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也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地进行调整。单一制的办学机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依托多元化的转型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以多元化办学机制下的高职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机制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研究,并解析了我国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弊端,进一步探讨进行多元化办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 办学机制 多元化 策略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机制存在的误区
1.学校办学目标缺乏特色
由于我国高校创办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本科院校不断扩招的现象,虚弱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还是学生人数都在减少。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办特色学校成为了参与竞争的唯一出路。很多高职院校在自身办学定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对于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模式的定位不够鲜明,缺乏差异性,表现在对专业的设置,教学的环节等方面不够鲜明。
2盲目提高办学的层次
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专业的技能人员,这种就业导向同高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办出学校特色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但是,在实践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往往存在以盲目扩大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的手段进行宣传,吸引注意。无论是专业还是师资队伍建设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不利于高职教育办学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发展。
3.片面追求办学规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提高,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社会人才,也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紧紧体现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方面。这种扩张的现象缺少相关的实际调研,脱离实际的办学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和紧张。硬件与教学的软件不符、教学质量差等现象。
4.办学模式单一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由政府进行计划和管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模式相对滞后,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政府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必然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办学机制中仍然摆脱不了单一性,即由政府向社会或者企业转变。但是在企业办学的过程中往往也缺乏配套的政策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办学环境。
我国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弊端解析
首先,高职教育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缺乏自身特色,、政府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准确的定位,同普通高校一样重文凭而轻技能培训,为了吸引学生,在招生环节中以盲目的扩大办学规律为手段。高职被定位“专科”层次;在专业开设中往往从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忽视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低、技能低的现象。而另一方面,社会和家长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高职是高考落榜者的收容所,期望值不高。同时,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客观制度的限制,由于高职教育传统意义上被定位于“专科”教育,并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模式,尽管时代不断的变迁发展,很多习惯性的做法无法得到更新。政府部门管理存在粗放性和滞后性。再次,政府主导办学,更多的考虑经济价值,因此压缩投入与学校内涵提升方面存在着矛盾。
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策略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高学历,低能力”的矛盾普遍存在。这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对高职教育科学的定位,合理安排专业、实践教学等模式能增强其竞争力。
1.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多元化的定位,即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目标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要转变以岗位需求来培养“人工机器”的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技术人才。保障培养目标应该的实用性。
其次,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低向高层次发展。高新企业的不断壮大需要一大批的高新技术人才,在这种需求环境下,简单的体力劳动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高职教育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依据,致力于培养高新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既保证了就业的实用性,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例如对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故障处理等方面入手。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轮岗从而保证就业的广泛性和选择性。
再次,注重培养全面的管理型人才。尽管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倾向于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人才之外,对生产一线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比只具有理论知识的管理人员更具有优势。对于企业和用人单位来说只有将二者兼备才能更好的做好领导和决策,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
2.办学观念的多元化
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一直存在,企业也在不断的转型中,对岗位的需求也在频繁的发生着改变。新的工作机遇为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机会。高职教育办学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方向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宣传高职教育的作用,让家长和高考学子对进入“高职”学习有新的认识,对高职院校增加信任。而办学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不断的创新,提高办学条件的硬件和软件成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重要力量。
3.职业能力多元化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进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并能够为将来的就业服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因此,掌握专业技能是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需要高职教育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实践课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区顶岗实习的途径内化专业理论,掌握相关技术。其次,注重人文素养的职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企业需要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做知道、专业的技术进行操作,还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增强工作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些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保证人才符合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很多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不太重视,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社会影响降低,影响学校的声誉。再次,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4.专业设置多元化
高职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实际调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科学的预设,从多种角度进行科学专业设置。首先,地方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可以从地方特色入手,体现出本土化。高职教育能够为地方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可以从高职院校引起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实现双赢。因此,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的专业设置成为了很好的思路。其次,专业设置应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强调专业的“实用性”。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最大的特色应突出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上。再次,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尽量周全,正确处理“前瞻性”和“速变性”的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开设的专业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5.办学主体多元化
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化办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弊端,因此,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能够带动高职教育生动活泼的发展。这种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国有民办、教育集团、大学城制。将企业筹建与政府主导相结合、混合股份和公办民助的形式。教育主体的多元性,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范围。
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增加、普通高校的扩招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在高职教育中采用多元化办学机制的策略能够很好的规避高职教育自身的不足,但文章研究的深度仍然有限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江荣归.试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2]张晓菲,张晓川.高职教育现状与入世后的定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2(3).
[3]陈智强.国际产学合作举办高职教育的借鉴与启示.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7(1).
