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刚刚结束,人们还没有从世博营造的气氛中走出,就得开始面对“后世博”时代。人们参观世博,除了希望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先进文化和技术外,也许更多的还是期望世博中的美好愿景和高科技手段能在后世博时代得到真正的应用,正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样,通过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以及和谐的管理,让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能够拥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健康的饮食、智能的交通、舒适的环境等等。
世博园体验和谐城市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引发出了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就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为此,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来探讨和解读这种现实。
在世博园里,充满智慧和人性化的设计方案随处可见,比如位于世博会D片区的交通银行世博网点与展示区,个性化定制的信用卡、可用手机进行交易和取现的移动服务、与“真人”互动的自助终端等,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未来金融服务的便利和神奇。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德国不莱梅市展馆的“汽车共享”项目提供了一种智慧的交通方案。不莱梅市居民只要注册为项目会员,在账户上存入一笔钱便能得到一张用户智能卡,会员只需打个电话或登陆网站,就能在任何时候预订车辆。一旦预定成功,会员便可去“汽车共享”专有的取车点取车。该项目使得1辆汽车的作用相当于6辆私家车,这不仅比城市居民租车或自己买车便宜很多,而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还有在沙特阿拉伯馆,我们可以看到IBM协助建立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能监控展馆内部用电、空调和用水等情况,可以为管理者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基础,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创造了非常舒适的参观环境。据IBM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展馆就是他们所谓“智慧建筑”的一个实体展示,即运用各种智能手段,并整合各种建筑要素,对建筑物的供热、供水、排污、电力等系统进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数以千计的传感器可以监测从移动、温度到湿度、降水、占用情况和灯光等一切要素。
世博燕尾服区在现实中“试点”
也许,人们在展区里所看到的仅仅只是代表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景,而事实上,有的展示已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而一些展示所体现出来的有益思路也正被不断创新和完善着。
比如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荷兰鹿特丹案例展馆,展现了独特的“气候防护项目”。据了解,鹿特丹市每逢夏日,常常突降大雨,给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鹿特丹人设计了一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防水方案“水广场”,根据这套方案,鹿特丹人在城市中建设了一些独特的水广场——暴雨时降下的雨水不必疏导至地下排水系统,而是引导至事先建造的水广场中。
还有目前在我国正积极建设的智能电网,未来将对工业和居民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据了解,通过改造后的智能电表能进行电量数据的实时传送,使电力公司可以实时观测到用户用电情况,从而判定每户的合理用电和分析用量高峰,尽量降低峰谷差,节约运营成本,提升电网的运营效率。同时智能电网还可以针对重要的工业客户进行定制,通过电表感知,系统信息的传递和交付互联,综合分析后提供智能决策信息,从而达到对电能的综合高效利用。而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是可以实现节能环保,另外还可以使电价更便宜。
后世博的应用要与政策配套
如今上海世博会已经结束了,后世博时代如何让愿景变成现实,也许正成为参展商和参观者们思考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很多规划中建设之初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比如IT规划中,世博局已经考虑到了如何利用原有IT平台为世博服务以及为未老整个信息化城市服务。所以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在海关物流的应用,不单是为世博设计,而是沿用在海关的系统为世博服务,将来也可以进行后续性的服务,这些都已经考虑到了未来延续性的问题。”据IBM世博会项目办总经理耿艳透露,上海市政府最近已经在牵头探讨后世博的更多利用问题。
谈到后世博时代各种技术的应用,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甘绮翠也指出,技术固然重要,但即便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需要政策配套管理。比如交通,现在已经有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但也需要配套交通收费系统、限行措施等。
甘绮翠举例说,在斯德哥尔摩,尽管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能够为70%的上班族提供服务,但平均每天仍有45万辆汽车驶过城市中央商务区,严重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市政府官员与瑞典公路管理局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可以通过改造道路使用模式将拥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要想改造道路使用模式,公路局需要准确动态地测量并且跟踪道路使用情况,据此收取使用费。于是IBM为瑞典公路管理局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自动化拍照识别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全自动道路使用收费解决方案。这个系统能够通过RFID技术和可视图像来感知并且识别驶过城市中央商务区十字路口的每部车辆并对它们进行收费。
