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育是社会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催化剂,高职院校一直把智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智育工作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高职生的智育工作,离不开兼课辅导员群体的建设。高职院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兼课辅导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完善专兼职互补的智育工作群体网络,建立师生共建的智育工作群体平台,推动兼课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关键词】兼课辅导员 智育 职业化 专家化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多数都是兼课的,这就是兼课辅导员群体,他们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十条规定:“专职辅导员……,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蓬勃发展,招生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辅导员群体成为补充教学人员紧缺的有效力量,兼课辅导员继续发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精神,体现为人师表的风范,做到政治强、业务精,永葆生气与活力,高职生的智育离不开广大兼课辅导员的付出和奉献。
高职生智育的基本情况
就自身而言,到高职院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没有考好或者高中时成绩偏差的学生,多数高职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就家长而言,多数高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会阶层不高,对子女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就学校而言,虽然对高职生寄予期望,但是高职生总体质量偏低,这让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爱莫能助。就社会而言,由于人力资源富足,大众观念依然聚焦在高学历、高学位和名校上,而对高职生认同度不高,这些外因更加加重了高职生的消极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扩散,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高职生面对如何用中国先进文化武装自己的问题,高职生的智育工作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挑战,做好高职生的智育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高职院校智育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道:“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指出:“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高职生是高职院校智育工作的重点,智育工作群体的建设是关键。要接地气,用科学的方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走近学生,贴近学生,从而作用于学生,解决“怎样培养高职生、培养什么样的高职生”的问题。引导高职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智育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育是社会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培养高职生的智慧水平,使其智力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智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目前高职院校兼课辅导员群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教学一重一轻。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从现实情况来看,兼课辅导员对高职生的日常管理比较重视,如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力度较大,但未协调好管理和教学的关系,轻视了在教学中对高职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疲于奔命,忽视了教学的作用,智育工作效果欠佳。
2.对兼课辅导员重视不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中处境很尴尬,兼课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地位、收入比较低,国家给予辅导员的许多政策待遇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并未得到落实,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和压力大,被称为“保姆”、“勤杂工”等。这种待遇影响到了兼课辅导员智育工作的热情。
3.兼课辅导员人手不足,群体不够稳定。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总体上为1∶200,而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和辅导员配备不足的影响,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达不到这个要求。部分辅导员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兼课,所以兼课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更是达不到要求了。还有,兼课辅导员群体本身流动性较大,如转行和辞职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育工作的质量。
兼课辅导员群体建设的对策分析
1.提高兼课辅导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营造互动的智育工作环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兼课辅导员工作在智育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责任。通过课堂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目的地改变学生消极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其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要求到2017年专职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由目前的40%增长到60%,具有博士学位比例有明显提高。目前兼课辅导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文化程度不同对学生的教育熏陶显然会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兼课辅导员继续进修充电,优化师资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在讲课中,结合实际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授给学生,并授之以渔,形成互动的智育工作环境。
2.完善专兼职互补的智育工作群体网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带课教师,有兼课和专任之分,都对高职生智育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兼课辅导员带课较少,管理事务较多,这一少一多对深入学生群体进行个别辅导形成了一定的难度。而专任教师恰好相反,带课较多,管理事务较少,有深入学生进行辅导的便利条件,所以,二者要配合好,形成合力,构建专兼互补的智育工作群体网络。 3.建立师生共建的智育工作群体平台。哲学上讲,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校园里,智育工作要全面发挥作用需要三个互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牵牛要牵牛鼻子,兼课辅导员要重点抓好若干学习标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点带面,通过他们的凝聚力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班乃至全院的学习热潮,搭建起师生共建的智育工作群体平台。
4.提高兼课辅导员精神待遇,为其开展智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思想条件。“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个说法是对兼课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写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辅导员制度的文件精神,关心、支持兼课辅导员工作。各高职院校都是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潜心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政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兼课辅导员群体中来的,要认识到兼课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看到其工作的繁重性,尊重兼课辅导员,以调动其智育工作的积极性。
5.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兼课辅导员群体建设。鉴于兼课辅导员群体的特殊性,必须建立起一个专门体系,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一是校内培训,包括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常规培训是,对兼课辅导员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教学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专题培训是邀请专家以各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培训,专业性更高,互动性更强。要逐步构建起形式多样、内容完善、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在培训规模、培训质量、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和兼课辅导员整体素质上下工夫,为提高兼课辅导员群体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高职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二是外出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兼课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可以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军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增强对国家、人民、社会的感性认识,提高授课的现实性和感染力。
6.推动兼课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树立兼课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做好高职生的智育工作。兼课辅导员工作在智育最前线,对高职生智育工作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兼课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职生智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按照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标准来推动智育工作,有利于兼课辅导员群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兼课辅导员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兼课辅导员总结经验、升华理论。高职院校兼课辅导员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筹备和规划:一是兼课辅导员要有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科背景和技能。目前有教育部和省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满足兼课辅导员接受高层次培训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实事求是,看到兼课辅导员智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树立兼课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想。二是设立兼课辅导员专项基金,并鼓励科研。要有专门的资金用于对兼课辅导员训练设施的投入,并鼓励他们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决策价值和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予以奖励。三是推动兼课辅导员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组织编写教材,制作教案和课件,逐步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兼课辅导员课程体系和培训教材。四是兼课辅导员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吃苦奉献,拼搏争先,提高智育服务水平。五是奖优罚劣,实行考核淘汰制。为了提高智育工作的质量,要定期对兼课辅导员进行量化考核,有进有出,对考核优秀的要予以奖励,对考核合格的要继续留任,对考核不合格的要淘汰出局。
