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单纯向往和热忱,今天被“历史潮流”裹挟的中国人、面对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度和情绪:高楼迭起的迷失,急功近利的压力,长久忍受不公的郁怒和冷漠。被主流抛弃,被连根拔起,丧失家国的凄惶和孤独……恰切地捕捉当今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易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电影的叙事,出色地对应了这种现实。
[关键词]叙事线索 角度 叙事品格 叙事结构 叙事态度
比较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单纯向往和热忱,今天被“历史潮流”裹挟的中国人,面对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度和情绪:高楼迭起的迷失,急功近利的压力,长久忍受不公的郁怒和冷漠,被主流抛弃,被连根拔起,丧失家园的凄惶和孤独……恰切地捕捉当今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易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电影的叙事,出色地对应了这种现实。
1、叙事的线索、角度
《三峡好人》由两个互相平行的找人的故事构成,来自黄河流域,两个互不相识的山西人,来到正待搬迁的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寻亲的故事。就三峡库区的现实来说,这是一个外在的进入角度,因寻找的线索,观众跟随两位寻找者的视线,三峡库区的面目得以呈现。显然这是一种部分呈现,这种乍进入的寻找的眼光以浮光掠影来对应现实的浮光掠影,以纷繁杂沓对应现实的纷繁杂沓,以寻找者眼见为实的事实碎片,取代了全知式的叙述视角。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执导者的取舍,比之自拟可以发掘事物的本质,澄明、通透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态度,贾樟柯宁可舍弃对现实的本质化、简单化的处理,不惜大量摄入事实碎片,这无疑更接近今天常见的新写实态度。
《三峡好人》基本定位于平民化的叙事立场,由汾阳来奉节寻妻的煤矿工人韩三明,还是由太原来奉节寻找两年未归的丈夫的护士沈红所连缀的叙事线索,提供的大致属于当今社会中下群体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宁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三峡好人》中“好人”的概念,它既是指心地善良,不对他人构成伤害,危难之时帮人一把的一般生活常识中的好人概念,也是我们今天常挂在嘴上的“老百姓”的代名词,是那些不能自主于时代和命运,仍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希望和执着,卖力地活着的人。“好人”既是表达好人一生平安的祈愿。
2、叙事的品格:纪实与虚构
《三峡好人》摄入了非常大的社会信息量:三峡大坝的修建、库区移民;山西矿难,非法小煤窑:国有企业的改制,大量企业在改制中破产;农民工进城打工,城乡人口流动;城乡差别,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豆腐渣工程,政绩工程;文物保护;买卖婚姻……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选用、棚外纪实镜头,方言与普通话的杂陈,都为我们带来扑面而来的写实性和地方色彩。