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去和庞大的客流硬碰硬,而是通过巧妙中转,把旅程分成小段,每一段的车票都不难买,串起来就能实现回家的目的。”这就是同学口中“北大售票帝”裴济洋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哲学智慧。
裴济洋,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本科生。从2010年起,他连续三年致力于研究解决铁路春运“买票难”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售票技巧,在窗口义务售票20余万张;在春运一线,运用自己对铁路路线的了解,通过“接票”、“中转”等策略为众多农民工和学子“变出”了回家的宝贵车票;撰写的《铁路客票购票攻略》等数十篇文章被广泛转载,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声望,被誉为“春运活雷锋”和“北大售票帝”。今年1月春运期间,新华社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裴济洋的事迹; 1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国内要闻第六版以半个版面篇幅对裴济洋的事迹进行报道,并称之为“用哲学的智慧研究并破解一票难求问题的大学生”。
售票达人初长成
2008年,裴济洋在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考试中,以文科北京市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出于对哲学尤其是国学的喜爱,他后来主动要求转入哲学系。
裴济洋自大一起,就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则。四年中,他不仅阅读学术著作、文学作品等多达800余本,还用259张火车票,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说:“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南三亚,西到新疆和田,东到江苏连云港,累计行程18万公里,通铁路的地方我几乎去了个遍”。
为什么如此热爱铁路?在这个学哲学的22岁男孩看来,铁路是一种文化,围绕着火车与火车票,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充分展现。从单纯对铁路的热爱,到实际操作卖票实务,源于2009年春运期间裴济洋看到同学42个小时一路站回成都的无奈。“铁路运力不足是现实,但如果换种思路,可以充分发挥异地票的优势来打破出京进京瓶颈,并且尽量让乘客舒服回家。”这个读哲学的小伙子坚信,哲学的“爱智慧”精神并不是象牙塔里的空洞学问,而是一种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将哲学方法化用到售票实践当中去。
自2009年7月起,裴济洋就在窗口学习售票,从跑腿送票,到对铁路线了然于心,两个月辛勤劳动,既感动了代售点的师傅,也让众多原本买不到票无法回家的农民工兄弟顺利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通过思考,我摸索出了不同的购票方案,无论是乌鲁木齐、哈尔滨,还是福州、海口,总有办法让大家不必多忍受站票出行。例如从北京到乌鲁木齐,飞机票要两千八,我就会建议乘客先坐动车到郑州,郑州到洛阳是一小段站票,洛阳到兰州卧铺,兰州到乌鲁木齐卧铺,用四张票,在两天之内到达。”三年春运,两年暑运,四个黄金周,裴济洋总会出现在售票窗口。不论哪一个乘客,都能从他那得到有用的信息,多数乘客都能买到合意的车票。
到如今,裴济洋已经卖出了二十余万张车票,春运期间日均帮助数百人,但这一切都是义务的。“之所以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只是想利用探索出的接票与中转的技巧,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要。”
五纵三横哲思汇
在裴济洋心中,火车承载了百姓的真实生活,透过一张小小的车票和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你能够了解到这个购票者的很多情况,增长很多见识”。
在实践中,裴济洋学会了和农民工打交道,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事讲清楚。“例如从北京到湛江,会路过驻马店,因为‘限售政策’车票只卖到湖南以远的地方,农民工弄不懂,我得告诉他不是没票而是不卖,但是提前三天买一般就会有。”另外,裴济洋还学着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春运临客一张票才50多元,主动推荐这样的车次,不拥挤又省钱,农民工兄弟们特高兴。我还主动推荐晚上开白天到的车次,这样就方便农民工白天坐车回家。”
在北大火车票代售点,看着业务熟练的裴济洋,没人会想到他是个北大学子。但是,当看到他能够流利地用外语帮助摸不到“门道”的外国朋友买到票时,心里便会觉得这个小伙子不简单。他的英语口语娴熟,并且粗通德语、法语,为满足广大留学生的出行需求,裴济洋还和几位朋友一起,将自己写的购票须知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西、阿等8种语言贴在公告栏上。
“锄禾日当午,买票真辛苦。一二三零六,一拨一上午。”北京大学28楼火车票代售点门口的小黑板上,一首打油诗博得众人一笑,也道出了春运期间买票的辛酸。
