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拥有两个自我,一个现实的自我(客观形象),另一个是心目中的自我(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一种积极的思维、乐观的态度和美好的体验,能给人以信心、动力、成功的暗示,以及内心深处的力量。
心理學家马尔兹发现,人的外表形象、气质、人生态度与内在自我意象有特殊关系,自我意象在人类行为中起关键作用,不仅如此,心中的自我还对人的价值发生作用,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
鲍尼罗·W.沃乌斯基特指出,每个人最初的生命关系是他自己,他进行的第一次创造性活动在他认识到它的意义以前是建立自我意象。在他的生活中,他所达到的状态将逐渐反映出早年建立的自我意象:是有欲求还是无欲求,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是强还是弱。
自我意象是开启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来自自身的心理,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刺激。而自信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不仅具有动力价值,而且具有精神价值,因此保留真实的自我意象是青少年应该追求的方向。
由于现实生活中书面文化智慧备受重视,非书面文化智慧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来看非常有利于书面文化的优胜者,不利于非书面文化的优胜者,而在众多的非书面文化的优胜者中,恰恰隐藏着不少天才学生,但他们过不了高考的大关,他们的才能往往被埋没。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自己不聪明,以至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更不能肯定自己的能力。文化的差异而非认识的缺乏使许多文化传统中的学生被不正确地贴上学困生的标签。
从学困生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其诱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困生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象是其重要原因。比如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果文化知识的缺乏、性格的懦弱、气质抑郁、学习欲望不强、智力和自学能力差等,这些方面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便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创造功能主要是通过信念来实现的,信念一旦确立,就会对人的创造活动产生持久影响。”因此,要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意象,必须做到:第一,要形成“成功型个性”、“快乐型个性”和“健康型个性”倾向;第二,要养成积极思维的品质,包括能够成功的自我暗示和创造性想象力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控制自身势能,发展自身优势的自信;第三,要有建立在积极思维基础上的对美好体验的追求,不断更新优化自我意象。
如何建立和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意象呢?许多研究表明,能力的程度与个性强度直接有关,这种个性强度可以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自我意象的复杂本质,并愿意认真考虑那些能以某种积极方式影响它的建议和方法。
美术课程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从美术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它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等方面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体悟和感受。 美术个性的特征是美术学科中最珍贵的部分,具有个性差异性和表现自由性两个鲜明特征。且艺术活动是有助于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的方法,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还可缓解情感上的冲突,帮助受情绪困扰的青少年表达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有助于他们自我认识的提高和自我成长。
另外,艺术能帮助人们从另一个维度去发现自己是什么人。他们创造的艺术品是他们自己手和脑的产物,是独特和个性化的东西。他们把它看作一种自我拓展,并因此学会了更多地了解自己。
课堂内还有许多可以用艺术活动影响自我意象的方法。在美术制作活动中,学生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品质被高度评价。制作一幅画或雕塑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方法,重要的是内容上的表达,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因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受到赞赏。教师表达对差异的欣赏会对学生的自我意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他们的语言、行为、成绩为学校当局所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
同时,“自知在一件美术作品的创造中是一种积极因素”。有人说过“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智慧的发展与自我的期待、追求的目标息息相关。人应该从他人的期望中吸取发展的动力,也应从自我期望中寻找发展的动力。
哲学家尼采说过:“聪明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了。”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才能超群,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往往显得平庸甚至低劣。应该肯定的是,学校有责任寻找有才能的孩子,帮助他们在各种可能的方面得到发展,而不仅仅只使用鉴别某种智力类型而忽视与创造力类型有关的检验方法。
创造力和智力都是人类进步最宝贵的品质,创造力和智力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学困生应积极寻找自身长处,弥补不足,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按照美的规律在内心世界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完善的自我意象,然后全力以赴营造它,努力实现智慧的自我开发。当然这个自我意象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心理學家马尔兹发现,人的外表形象、气质、人生态度与内在自我意象有特殊关系,自我意象在人类行为中起关键作用,不仅如此,心中的自我还对人的价值发生作用,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
鲍尼罗·W.沃乌斯基特指出,每个人最初的生命关系是他自己,他进行的第一次创造性活动在他认识到它的意义以前是建立自我意象。在他的生活中,他所达到的状态将逐渐反映出早年建立的自我意象:是有欲求还是无欲求,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是强还是弱。
自我意象是开启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来自自身的心理,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刺激。而自信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不仅具有动力价值,而且具有精神价值,因此保留真实的自我意象是青少年应该追求的方向。
由于现实生活中书面文化智慧备受重视,非书面文化智慧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来看非常有利于书面文化的优胜者,不利于非书面文化的优胜者,而在众多的非书面文化的优胜者中,恰恰隐藏着不少天才学生,但他们过不了高考的大关,他们的才能往往被埋没。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自己不聪明,以至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更不能肯定自己的能力。文化的差异而非认识的缺乏使许多文化传统中的学生被不正确地贴上学困生的标签。
从学困生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其诱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困生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象是其重要原因。比如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果文化知识的缺乏、性格的懦弱、气质抑郁、学习欲望不强、智力和自学能力差等,这些方面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便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创造功能主要是通过信念来实现的,信念一旦确立,就会对人的创造活动产生持久影响。”因此,要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意象,必须做到:第一,要形成“成功型个性”、“快乐型个性”和“健康型个性”倾向;第二,要养成积极思维的品质,包括能够成功的自我暗示和创造性想象力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控制自身势能,发展自身优势的自信;第三,要有建立在积极思维基础上的对美好体验的追求,不断更新优化自我意象。
如何建立和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意象呢?许多研究表明,能力的程度与个性强度直接有关,这种个性强度可以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自我意象的复杂本质,并愿意认真考虑那些能以某种积极方式影响它的建议和方法。
美术课程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从美术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它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等方面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体悟和感受。 美术个性的特征是美术学科中最珍贵的部分,具有个性差异性和表现自由性两个鲜明特征。且艺术活动是有助于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的方法,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还可缓解情感上的冲突,帮助受情绪困扰的青少年表达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有助于他们自我认识的提高和自我成长。
另外,艺术能帮助人们从另一个维度去发现自己是什么人。他们创造的艺术品是他们自己手和脑的产物,是独特和个性化的东西。他们把它看作一种自我拓展,并因此学会了更多地了解自己。
课堂内还有许多可以用艺术活动影响自我意象的方法。在美术制作活动中,学生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品质被高度评价。制作一幅画或雕塑不存在正确与错误的方法,重要的是内容上的表达,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因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受到赞赏。教师表达对差异的欣赏会对学生的自我意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他们的语言、行为、成绩为学校当局所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
同时,“自知在一件美术作品的创造中是一种积极因素”。有人说过“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智慧的发展与自我的期待、追求的目标息息相关。人应该从他人的期望中吸取发展的动力,也应从自我期望中寻找发展的动力。
哲学家尼采说过:“聪明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了。”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才能超群,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往往显得平庸甚至低劣。应该肯定的是,学校有责任寻找有才能的孩子,帮助他们在各种可能的方面得到发展,而不仅仅只使用鉴别某种智力类型而忽视与创造力类型有关的检验方法。
创造力和智力都是人类进步最宝贵的品质,创造力和智力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学困生应积极寻找自身长处,弥补不足,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按照美的规律在内心世界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完善的自我意象,然后全力以赴营造它,努力实现智慧的自我开发。当然这个自我意象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