《三峡好人》的镜头兼具了新闻镜头和文学镜头的双重眼光,比如,韩三明的白背心——不惯于在公共场合赤膊的北方人,只有干活、冲凉的时候才肯赤膊上阵,韩三明穿白背心的身影,在一群南方人中间晃来晃去,就倍觉鲜明。韩三明用手机时每要在身上擦拭几下的动作;断臂的中年男人家中墙壁上的拉力器;正在被拆除的居民楼被遗弃在阳台的一盆花草,墙壁上用来自勉“努力”字样,执导者不放过每个细节的镜头……出门的中国人在公共场合或旅游地点惯见的打牌、吃东西、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的嘈杂环境;四川人打麻将的排场……沈红每到一个地方都先用瓶子接水暍,一方面是一个旅人的干渴,一方面又是找人的焦躁;游走在韩三明身边,又游走在沈红身边精灵般小男孩的歌声不谛构成主人公心声的表达……
最具虚构性或文学性的莫过于影片中的超现实镜头:“華”字形三峡移民纪念碑在一个郁闷的黎明前火箭样升空:故事结尾,两幢高楼之间用一个横杆保持身体平衡的走钢索者:天上的不明飞行物引导的两个不相干的主人公视线的连接。荒诞现实或者超现实来自超出经验世界的时空秩序,影片中已作过多处注脚和铺垫,客船上表演的川剧的变脸艺术,白纸变欧元变美钞的戏法……而今,中国人也正生活在超越生活常识和历史经验的世界里,时空是高度压缩的——一个建制两千多年的奉节县城,两年之内完成破旧立新的拆迁和重建。深感压力的中国人想要通过压缩时空来实现赶超西方现代国家的宏愿,时空高度叠加构成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荒诞现实、现代神话的相伴产生便不足怪。
3、叙事的结构
《三峡好人》采取了叙事的双线结构,韩三明寻亲的故事构成叙事结构的主线,贯穿全影片,提供了奉节县社会下层流离弱势人群的生活面貌。沈红的寻亲的线索半路插来,又半路淡去。
沈红的丈夫郭斌本是一工厂的普通供销人员,终于打拼到企业家行列,任奉节县拆迁办负责人,以亦商亦官、非商非官的暧昧身份,插手拆迁工作,背后仰仗的是与一有钱的厦门女人丁亚玲的暧昧关系。沈红寻找丈夫郭斌的线索,使得我们得以窥见奉节县决策层的蛛丝马迹。两条叙事线索互相补足,使观众有了超出当事者本人的开阔视线。
《三峡好人》的叙事空间是开阔的,一方面因为两条寻人的叙事线索是放射式、开放式的,同时还因为两条叙事线索的补足、勾连、缠绕,使叙事具有了显层和隐层的叙事层次,如在韩三明叙事线索上的断臂中年男人,因所在的工厂破产,不得已到云阳机械厂打工,致使胳膊伤残,当他来到原来的工厂要求补偿,恰遇沈红来这里寻找丈夫,由前一条线上的叙事线索上的交代,和厂长对沈红的冷淡态度我们能猜测得出工厂被厦门女人买去,致使破产,沈红的丈夫郭斌一定没起什么好作用,干的是吃里扒外的勾当。但影片的叙事也就让这段故事处于潜层,由观众的想象和推断来填补。同样,韩三明的朋友“小马哥”,这个以老江湖自称,其实稚嫩、通透,是影片中最有亮色的人物,他的死大概也是因为受雇于郭斌去打架,并为此而丧命。影片让叙事能浮出水面的就浮出水面,不能浮出水面的就潜隐着,不但使叙事的空间扩大,也加强了影片的暗示性和寓言性。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好人》还刻意打破了经验常识世界的因果叙事结构,造成因果关系的断裂和错位。韩三明和妻子的婚姻是建基在三千块钱上的买卖婚姻,但经过十六年的生活磨难,两个人仍愿意走在一起,韩三明再回山西的黑矿,冒着生命危险,要挣出三万块钱给妻子赎身。沈红和郭斌都受过一定程度的现代教育,从沈红对郭斌亲昵地称呼,可见两个人的婚姻曾有过良好的感情基础,但而今这种自由恋爱的婚姻却再也无路可走,它经不起金钱、权力和色欲的诱惑,沈红见到两年未归的丈夫,明白已经唤不回昔日的感情,只能黯然分手。
《三峡好人》使用最多的也是发问最多的仍然是对称式结构。三峡库区的大迁徙与影片英文片名Still Life就构成一对对称关系。影片激发起诸多我们对于现实生活处境和精 神状态的忧虑和思考:现代与怀旧、重建与废墟、失序和有序、神话与现实、已知与未知、聚散离合……“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决策者的踌躇满志与普通劳动者对自身命运的狐疑;大背景上的迁流不息、众声喧哗与主人公个人空间的静寂与迟缓的节奏:变化、混沌、流离、无可把握和对于稳定性、确定性的寻求。
