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过了暑假要上五年级了,学习成绩不坏也不算最好,属于中上。我的困恼却日渐增多,耳边弥漫的,都是朋友关于“小升初”、“坑班”、“奥数”的劝导和指点,未经过这阵仗的我,有些不知所措。
我有两个中学同学,都是事业有成,一位是金融投资家,一位是跨国公司老总,各有一个女儿,都刚经历过小升初。跨国公司老总的太太也是女强人,孩子在校成绩也很好,却从来没有上过什么课外班;金融投资家的太太专职在家带孩子,每周休息日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小升初“坑班”、“网校”。前些年聚会,投资家太太总是绘声绘色讲述各种与小升初有关的故事,形象生动,常让我们目瞪口呆。投资家同学笑称自己太太是“虎妈”。
但他太太总是批评我们太不拿孩子的未来当回事。到快小升初时,两位同学都四处托人,也有朋友给与各种建议。跨国公司老总最后是凭着自己杰出校友的面子,找了无数人,才勉强让孩子进了自己母校的附中,没去成孩子想去的学校,学校根本没有给孩子考试的机会。
上了“坑班”、“网校”的投资家的姑娘是幸运儿,最终考上了一所心仪的中学。学校招考时,200名学生参加了目标学校的英、语、数考试,20名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时,老师问完家庭情况,问孩子有何特长,孩子说英语,以及参加过话剧演出。招考老师问她都演过什么,小姑娘说演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老师问小姑娘,能不能背一段,小姑娘张嘴就来,一段鲍西亚的台词,折服了招考老师。小姑娘成了仅有的两名通过面试的幸运儿,省了她父亲不少心(注,姑娘如今在美国上高中,接触下来,学业水平已高于国内大学生一年级的水准,视野可能更开阔)。
我的一位好友,也算有些地位财富,儿子成绩也很好,前不久为儿子小升初的事,放下尊严,低三下四,四处托人,费尽了心思,才算有些眉目。
当他跟我们夫妇讲述那些小升初的故事的时候,看我漠然无关的样子,气得直说“你们家朱学东啥都不知道,简直就像头蠢猪一样,将来有得你们受”。
我们家孩子的作业都是她自己做,我们基本不管。偶尔看看,还常与孩子发生冲突,最厉害的是那次关于“林荫道”的,丫头写成“林阴道”,我固执地认为错了,孩子委屈地说语文课本就是那样写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落伍了,没跟上语文革命的时代,委屈了孩子。这次冤假错案,吓得我更不敢辅导孩子了。
我也带孩子上各种班,画画练琴游泳等。但没有一个是我们要给孩子报的,都是孩子受诱导后,回家提出要学的。
我对于孩子的这种要求,也认同。我出生农家,自小没有机会条件,也没有这方面的修养,如今孩子想学,我也觉得,学着在语言文字之外,用声音色彩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多好。我只有一种要求:自愿,可以不参加考级不成为行家里手,但不得半途而废。我说,这是韧性的训练。
但身边那些各种学习班的故事听多了,我也难免心动。去年在犹豫是否也让孩子上什么奥数坑班时,北京市下发了一个通知,大意是不准再让奥数坑班网校与小升初挂钩。有许多北京有名的中学,都随之公开表白,坚决执行有关政策规定。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我这个人容易相信人,尤其相信光天化日下白字黑字公开的承诺。既如此,我跟太太商量,就不让孩子上那样的班了。
“你们怎么就这么傻啊,这话也能信?”投资家的太太“虎妈”听说我们的决定,直怪我们,劝我们改弦易辙,以免误了孩子。
但我们还是决定相信政府相信学校公开的承诺。一开始,奥数、坑班似乎偃旗息鼓了。我们觉得自己的选择颇为明智,孩子在家干她喜欢的事,心宽体胖了。
然而,很快,奥数班坑班网校又似星星之火,势不可挡了。身边朋友邻居的孩子,都进了奥数什么之类的班。
虽然我依然坚持不让孩子上这样的班,但我忍不住给孩子念叨,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学校。
平常我们聚会,都带着孩子,孩子听我们讲多了,自然也知道一鳞半爪,心思也重了。
有一天,孩子问我:“爸爸,将来我跟您当校友怎么样?”
我玩笑着回说:“好啊。那你就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人大附中,考上人大附,就是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也就直接进隔壁了。爸爸可没钱没势,全要靠我们自己努力。”
“人大附中这么难考么?”孩子沉思后突然问我,“爸爸,要是我自己考上了人大附中怎么说?能给我买个平板电脑么?”
我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什么平板电脑,买,最好的。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只要爸爸能办到。”
孩子看我回答如此干脆激动,有些迟疑了:“那万一考不上人大附,考个四中八中之类的,行么?”
“行!都一样!”
