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的首次东方之旅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30年代初,雪铁龙公司的“东方探险之旅”在全球,尤其是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我有幸收藏到一本《黄色之旅》的法文毛边初版本,最为难得的是,这本书上有雪铁龙公司创始人安德列·雪铁龙先生的亲笔签赠手迹,而且是送给当时的北平俱乐部。
  1932年2月12日一队满是尘土的雪铁龙汽车行驶在北京的马路上,车轮卷起了一溜黄尘。车上的“老外”兴奋地和围观的老百姓打招呼,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原来他们刚刚经过315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跋涉,行程一万六千公里,从遥远的贝鲁特来到他们梦想的终点——北京紫禁城的红墙碧瓦之下,成功的喜悦和眼前这座宏大的东方古城让他们暂时忘记了旅途的疲劳。法国公使馆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欢迎远行而来的勇士们。
  早在1925年,雪铁龙公司就委托法国驻中国使馆武官布里索·德斯马耶将军负责研究在中国建立汽车装配厂的可能性,这可说是“东方之旅”探险活动的前奏曲。1927年,继雪铁龙公司成功完成了远征非洲的“黑色之旅”后,公司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先生就开始酝酿项新的计划。他最初定下的目标是南极大陆,此行的名称被定为“白色远征”,但是这个计划很快便被迫放弃了,因为汽车在南极探险必须一路除冰,费用过于高昂,于是它被一项新的计划取而代之。
  新计划选择的路线是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和马可·波罗曾经走过的路,即沿着丝绸之路远行东方的“黄色之旅”(现大多称为“东方之旅”)。在20世纪初的西方人眼里,东方依然是个像谜一般的神话,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东方之旅”远征,毫无疑问是一项极富挑战和刺激的行动,可以引起法国公众的猎奇心理,实现宣传雪铁龙品牌的轰动效应。雪铁龙公司的宣传创意一向以大手笔和标新立异著称,曾用飞机尾气在巴黎上空中拉出“Citroen”的字样。1925年还第一次用20万只灯泡将“Citroen”拼在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上,成千上万的人目睹了这一奇观。在夜间,远在40公里外都可以看到,轰动一时,成为经典的广告创意。
  1930年(民国十九年)雪铁龙方面派代表维克托·普安来华,与中国商谈共同组织一支“科学”考察团。经过初步商谈,考察团定名为“一九考察团”,意为民国十九年成立的考察团,后因故当年未能组成。1931年初考察团正式成立,名称也改为“中法联合科学考察团”。这次考察,雪铁龙公司是最大的赞助企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也提供了大量津贴。考察团所用交通工具,是由法国雪铁龙公司特制的淡黄色履带式汽车,中方则几乎没有提供经济赞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双方队员在考察团中地位的不平等。中方参与的主要目的是科学考察,队员也大多是各领域的学者,而法方首要任务是探险和猎奇。目的不同使中法双方从一开始就冲突不断,后来竟发展到维克托·普安殴打中方队员的恶性事件,并最终导致中方退出考察队伍,终止了这次合作。中方团长褚民谊是国民党中央委员,退出考察队后中方队员由新疆取道俄国西伯利亚铁路返回北平。当时曾在队中的学者杨钟健形容这次考察“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远没有达到几年前斯文·赫定率领的中瑞西北考察团所取得的成果。考察团本计划在新疆进行考古发掘等活动,后在中国学者的强烈呼吁下被国民政府禁止。至此,这个中法科学考察团的活动就半途而废了,成了雪铁龙公司单方面的汽车探险活动。这次失败的合作给中国学术界留下的是一次不愉快的记忆。
  为了这次探险,雪铁龙团队足足筹备了三年,但远行依然要冒极大的风险。车队将穿越中东地区,喜马拉雅山脉,最后来到中国内地。沿途除了要遭遇地理和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困难外,还要穿越战争纷飞的地域,充满着种种不安全因素。尽管如此,1931年4月4日,雪铁龙车队的每一个成员带着梦想和挑战的激情踏上了征程。探险队伍兵分两路,一支“帕米尔组”从贝鲁特出发,穿越中东地区、克什米尔进入喜马拉雅山区,并计划在新疆和第二支队伍汇合。另一支“中国组”从北京出发,由东向西穿越中国北部,奔赴喀什。在这个过程中,车队穿越了沙漠,翻过了山脉,遭遇了严寒,体验了酷暑,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他们在新疆喀什附近成功会师了。这支队伍里还加入了一些自然科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方面的学者,为这次探险增添了些许科学考察的色彩。
