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个月前,马拉松是与我没有半点瓜葛、遥不可及的一件事儿,虽然也认识一些热衷参加比赛的路跑爱好者,但总感觉我与他们不一样。当听说曾经是个胖子的同事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两个全马,我的第一反应是下巴掉在了地上──他也能跑马拉松?!他没受什么刺激吧?!谁又能想到,6个月以后,我自己也成了一个marathoner,一个别人眼中“有问题”的人。
这6个月,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也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背着男号跑北马
第一个半马:北京国际马拉松 2013年10月20日 成绩:2小时45分
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我的家乡已经举办了很多年,别说去参赛,围观的经历都没有。不是不热爱家乡,而是感觉与我搭不上关系。2013年10月,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老公报名北马全程,结果错报成了半马,调成全马之后,原来半马的号码没有收回,同事就动员我去跑。老公也给我鼓劲儿,说你没问题。我从小就胆儿大,想当年北京刚有蹦极我就去蹦了,感觉倍儿刺激。有点儿动心,但是比赛之前我在安徽出差,“好吧,如果我能赶回来就参赛”,我回应同事。“不对,你安排反了。参加北马最重要,然后想尽办法提前完成工作”,同事的游说能力堪称一流,我被他说动了。
北马比赛日早晨5点多,坐地铁前往天安门广场。一路上不断有背着北马运动包的人汇入地铁,有独自一人的,有成双成对的,也有结伴而行的。瞬间感到温暖而兴奋,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是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彼此知晓。深秋的北京,在天色将亮未亮的清晨,有那么一群人,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点,为着同一个目标,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种体验是全新的。
广场上人潮涌动,音乐喧嚣,空气中弥漫着躁动情绪,人们紧张而激动。发令枪声响过,人群呼喊着涌向前方,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被裹狭着,有点茫然,又有点期待。跑过起点门时,液晶显示8分多。
一路上,一起跑的同事尽职尽责地每过一公里报出用时,还好,速度一直保持在他赛前的建议下。不断有人从旁边超过,我知道,我的速度是比较慢的。10公里之后,我对同事说:“你提速吧,别管我了。”同事在确认我没问题之后,加速往前跑了。后面的路程是艰难的:体力下降,气温升高。实在跑不动了就走几步,但无论我是什么速度,身边都有大量同行者,我不孤单。拐到昆玉河南段以后,突然发现赛道上多了一辆大巴车,行驶缓慢,几乎一直与我同行。不时有人招手上车。我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收容车。后来回想起来,很奇怪,那时我根本没有动一丁点儿上车的念头,跑到终点似乎是唯一的想法。
路两边都是人,为选手加油。边跑边反思,作为一名体育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次都没有去为选手加油?!跑到玲珑路附近,忽闻有人叫我,循声望去,三姐正站在过街天桥上,手拿相机为我拍照。见着亲人,我喊了一声“累死了”,算是打招呼,又奋力奔跑起来。
终点路窄人多,每个人脸上都是兴奋。我想我大抵也是如此。照相留影,坐地铁回家。
没想到,我竟然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跑了半马,连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
贼船好上不好下
第二个半马:郑开国际马拉松 2014年3月29日 成绩:2小时08分
稀里糊涂跑了半马,我被拉进了天体速度营,这是一个以不断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为目标的马拉松群体,激励与鞭策同在。不仅每周有训练的安排,每位成员自己训练的情况也要第一时间汇报,同伴们鼓励的同时也监督。营里有两位跑马的前辈兼专家,大家提出的疑问都会热心给以解答。
