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艺术类学生在文化和专业学习上的特殊性以及高考驱动的压力下,呈现明显有别于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发展性指标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性指标”前提下,学校从宏观政策上和微观行动上进行干预,以期减少或缓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艺术生;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93-01
由于中职类艺术生学习的特殊性,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进行专业课学习,比如文化课中要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和历史,专业学习上如声乐、钢琴、舞蹈、播音、表演、色彩、素描练习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课后功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中职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本身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在高考的驱动下,学生不停地在文化和专业两个类别的学习上转换,个别专业由于专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又返回教室进行文化课学习,学生不仅在身体体力、脑力消耗和精神压力上都比普通学生大许多,很容易造成身心联动应激反应,产生疲倦、情绪低落和变化无常的现象,如声乐学习失声、声音沙哑,舞蹈学习拉伤肌肉等,个别甚至出现明显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状况。
据调查显示[1],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喜怒无常、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缺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以应付挫折、青春封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些问题在艺术类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那如何衡量心理是否健康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国内学者林崇德指出[2]:“判断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十不健康。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学生处在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发展,就进步了。所以,发展性指标是分析学生健康的根本性指标。”
在应对方式上,黄希庭教授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3],那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干预呢?本人认为,学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如下干预。
一、宏观上,积极配合和响应党的政策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教育系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中职艺术类学校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党的政策,从宏观制度层面上,在领导决策层面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执行,为干预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微观上,扎实落实,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首先,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設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专业及年龄等特点,制定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相关文案,比如理念、原则、宗旨、组织架构、工作职责与权限、师资配备、课程安排和管理办法等。根据需要,每周可安排固定时间为心理咨询时间,方便学生及时疏导和减压。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横向上看,按照时间顺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跟踪和服务。新生入学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里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相片、对学生影响重大人和物、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态度等,由各班主任建档并保管;然后各班推选一名心理委员,负责每月的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跟踪。通过做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当月的思想动态,根据得分筛查出是否有心理波动突出的同学;筛查后,重点关注“问题”学生,与家长及时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与其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其可控性和危险性。纵向上看,通过对学生接触频率的多少,由同班同学、心理委员、科任教师、班主任发现问题并向领导或心理辅导室专业老师及时反馈问题的途径,随时掌控学生思想动态。
再次,建立跟踪服务。对每个心理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辅导室或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都应该建档跟踪。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和学校服好务。思想工作不同于事物工作,行为的变化源于思想的改变,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学校的长久治安。
最后,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可根据学情和学生动态,不定期的举办相关主题的心理活动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心和学生的关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胜似“预防胜于治疗”,只要得到正确引导和及时疏导,很多“病”不治自愈,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丛金华.高中艺术类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5-46.
[3]黄希庭,余华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5.
【关键词】心理健康;艺术生;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93-01
由于中职类艺术生学习的特殊性,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进行专业课学习,比如文化课中要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和历史,专业学习上如声乐、钢琴、舞蹈、播音、表演、色彩、素描练习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课后功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中职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本身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在高考的驱动下,学生不停地在文化和专业两个类别的学习上转换,个别专业由于专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又返回教室进行文化课学习,学生不仅在身体体力、脑力消耗和精神压力上都比普通学生大许多,很容易造成身心联动应激反应,产生疲倦、情绪低落和变化无常的现象,如声乐学习失声、声音沙哑,舞蹈学习拉伤肌肉等,个别甚至出现明显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状况。
据调查显示[1],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喜怒无常、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缺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以应付挫折、青春封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些问题在艺术类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那如何衡量心理是否健康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国内学者林崇德指出[2]:“判断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十不健康。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学生处在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发展,就进步了。所以,发展性指标是分析学生健康的根本性指标。”
在应对方式上,黄希庭教授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3],那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干预呢?本人认为,学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如下干预。
一、宏观上,积极配合和响应党的政策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教育系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中职艺术类学校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党的政策,从宏观制度层面上,在领导决策层面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执行,为干预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微观上,扎实落实,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首先,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設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专业及年龄等特点,制定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相关文案,比如理念、原则、宗旨、组织架构、工作职责与权限、师资配备、课程安排和管理办法等。根据需要,每周可安排固定时间为心理咨询时间,方便学生及时疏导和减压。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横向上看,按照时间顺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跟踪和服务。新生入学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里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相片、对学生影响重大人和物、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态度等,由各班主任建档并保管;然后各班推选一名心理委员,负责每月的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跟踪。通过做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当月的思想动态,根据得分筛查出是否有心理波动突出的同学;筛查后,重点关注“问题”学生,与家长及时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与其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其可控性和危险性。纵向上看,通过对学生接触频率的多少,由同班同学、心理委员、科任教师、班主任发现问题并向领导或心理辅导室专业老师及时反馈问题的途径,随时掌控学生思想动态。
再次,建立跟踪服务。对每个心理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辅导室或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都应该建档跟踪。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和学校服好务。思想工作不同于事物工作,行为的变化源于思想的改变,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学校的长久治安。
最后,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可根据学情和学生动态,不定期的举办相关主题的心理活动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心和学生的关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胜似“预防胜于治疗”,只要得到正确引导和及时疏导,很多“病”不治自愈,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丛金华.高中艺术类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5-46.
[3]黄希庭,余华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