  乔治·马利·哈尔特是这次“东方之旅”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担任“帕米尔组”的队长,他是安德烈·雪铁龙相处二十五年的挚友,常年担任公司的总经理,曾率队完成远征非洲的“黑色之旅”。他率领的“帕米尔组”一路翻山越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障碍,成功到达北京。哈尔特在出发时就感到身体不适,但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劝阻,他不想再次延期这个准备了三年的远征。一路的风餐露宿让他积劳成疾,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被带到了香港治疗,病情已经转成肺炎。最终,这位探险家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哈尔特时年仅48岁。他的去世给整个探险队笼罩了一层阴影,安德烈·雪铁龙从巴黎发来电报,电报中说道:“他去了,但他的事业永存。请把你们领队的遗体带回法国。我和你们一起为之哭泣!”哈尔特被安葬在了巴黎郊区的法国著名画家马奈的墓旁。哈尔特去世之后,“中国组”车队的领队维克托·普安也过早去世,他的未婚妻没能等到他的凯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东方之旅”结束后不久,也就是《黄色之旅》一书出版后的1935年7月,安德烈·雪铁龙也与世长辞。因为这三人的相继离世和这次探险的许多意料之外的遭遇,故有人称这次远征是一次受诅咒的探险。他们共同完成了这一人类探险史上的壮举,带着未尽的东方梦想离开了。他们也许没有想到,在六十年之后,雪铁龙公司不仅与中国的汽车企业联了姻,而且为加深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东方之旅”在全球,尤其是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相关的展览、图片、书籍都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部丰富的黑白长片对这次传奇探险进行了详实记录,沿途拍摄的影片胶片达数千米长。我有幸收藏到一本《黄色之旅》的法文毛边初版本,最为难得的是,这本书上有安德列,雪铁龙先生的亲笔签赠手迹,而且是送给当时的北平俱乐部(这是一处供在北平生活的外国人聚会、娱乐的场所,由法国人开办,设有图书馆)。想象一下,这本书七十多年前从遥远的法国巴黎雪铁龙先生的办公桌上,穿越时空来到北京,来到我的案头又要经历怎样的~段传奇旅程呢,能够得到它在我也是一个奇迹。这本书是“雪铁龙”与中国最初交往的一件“信物”,它虽然有多种西方语言的版本,却一直没有中文译本。这次非凡的汽车探险在它的另一端——中国,却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其他文献
“张璜是一位真止的gendemall。”  张璜,字渭渔,中国著名机铸币收藏鉴赏家,曾任香港钱币研究会第三任会长。与胞妹T张弓良女士,皆热衷于收藏中国钱币,最终均成为钱币收藏大家,是中国泉坛中仅见的兄妹双杰。他俩在香港、台湾、大陆乃至东南亚、美国均有广泛的影响。在海外,张璜被称为中国银铜币鉴定专家;丁张弓良是中国军用钞票的鉴赏收藏家,在泉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我孩提时代,我在上海重庆中路家父
期刊
在西班牙所处的西欧,贵族首先就是一名骑士,有能力供养一匹良马,以及拥有相应的武器装备。“骑士精神”最早是指马术,在诞生之初就和欧洲贵族联系在一起;骑士所穿戴的盔甲更是皇权政治的象征。到了12世纪,骑士精神的意义转变为一种人生的整体规范,其中包括“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和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骑士精神对欧洲人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被西班牙人认同为构成
期刊
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的岭南画派,从一开始就将自已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擎起了“艺术革命”的旗帜,这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是少见的。1906年,高剑父在日本与孙中山和黄兴两先生结识,获得革命的理念,因之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孙、黄两位先生派遣高剑父回粤筹建同盟会广东分会。高剑父回粤后担任广东同盟会会长,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实践,致力于推翻清政府封建皇朝,建立民主国