4、叙事的态度
《三峡好人》在叙事态度上表现得冷静、控制、稳定。影片平实、正面表现钱、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人情关系的体现。如同变戏法人的台词:“人在水上漂,就要靠美钞”,钱对于今天的人愈显出它的重要,沈红的丈夫对她的冷淡和离弃,是因为他跟了一个有钱的厦门女人跑:韩三明想要保住自己的婚姻,就要不断的挣钱给他的大舅哥麻老大,给妻子赎身,先是三千块,后是三万块;而麻老大们也是干活挣钱,养家糊口小马哥为五十块佣金丧命;寄身在大桥洞子里的房东何老板带上花镜,仔细点数着韩三明给的房租钱……钱意味着身份、地位、身家自由甚至身家性命……要么我们被钱役使,要么我们役使钱,作为现代人,我们已经无法心平气和的面对钱。但是影片还为我们提供了对于钱的第三种态度:韩三明和他的工友们交换着看十元人民币上的夔门和五十元人民币上的黄河壶口,象欣赏一幅画似的赞赏着家乡的美……我们已经离失故乡太久,背乡离井四处打工挣钱。
影片刻意打出烟、酒、茶、糖几个大字的字幕,这几种物事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往往在物事关系上,体现着浓厚的人情关系。烟可以表达礼节性的友好,中国人(主要是男人)见面让烟,几乎等同西方人的握手,如韩三明给客栈老板敬烟。以及小马哥的要求被敬烟等:酒的关系似更深一层,朋友、亲戚之间喝酒聊天,韩三明执意让麻老大收下他老家的酒,心里头还是认这门亲;茶也是礼节性的物品,但民间有人走茶凉之说,沈红在江边把玩着丈夫留下的一包茶,但两年前的陈茶,岂能喝得;糖是甜蜜的分享,韩三明与妻子麻幺妹决定再次走到一起,在变迁坎坷中互相依持,他们共同分吃一颗大白兔奶糖……小马哥也曾送韩三明大白兔奶糖,在受雇于五十块钱的佣金替人打架前,从此就没有回来……物见证着人情关系,人情关系构成纷纭的现实和历史。当物是人非,当沧海桑田,当历史化为烟云,也许还有静默的物在蒙尘的岁月光亮中诉说着已然不在的历史陈迹……《三峡好人》的人物表情极平静、萧索、寥落,面对生活的变动不息,平静寥落里衬出极坚韧的生命和做人的尊重,韩三明们、沈红们在长江边上穿行、漂流的身影在走向现实,走向历史……
[关键词]叙事线索 角度 叙事品格 叙事结构 叙事态度
比较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单纯向往和热忱,今天被“历史潮流”裹挟的中国人,面对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度和情绪:高楼迭起的迷失,急功近利的压力,长久忍受不公的郁怒和冷漠,被主流抛弃,被连根拔起,丧失家园的凄惶和孤独……恰切地捕捉当今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易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电影的叙事,出色地对应了这种现实。
1、叙事的线索、角度
《三峡好人》由两个互相平行的找人的故事构成,来自黄河流域,两个互不相识的山西人,来到正待搬迁的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寻亲的故事。就三峡库区的现实来说,这是一个外在的进入角度,因寻找的线索,观众跟随两位寻找者的视线,三峡库区的面目得以呈现。显然这是一种部分呈现,这种乍进入的寻找的眼光以浮光掠影来对应现实的浮光掠影,以纷繁杂沓对应现实的纷繁杂沓,以寻找者眼见为实的事实碎片,取代了全知式的叙述视角。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执导者的取舍,比之自拟可以发掘事物的本质,澄明、通透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态度,贾樟柯宁可舍弃对现实的本质化、简单化的处理,不惜大量摄入事实碎片,这无疑更接近今天常见的新写实态度。
