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玉米的特性及价值,介绍宁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玉米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38-01
1 玉米的特性及价值
1.1 特性
玉米是喜温作物,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 ℃;拔节期日均温度18 ℃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到成熟需保持20~24 ℃;低于16 ℃或高于25 ℃淀粉酶活力受影响,导致籽粒灌浆不良。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 h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适宜在砂壤土、壤土和黏土上生长。适宜土壤pH值为5~8,以6.5~7.0最适宜。玉米的根系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一般为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称地上节根,一般为2~3层。玉米株高1.0~4.5 m,茎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15~22片叶,叶身宽而长,叶缘呈波浪形。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植株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穗早3~5 d。玉米为异花授粉植物。串花杂交率超过50%。因此,制种田需要进行隔离:①空间隔离:隔离带要求400 m以上;②时间隔离:错期播种,以防止自由串花改变目标育种品质。近年来,隆德县地膜玉米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自示范推广秋、春全覆膜、半覆膜技术栽培以来(如上机械覆膜),更是以其保墒、增产,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烹调花样多、抗旱、丰产,颇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1.2 经济价值
1.2.1 玉米籽粒营养特点。普通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在65%以上,淀粉专用型玉米的籽粒淀粉含量高达73%以上,粒重,胚乳也重。
1.2.2 玉米经济效益。 玉米是制造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易于种植等特点。其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具有如下特点:玉米淀粉质量好,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达73%~75%,在相同条件下出粉率高2%~4%;玉米综合利用的潜力大,加工玉米淀粉后的废料可提取玉米油,制作成玉米蛋白粉、胚芽粉和饲料;几乎玉米产品的99%都可利用;玉米淀粉是世界淀粉量最高的一种,据调查全世界淀粉量为1 100万t,而玉米淀粉竟高达900万t,约占总量的81.8%。
1.2.3 玉米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玉米根系庞大,不论垂直还是平行,不论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吸收水肥和光合作用强,在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种植,在栽培时采取迎墒(地下返墒、天上降水)、造墒(地膜覆盖、秋雨春用、湿年旱用),播种后保全苗,就能获得丰产,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玉米是最好的健身主食,其功效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预防和抑制癌症。玉米中含有多种抗癌因子,如谷胱甘肽、叶黄素、玉米黄质、微量元素硒、镁等。谷胱甘肽能用自身的“手铐”锁住致癌物质,使其失去活性并通过消化道排除体外,谷胱甘肽又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能加速老化的自由基因失去作用,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抗癌物质。二是玉米籽粒中把玉米染成金色的色素——玉米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胡萝卜素的一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皮肤癌、肺癌和子宫癌,它们的作用胜似营养素,是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眼睛中的黄斑感光区域,起到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发生。三是分解人体内血糖。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烟酸,而烟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物,是可以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玉米,有助于人体内血糖的调节。
玉米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其茎叶又是好饲料。经过专家们的精心选育,特种玉米品种应用而生,如高淀粉专用型玉米(郑单18),其籽粒淀粉含量高达75.01%,是医药、淀粉、食品、饲料工业的优质原料。鲜食甜玉米(花甜糯、超甜3号、超甜204等),其籽粒含糖量高达16%,生食、熟食均可,被称为水果玉米、糕点玉米。另外,还有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等,其经济效益平均比普通玉米增加6 000~9 000元/hm2。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高产品种
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30%,使用国家专用包衣种子(包衣种子集肥料、杀菌剂、杀虫剂于一身),是丰产的前提。目前隆德县栽培的主要玉米品种是先正达408、元华116号等。
2.2 科学施肥
