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于荒野间的文明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戈壁荒漠中,海拔1358米的山前冲积带上大片茂密的红柳丛中,掩映着一座庞大的古城,这就是锁阳城。
  在这人迹罕至的荒芜中,怎么会有一座庞大的古城池?这样一座古城池,它往昔的辉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一层层迷雾,在微风吹拂的红柳中,显得扑朔迷离。
  从绿洲走向戈壁,从戈壁走向一座古城池。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我们无法从景色单调的荒漠中一一阅读,只能从浩繁的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
  汉武帝一鼓作气荡平了北方匈奴的侵扰,又以大无畏的气魄,在河西走廊筑长城、建四郡、据两关。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一座座城池拔地而起,阡陌纵横、高大雄伟的气势夺人魂魄。
  公元前111年,汉王朝置敦煌郡冥安县,另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冥安、渊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由此冥安县治升格为晋昌郡治,这就不免对城址的规模、建筑规格、防御功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就从原来低洼潮湿、不利防守的旧城冥安县治迁到了锁阳城新址。
  一座城池从此掀开了辉煌的一页。那时的锁阳城,居于阡陌纵横、绿阴绕野的古绿洲中心,是丝绸之路上雄踞酒泉(肃州)与敦煌(沙州)之间,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那么,几个世纪以来,为什么名震西域的锁阳城就彻底衰败,继而荒芜了呢?
  今天的锁阳城,其名称来历,始见于清代小说《薛仁贵征西》,因锁阳曾解救过被困的三军将士的性命而得名。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初唐时,太子李治和名将薛仁贵奉太宗李世民之命进征西域,一举攻下此城。不料,却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所率大军层层围困,虽经苦战仍不能突破重围,只能固守待援。苏宝同看到不能即刻取胜,便下令断绝上游水源,逼河改道,使锁阳城一带的田园荒芜。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薛仁贵发现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便令士兵掘而食之,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为纪念锁阳城解救三军将士性命一事,故将苦峪城改为锁阳城。
  在朝代更迭的年代,锁阳城一直是烽火连绵的战场,到了明朝,封闭嘉峪关,关外瓜州被遗弃,锁阳城遂被吐鲁番满速儿部落占领。其后蒙古、哈密等地少数民族群雄角逐,战争的侵轧使锁阳城生态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逐渐荒废。
  就这样,一座城池留给我们的只是夕阳的灿烂和夕阳下残垣断壁的诉说。
  尽管如此,走进锁阳城遗址,我们仍然能够辨别曾经的辉煌。
  地理环境的险要、据守要冲的威严、城市布局和建筑艺术的雄伟壮观及其强烈的整体性、封闭性和防御性的建筑特征,都使它成为中国古代西部城市当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标本,说它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一点儿也不为过。
  人的纪念碑是历史,历史的纪念碑是人。锁阳城这座宽广无比的纪念碑,那些坚韧不拔地屹立荒野的遗迹,正是人与历史的共同写照。
  鸟瞰锁阳城,内城是不规则四边形,长宽有1里许,面积28.5万平方米。残存的墙基宽19米,残高9~12.5米不等,顶宽3~4.5米。城内偏东筑有一道隔墙,将内城分为东城和西城两个部分,隔墙北段设有城门,是通往内城东、西两城的通道。内城四角均有角墩,西南角和西北角各设一个瓮城,西墙中段和北墙中段各开一城门。城门处均有瓮城护卫,从四个瓮城设置的方位看,这里是城市建筑的重点防区,这一独特的形制在国内尚属首例。
  在内城西北角,有用土坯砌成的一座瞭望墩,高达18米,这是锁阳城遗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该城瞭望敌情、俯瞰全城的制高点。
  内城的西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房屋遗迹和灰碳层堆积物,内城的东城房屋遗迹和灰碳层堆积物相对较少,从内城的东城和西城的位置及遗迹看,东城为衙署所在地,也是该城最高指挥机关的所在地,西城应为低一级的军政管理人员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从西城残存的灰碳层遗迹看,也有部分冶炼作坊炉灶的遗迹。
  外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墙长530.5米,西墙长649.9米,南墙东段长497.6米,南墙西段长452.8米,北墙总长1178.6米。墙基宽4~6米不等,残高4~11米不等,外城的西墙中段和内城西北角墩处有一道东西向的墙体,将外城分为南、北两城。从建筑规模和现存遗迹看,外城应为唐代鼎盛时期的建筑遗迹,该墙体被损毁后,后期没有明显的修补夯筑痕迹,城墙坍毁部分约占全城1/3,尤其是外城的南城损毁最为严重,外城内的房屋建筑遗迹多已损毁,只在南城的东侧可见部分建筑物和院落遗迹。
  如此规模的城市,既有军政管理人员和军卒,又有各种作坊和市民,据专家考证,锁阳城的鼎盛时期,居民大约10余万人。
  在内城东、南、北墙外侧,我们看到了一处特殊的建筑,这处建筑墙体残高1.6~3.2米不等,墙体厚度1.5~2.2米,属于内城的附属建筑,是唐代城市形制之一,这就是羊马城。
  羊马城不仅是战时的防御工事,还是整个城市的养畜之所。夏秋季节,羊群和战马可以放牧原野,到了冬春和战时状态,羊和马安居于羊马城,既安全又环保。
  锁阳城东南51公里处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的疏勒南山,汉代称冥水,唐称籍端水、独利河、苦水,清代称疏勒河,为锁阳城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锁阳城周边的农业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锁阳城一带保存了我国目前最完好的汉唐时期的农业灌溉体系遗址,这个遗址包括了众多的疏浚工程、拦水坝(都河)、总干、支渠、斗渠、毛渠等。据粗略估计,锁阳城干渠和支渠的总长度大约为90公里,在干渠和支渠两侧,随形就势,因地制宜,又修筑了许多斗渠和毛渠,灌溉了锁阳城周边方圆约60平方公里以内的耕地,在汉唐时期锁阳城周边的可耕地大约有30万亩。
  东距锁阳城城址1公里处,现存大塔一座,小塔11座,寺门南向,东西两侧保存了鼓楼及钟楼建筑台基各一座、僧房数间,院墙平面呈正方形,面积1万平方米,这就是塔尔寺。
  寺院前部中心位置有大型庙宇建筑台基,其北面有一座高14.5米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的造型与高昌古塔较为相近,塔型庄严雄浑,十分壮观。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高僧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路经瓜州,在此讲经说法月余。塔尔寺遗址是唐、五代时期瓜州城官员和居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据说“凡有许愿,莫不灵验”。