2011年底,裴济洋编写了《春运火车票新思路购票攻略》,免费印发6000余份给北大学生。一位同学说:“只要认真研读裴济洋给的攻略,就一定能买到票”。攻略里面提到了最新的购票技巧,例如可以同一车次分段购票,也就是“接票”;买长途车的短途票,上车之后再补票,这被裴济洋称为“打短儿”;电话订票时加拨北京铁路局管内各车站所在城市的区号,就更容易订到票等等。
这份购票攻略被裴济洋戏称为“授人以渔计划”和“开药方工程”。除了提供攻略,裴济洋还坚持在售票点卖票,甚至考试时提前交卷来帮同学电话订票,“虽然无法改变一票难求的现状,但我拒绝应付和敷衍,尽最大的努力让大家的出行需要得到满足。我争取让每个排队的乘客都得到有用的信息,不白排队。”
尽管业余时间都“搭”在了卖票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一定的财力,但裴济洋由衷地感到幸福:“一票难求,得之而乐,不知卖票者之乐其乐也。我很乐于去卖这个票,我很乐于使你欢乐,这不就是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春运雷锋”“学术帝”
裴济洋在春运售票中义务奉献,希望以此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春运“一票难求”,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份贡献。春节前夕,裴济洋做客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栏目。在接受采访时,他这样说道:“我乐于尽自己所能,担当义务奉献者的角色,是因为我对中国社会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我愿将自己在大学中学得的知识与智慧,贡献到中国社会当中去。”
售票是裴济洋“向实践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在实现服务与奉献社会目标的一次小试身手。在北大的学弟学妹眼中,裴济洋的能力远远不止于义务售票、助人为乐,他更是乐于读书与独立思考的“学术帝”。面对这一称呼,裴济洋只是淡然一笑:“读书之人,文以载道,有补于世,仅此而已。”
谈及未来的规划和理想,裴济洋说道:“我希望成为一名传承中国文化的学者,更希望成为一名有智慧的实干家。国际关系学院带给我世界眼光,哲学系传授给我中国文化之灵魂。我的人格理想,是做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我希望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并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现代化、国际化的视角发掘国学的当代意义,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博大精深的国学传播给国人、展示于世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售票起步,从点滴奉献开始,裴济洋希望可以植根中国,放眼全球,贡献社会,从更广阔的层面,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裴济洋,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本科生。从2010年起,他连续三年致力于研究解决铁路春运“买票难”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售票技巧,在窗口义务售票20余万张;在春运一线,运用自己对铁路路线的了解,通过“接票”、“中转”等策略为众多农民工和学子“变出”了回家的宝贵车票;撰写的《铁路客票购票攻略》等数十篇文章被广泛转载,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声望,被誉为“春运活雷锋”和“北大售票帝”。今年1月春运期间,新华社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裴济洋的事迹; 1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国内要闻第六版以半个版面篇幅对裴济洋的事迹进行报道,并称之为“用哲学的智慧研究并破解一票难求问题的大学生”。
售票达人初长成
2008年,裴济洋在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考试中,以文科北京市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出于对哲学尤其是国学的喜爱,他后来主动要求转入哲学系。
裴济洋自大一起,就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则。四年中,他不仅阅读学术著作、文学作品等多达800余本,还用259张火车票,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说:“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南三亚,西到新疆和田,东到江苏连云港,累计行程18万公里,通铁路的地方我几乎去了个遍”。
为什么如此热爱铁路?在这个学哲学的22岁男孩看来,铁路是一种文化,围绕着火车与火车票,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充分展现。从单纯对铁路的热爱,到实际操作卖票实务,源于2009年春运期间裴济洋看到同学42个小时一路站回成都的无奈。“铁路运力不足是现实,但如果换种思路,可以充分发挥异地票的优势来打破出京进京瓶颈,并且尽量让乘客舒服回家。”这个读哲学的小伙子坚信,哲学的“爱智慧”精神并不是象牙塔里的空洞学问,而是一种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将哲学方法化用到售票实践当中去。