一是巧施基肥。按垄幅带开沟30 cm,将腐熟有机肥75 t/hm2 磷酸二铵450 kg/hm2 尿素225 kg/hm2,再配伍微肥硼砂15 kg/hm2、硫酸钼15 kg/hm2、硫酸钾30 kg/hm2,混合均匀施30 cm深。二是种肥。实行肥料、种子分层使用,以防烧苗。三是追肥。按照轻追“苗肥”(定苗后至拔节期),追肥占总肥料量的30%;重追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占总肥量的50%[1-3];补追粒肥(抽穗至开花期),追肥占总肥量的20%。即将全部磷、钾肥和60%氮肥在播后25 d施入,如过磷酸钙600~75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碳酸氢铵900~1 050 kg/hm2的60%;另外,碳酸氢铵900~1 050 kg/hm2的40%在播后45 d(拔节至抽穗)施入。
2.3 合理密植
当气温稳定在16 ℃即8~10 cm地温稳定在6~8 ℃(当地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千粒重一般为320~380 g。低海拔大粒种子保苗6.00万~6.75万株/hm2,(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平均行距60 cm、株距30 cm),每垄2行,三角形穴播,播种深度3~5 cm,播种前也可以把种子装进袋子里对水浸种催芽,“露白”时坐水播种[4-6]。高海拔地区保苗5.25万~6.00万株/hm2,宽行行距为80 cm,窄行行距为40 cm,株距为33~35 cm。
2.4 灌水技巧
播种灌好“保苗水”(坐水播种、秋春覆膜播种);拔节灌好“保穗水”;抽穗灌好“保粒水”;灌浆浇好“高产水”。要避免见肥料就追施,见水就蛮灌的不良习惯。
2.5 适当晚定苗
实践证明,适当晚定苗适用于白方春播玉米高产栽培。具体做法是在玉米3~4片真叶时期间苗。在每穴留2株壮苗的基础上,于6~7片真叶生理二次分化期再进行间苗,适当晚定苗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弱苗、假苗、病苗、自交苗与壮苗的百分比,提高保苗率15%以上,提高群体穗粒数和百粒重10%以上,减轻病虫危害,降低用药费、补种费225~300元/hm2。但是适当晚定苗在,生长盛期易产生分蘖,要及时摘除。
2.6 促進成熟增产的方法
一是剥皮嗮棒法。灌浆后期当玉米籽粒生长至正常大小时,将棒外叶剥开粒外露,促其脱水干操,增加光和效率,早成熟4~5 d。二是将玉米连秆砍下,码在地埂或其他空闲处,忌堆成大堆导致发霉,晾晒至包叶和其他叶片干枯后再扳下果穗,能促进后熟,提高千粒重20%左右[5-7]。
3 参考文献
[1] 李华.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探讨[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10):36.
[2] 孟凡夫,王相玲,马书房.淮北地区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4):20.
[3] 杨超.玉米高产栽培的十项关键措施[J].安徽农业,2004(8):41.
[4] 牛峰.阜阳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探讨[J].中国种业,2009(增刊1):10-12.
[5] 佟屏亚.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1995(5):1-5.
[6] 杜立志,王越人,马凤有,等.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104-106.
[7] 孟庆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1):22.
关键词 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38-01
1 玉米的特性及价值
1.1 特性
玉米是喜温作物,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 ℃;拔节期日均温度18 ℃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到成熟需保持20~24 ℃;低于16 ℃或高于25 ℃淀粉酶活力受影响,导致籽粒灌浆不良。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 h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适宜在砂壤土、壤土和黏土上生长。适宜土壤pH值为5~8,以6.5~7.0最适宜。玉米的根系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一般为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称地上节根,一般为2~3层。玉米株高1.0~4.5 m,茎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15~22片叶,叶身宽而长,叶缘呈波浪形。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植株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穗早3~5 d。玉米为异花授粉植物。串花杂交率超过50%。因此,制种田需要进行隔离:①空间隔离:隔离带要求400 m以上;②时间隔离:错期播种,以防止自由串花改变目标育种品质。近年来,隆德县地膜玉米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自示范推广秋、春全覆膜、半覆膜技术栽培以来(如上机械覆膜),更是以其保墒、增产,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烹调花样多、抗旱、丰产,颇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1.2 经济价值
1.2.1 玉米籽粒营养特点。普通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在65%以上,淀粉专用型玉米的籽粒淀粉含量高达73%以上,粒重,胚乳也重。
1.2.2 玉米经济效益。 玉米是制造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易于种植等特点。其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具有如下特点:玉米淀粉质量好,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达73%~75%,在相同条件下出粉率高2%~4%;玉米综合利用的潜力大,加工玉米淀粉后的废料可提取玉米油,制作成玉米蛋白粉、胚芽粉和饲料;几乎玉米产品的99%都可利用;玉米淀粉是世界淀粉量最高的一种,据调查全世界淀粉量为1 100万t,而玉米淀粉竟高达900万t,约占总量的81.8%。
