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 惟精惟一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景行,惟精惟一”是我师傅梁捷老师为我们班拟的班训。这两句话与其说是给学生定的人生目标,不如说是师傅对自己、对我们几个年轻老师教育生涯的期许。“高山景行”是说做人要有崇高的德行,“惟精惟一”是说用功精深,用心专一,学问上一丝不苟,并不断创新。我有幸于2004年听了师傅整整一年的课,一节不落。
  “高中语文老师就是班里的中等生”
  最初听师傅的课,她对学生们说:“你们都会比我优秀啊,语文老师就是班里的中等生。”我当时就想,一个特级教师如果是中等生,那我们还不得是差生啊!当时觉得这话有点矫情。后来,慢慢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确有很大的潜力;对学生不能无原则地鼓励,但要有强烈的期待,而且是发现性的期待。师傅说:“如果我们教的学生都不如我们,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师傅要我给学生一个较高的起点,于是我让五中首届人文实验班的学生们和大诗人艾青的夫人高瑛女士进行了一次诗歌创作方面的交流。2014年3月的最后一天,在艾青先生家的小院里有一个如诗的约会。那天,约定让每一个学生带着他们创作的诗,在艾老最喜欢的玉兰树下吟诵。午后,幽香,玉兰花瓣随风飘落在我们身上,花下的少年话诗、诵诗,这就是我们的诗意生活。
  《兰花》的作者是赵雪晶同学,她说:“我向来很喜欢四君子中的兰,所以我借着这次写诗的机会,作了一首咏兰诗。通过这首诗,我希望大家能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慢下匆匆的脚步。或许,当你不经意地抬一下头时,会看见这世界最美丽的花。”
  “让每一个学生都带上课题行走”
  我带学生去台湾“人文游学”之前,给师傅打电话寻求帮助。师傅指导得很具体,说:“让学生每人都带上一个课题,一边走一边思考,我们要培养思考型、研究型的学生。”出发前,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进行了指导,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编写了行前册——《徐行》。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行走,使整个活动充满了学术气息。回来后,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比如:《京台高中生社团活动中学校管理与学生策划异同比较研究》《台湾与大陆博物馆布展方式及内容比较研究》《艺术品企业市场战略比较》《歌仔戏与越剧戏迷差别及其原因》。
  沉潜·笃行
  师傅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告诉我不要看重名利,要踏实读书,静心教书,沉下心来,坚持去做。不断地读书,也影响着我和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读整本书,深读一个作家,将一个作家的作品尽量读尽。
  在请肖复兴先生来我班讲座之前,学生们认真细致地读了肖先生大量的作品,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读的内容给肖先生写了一封信。有的谈感受,有的提问题,还有学生将自己和肖先生不同的观点拿出来进行交流。肖先生看了这些信后,给我回信说:“小徐,你好。昨天看完你的学生写的那些信,非常感动。同学们的真挚又纯真的表达,对学习认真而热情的向往,让我想起久违的青春时代。请替我谢谢他们。他们的这些信让我感到格外温暖。我去过很多学校讲课,没见过一个学校有这样认真准备,这样细致对待的,所以也要谢谢你,学生遇见你这样一位老师,是幸运的。”
  沉潜、笃行,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一生不忘那节课
  2004年10月19日,师傅讲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她衣着庄重典雅,神情肃穆,语气略显沉重。在介绍完文章的写作背景后,配乐背诵了整篇文章,那一年师傅59岁,全文大约2 300字。背诵中饱含真情,课堂上所有的人都被感染了。我还清晰地记得那节课的幻灯片背景是黑色,首页是精心挑选的一朵艳红的火鹤。下课前师傅说:“今天是鲁迅先生的忌日。”这要下多大的功夫去备课,这要投入多少真情去讲课!这就是充满生命的教育,唯有这样,才能让人永生难忘。
  “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李政道先生的这句话师傅多次对我说过。很久以来,师傅必订的一本杂志是《科学世界》。她说:“学文的人知识面要开阔,什么都应该读读,特别要多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师傅的具体指导下,我在首届人文实验班开设了一系列人文素养活动课。
  那一天,我们来到了北京湖广会馆,观看京剧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这是同学们的一次文学经典悦读课程。此次活动被命名为“氍毹览胜”。学生们了解到,“氍毹”,原指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在明代,昆曲盛行,江南官员富户蓄优成风,时称“家乐”或“家班”,在家中习演昆曲。而演出多于厅堂中所铺的红地毯上进行,久之则成风俗,“氍毹”逐渐演变为对舞台的习称。在湖广会馆这样的百年戏楼中欣赏国粹艺术,品味经典文化,确堪“览胜”二字。此次折子戏专场包括三个片段:《扈家庄》《霸王别姬》《闹天宫》。观看《扈家庄》,同学们见识了扈三娘这位兼具精致容颜与英雄气概的奇女子;品味《霸王别姬》,同学们沉浸在英雄末路的凄凉与红颜凋零的悲哀之中;欣赏《闹天宫》,同学们折服于演员们高超的动作功底。
  我们还请吴荻老师给学生上了一堂语文味十足的美术课。学生苏晓萌课后这样写:“《韩熙载夜宴图》中,作者顾闳中在韩熙载家中目视心记,将一切细致地展现在了长卷之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如实记录下来,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韩熙载学富五车,年轻时为人直率,不惧权臣,在觥筹交错、乐曲悠扬、舞姿曼妙的夜晚,却有着那样忧愁的表情,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听老师讲着这幅画,我总是不自觉地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如果当时的后主可以细细品读这幅画,可以明白画中的和尚和韩熙载为什么会有这样忧愁的眼神,那么历史会不会改写?原来画是要我们细细品读的。它将造化的一切如实记录下来,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我们却可以从中读出许多许多。原来,美术课不仅仅是拿着彩笔在纸上画出颜色,还可以去细品前人勾勒出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学习、继承,是为了超越
