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教育学者、专家呼吁重建和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探寻课程的本质。小学数学课程的重建,有利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究其本源 小学数学课程 重建发展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教育体制深化,要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重建和改革,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为最终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在重建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等,从根本上实现小学数学上下一体的改革形势。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小学数学课程的重建与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课程目标的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并且在进行习题分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能够将高年级的应用题根据公式、等量关系等解答出来即可,但是这种课程目标的设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与变革,将课程目标予以调整,其中比较典型的几方面为“学生能够进行简单运算即可”在新的课程目标中将这一点改变为“使学生能够明确数据等式之间的等量关系以及空间结构等”;除此之外还将“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这一点课程目标转变为具有更高层次的“将理论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身或者他人解决生活问题”;同时还有另外一点即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这一点予以改变,将其转变为“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教学目标的改变更符合社会对于数学人才的要求,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1]。
二、课程内容的重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小学数学课本在全国使用,课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调整,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在数学的基础算术中增加了代数和几何等内容知识,其次,简单方程、正负数的认识以及不同几何图形面积的求解等相关知识,第三,将教学内容予以细化深化,正数教学细分为四个梯度,从“20以内”计算一直到“多位数”计算,最后学生计算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课程内容的重建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组合图形求面积》一课的讲解中,可以为学生列举例题如“下图是李师傅加工的一个圆环形铁片。它的外圆半径是10厘米,内圆半径是6厘米,你会求这个铁片的面积么?”
在解题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同学一起回忆之前学过的圆形面积公式,S=πr?,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图片,使学生的脑海中有整体的立体图形空间,分析出两个直径之间的关系,运用圆形面积公式将题目解答出来,S是圆形的面积,π属于固定值,r是圆形的直径,这样的话李师傅加工的圆形铁片面积就是S=π*102-π*62。教材内容的重建是符合社会对于数学人才要求的,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不同的知识点,其中不同几何图形面积求解这一项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个人能力培养就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几何图形面积求解知识点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后续立体几何图形体积求解知识点的学习进行铺垫,有利于后续学生更好接受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套用、推理,形成全面系统的数学知识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课程内容的重建能够将不同知识点予以细化并且相互联系到一起,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三、教学方法的重建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學习兴趣、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且过于死板和教条,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绝对领导者,这种教学过程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不能够实现活学活动,不符合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要求。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尤为重要,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变,要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融入到一起,共同交流合作,相互探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会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在课堂中为学生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演讲、情景剧表演以及辩论等不同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3]。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应用“演示与实验法”教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到一起,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的重建和发展属于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方法三方面的重建进行阐述分析,课程重建是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拓春娥.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失范与规范重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210-210.
[2]李健.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失范与规范重建[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152-152.
[3]于爱清.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失范与规范重建[J].民风(科学教育),2013(4):246-246.
【关键词】究其本源 小学数学课程 重建发展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教育体制深化,要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重建和改革,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为最终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在重建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等,从根本上实现小学数学上下一体的改革形势。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小学数学课程的重建与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课程目标的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并且在进行习题分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能够将高年级的应用题根据公式、等量关系等解答出来即可,但是这种课程目标的设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与变革,将课程目标予以调整,其中比较典型的几方面为“学生能够进行简单运算即可”在新的课程目标中将这一点改变为“使学生能够明确数据等式之间的等量关系以及空间结构等”;除此之外还将“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这一点课程目标转变为具有更高层次的“将理论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身或者他人解决生活问题”;同时还有另外一点即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这一点予以改变,将其转变为“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教学目标的改变更符合社会对于数学人才的要求,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1]。
二、课程内容的重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小学数学课本在全国使用,课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调整,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在数学的基础算术中增加了代数和几何等内容知识,其次,简单方程、正负数的认识以及不同几何图形面积的求解等相关知识,第三,将教学内容予以细化深化,正数教学细分为四个梯度,从“20以内”计算一直到“多位数”计算,最后学生计算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课程内容的重建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组合图形求面积》一课的讲解中,可以为学生列举例题如“下图是李师傅加工的一个圆环形铁片。它的外圆半径是10厘米,内圆半径是6厘米,你会求这个铁片的面积么?”
在解题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同学一起回忆之前学过的圆形面积公式,S=πr?,并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图片,使学生的脑海中有整体的立体图形空间,分析出两个直径之间的关系,运用圆形面积公式将题目解答出来,S是圆形的面积,π属于固定值,r是圆形的直径,这样的话李师傅加工的圆形铁片面积就是S=π*102-π*62。教材内容的重建是符合社会对于数学人才要求的,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不同的知识点,其中不同几何图形面积求解这一项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个人能力培养就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几何图形面积求解知识点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后续立体几何图形体积求解知识点的学习进行铺垫,有利于后续学生更好接受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套用、推理,形成全面系统的数学知识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课程内容的重建能够将不同知识点予以细化并且相互联系到一起,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三、教学方法的重建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學习兴趣、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且过于死板和教条,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绝对领导者,这种教学过程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不能够实现活学活动,不符合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要求。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尤为重要,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变,要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融入到一起,共同交流合作,相互探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会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在课堂中为学生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演讲、情景剧表演以及辩论等不同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3]。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应用“演示与实验法”教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到一起,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的重建和发展属于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方法三方面的重建进行阐述分析,课程重建是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拓春娥.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失范与规范重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210-210.
[2]李健.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失范与规范重建[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152-152.
[3]于爱清.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失范与规范重建[J].民风(科学教育),2013(4):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