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又导致许多重大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物科学关系重大,因而当代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下多数学生失去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的局面,进而促进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探究和创新。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63-1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与生物科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这些生活实际及师生的生活经验都可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合适的时机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呈现有关的生物学问题。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节内容中的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时,让学生回忆在家做“腌萝卜”的小家务,同时还做一个对比,就是把萝卜放于清水中,让他们(学生)通过比较观察两者的现象,发现这样一作对比,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植物细胞是可以吸水和失水的,那什么情况下会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为什么植物细胞可以吸水和失水呢?(提示学生:若是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在清水或盐水中,情况是否与植物细胞的一样呢?)又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传染病》时,举例: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让学生关注它的发展动态,思考问题:为什么病毒的传播那么厉害?怎样预防传染病?……把诸如此类的很多生活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可让教学“活”起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到自主地学习。
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初步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层次的兴趣并进行探究的,只有富于挑战性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提出这样富于挑战性的问题,这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比如前面的“腌萝卜时,萝卜细胞为什么失水,而把萝卜放于清水中为什么又能吸水?”、“植物细胞能否无限吸水,吸水过多会不会涨破?”、“根细胞吸水过多为何会涨破?”等问题,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而且通过探究学习可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使得学生“乐于探究”了。这类问题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有了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对出现这样的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制定计划,而后搜集证据,如搜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得出科学性结论。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许多问题是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可以自主完成的,要尽量让他们亲自经历实验过程,也就是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有过成功与失败,感悟与认识要比较单纯地接受学习深刻得多,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相关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先预习教材,查阅资料,而后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迁移知识,比如“某一成熟植物置于外界溶液的不同浓度中,观察并发现在不同溶液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本实验还可以证明什么事实?如果要证明这些事实,该怎样改变实验操作?”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学生乐于探究。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可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显而易见,这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要比单纯的被动接受要深刻得多。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探究中,他们还可以了解到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生物科学素养,认识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生物体的任何功能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即所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行为是以个人来完成的,同时很多学生会有竞争学习的意识,个人学习与竞争学习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点,但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也有其不足的地方,过分强调竞争学习,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导致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许多工作要求人们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因此,在中学时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弥补竞争学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技巧。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探究“不同外界溶液浓度下,植物根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把植物置于不同在溶液浓度中进行实验,一个人无法在短时间里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学习在方式进行,分组进行,每一组的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并有共同在目标。大家都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因为可以相互依赖而又没有明确在目标。所以在引导合作学习时,首先要注意明确各学生的任务以及共同的目标。还有像“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保护生物圈国际’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这样的探究活动也需要合作学习。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除了注意给学生分工(即明确各自的任务),还要鼓励他们交流与互动,要求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因为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通过交流与互动,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形成荣辱共享的意识,体现合作学习的科学精神、民产精神和团队精神。而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也可交流与互动,比如教师除了督导外,还可以参与学习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最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比如倾听与相互尊重,因为女孩子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对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在末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63-1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与生物科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这些生活实际及师生的生活经验都可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合适的时机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呈现有关的生物学问题。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节内容中的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时,让学生回忆在家做“腌萝卜”的小家务,同时还做一个对比,就是把萝卜放于清水中,让他们(学生)通过比较观察两者的现象,发现这样一作对比,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植物细胞是可以吸水和失水的,那什么情况下会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为什么植物细胞可以吸水和失水呢?(提示学生:若是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在清水或盐水中,情况是否与植物细胞的一样呢?)又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传染病》时,举例: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让学生关注它的发展动态,思考问题:为什么病毒的传播那么厉害?怎样预防传染病?……把诸如此类的很多生活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可让教学“活”起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到自主地学习。
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初步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层次的兴趣并进行探究的,只有富于挑战性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提出这样富于挑战性的问题,这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比如前面的“腌萝卜时,萝卜细胞为什么失水,而把萝卜放于清水中为什么又能吸水?”、“植物细胞能否无限吸水,吸水过多会不会涨破?”、“根细胞吸水过多为何会涨破?”等问题,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而且通过探究学习可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使得学生“乐于探究”了。这类问题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有了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对出现这样的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制定计划,而后搜集证据,如搜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得出科学性结论。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许多问题是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可以自主完成的,要尽量让他们亲自经历实验过程,也就是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有过成功与失败,感悟与认识要比较单纯地接受学习深刻得多,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相关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先预习教材,查阅资料,而后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迁移知识,比如“某一成熟植物置于外界溶液的不同浓度中,观察并发现在不同溶液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本实验还可以证明什么事实?如果要证明这些事实,该怎样改变实验操作?”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学生乐于探究。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可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显而易见,这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要比单纯的被动接受要深刻得多。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探究中,他们还可以了解到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生物科学素养,认识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生物体的任何功能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即所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行为是以个人来完成的,同时很多学生会有竞争学习的意识,个人学习与竞争学习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点,但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也有其不足的地方,过分强调竞争学习,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导致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许多工作要求人们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因此,在中学时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弥补竞争学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技巧。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探究“不同外界溶液浓度下,植物根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把植物置于不同在溶液浓度中进行实验,一个人无法在短时间里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学习在方式进行,分组进行,每一组的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并有共同在目标。大家都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因为可以相互依赖而又没有明确在目标。所以在引导合作学习时,首先要注意明确各学生的任务以及共同的目标。还有像“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保护生物圈国际’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这样的探究活动也需要合作学习。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除了注意给学生分工(即明确各自的任务),还要鼓励他们交流与互动,要求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因为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通过交流与互动,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形成荣辱共享的意识,体现合作学习的科学精神、民产精神和团队精神。而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也可交流与互动,比如教师除了督导外,还可以参与学习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最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比如倾听与相互尊重,因为女孩子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对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在末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