《三峡好人》基本定位于平民化的叙事立场,由汾阳来奉节寻妻的煤矿工人韩三明,还是由太原来奉节寻找两年未归的丈夫的护士沈红所连缀的叙事线索,提供的大致属于当今社会中下群体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宁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三峡好人》中“好人”的概念,它既是指心地善良,不对他人构成伤害,危难之时帮人一把的一般生活常识中的好人概念,也是我们今天常挂在嘴上的“老百姓”的代名词,是那些不能自主于时代和命运,仍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希望和执着,卖力地活着的人。“好人”既是表达好人一生平安的祈愿。
2、叙事的品格:纪实与虚构
《三峡好人》摄入了非常大的社会信息量:三峡大坝的修建、库区移民;山西矿难,非法小煤窑:国有企业的改制,大量企业在改制中破产;农民工进城打工,城乡人口流动;城乡差别,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豆腐渣工程,政绩工程;文物保护;买卖婚姻……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选用、棚外纪实镜头,方言与普通话的杂陈,都为我们带来扑面而来的写实性和地方色彩。《三峡好人》的镜头兼具了新闻镜头和文学镜头的双重眼光,比如,韩三明的白背心——不惯于在公共场合赤膊的北方人,只有干活、冲凉的时候才肯赤膊上阵,韩三明穿白背心的身影,在一群南方人中间晃来晃去,就倍觉鲜明。韩三明用手机时每要在身上擦拭几下的动作;断臂的中年男人家中墙壁上的拉力器;正在被拆除的居民楼被遗弃在阳台的一盆花草,墙壁上用来自勉“努力”字样,执导者不放过每个细节的镜头……出门的中国人在公共场合或旅游地点惯见的打牌、吃东西、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的嘈杂环境;四川人打麻将的排场……沈红每到一个地方都先用瓶子接水暍,一方面是一个旅人的干渴,一方面又是找人的焦躁;游走在韩三明身边,又游走在沈红身边精灵般小男孩的歌声不谛构成主人公心声的表达……
最具虚构性或文学性的莫过于影片中的超现实镜头:“華”字形三峡移民纪念碑在一个郁闷的黎明前火箭样升空:故事结尾,两幢高楼之间用一个横杆保持身体平衡的走钢索者:天上的不明飞行物引导的两个不相干的主人公视线的连接。荒诞现实或者超现实来自超出经验世界的时空秩序,影片中已作过多处注脚和铺垫,客船上表演的川剧的变脸艺术,白纸变欧元变美钞的戏法……而今,中国人也正生活在超越生活常识和历史经验的世界里,时空是高度压缩的——一个建制两千多年的奉节县城,两年之内完成破旧立新的拆迁和重建。深感压力的中国人想要通过压缩时空来实现赶超西方现代国家的宏愿,时空高度叠加构成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荒诞现实、现代神话的相伴产生便不足怪。
3、叙事的结构
《三峡好人》采取了叙事的双线结构,韩三明寻亲的故事构成叙事结构的主线,贯穿全影片,提供了奉节县社会下层流离弱势人群的生活面貌。沈红的寻亲的线索半路插来,又半路淡去。
沈红的丈夫郭斌本是一工厂的普通供销人员,终于打拼到企业家行列,任奉节县拆迁办负责人,以亦商亦官、非商非官的暧昧身份,插手拆迁工作,背后仰仗的是与一有钱的厦门女人丁亚玲的暧昧关系。沈红寻找丈夫郭斌的线索,使得我们得以窥见奉节县决策层的蛛丝马迹。两条叙事线索互相补足,使观众有了超出当事者本人的开阔视线。
