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焕发生命光彩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诗意课堂的研究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求减轻学生肩上沉甸甸的负担,还学生应有的活力和光彩,力求改变教师“春蚕”和“红烛”的“壮烈”,因此,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便成了课堂教学研究探索的重点。在教学管理中,笔者所在的学校有意识地将目光转向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围绕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不断走出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一次学习回来的路上,王玉贞校长谈到,世界教育思想的精华最早出自孔子,而他精华思想的智慧实践园地应该在我们曲阜;曲阜市实验中学教育办出特色,走出自己的路子,是我们实中人对中国教育应尽的一份光荣而艰巨的责任。为此,王校长坚定地提出了“我们一定要尝试建立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诗意课堂”的要求。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开了“诗意课堂”的先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给我们呈现的便是教师胜似闲庭信步、学生如沐春风的教学情景,率性自然,充满诗意。或许正是这种开放、闲适、诗意的教学,才成就了孔门弟子三千的辉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又是那样超脱世俗、融入自然!也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唤起人本的教育才培养了各领域的众多贤才!踏着古人的足迹,循着王玉贞校长“诗意课堂”的教育理想,实中人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2007年10月,在外出考察学习和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本校实际,学校教务处提出了“自主学习,分层达标”课题,作为构建“诗意课堂”研究的中心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实施已初见成效,并得到了两级市教研室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推广。
  二、诗意课堂的理论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对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世界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5月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而孔子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无不沁浸着自由、开放、自信、生动、活泼、幸福的气氛。
  因此,根植于丰富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诗意课堂旨在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唤醒学习本能,激发学习内驱力;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自觉,把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还给学生;着力机智地创造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建立教与学、师与生、情与智、知识与应用等全方位的民主、平等、宽松、淡薄功利的和谐教学氛围和育人方式。可以说,诗意课堂关注生活、生态、生命,关注感悟、体验、对话,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悟性、能力;诗意课堂是师生共同放飞思想、丰满情感、快乐成长、生命发展的沃土。
  三、诗意课堂的模式建构
  任何思想理念,必须有一定的方式承载才能实现其价值。我校诗意课堂就是通过“自主学习,分层达标”课题研究来实现的。“自主学习,分层达标”的基本内容包括:以学生为主体,以唤醒人本为宗旨,使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培养自信的机会,创设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模式能够从本质上减轻负担,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收获浓浓的师生情。具体做法有五个方面。
  1.课堂引入——创设诗意情境
  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如何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一堂好课非常重要。课堂引入可以从已有知识出发,形成思维的迁移与发展;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形成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活动。情境创设形式要灵活,方法要多样,可编小故事、放映图片、利用现场小事件和现实生活场景等。
  2.自主学习——营造诗意空间
  迅速而有效地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只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自学目标和要求,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指导科学的自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主动、独立地完成自学问题,发现疑难和困惑;同时学会圈画、标注,学会归纳知识点,找到关键点,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有效利用资料等方法和技能,尝试自主探索的乐趣。久而久之,由“学会”到“会学”。这种自主、自觉的尝试和探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乐学”。自主学习是构建诗意课堂的基础性环节,只有自学充分,交流才能深入,展示才能全面。因此学校特别规定该环节不能少于十分钟。
  3.交流展示——形成诗意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自学效果的验证,自学困惑的解决,肯定是独立自学后学生十分期待的问题。十至十五分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不仅能够对自学情况展开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困惑,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和自信,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同时,他们相互合作,友好相助,在学习中建立友谊,在友谊中相互激励,在激励中体会温暖,在温暖中感受幸福。正是这些合作、这些温暖,让曾经严肃的课堂充满了更多人性,更多温情,让学生对课堂充满留恋,充满期待。
  4.点拨提升——放飞诗意翅膀
  课堂生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常规梳理,更应是通过对课堂重点精华的捕捉而产生的师生思维、方法、情感等深层次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养成。学生的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疑难仅靠他们自己可能难以解决,自学成果的展示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寻求人文、诗意的处理方式。要么利用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把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再次抛给学生解决;要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思维中的不足和障碍,以期“顿悟”……课堂中随机生成的一些新问题更是师生共同进步的生长点。师生在多样化的交流中,可以充分享受交流、碰撞的快乐和收获的愉悦。此环节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学生困惑的多少,教师灵活把握点拨提升的深浅,时间可长可短,但必须有足够的内涵和高度。
  5.达标反思——收获诗意成果
  知识的理解必须通过应用才能体现。因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要,设计十分钟的分层达标练习,是诗意课堂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不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要通过对错误问题的展示、印证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感受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最终,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收获成功的幸福!