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一对傻瓜父女的对话———北京早就取消了小升初的统一考试,考名校只能偷偷摸摸进行,且要提前上名校组织的“坑班”,丫头没上过“坑班”,几乎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我是一个传统得有些野蛮的父亲,但我一直没有在学习成绩上逼孩子。
我只是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受到正常的教育,不仅有分数,还有知识;不仅有知识,更有人格。
但是,我清楚,我们的学校,虽然也很努力,但这方面的缺陷很多。比如,关于爱的教育,关于人性向善的教育,远远不够。我也是从我家孩子的身上,学到了如何让孩子补上这一课的。
孩子大概6岁时,从书架上找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让她妈妈读给她听。我认为这书不适合孩子,但她非要她妈妈读,读了几天后,还跟我提问书中的问题。虽然我认为她这个年纪本该是读童话故事的,但我突然间感到,能够在这个年纪接触这样的书,于她也许是个好事,书里所描述的那些感伤的残酷的场面,以及闪耀的爱可以战胜奴役的故事,也许会因此而埋藏在她心灵深处。
在一个浮躁而残酷竞争的现实世界里,读书是非常奢侈的,尤其是小说,更何况是经典小说。也许她长大后再也没有机会去读这些书了。
也就是从孩子听《汤姆叔叔小屋》起,我开始逐渐向孩子推荐那些世界名著,那些关于人道人性,关于自然等小说图书,我送了一套全新的世界名著给丫头,鼓励她在课外阅读。
甚至,我说,当你在上中学之前,把这一套几十本世界名著都读完了,上哪个中学都行,因为,你会从中学会爱,学会关怀,学会尊重,学会同情,学会勇敢,学会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以及懂得如何有尊嚴地去面对挑战和苦难。
我一直像生活在乌托邦里,用自认为合适的方法“逼迫”孩子,而不是考试的方法。后来在各种公开私下场合,我也不断地传播自己的“谬论”。
太太也听了许多小升初的传奇故事,但常不服气,难道不上重点中学就不行了?我清楚,不是不行,但是有差别。就像我和我的弟弟一样,我们同一小学,到他上中学,划片到另一公社的中学,那个中学比我的中学差许多,社会身份的差异由此种下。
如今听多了看多了小升初的残酷荒唐的故事,虽然扭曲人性浪费钱财,但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个残酷的不拼爹便拼孩子的非常态世界里,既然不能选择逃离,那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努力,谁都大意不起。即便是我的逼迫孩子读书的方法,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剑走偏锋的路子。
我不知道,面对越来越大的小升初压力,我是否还能挺住。
选自《老朱煮酒》
我有两个中学同学,都是事业有成,一位是金融投资家,一位是跨国公司老总,各有一个女儿,都刚经历过小升初。跨国公司老总的太太也是女强人,孩子在校成绩也很好,却从来没有上过什么课外班;金融投资家的太太专职在家带孩子,每周休息日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小升初“坑班”、“网校”。前些年聚会,投资家太太总是绘声绘色讲述各种与小升初有关的故事,形象生动,常让我们目瞪口呆。投资家同学笑称自己太太是“虎妈”。
但他太太总是批评我们太不拿孩子的未来当回事。到快小升初时,两位同学都四处托人,也有朋友给与各种建议。跨国公司老总最后是凭着自己杰出校友的面子,找了无数人,才勉强让孩子进了自己母校的附中,没去成孩子想去的学校,学校根本没有给孩子考试的机会。
上了“坑班”、“网校”的投资家的姑娘是幸运儿,最终考上了一所心仪的中学。学校招考时,200名学生参加了目标学校的英、语、数考试,20名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时,老师问完家庭情况,问孩子有何特长,孩子说英语,以及参加过话剧演出。招考老师问她都演过什么,小姑娘说演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老师问小姑娘,能不能背一段,小姑娘张嘴就来,一段鲍西亚的台词,折服了招考老师。小姑娘成了仅有的两名通过面试的幸运儿,省了她父亲不少心(注,姑娘如今在美国上高中,接触下来,学业水平已高于国内大学生一年级的水准,视野可能更开阔)。
我的一位好友,也算有些地位财富,儿子成绩也很好,前不久为儿子小升初的事,放下尊严,低三下四,四处托人,费尽了心思,才算有些眉目。
当他跟我们夫妇讲述那些小升初的故事的时候,看我漠然无关的样子,气得直说“你们家朱学东啥都不知道,简直就像头蠢猪一样,将来有得你们受”。
我们家孩子的作业都是她自己做,我们基本不管。偶尔看看,还常与孩子发生冲突,最厉害的是那次关于“林荫道”的,丫头写成“林阴道”,我固执地认为错了,孩子委屈地说语文课本就是那样写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落伍了,没跟上语文革命的时代,委屈了孩子。这次冤假错案,吓得我更不敢辅导孩子了。
我也带孩子上各种班,画画练琴游泳等。但没有一个是我们要给孩子报的,都是孩子受诱导后,回家提出要学的。