期刊
原始镜子的诞生“能看脸的生命力量”    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创造了第一面镜子不得而知。但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人造镜子是用抛光的黑曜石做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200年的卡塔胡于克(在土耳其科尼亚附近)。随着人们对金属的开采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欧洲陆续出现青铜、铜、铁等制品。而用这些金属造镜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最古老的金属镜子绝对非青铜镜莫属,当然除了古中国有大量青铜造镜外,外国也有很多,它们多是古埃
期刊
龙光台位于云南腾冲城西叠水河瀑布一侧的小山之上,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至万历年间,由著名的守边名将邓子龙重建。之后数百年复几经修葺。此地孤峰飞阁,风光绚丽。笔者从太极桥前,沿中峰而上,过电站,至山门。石径三曲,至观瀑台。台为半圆形,前有石栏凭藉,中有巨松垂盖,下有石桌石凳可小憩。历代骚人墨客常于凭栏观瀑,饮酒赋诗,因而为龙光台生色者不仅有周围的山光水瀑,且得益于历代名人的众多题刻。  在众
期刊
诗曰:  嘉德竹卷刘力上,夏卿赝本大风堂。  古来多少丹青手,摹元仿宋费品量。  话说9月13日嘉德四季拍卖有一刘力上《竹石图卷》(899号),为“俞致贞、刘力上珍藏”专题之一件。刘力上乃当代名家,画也是真画,但坦白说此卷作品在拍卖上并不是什么太惹眼的作品。笔者之所以翻图录时即注意到它,是因为它让我想到张大干旧藏的一件明代夏昶的手卷。刘力上是大风堂得意弟子,刘卷虽只在画幅左下钤一“刘力上”小印,并
期刊
澳门收藏家萧春源先生,敏学好古,于兴办实业之余,广事收藏,尤嗜历代古印。十余年间,遍游四方,所得以百千计,既富且精。数年前曾于香江古玩肆中觅得宋代影青龟纽瓷印一方,因其罕觐,特为摄影制版,印入其农历丙子年私人贺岁卡中。  此印瓷质龟纽,通高3.7厘米,印面纵4.6厘米、横4.75厘米。印台四周施青白色影青釉,胎质细腻。龟背花纹与龟脚趾均用刀刻表现,造型生动。印面阴刻楷书“沙随程迥”四字,其中“随”
期刊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这条“大道”本来发展得很好,但是曾经一度被遮蔽,遮蔽得不清楚。到近30年来,慢慢又清晰了。然而不管历史如何发展,陆俨少先生一直坚守着这条传统的山水画大道。所以我觉得大道澄清是对陆俨少先生艺术实践的概括,高洁隽永则是我对陆先生艺术的评价。事实上陆先生的艺术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高洁隽永,比如说,他也有浑厚华滋,也有出奇制胜,有很险峻的一面等等。但是我更愿意强调陆先生高洁隽永这面,因为
期刊
第一件流入欧洲的中国艺术品是什么,如今已无法考证,中国艺术品从15世纪就开始在欧洲流行,成为皇家贵族收藏欣赏的对象,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正是通过“拍卖”,将一船船的中国货品从茶叶到瓷器贩卖进欧洲(甚至迄至今日,英式拍卖的主要模式都沿袭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创作出的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拍卖方式)  欧洲人是如何逐渐把中国艺术纳入进他们自己的收藏文化,并开始对物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研究?在这样研究的背景下,诞生出
期刊
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于2005年6月20-2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由中国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论坛论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和现状、行业协会管理职能、国内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国际地位。  时隔四年,12月中旬,2009金牛岁尾,“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再次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论坛的举办时机恰好处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