  “我们的劳动是生活自由的表现,因而我享受了生活的愉快”(恩格斯)。如今的曲阜市实验中学课堂,诗意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游弋在知识的海洋;合作交流展示尽情呈现着师生思维、方法的碰撞;点拨提升平等进行着师生情感的交流,感受着时时突破和创新的喜悦;达标反思让人人都有收获的甘甜……同学们在诗意课堂上,学会了学习,提升了能力,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朱蒙)
其他文献
一    小葛是一位没有其他职务的六年级数学老师,却是学校里最忙的一个人。他对修理电器和电脑很有一套,曾很轻松地借助学校原有的两只大喇叭和一个即将被淘汰的电脑,制成了一套校园广播系统,没有花费学校一分钱,效果却同一些学校花了上万元购置来的一样好。  “校长!”他手中拿着的一个电脑教室里用的分配器来到我的办公室请示,“不好意思。这是个小问题,本来不要找你的,但这里面的一个线圈已经烧坏了,没有办法修理
在接触一门课程时,教师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按照提供的标准或指导用书来进行教学,而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这门课程的具体要求?为什么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等等。《课程分析》这本著作则引导读者思考这些问题,并协助读者寻找出合适的答案。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课程的文本和缘起,课程本体,实际应用中的课程。涉及了课程领域的不同方面,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在章
前几日,我打开微信,看到母亲的留言:记得明天吃豆子!一翻日历,我才想起第二天是腊月初一,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应该吃点炒熟的豆子。小时候,母亲是最能在传统节日或节气给我们整出各种花样吃食的。因为在那个物资并不太丰富的年代,这些小氛围、小惊喜常常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出无限的乐趣与期盼。  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而母亲就是个很讲究的人,她把一年里的每个节气都放在心上,从不马虎。比如冬至时她会为我们包一顿
第二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暨优秀校长评选活动    《中国教师》杂志社、《辅导员》杂志社、北京成之路文化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暨优秀校长评选活动”正在进行,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加。  联系电话:010-51889309 51887063  网址查询:中国教师网站    2006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迎奥运书画大赛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奥运精神,由《中国教师》杂志社,中央
朱正威,生物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生物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2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特级教师或专家级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体系?  朱正威:生物学特级教师对生物学领域里面基础的、前沿的、重点的问题应该是相当熟悉的。这个是最基本的学科素养,道理虽然简
Tourette Syndrome,中文译成“妥瑞氏症”,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运动疾病。患者会间歇性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自主的小动作或声音,如甩头、耸肩、皱眉、眨眼,甚至摸鼻子和触碰別人等,又或是咳嗽、清喉咙和发出怪叫声,等等。你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而从容、幽默而生动地讲课吗?你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能够成为最受学生青睐的老师,并荣膺美国乔治亚州年度最佳新教师吗?《教室前的讲桌》(Fr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同行们:  首先,我要感谢教育部让我参加这个论坛。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我受到很大的启示、教育和净化。感谢所有为我们做精彩讲演报告的专家和老师。我要特别感谢王晓都老师,她又让我们回到了去年“5·12”那个撕裂人心的时刻。那既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也是对民族的锤炼,让我们再次为汶川大地震中做出可歌可泣、永远彪炳千秋的业绩的英雄老师感到自豪。当然,王生老师、王威老师及费宝莉小姑娘
语文教育必须是适时的教育,所谓适时的教育,就是要抓住机遇。正如《最大的麦穗》所昭示的那样——错失良机,无法回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一种捕捉机遇的敏感,一种灵活处置的智慧,根据学生处境的变动,情绪的流动,适时重组教材,调整教学,使教学与学生的存在处境实现最佳的相似匹配。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真正触动学生生命的;学生的学习也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学习。  当前乃至很长时期,同心同德支援抗
师:同学们,图文转换是当今高考常见的一种语用题题型。本次测验,我们考了这样的一道题。但是大家做得不理想,满分者寥寥。原因之一,这是同学们进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的题型,多数人看到“陌生面孔”,就有点慌张。原因之二,是不得解题要领。实际上,此类题并不难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起来探究,希望通过训练,大家都能掌握一把金钥匙。    一、展示原题    下图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
我们班是个阳光型的班级,男生能言善辩,女生伶牙俐齿。可是今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原来那群嗷嗷待哺、唧唧喳喳的小机灵却成了霜打的茄子,耷拉着脑袋,灿烂的笑容消失了,原本活泼热闹的课间笼罩着一层阴云。我感觉出了什么问题,而且不是小问题。“怎么了,孩子们?”没有目光的交汇,没有语言的交流。“陈思楠(我们班的班长),你来说!”陈思楠站起来,也不抬头看我,长叹了一口气:“刚才美术课纪律被陈老师打了个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