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新时代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要注重促进科技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量身定制教育教学工具。“Vthink·微思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搭建互动平台、建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等整合优秀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Vthink·微思想”;大学生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后,网络思政工作有着长足的进步,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软件得到普及应用。但就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而言,目前仍存在痛点。
1.教育工具落后,缺乏針对性
目前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工具仍以门户网站形式为主,数量多、质量差,缺少互动。个别普及面广、内容质量高的专业思政软件缺乏群体针对性,形式和内容上难以完全契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客观需要。
2.教育渠道狭窄,教学观念陈旧
专业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提升教学内容思想性、理论性的保障。就目前而言,一方面网络教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仍局限在课堂,师生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教师不能更好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没有很好地掌握网络教学技能,从心理上抵触网络技术的使用”。
二、“Vthink·微思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
1.平台简介
“Vthink·微思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下简称V平台)以目前主流网络思政教育软件为框架,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设计网络思政教育功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新的工具。
2.主体功能优化设计
(1)教学功能优化设计。平台采用“四合一”功能设计,页面整合教学、测试、研讨、反馈四个板块。教学板块以片段式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主,用于知识教学;测试板块以选择、填空、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用于实时教学成果巩固;研讨板块包括教学内容讲解、学习心得选登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理解;反馈板块用于教学内容改进。
(2)互动功能优化设计。一是在传统平台留言功能基础上建立兴趣学习小组机制,通过发起话题讨论、时政热点研究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由教师或学生经管理员审核后发起,设定讨论时限、参与人群、参与人员数量等,就某一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二是开辟单独板块打造思政学习“朋友圈”。结合订阅功能,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设计风格以短、新、简为主,支持短篇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
(3)推优功能优化设计。优化优秀教学内容推荐功能。通过设定浏览次数、点赞次数、收藏次数、评价情况等参数,由系统后台自动计算优秀教学课程、文章、观点等,根据发布教师设定或学生订阅情况进行推广。建立优秀教学内容整合功能,根据发布内容种类、方向、评价、发布时间等指标自主设定整合方式,将符合要求的内容整合后用于出版、评职称等。
三、基于“V平台”创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1.四位一体,精细化提升教学成效
以思政教育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传统网络思政教育更注重教学信息的单方面传递,近年来部分软件平台融入测试功能,在加深记忆和理解方面有所提高。利用“V平台”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从教学、检测、互动、反馈四方面入手“拆包”教育,抽丝剥茧,层层细化。教师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把握知识点,学生学习心得选登能促进教学内容从教师视角到学生视角的转变,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问题反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诉求,从微观着手优化教学内容。
2.加强互动,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
思政教育不同于普通课程教育教学,除知识传授外,教师个人贯穿学习生活始终的陪伴、引领同样至关重要。将建立兴趣学习小组、大力打造思政“朋友圈”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建立教师个人形象,拓展师生交流的时间、空间、形式及范围。
兴趣学习小组为师生间就某一时政热点产生思想碰撞提供条件,本质上是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实践平台,让教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更贴近生活,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丰满,有温度。
通过漫画、微电影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虽好,但制作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推广普及,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带来负担,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力打造思政“朋友圈”,鼓励师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图片、短视频等随时随地发表感悟、观点,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课件制作成本,不仅有利于推广普及,而且更加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3.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更关注学生群体,忽视了对教师的激励,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不屑于、不喜欢甚至抵触使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打造优秀的教育平台就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线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优秀教学资源,根据设定条件自动生成文集、汇编等;线下由学校负责整理出版,并在评职、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一方面让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从“锦上添花”转化为实际工作任务,提高教师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提高教师工作热情。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是关系着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新的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网络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要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现代科技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60-61.
[2]徐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3):25-26.
作者简介:夏禹(1991—),男,山东济南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Vthink·微思想”;大学生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后,网络思政工作有着长足的进步,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软件得到普及应用。但就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而言,目前仍存在痛点。
1.教育工具落后,缺乏針对性
目前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工具仍以门户网站形式为主,数量多、质量差,缺少互动。个别普及面广、内容质量高的专业思政软件缺乏群体针对性,形式和内容上难以完全契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客观需要。
2.教育渠道狭窄,教学观念陈旧
专业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提升教学内容思想性、理论性的保障。就目前而言,一方面网络教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仍局限在课堂,师生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教师不能更好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没有很好地掌握网络教学技能,从心理上抵触网络技术的使用”。
二、“Vthink·微思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
1.平台简介
“Vthink·微思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下简称V平台)以目前主流网络思政教育软件为框架,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设计网络思政教育功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新的工具。
2.主体功能优化设计
(1)教学功能优化设计。平台采用“四合一”功能设计,页面整合教学、测试、研讨、反馈四个板块。教学板块以片段式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主,用于知识教学;测试板块以选择、填空、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用于实时教学成果巩固;研讨板块包括教学内容讲解、学习心得选登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理解;反馈板块用于教学内容改进。
(2)互动功能优化设计。一是在传统平台留言功能基础上建立兴趣学习小组机制,通过发起话题讨论、时政热点研究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由教师或学生经管理员审核后发起,设定讨论时限、参与人群、参与人员数量等,就某一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二是开辟单独板块打造思政学习“朋友圈”。结合订阅功能,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设计风格以短、新、简为主,支持短篇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
(3)推优功能优化设计。优化优秀教学内容推荐功能。通过设定浏览次数、点赞次数、收藏次数、评价情况等参数,由系统后台自动计算优秀教学课程、文章、观点等,根据发布教师设定或学生订阅情况进行推广。建立优秀教学内容整合功能,根据发布内容种类、方向、评价、发布时间等指标自主设定整合方式,将符合要求的内容整合后用于出版、评职称等。
三、基于“V平台”创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1.四位一体,精细化提升教学成效
以思政教育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传统网络思政教育更注重教学信息的单方面传递,近年来部分软件平台融入测试功能,在加深记忆和理解方面有所提高。利用“V平台”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从教学、检测、互动、反馈四方面入手“拆包”教育,抽丝剥茧,层层细化。教师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把握知识点,学生学习心得选登能促进教学内容从教师视角到学生视角的转变,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问题反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诉求,从微观着手优化教学内容。
2.加强互动,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
思政教育不同于普通课程教育教学,除知识传授外,教师个人贯穿学习生活始终的陪伴、引领同样至关重要。将建立兴趣学习小组、大力打造思政“朋友圈”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建立教师个人形象,拓展师生交流的时间、空间、形式及范围。
兴趣学习小组为师生间就某一时政热点产生思想碰撞提供条件,本质上是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实践平台,让教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更贴近生活,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丰满,有温度。
通过漫画、微电影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虽好,但制作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推广普及,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带来负担,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力打造思政“朋友圈”,鼓励师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图片、短视频等随时随地发表感悟、观点,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课件制作成本,不仅有利于推广普及,而且更加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3.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更关注学生群体,忽视了对教师的激励,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不屑于、不喜欢甚至抵触使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打造优秀的教育平台就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线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优秀教学资源,根据设定条件自动生成文集、汇编等;线下由学校负责整理出版,并在评职、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一方面让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从“锦上添花”转化为实际工作任务,提高教师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提高教师工作热情。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是关系着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新的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网络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要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现代科技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60-61.
[2]徐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3):25-26.
作者简介:夏禹(1991—),男,山东济南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