自2009年7月起,裴济洋就在窗口学习售票,从跑腿送票,到对铁路线了然于心,两个月辛勤劳动,既感动了代售点的师傅,也让众多原本买不到票无法回家的农民工兄弟顺利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通过思考,我摸索出了不同的购票方案,无论是乌鲁木齐、哈尔滨,还是福州、海口,总有办法让大家不必多忍受站票出行。例如从北京到乌鲁木齐,飞机票要两千八,我就会建议乘客先坐动车到郑州,郑州到洛阳是一小段站票,洛阳到兰州卧铺,兰州到乌鲁木齐卧铺,用四张票,在两天之内到达。”三年春运,两年暑运,四个黄金周,裴济洋总会出现在售票窗口。不论哪一个乘客,都能从他那得到有用的信息,多数乘客都能买到合意的车票。
到如今,裴济洋已经卖出了二十余万张车票,春运期间日均帮助数百人,但这一切都是义务的。“之所以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只是想利用探索出的接票与中转的技巧,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要。”
五纵三横哲思汇
在裴济洋心中,火车承载了百姓的真实生活,透过一张小小的车票和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你能够了解到这个购票者的很多情况,增长很多见识”。
在实践中,裴济洋学会了和农民工打交道,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事讲清楚。“例如从北京到湛江,会路过驻马店,因为‘限售政策’车票只卖到湖南以远的地方,农民工弄不懂,我得告诉他不是没票而是不卖,但是提前三天买一般就会有。”另外,裴济洋还学着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春运临客一张票才50多元,主动推荐这样的车次,不拥挤又省钱,农民工兄弟们特高兴。我还主动推荐晚上开白天到的车次,这样就方便农民工白天坐车回家。”
在北大火车票代售点,看着业务熟练的裴济洋,没人会想到他是个北大学子。但是,当看到他能够流利地用外语帮助摸不到“门道”的外国朋友买到票时,心里便会觉得这个小伙子不简单。他的英语口语娴熟,并且粗通德语、法语,为满足广大留学生的出行需求,裴济洋还和几位朋友一起,将自己写的购票须知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西、阿等8种语言贴在公告栏上。
“锄禾日当午,买票真辛苦。一二三零六,一拨一上午。”北京大学28楼火车票代售点门口的小黑板上,一首打油诗博得众人一笑,也道出了春运期间买票的辛酸。
2011年底,裴济洋编写了《春运火车票新思路购票攻略》,免费印发6000余份给北大学生。一位同学说:“只要认真研读裴济洋给的攻略,就一定能买到票”。攻略里面提到了最新的购票技巧,例如可以同一车次分段购票,也就是“接票”;买长途车的短途票,上车之后再补票,这被裴济洋称为“打短儿”;电话订票时加拨北京铁路局管内各车站所在城市的区号,就更容易订到票等等。
这份购票攻略被裴济洋戏称为“授人以渔计划”和“开药方工程”。除了提供攻略,裴济洋还坚持在售票点卖票,甚至考试时提前交卷来帮同学电话订票,“虽然无法改变一票难求的现状,但我拒绝应付和敷衍,尽最大的努力让大家的出行需要得到满足。我争取让每个排队的乘客都得到有用的信息,不白排队。”
尽管业余时间都“搭”在了卖票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一定的财力,但裴济洋由衷地感到幸福:“一票难求,得之而乐,不知卖票者之乐其乐也。我很乐于去卖这个票,我很乐于使你欢乐,这不就是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春运雷锋”“学术帝”
裴济洋在春运售票中义务奉献,希望以此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春运“一票难求”,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份贡献。春节前夕,裴济洋做客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栏目。在接受采访时,他这样说道:“我乐于尽自己所能,担当义务奉献者的角色,是因为我对中国社会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我愿将自己在大学中学得的知识与智慧,贡献到中国社会当中去。”
售票是裴济洋“向实践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在实现服务与奉献社会目标的一次小试身手。在北大的学弟学妹眼中,裴济洋的能力远远不止于义务售票、助人为乐,他更是乐于读书与独立思考的“学术帝”。面对这一称呼,裴济洋只是淡然一笑:“读书之人,文以载道,有补于世,仅此而已。”
谈及未来的规划和理想,裴济洋说道:“我希望成为一名传承中国文化的学者,更希望成为一名有智慧的实干家。国际关系学院带给我世界眼光,哲学系传授给我中国文化之灵魂。我的人格理想,是做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我希望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并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现代化、国际化的视角发掘国学的当代意义,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博大精深的国学传播给国人、展示于世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售票起步,从点滴奉献开始,裴济洋希望可以植根中国,放眼全球,贡献社会,从更广阔的层面,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