  五中,清晨,最早亮起的灯一定是语文组的那盏。走到办公室门口,你就会听到里面快速敲打键盘的声音,那一定是师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昨天收上来的作业,准会在今天的投影上展示出来。师傅说自己不是个聪明人,只是还算用功。我学习这种精神、思想和理念,但在教学行为上绝非亦步亦趋地照搬。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语文教学需要继承,更需要超越。前辈们那种生命的激情时时感染着我们,挽着师傅的手臂行走在春日里,春光融融。
其他文献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会用灯光来驱逐黑暗。可是,你有没有注意过,电灯是什么样子?或许,家里的台灯、吊灯的造型你已经习以为常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些风格独特、绚丽多姿的电灯吧!    小常识:  1879年10月22日,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花瓣吊灯  发现地:挪威  当开关闭合时,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倒立在那里;只要一按开关,它就会慢
期刊
一  伴随着书籍的出现,阅读成了人类有文字以来一直存在的精神活动。《论语》和《孟子》里都直接出现了“读书”或“读其书”的字样。[1]但阅读的境界大有不同。古人读书,是“代圣贤立言”,以“述而不作”为最高境界,今天读书却不能食古不化,阅读被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一本没有经过阅读(即缺少传播过程)的书,还不能被认定为真正意义上完成的作品。正因为读者主体的重要性,阅读本身便引起了
期刊
中国文学与文化传统中间,有一个绵延的主题,这就是“家园情结”或称“乡愁”。古诗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柳宗元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刘禹锡的“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等,都是
期刊
1.关注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说出本文“咬文嚼字”的具体含义,概括观点与材料的依存关系。  2.以文学欣赏的角度细读文本,涵泳玩味文章中的语言实例,总结朱光潜先生论述类写作的特点。  3.结合平日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和写作实践,基本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合作探究如何“唯陈言之务去”,得出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  4.在重读《汉乐府·江南》中,进一步提炼并借鉴本文的观点与分析方法,将其用于阅读实践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5年第7期刊登了周旭东老师的《对话,从标点开始——谈〈鸿门宴〉中标点的运用》一文,笔者认真研读学习之后,认为其中关于“项羽大怒曰”“沛公大惊曰”两句标点的说法值得商榷,故写此文与周老师探讨。  周老师所引《鸿门宴》的两段文字,篇幅较长,为减少篇幅,又方便讨论,仅将相关句子引述如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期刊
北京五中特级教师都有工作室,不叫“‘名师’工作室”,而称“‘明师’工作室”。“明师”二字何解?特级教师吴昌顺校长说,含义有三:  ——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日之师。  我有幸与四位优秀的年轻教师组成了一个工作室,我给这个工作室取名为“大启尔宇”。  “大启尔宇”语出《诗经·鲁颂·閟宫》:“大启尔宇,为周室辅。”意思是努力拓土开疆,作为周室藩辅屏障。今天,国家要富强,立德树人是根本,不是最需要开拓创
期刊
湖北省特级教师胡礼仁撰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构建青年一代的“精神家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可以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及教材编写方面作出努力。  他认为挖掘文本内涵,开拓文化视野,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在这一方面,语文教育需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当前,中学生专业知识学了不少,但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却没有提高到相应程度。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中国古典诗歌重视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无穷;以内心的感发为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杜甫说,“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读了宋玉的作品,就感受到了宋玉的悲戚。辛稼轩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我”在梦里遇见了陶渊明,读了他的诗受到感动,而这种感动可以一直延续不断。所以,“兴发感动”是中国诗歌的生命,且這个生命生生不已。  对于现
期刊
庄子已成历史,然而其思想至今熠熠生辉。如若细加品读,我们定然可以从《庄子》那些虽然偏激消极却诗意盎然、恢诡谲奇、汪洋恣肆而又哲理宏博的篇章中,感受到他那特殊的人生智慧。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我们当代人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反对人为物所役,对生死名利要有豁达情怀,以超功利的自由境界为人生理想。其实,这是庄子十分重视个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的一种表现。因此,庄子希望人能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
期刊
说到作文讲评课,一般是念几篇范文,概括说说优缺点,然后把作文发下去。而发下去的那篇作文往往最后不知所踪,多么可惜!于是我想,不如每一篇都指导学生修改到位,然后结集,作为指导学生读写实践的一个个性化平台。北京五中的庭院中,有几棵老槐树,每逢五月就氤氲飘香。这些集子,就得名《槐苑文存》。从2008年12月到今天,我们已经为学生修改作文并坚持编写了91辑。平均每辑要修改三到四稿,一篇修改到位,比低水平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