  至此,一座城池已经为我们展示了暗藏于荒野中的奥秘。
其他文献
步行街和湘江风光带  到达长沙,已是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时候,游逛黄兴步行街,领略长沙的各色小吃,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香辣、味重是长沙小吃的特色所在。一盘红彤彤的口味虾上得桌来,咬一口酥脆的外壳,鲜香的白色虾肉爽口不已,同时又辣得令人倒吸凉气,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令人欲罢不能……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有臭豆腐沿街叫卖,它们的口味却不尽相同:江南的臭豆腐是黄色的,汁液较多,味臭而不辣;长沙的臭豆腐是黑色的
期刊
2010年7月6日上午,为期四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黄河之滨新落成的甘肃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上午9时30 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宣布兰洽会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宾朋商贾潮水般涌入展馆,开始了为期四天的投资洽谈活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甘肃省政协主席陈学亨、甘肃省委副书记刘伟平等出席开幕式。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兰洽会执委会主任刘永富主持开幕式。  甘肃省
期刊
[摘要]鸣鹤城雄踞于洪和城东边沟口,近临扁都川,是通向洪和城之咽喉,从地理位置来看是扼守洪和城的军事要塞。吐谷浑创居之日,正值西晋亡国、地方势力纷纷割据之时;吐谷浑强盛之后,遭到北方政权的不断征讨,西秦、北魏、北周、隋唐都对吐谷浑国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  [关键词]吐谷浑;鸣鹤城;洪和城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16-03  
期刊
[摘要]新媒体艺术以新的视觉经验、沟通形态与互动方式扩展了人类的审美体验。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带有明显的高科技特征,极大地依赖于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艺术;科学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89-0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气韵流动的中国画卷徐徐拉开,伴随着舞蹈家
期刊
[摘要]兰州籍“快男”魏晨在参加湖南卫视《勇往直前》栏目于日本东京录制的一期节目中,将兰州牛肉拉面与日本拉面进行比较,他对兰州牛肉拉面的由衷赞美,得到歌迷“拉面王子”的昵称,使兰州牛肉拉面的知名度和受关注程度在“八零后”、“九零后”中进一步提升。通过强势传媒、知名栏目和当红明星称赞、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在青年一代中广泛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持续发展创造了一种时尚化模式。  [关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肩负着弘扬民族历史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博物馆应更多地利用文物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固有资源的文化魅力,去吸引观众、满足观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馆藏文物  [中图分类号]G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96-02    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成立
期刊
[摘要]甘肃省的传统表演艺术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的开发尚未起步,还没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可持续的市场规划与设计,没有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对传统表演艺术与旅游结合的实例分析,探讨了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思路。  [关键词]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6
期刊
河州(甘肃临夏的古称)砖雕艺术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细,构图严谨,富于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河州民间艺术的奇葩。  2006年初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中,甘肃有16个项目入围,河州砖雕以其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精美绝伦的造型艺术脱颖而出,名列榜单。  河州砖雕之所以能第一批进入“国字号”保护体系,是因为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古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甘肃、青海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探讨了羌族与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关键词]羌 ;羌族 ;羌文化;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中图分类号]K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08-05    作为一种特定的人群称号,“羌”第一次见诸文字始于商代的甲骨文(约公元前13世纪)。他们是商人的敌人,据卜辞地理研究,羌大致分布于豫西、晋南或
期刊
2010年2月2日,甘肃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兰州隆重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09年甘肃省旅游工作,并安排部署了2010年工作任务。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马国瑜,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徐惠芳,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志勋等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内领导出席了会议。甘肃省直各部门、各市州政府、旅游示范县有关领导,甘肃省旅游局、各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