小结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兼课现象较为普遍。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突破辅导员兼课的困境,解决好兼课辅导员的自身发展问题,对于促进高职生的智育发展,维护兼课辅导员群体的稳定和职业化、专家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林红.论怀特海的智育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工程系 陕西渭南
【关键词】兼课辅导员 智育 职业化 专家化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多数都是兼课的,这就是兼课辅导员群体,他们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十条规定:“专职辅导员……,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蓬勃发展,招生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辅导员群体成为补充教学人员紧缺的有效力量,兼课辅导员继续发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精神,体现为人师表的风范,做到政治强、业务精,永葆生气与活力,高职生的智育离不开广大兼课辅导员的付出和奉献。
高职生智育的基本情况
就自身而言,到高职院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没有考好或者高中时成绩偏差的学生,多数高职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就家长而言,多数高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会阶层不高,对子女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就学校而言,虽然对高职生寄予期望,但是高职生总体质量偏低,这让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爱莫能助。就社会而言,由于人力资源富足,大众观念依然聚焦在高学历、高学位和名校上,而对高职生认同度不高,这些外因更加加重了高职生的消极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扩散,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高职生面对如何用中国先进文化武装自己的问题,高职生的智育工作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挑战,做好高职生的智育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高职院校智育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道:“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指出:“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高职生是高职院校智育工作的重点,智育工作群体的建设是关键。要接地气,用科学的方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走近学生,贴近学生,从而作用于学生,解决“怎样培养高职生、培养什么样的高职生”的问题。引导高职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智育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育是社会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培养高职生的智慧水平,使其智力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智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目前高职院校兼课辅导员群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教学一重一轻。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从现实情况来看,兼课辅导员对高职生的日常管理比较重视,如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力度较大,但未协调好管理和教学的关系,轻视了在教学中对高职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疲于奔命,忽视了教学的作用,智育工作效果欠佳。
2.对兼课辅导员重视不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中处境很尴尬,兼课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地位、收入比较低,国家给予辅导员的许多政策待遇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并未得到落实,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和压力大,被称为“保姆”、“勤杂工”等。这种待遇影响到了兼课辅导员智育工作的热情。
3.兼课辅导员人手不足,群体不够稳定。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总体上为1∶200,而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和辅导员配备不足的影响,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达不到这个要求。部分辅导员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兼课,所以兼课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更是达不到要求了。还有,兼课辅导员群体本身流动性较大,如转行和辞职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育工作的质量。
兼课辅导员群体建设的对策分析
1.提高兼课辅导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营造互动的智育工作环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兼课辅导员工作在智育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责任。通过课堂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目的地改变学生消极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其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要求到2017年专职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由目前的40%增长到60%,具有博士学位比例有明显提高。目前兼课辅导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文化程度不同对学生的教育熏陶显然会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兼课辅导员继续进修充电,优化师资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在讲课中,结合实际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授给学生,并授之以渔,形成互动的智育工作环境。
2.完善专兼职互补的智育工作群体网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带课教师,有兼课和专任之分,都对高职生智育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兼课辅导员带课较少,管理事务较多,这一少一多对深入学生群体进行个别辅导形成了一定的难度。而专任教师恰好相反,带课较多,管理事务较少,有深入学生进行辅导的便利条件,所以,二者要配合好,形成合力,构建专兼互补的智育工作群体网络。 3.建立师生共建的智育工作群体平台。哲学上讲,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校园里,智育工作要全面发挥作用需要三个互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牵牛要牵牛鼻子,兼课辅导员要重点抓好若干学习标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点带面,通过他们的凝聚力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班乃至全院的学习热潮,搭建起师生共建的智育工作群体平台。
4.提高兼课辅导员精神待遇,为其开展智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思想条件。“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个说法是对兼课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写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辅导员制度的文件精神,关心、支持兼课辅导员工作。各高职院校都是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潜心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政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兼课辅导员群体中来的,要认识到兼课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看到其工作的繁重性,尊重兼课辅导员,以调动其智育工作的积极性。
5.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兼课辅导员群体建设。鉴于兼课辅导员群体的特殊性,必须建立起一个专门体系,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一是校内培训,包括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常规培训是,对兼课辅导员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教学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专题培训是邀请专家以各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培训,专业性更高,互动性更强。要逐步构建起形式多样、内容完善、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在培训规模、培训质量、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和兼课辅导员整体素质上下工夫,为提高兼课辅导员群体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高职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二是外出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兼课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可以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军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增强对国家、人民、社会的感性认识,提高授课的现实性和感染力。
6.推动兼课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树立兼课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做好高职生的智育工作。兼课辅导员工作在智育最前线,对高职生智育工作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兼课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职生智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按照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标准来推动智育工作,有利于兼课辅导员群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兼课辅导员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兼课辅导员总结经验、升华理论。高职院校兼课辅导员的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筹备和规划:一是兼课辅导员要有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科背景和技能。目前有教育部和省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满足兼课辅导员接受高层次培训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实事求是,看到兼课辅导员智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树立兼课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想。二是设立兼课辅导员专项基金,并鼓励科研。要有专门的资金用于对兼课辅导员训练设施的投入,并鼓励他们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决策价值和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予以奖励。三是推动兼课辅导员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组织编写教材,制作教案和课件,逐步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兼课辅导员课程体系和培训教材。四是兼课辅导员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吃苦奉献,拼搏争先,提高智育服务水平。五是奖优罚劣,实行考核淘汰制。为了提高智育工作的质量,要定期对兼课辅导员进行量化考核,有进有出,对考核优秀的要予以奖励,对考核合格的要继续留任,对考核不合格的要淘汰出局。
小结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兼课现象较为普遍。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突破辅导员兼课的困境,解决好兼课辅导员的自身发展问题,对于促进高职生的智育发展,维护兼课辅导员群体的稳定和职业化、专家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林红.论怀特海的智育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工程系 陕西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