《三峡好人》的叙事空间是开阔的,一方面因为两条寻人的叙事线索是放射式、开放式的,同时还因为两条叙事线索的补足、勾连、缠绕,使叙事具有了显层和隐层的叙事层次,如在韩三明叙事线索上的断臂中年男人,因所在的工厂破产,不得已到云阳机械厂打工,致使胳膊伤残,当他来到原来的工厂要求补偿,恰遇沈红来这里寻找丈夫,由前一条线上的叙事线索上的交代,和厂长对沈红的冷淡态度我们能猜测得出工厂被厦门女人买去,致使破产,沈红的丈夫郭斌一定没起什么好作用,干的是吃里扒外的勾当。但影片的叙事也就让这段故事处于潜层,由观众的想象和推断来填补。同样,韩三明的朋友“小马哥”,这个以老江湖自称,其实稚嫩、通透,是影片中最有亮色的人物,他的死大概也是因为受雇于郭斌去打架,并为此而丧命。影片让叙事能浮出水面的就浮出水面,不能浮出水面的就潜隐着,不但使叙事的空间扩大,也加强了影片的暗示性和寓言性。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好人》还刻意打破了经验常识世界的因果叙事结构,造成因果关系的断裂和错位。韩三明和妻子的婚姻是建基在三千块钱上的买卖婚姻,但经过十六年的生活磨难,两个人仍愿意走在一起,韩三明再回山西的黑矿,冒着生命危险,要挣出三万块钱给妻子赎身。沈红和郭斌都受过一定程度的现代教育,从沈红对郭斌亲昵地称呼,可见两个人的婚姻曾有过良好的感情基础,但而今这种自由恋爱的婚姻却再也无路可走,它经不起金钱、权力和色欲的诱惑,沈红见到两年未归的丈夫,明白已经唤不回昔日的感情,只能黯然分手。
《三峡好人》使用最多的也是发问最多的仍然是对称式结构。三峡库区的大迁徙与影片英文片名Still Life就构成一对对称关系。影片激发起诸多我们对于现实生活处境和精 神状态的忧虑和思考:现代与怀旧、重建与废墟、失序和有序、神话与现实、已知与未知、聚散离合……“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决策者的踌躇满志与普通劳动者对自身命运的狐疑;大背景上的迁流不息、众声喧哗与主人公个人空间的静寂与迟缓的节奏:变化、混沌、流离、无可把握和对于稳定性、确定性的寻求。
4、叙事的态度
《三峡好人》在叙事态度上表现得冷静、控制、稳定。影片平实、正面表现钱、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人情关系的体现。如同变戏法人的台词:“人在水上漂,就要靠美钞”,钱对于今天的人愈显出它的重要,沈红的丈夫对她的冷淡和离弃,是因为他跟了一个有钱的厦门女人跑:韩三明想要保住自己的婚姻,就要不断的挣钱给他的大舅哥麻老大,给妻子赎身,先是三千块,后是三万块;而麻老大们也是干活挣钱,养家糊口小马哥为五十块佣金丧命;寄身在大桥洞子里的房东何老板带上花镜,仔细点数着韩三明给的房租钱……钱意味着身份、地位、身家自由甚至身家性命……要么我们被钱役使,要么我们役使钱,作为现代人,我们已经无法心平气和的面对钱。但是影片还为我们提供了对于钱的第三种态度:韩三明和他的工友们交换着看十元人民币上的夔门和五十元人民币上的黄河壶口,象欣赏一幅画似的赞赏着家乡的美……我们已经离失故乡太久,背乡离井四处打工挣钱。
影片刻意打出烟、酒、茶、糖几个大字的字幕,这几种物事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往往在物事关系上,体现着浓厚的人情关系。烟可以表达礼节性的友好,中国人(主要是男人)见面让烟,几乎等同西方人的握手,如韩三明给客栈老板敬烟。以及小马哥的要求被敬烟等:酒的关系似更深一层,朋友、亲戚之间喝酒聊天,韩三明执意让麻老大收下他老家的酒,心里头还是认这门亲;茶也是礼节性的物品,但民间有人走茶凉之说,沈红在江边把玩着丈夫留下的一包茶,但两年前的陈茶,岂能喝得;糖是甜蜜的分享,韩三明与妻子麻幺妹决定再次走到一起,在变迁坎坷中互相依持,他们共同分吃一颗大白兔奶糖……小马哥也曾送韩三明大白兔奶糖,在受雇于五十块钱的佣金替人打架前,从此就没有回来……物见证着人情关系,人情关系构成纷纭的现实和历史。当物是人非,当沧海桑田,当历史化为烟云,也许还有静默的物在蒙尘的岁月光亮中诉说着已然不在的历史陈迹……《三峡好人》的人物表情极平静、萧索、寥落,面对生活的变动不息,平静寥落里衬出极坚韧的生命和做人的尊重,韩三明们、沈红们在长江边上穿行、漂流的身影在走向现实,走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