗,怀着一项自命的使命
对盟友提供的延伸威慑安全保证,是美国维持与盟友关系的重要基础.冷战时期,美国的延伸威慑主要通过核保护伞方式运作.为了应对冷战后新的安全环境,以满足新旧盟友的安全需求,美国开始通过导弹防御合作来提供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与安全保证.这使得美国的延伸威慑从以核保护伞为核心,转变为核保护伞与导弹防御并重的模式.与盟友发展导弹防御合作关系,对美国的延伸威慑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正面效益是,导弹防御合作使更多盟友能参与集体防务并贡献更多力量,还可增强盟友与伙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美国的军事领导地位.但是,导弹防御
国际金融安全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安全议题,也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期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国际金融安全具有主客交融的属性,既涉及物质层面的客观威胁,又涉及观念层面的威胁认知.金融安全研究的三种基本逻辑是权力竞争、利益互动和安全建构.从全球金融治理的视角可以将国际金融安全观界定为核心治理主体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来源和性质的认知.风险来源和风险性质是国际金融安全观的两个核心内涵,分别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层级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一个识别国际金融安全观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二战结束以来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主要经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人才基础,因此其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的分析中,先阐述了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成因,之后阐述了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的良好教育所开展的针对性教育对策.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期间,结合中心任务创造性运用党的统战理论和政策,分化、教育和改造了国民党军政人员,加速了西南地区的解放进程.在民主建设方面,大力吸纳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与政权,稳定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秩序.在城市治理方面,通过思想教育和政治改造发挥了知识分子的专业作用.在民族工作方面,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重温邓小平在西南时期所领导的统一战线活动,对于新时代开展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产物,脱贫攻坚精神有重要的时代功能、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探讨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内涵、生成机理与治理价值,不仅有助于解决脱贫攻坚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资源问题、脱贫攻坚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问题,还可以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基层干部在新时代的作为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为科学总结脱贫攻坚精神,通过对60个扶贫干部口述故事进行文本挖掘,可以提炼出以“奉献、吃苦、实干、担当、大爱”为核心的脱贫攻坚精神.从社会建构的学理角度来看,扶贫干部通过“角色建构、行动实现和自我
和解是国家间关系中一种典型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国家间互动形式.与和平不同,和解是发生在那些有严重历史恩怨的“宿敌”或“世仇”国家之间,它不单单是物质层面上的冲突解决,更涉及民族心理和精神创伤的愈合,是一个从冷和平走向暖和平、从不稳定和平走向稳固和平的长期过程.目前,学术界既有的关于国家间和解的研究描述多于诠释、案例多于理论,存在着忽视和解的阶段性特征、割裂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性逻辑等缺陷.国家间和解的发生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它或是等级制作用的结果,或是在面临较为强烈的安全关切下,国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人们给地形地物的语言标记.一个地方的得名必定与命名者的语言相关.壮傣语支与骆越语有承接关系,借助壮语地名,可以探查到相关的骆越地名文化内涵.汉文典籍收录有不少百越地名,这些百越地名仍有不少可从今天的壮傣语给予解释.齐头式是壮语地名最显著的特色,壮傣语支民众居所分布的地名应是百越人地名命名方式的继承.壮族地区的地名通名具有一致性和承接性,现代壮族的主体应是骆越人的直接后裔.
作为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构建海疆经略体系的顶峰,清朝将“天下”安全思想运用到海疆经略具体实践之中,对包括内洋、外洋、大洋和海上周边关系在内的多重要素进行总体考量,建立起较为成型、完备的海疆安全治理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是按照内洋、外洋和大洋三部进行海域管理.对内洋和外洋,通过行政建制和水师巡查,实现日常的、具体的海上管辖;对于大洋,则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以不治治之”原则应用到海上.二是以制度建设保障各地水师开展海上巡视、缉盗、护送、救助等任务,有效维护了东亚海上的安全秩序.三是以宗藩制度经营与周边海上藩属国之间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畔悬崖峭壁上的花山岩画,规模宏大、画面壮观、构图艺术独具匠心,展现了娴熟的绘画技法,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战国至汉代骆越人留下的绘画艺术杰作.左江花山岩画体现出骆越绘画艺术和创造才智,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