世博园体验和谐城市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引发出了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就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为此,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来探讨和解读这种现实。
在世博园里,充满智慧和人性化的设计方案随处可见,比如位于世博会D片区的交通银行世博网点与展示区,个性化定制的信用卡、可用手机进行交易和取现的移动服务、与“真人”互动的自助终端等,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未来金融服务的便利和神奇。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德国不莱梅市展馆的“汽车共享”项目提供了一种智慧的交通方案。不莱梅市居民只要注册为项目会员,在账户上存入一笔钱便能得到一张用户智能卡,会员只需打个电话或登陆网站,就能在任何时候预订车辆。一旦预定成功,会员便可去“汽车共享”专有的取车点取车。该项目使得1辆汽车的作用相当于6辆私家车,这不仅比城市居民租车或自己买车便宜很多,而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还有在沙特阿拉伯馆,我们可以看到IBM协助建立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能监控展馆内部用电、空调和用水等情况,可以为管理者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基础,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创造了非常舒适的参观环境。据IBM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展馆就是他们所谓“智慧建筑”的一个实体展示,即运用各种智能手段,并整合各种建筑要素,对建筑物的供热、供水、排污、电力等系统进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数以千计的传感器可以监测从移动、温度到湿度、降水、占用情况和灯光等一切要素。
世博燕尾服区在现实中“试点”
也许,人们在展区里所看到的仅仅只是代表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景,而事实上,有的展示已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而一些展示所体现出来的有益思路也正被不断创新和完善着。
比如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荷兰鹿特丹案例展馆,展现了独特的“气候防护项目”。据了解,鹿特丹市每逢夏日,常常突降大雨,给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鹿特丹人设计了一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防水方案“水广场”,根据这套方案,鹿特丹人在城市中建设了一些独特的水广场——暴雨时降下的雨水不必疏导至地下排水系统,而是引导至事先建造的水广场中。
还有目前在我国正积极建设的智能电网,未来将对工业和居民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据了解,通过改造后的智能电表能进行电量数据的实时传送,使电力公司可以实时观测到用户用电情况,从而判定每户的合理用电和分析用量高峰,尽量降低峰谷差,节约运营成本,提升电网的运营效率。同时智能电网还可以针对重要的工业客户进行定制,通过电表感知,系统信息的传递和交付互联,综合分析后提供智能决策信息,从而达到对电能的综合高效利用。而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是可以实现节能环保,另外还可以使电价更便宜。
后世博的应用要与政策配套
如今上海世博会已经结束了,后世博时代如何让愿景变成现实,也许正成为参展商和参观者们思考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很多规划中建设之初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比如IT规划中,世博局已经考虑到了如何利用原有IT平台为世博服务以及为未老整个信息化城市服务。所以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在海关物流的应用,不单是为世博设计,而是沿用在海关的系统为世博服务,将来也可以进行后续性的服务,这些都已经考虑到了未来延续性的问题。”据IBM世博会项目办总经理耿艳透露,上海市政府最近已经在牵头探讨后世博的更多利用问题。
谈到后世博时代各种技术的应用,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甘绮翠也指出,技术固然重要,但即便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需要政策配套管理。比如交通,现在已经有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但也需要配套交通收费系统、限行措施等。
甘绮翠举例说,在斯德哥尔摩,尽管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能够为70%的上班族提供服务,但平均每天仍有45万辆汽车驶过城市中央商务区,严重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市政府官员与瑞典公路管理局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可以通过改造道路使用模式将拥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要想改造道路使用模式,公路局需要准确动态地测量并且跟踪道路使用情况,据此收取使用费。于是IBM为瑞典公路管理局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自动化拍照识别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全自动道路使用收费解决方案。这个系统能够通过RFID技术和可视图像来感知并且识别驶过城市中央商务区十字路口的每部车辆并对它们进行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