我对于孩子的这种要求,也认同。我出生农家,自小没有机会条件,也没有这方面的修养,如今孩子想学,我也觉得,学着在语言文字之外,用声音色彩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多好。我只有一种要求:自愿,可以不参加考级不成为行家里手,但不得半途而废。我说,这是韧性的训练。
但身边那些各种学习班的故事听多了,我也难免心动。去年在犹豫是否也让孩子上什么奥数坑班时,北京市下发了一个通知,大意是不准再让奥数坑班网校与小升初挂钩。有许多北京有名的中学,都随之公开表白,坚决执行有关政策规定。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我这个人容易相信人,尤其相信光天化日下白字黑字公开的承诺。既如此,我跟太太商量,就不让孩子上那样的班了。
“你们怎么就这么傻啊,这话也能信?”投资家的太太“虎妈”听说我们的决定,直怪我们,劝我们改弦易辙,以免误了孩子。
但我们还是决定相信政府相信学校公开的承诺。一开始,奥数、坑班似乎偃旗息鼓了。我们觉得自己的选择颇为明智,孩子在家干她喜欢的事,心宽体胖了。
然而,很快,奥数班坑班网校又似星星之火,势不可挡了。身边朋友邻居的孩子,都进了奥数什么之类的班。
虽然我依然坚持不让孩子上这样的班,但我忍不住给孩子念叨,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学校。
平常我们聚会,都带着孩子,孩子听我们讲多了,自然也知道一鳞半爪,心思也重了。
有一天,孩子问我:“爸爸,将来我跟您当校友怎么样?”
我玩笑着回说:“好啊。那你就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人大附中,考上人大附,就是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也就直接进隔壁了。爸爸可没钱没势,全要靠我们自己努力。”
“人大附中这么难考么?”孩子沉思后突然问我,“爸爸,要是我自己考上了人大附中怎么说?能给我买个平板电脑么?”
我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什么平板电脑,买,最好的。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只要爸爸能办到。”
孩子看我回答如此干脆激动,有些迟疑了:“那万一考不上人大附,考个四中八中之类的,行么?”
“行!都一样!”
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一对傻瓜父女的对话———北京早就取消了小升初的统一考试,考名校只能偷偷摸摸进行,且要提前上名校组织的“坑班”,丫头没上过“坑班”,几乎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我是一个传统得有些野蛮的父亲,但我一直没有在学习成绩上逼孩子。
我只是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受到正常的教育,不仅有分数,还有知识;不仅有知识,更有人格。
但是,我清楚,我们的学校,虽然也很努力,但这方面的缺陷很多。比如,关于爱的教育,关于人性向善的教育,远远不够。我也是从我家孩子的身上,学到了如何让孩子补上这一课的。
孩子大概6岁时,从书架上找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让她妈妈读给她听。我认为这书不适合孩子,但她非要她妈妈读,读了几天后,还跟我提问书中的问题。虽然我认为她这个年纪本该是读童话故事的,但我突然间感到,能够在这个年纪接触这样的书,于她也许是个好事,书里所描述的那些感伤的残酷的场面,以及闪耀的爱可以战胜奴役的故事,也许会因此而埋藏在她心灵深处。
在一个浮躁而残酷竞争的现实世界里,读书是非常奢侈的,尤其是小说,更何况是经典小说。也许她长大后再也没有机会去读这些书了。
也就是从孩子听《汤姆叔叔小屋》起,我开始逐渐向孩子推荐那些世界名著,那些关于人道人性,关于自然等小说图书,我送了一套全新的世界名著给丫头,鼓励她在课外阅读。
甚至,我说,当你在上中学之前,把这一套几十本世界名著都读完了,上哪个中学都行,因为,你会从中学会爱,学会关怀,学会尊重,学会同情,学会勇敢,学会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以及懂得如何有尊嚴地去面对挑战和苦难。
我一直像生活在乌托邦里,用自认为合适的方法“逼迫”孩子,而不是考试的方法。后来在各种公开私下场合,我也不断地传播自己的“谬论”。
太太也听了许多小升初的传奇故事,但常不服气,难道不上重点中学就不行了?我清楚,不是不行,但是有差别。就像我和我的弟弟一样,我们同一小学,到他上中学,划片到另一公社的中学,那个中学比我的中学差许多,社会身份的差异由此种下。
如今听多了看多了小升初的残酷荒唐的故事,虽然扭曲人性浪费钱财,但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个残酷的不拼爹便拼孩子的非常态世界里,既然不能选择逃离,那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努力,谁都大意不起。即便是我的逼迫孩子读书的方法,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剑走偏锋的路子。
我不知道,面对越来越大的小升初压力,我是否还能挺住。
选自《老朱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