1.2.3 玉米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玉米根系庞大,不论垂直还是平行,不论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吸收水肥和光合作用强,在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种植,在栽培时采取迎墒(地下返墒、天上降水)、造墒(地膜覆盖、秋雨春用、湿年旱用),播种后保全苗,就能获得丰产,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玉米是最好的健身主食,其功效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预防和抑制癌症。玉米中含有多种抗癌因子,如谷胱甘肽、叶黄素、玉米黄质、微量元素硒、镁等。谷胱甘肽能用自身的“手铐”锁住致癌物质,使其失去活性并通过消化道排除体外,谷胱甘肽又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能加速老化的自由基因失去作用,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抗癌物质。二是玉米籽粒中把玉米染成金色的色素——玉米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胡萝卜素的一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皮肤癌、肺癌和子宫癌,它们的作用胜似营养素,是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眼睛中的黄斑感光区域,起到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发生。三是分解人体内血糖。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烟酸,而烟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物,是可以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玉米,有助于人体内血糖的调节。
玉米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其茎叶又是好饲料。经过专家们的精心选育,特种玉米品种应用而生,如高淀粉专用型玉米(郑单18),其籽粒淀粉含量高达75.01%,是医药、淀粉、食品、饲料工业的优质原料。鲜食甜玉米(花甜糯、超甜3号、超甜204等),其籽粒含糖量高达16%,生食、熟食均可,被称为水果玉米、糕点玉米。另外,还有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等,其经济效益平均比普通玉米增加6 000~9 000元/hm2。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高产品种
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30%,使用国家专用包衣种子(包衣种子集肥料、杀菌剂、杀虫剂于一身),是丰产的前提。目前隆德县栽培的主要玉米品种是先正达408、元华116号等。
2.2 科学施肥
一是巧施基肥。按垄幅带开沟30 cm,将腐熟有机肥75 t/hm2 磷酸二铵450 kg/hm2 尿素225 kg/hm2,再配伍微肥硼砂15 kg/hm2、硫酸钼15 kg/hm2、硫酸钾30 kg/hm2,混合均匀施30 cm深。二是种肥。实行肥料、种子分层使用,以防烧苗。三是追肥。按照轻追“苗肥”(定苗后至拔节期),追肥占总肥料量的30%;重追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占总肥量的50%[1-3];补追粒肥(抽穗至开花期),追肥占总肥量的20%。即将全部磷、钾肥和60%氮肥在播后25 d施入,如过磷酸钙600~75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碳酸氢铵900~1 050 kg/hm2的60%;另外,碳酸氢铵900~1 050 kg/hm2的40%在播后45 d(拔节至抽穗)施入。
2.3 合理密植
当气温稳定在16 ℃即8~10 cm地温稳定在6~8 ℃(当地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千粒重一般为320~380 g。低海拔大粒种子保苗6.00万~6.75万株/hm2,(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平均行距60 cm、株距30 cm),每垄2行,三角形穴播,播种深度3~5 cm,播种前也可以把种子装进袋子里对水浸种催芽,“露白”时坐水播种[4-6]。高海拔地区保苗5.25万~6.00万株/hm2,宽行行距为80 cm,窄行行距为40 cm,株距为33~35 cm。
2.4 灌水技巧
播种灌好“保苗水”(坐水播种、秋春覆膜播种);拔节灌好“保穗水”;抽穗灌好“保粒水”;灌浆浇好“高产水”。要避免见肥料就追施,见水就蛮灌的不良习惯。
2.5 适当晚定苗
实践证明,适当晚定苗适用于白方春播玉米高产栽培。具体做法是在玉米3~4片真叶时期间苗。在每穴留2株壮苗的基础上,于6~7片真叶生理二次分化期再进行间苗,适当晚定苗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弱苗、假苗、病苗、自交苗与壮苗的百分比,提高保苗率15%以上,提高群体穗粒数和百粒重10%以上,减轻病虫危害,降低用药费、补种费225~300元/hm2。但是适当晚定苗在,生长盛期易产生分蘖,要及时摘除。
2.6 促進成熟增产的方法
一是剥皮嗮棒法。灌浆后期当玉米籽粒生长至正常大小时,将棒外叶剥开粒外露,促其脱水干操,增加光和效率,早成熟4~5 d。二是将玉米连秆砍下,码在地埂或其他空闲处,忌堆成大堆导致发霉,晾晒至包叶和其他叶片干枯后再扳下果穗,能促进后熟,提高千粒重20%左右[5-7]。
3 参考文献
[1] 李华.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探讨[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10):36.
[2] 孟凡夫,王相玲,马书房.淮北地区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4):20.
[3] 杨超.玉米高产栽培的十项关键措施[J].安徽农业,2004(8):41.
[4] 牛峰.阜阳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探讨[J].中国种业,2009(增刊1):10-12.
[5] 佟屏亚.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1995(5):1-5.
[6] 杜立志,王越人,马凤有,等.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104-106.
[7] 孟庆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