[4]潘光.关键是定位.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8日第3版.
[5]吴岩.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9).
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高职教育 办学机制 多元化 策略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机制存在的误区
1.学校办学目标缺乏特色
由于我国高校创办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本科院校不断扩招的现象,虚弱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还是学生人数都在减少。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办特色学校成为了参与竞争的唯一出路。很多高职院校在自身办学定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对于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模式的定位不够鲜明,缺乏差异性,表现在对专业的设置,教学的环节等方面不够鲜明。
2盲目提高办学的层次
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专业的技能人员,这种就业导向同高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办出学校特色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但是,在实践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往往存在以盲目扩大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的手段进行宣传,吸引注意。无论是专业还是师资队伍建设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不利于高职教育办学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发展。
3.片面追求办学规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提高,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社会人才,也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紧紧体现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方面。这种扩张的现象缺少相关的实际调研,脱离实际的办学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和紧张。硬件与教学的软件不符、教学质量差等现象。
4.办学模式单一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由政府进行计划和管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模式相对滞后,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政府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必然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办学机制中仍然摆脱不了单一性,即由政府向社会或者企业转变。但是在企业办学的过程中往往也缺乏配套的政策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办学环境。
我国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弊端解析
首先,高职教育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缺乏自身特色,、政府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准确的定位,同普通高校一样重文凭而轻技能培训,为了吸引学生,在招生环节中以盲目的扩大办学规律为手段。高职被定位“专科”层次;在专业开设中往往从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忽视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低、技能低的现象。而另一方面,社会和家长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高职是高考落榜者的收容所,期望值不高。同时,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客观制度的限制,由于高职教育传统意义上被定位于“专科”教育,并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模式,尽管时代不断的变迁发展,很多习惯性的做法无法得到更新。政府部门管理存在粗放性和滞后性。再次,政府主导办学,更多的考虑经济价值,因此压缩投入与学校内涵提升方面存在着矛盾。
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策略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高学历,低能力”的矛盾普遍存在。这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对高职教育科学的定位,合理安排专业、实践教学等模式能增强其竞争力。
1.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多元化的定位,即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目标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要转变以岗位需求来培养“人工机器”的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技术人才。保障培养目标应该的实用性。
其次,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低向高层次发展。高新企业的不断壮大需要一大批的高新技术人才,在这种需求环境下,简单的体力劳动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高职教育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依据,致力于培养高新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既保证了就业的实用性,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例如对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故障处理等方面入手。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轮岗从而保证就业的广泛性和选择性。
再次,注重培养全面的管理型人才。尽管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倾向于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人才之外,对生产一线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比只具有理论知识的管理人员更具有优势。对于企业和用人单位来说只有将二者兼备才能更好的做好领导和决策,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
2.办学观念的多元化
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一直存在,企业也在不断的转型中,对岗位的需求也在频繁的发生着改变。新的工作机遇为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机会。高职教育办学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方向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宣传高职教育的作用,让家长和高考学子对进入“高职”学习有新的认识,对高职院校增加信任。而办学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不断的创新,提高办学条件的硬件和软件成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重要力量。
3.职业能力多元化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进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并能够为将来的就业服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因此,掌握专业技能是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需要高职教育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实践课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区顶岗实习的途径内化专业理论,掌握相关技术。其次,注重人文素养的职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企业需要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做知道、专业的技术进行操作,还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增强工作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些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保证人才符合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很多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不太重视,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社会影响降低,影响学校的声誉。再次,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4.专业设置多元化
高职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实际调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科学的预设,从多种角度进行科学专业设置。首先,地方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可以从地方特色入手,体现出本土化。高职教育能够为地方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可以从高职院校引起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实现双赢。因此,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的专业设置成为了很好的思路。其次,专业设置应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强调专业的“实用性”。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最大的特色应突出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上。再次,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尽量周全,正确处理“前瞻性”和“速变性”的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开设的专业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5.办学主体多元化
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化办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弊端,因此,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能够带动高职教育生动活泼的发展。这种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国有民办、教育集团、大学城制。将企业筹建与政府主导相结合、混合股份和公办民助的形式。教育主体的多元性,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范围。
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增加、普通高校的扩招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在高职教育中采用多元化办学机制的策略能够很好的规避高职教育自身的不足,但文章研究的深度仍然有限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江荣归.试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2]张晓菲,张晓川.高职教育现状与入世后的定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2(3).
[3]陈智强.国际产学合作举办高职教育的借鉴与启示.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7(1).
[4]潘光.关键是定位.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8日第3版.
[5]吴岩.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9).
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