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推进清洁田园的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清洁田园活动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三大任务之一。动员和组织广大农业工作者、农村生产经营者以及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开展清洁田园活动的意义,并提出推进清洁田园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清洁田园;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92;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47-02
  多年来,中国农业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一样,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石化产品支撑的“石油农业”路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产品,对农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此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凸显。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目前,全国农作物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上限的2倍,农药使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由20世纪50年代的3%左右降至不足1.5%,其中有11%的耕地低于0.6%。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盐渍化加重,耕地质量退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土壤和水体污染。2010年完成的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污染排放已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43%、总氮量占全国的57%、总磷量占全国的67%。在广大农村,一方面依靠高投入的石油化工产品,消耗了大量矿物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大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被弃之不用,既浪费了资源,又加重了面源污染。据测算,田东县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00万t以上,其中用作农村生活燃料、能源、食用菌基料、还田、编织等只占少数,大部分被废弃在田间地头、道路和河沟两侧或在田间直接焚烧。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过量投入,部分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以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农业生产垃圾难以有效处理。如地膜使用越来越多,其残留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最主要的问题。
  2 原因
  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环境理念的公众化程度不高。生态文化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宽容、和谐、互利的文化理念,而目前大部分农民功利型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价值观念较深。这种价值观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不承认自然界自身内在的价值,否认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把人类和自然割裂开来。仅仅把自然界视为资源库和垃圾场,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掠夺,造成了环境问题和生态失谐。同时,传统道德观念中人情世故的思想,使得发展民众力量进行的环境保护、监督、举报、监察等活动很难有效展开。小农意识导致农民整体环保意识的缺失,缺乏全局观念,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低,尤其是当环保活动给自身带来一些不便或需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或要进行一些必要投入时,大多数村民往往会选择放弃。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产品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不少农民群众在使用农药、化肥后,随地乱扔农药瓶、化学包装袋、废旧塑料薄膜和秧盘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污染农田和水体,破坏土壤理化性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开展清洁田园活动的意义
  清洁田园活动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场在广阔田野上掀起的“绿色革命”,是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丰富和扩充,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它将全面改变农民群众陈旧的生活习俗、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迂腐的生态理念,转变传统生产中不符合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方式。2013年,农业部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已成为群众评价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尺,成为当前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大事。
  富而思洁,富而思美。破除陈规陋习,推广秸秆、农药瓶、化学包装袋、废旧塑料薄膜、秧盘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农村卫生工程,也不同于单一的环境整治措施,而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一项巩固治理成果、永葆乡村美丽的工程。清洁美化家园,让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提高。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绿色、生态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群众是民心工程,对发展是环境工程,对干部是作风工程,也是一项培养干部作风、磨练干部意志、提升队伍素质的作风工程。推进“清洁田园”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要部署的具体行动。
  4 推进清洁田园的对策
  4.1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清洁田园活动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发展不仅要与现有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也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和“田间地头顺手捡”的自觉行动,自觉拒绝乱丢生产废弃物的行为。坚持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1-2]。
  4.2 提高人口素质
  人是清洁田园的主体,是主动者、实施者。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实现清洁田园的程度。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程度同人口素质是成正比的。清洁田园活动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树立新的道德观、伦理观,这就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教育能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培养科技、法律人才,为建设清洁田园提供智力支持。农业部门应向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发放或张贴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资料,定期开展农业清洁生產技术大培训,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垃圾产生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4]。   4.3 集中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行动,推动清捡垃圾向综合循环利用转变
  可采用“户捡、组收、村运、县(乡)处理”等为基本模式。从重到轻、由点及面,从人口密度大区域向人口稀少区域推进,从规模生产地带向分散生产地带推进,从村庄周边地块向远离村庄地块推进。提倡人人动手、村村推动,捡出一片净土,捡出一片净地,捡出干部为民服务的好作风、联系群众的好感情,捡出清洁优美、生态文明的好民风[5]。边远乡村,根据条件状况可自建简易生产垃圾填埋场,就地处理;城区附近的村庄,可将生产垃圾直接运输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每个乡村选择1~2个村庄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试点村至少招聘1名生产垃圾清运员,常年清运生产垃圾;根据农田的面积和种植农作物情况配置适当数量的生产垃圾箱,由县政府统一招标定制、发放到位,实现生产垃圾袋装化,并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根据农田面积和种植农作物实际情况,每3.33 hm2水田建1个堆沤池,规格为每口池容积6 m3;生产垃圾清运方式可采取委托代运或乡镇统一安排清运。
  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生产基地以及标准示范园、重点区域田间地头等要做到没有遗留农药、化肥等包装物,非用膜季节不存在可随手清捡的塑料薄膜。
  4.4 坚持和谐美丽目标,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
  一是做足生态文章。通过挖掘和保护生态、经营生态,多方培育生态理念,把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使清洁乡村和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充分发挥基层作用。“美丽乡村”建设要想全面顺利地推开,必须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员、帮扶员、协调员、管理员的作用,主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干群矛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提升“造血”能力。通过清洁田园、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给乡村一个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抓好乡村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
  4.5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等工作
  从源头抓起,从田间地头抓起,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7]。
  4.6 建立活动长效机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加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大力推广产业链条加环、田间生态种养、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农牧结合互利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技术。二是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重点推广以“三诱”(诱虫灯、黄色诱虫板、性诱剂)技术为核心,配套以螨治螨、天敌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流失。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覆盖主要农作物,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和流失。四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尤其要覆盖规模化、集约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
  4.7 建立督查、激励和经费保障等制度
  农业部门负责牵头,工商、质监、公安配合开展农业生产污染源头大整治,加强对重点区域农资市场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建立清洁田园激励机制,对清洁田园做得好的乡镇、村屯,通过以奖代补和项目安排优先等方式给予支持;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主要用于保洁员工资等长效机制建设(具体收费标准和方式,各村屯可因地制宜自行商定);县财政建立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以保证清洁田园活动的顺利实施;清洁田园的建设成效纳入县(乡)镇、村的年度考评内容[8-9]。
  5 参考文献
  [1] 姜春云.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关于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12.
  [2] 广西农业厅.在八桂田野上掀起一场“绿色革命”——深入推进“清洁田园”专项活动的思考[EB/OL].(2013-05-17)[2014-01-07].http://www.gxny.gov.cn/web/2013-05/380632.htm.
  [3] 郭会平,李艳芳,张素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石家庄生态文化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41-7642.
  [4] 郭会平,杨新燕,郭惠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文化构建的若干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0(12):56-57.
  [5] 李伟华,吴慧.周口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99-101.
  [6] 罗贵文,腾燕媚.百色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3,28(1):81-83.
  [7] 徐玉莲.青海省湟中县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1):67-71.
  [8] 刘宇庆,刘燕,杨晓东,等.扬州市邗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浅析[J].农学学报,2013,3(1):41-44.
  [9] 李秋芳,宋维峰.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进展[J].亞热带水土保持,2012,24(2):23-26,47.
其他文献
“初查”一词最早出现在1985年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信访工作会议的文件中。我国对刑事犯罪的侦查是经法定立案程序启动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条件,即经过审查,“认为有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
通过梳理国内目前对高职本科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献,概述了已有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是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特征的研究;第二是关于高职教育层次高移至本科的必要性研究;第三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以辽西地区大铃铛枣为试验材料,在减压与常压条件下对大枣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减压储藏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是能明显抑制过氧化物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的浸矿微生物。它是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菌,能通过氧化Fe2+、各种还原性硫化物以及H2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