从玩票儿到按计划训练只有一个微信的距离。在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跑群,有被拉上“贼船”的感觉,看着每天都有人在晒表,自己偶尔也忍不住出去跑跑。进入2014年,一位专家给我制定了下一个赛事扬州国际马拉松的训练计划,从此我进入了有目标、有计划训练的节奏。
春节过后,群里成员相约参加郑开国际马拉松,我负责给大家报名、联络组委会。相识的赛会负责人鼓动我参赛,跑友也介绍郑开的赛道宽阔平坦,一冲动,我也报名参赛。
郑开的赛道一马平川,我们迎着太阳的方向,一路向东。不知是否此前的训练产生效果,一路与同伴相伴奔跑,轻松愉快,时不时与路边的小朋友击掌互动。到达终点时,大门上的时间是2小时8分,比北马提高了近40分钟。
风吹日晒都不怕
第三个半马: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 2014年4月20日 成绩:2小时06分43秒
冬天的寒冷难熬,夏天的艳阳更毒辣。对跑步者来说,进入阳春三月,阳光曝晒是一个考验,特别是爱美的女性。自打我开始跑步,不少好心的朋友提醒我跑步要适量,说超长距离的跑步属于极限运动,易造成膝关节、足部等部位的运动损伤,而且有氧运动容易使身体氧化,例如皮肤容易快速衰老。还有女同事告诫我,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多容易晒黑啊,不好看。
这样的告诫听多了,我一边附和着,一边也在进行调整,特别是我的左臂已经被晒伤了一大片,奇痒难忍,训练从中午改到了傍晚,有时是晚上天黑以后。但是,每周末早晨开始的奥森长距离日晒是躲不过去的,还有偶尔的集体训练也基本是在下午艳阳高照时。好在我不是一个过于介意皮肤颜色的人,我的唯一诉求是避免晒伤。
定好的计划要执行,这是我跑步之后的最大收获。扬州半马已经报名在先,继续训练,准备参赛。扬州之行让我初步感受到跑步加旅游的轻松畅快。瘦西湖的美景让我和朋友们畅游其中,流连忘返,几乎忘了此为何来。赛前一天大量消耗体力,让我第二天的比赛力有所不逮,成绩仅仅比郑开提高了2分钟。
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一个全马: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2014年5月1日 成绩:5小时8分18秒
我不是一个习惯做计划并认真执行的人,正如第一个半马是在没有任何长跑训练基础的情况下被同事忽悠去的,第一个全马也完成得没头没脑。
如果没有跑友的突发奇想,我的首个全马应该在20多天以后的丹东完成。
这一切似乎早有征兆。虽然此前我已经完成了三个半马,其中有两次是临时上马。对于我这样的嫩马,导师认为选择6月进行的某个比赛完成全马比较合理,因此制定了伊金霍洛旗马拉松的训练计划。未久,得知该赛事今年不办,遂改为天津马拉松;很快,传来天津马拉松推迟到9月的消息,再改,改到兰州马拉松;由于个人原因,兰州马拉松也去不成了,最终改到了5月25日进行的丹东马拉松。
按照计划,比赛前至少应有两次24公里和一次32公里的长距离跑。5月1日前,我只在奥森完成了一次24公里,狼狈不堪。我和同伴对32公里不由得心生畏惧。某天,同伴突然提议,要不到东营的马拉松比赛中去完成32公里?比赛的氛围可能会帮我们迈过身体与心理的那道坎。
去东营的路上,跑友纷纷建议我们干脆直接完赛。由于我一贯犹豫不决的性格和实际能力,对完赛没有预期,提前1分钟都不会去想。开赛后,我和同伴在领跑兔子的带领下,按照赛前制定的配速匀速前进,一路还算顺利。可能在15公里处的补水不利导致岔气,我在17公里处落下,看着同伴们向前跑去,背影逐渐消失在人群里,暗暗地告诉自己尽量跟上。此时,身边还有为数不少的选手,大家你追我赶,相互超越。虽然慢下来,体力尚好。
后面的赛程让我领教了训练不到位的身体报复,大约25公里处,右脚掌和右脚趾疼痛不止,边跑边调整鞋子,无效。停下来脱鞋查看究竟,看不出所以然,忍着继续跑。半程过后,阳光曝晒,宽阔的马路不再可爱,跑道上一丝树荫都没有,明晃晃的路面逼得人睁不开眼。每到一个水站,不仅大量喝水,还初次使用了海绵,后来嫌海绵不过瘾,直接用矿泉水往头上浇。
最艰难的是孤独。与同伴分开以后,我大多数时间在独自奔跑。炎热的天气、无尽的远方、空空荡荡的赛道,无不对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盼着32公里快点到,至少完成既定目标。值得庆幸的是大约28公里处,在起点认识的北京小伙子与我跑到了一起,打消了我在32公里处停下来的逃避心理。既然还剩10公里,那就跑下去吧。似乎就是为了帮助我下定决心完赛,32公里之后,北京小伙子很快与我分开了。
越到后面走的人越多,基本是不打算完赛了。虽然速度已经很慢,但还是超过了几个人。路边坚守岗位的警察和志愿者毫不吝啬地给我加油,远远的,终点的大门已经依稀可见。
冲过终点时,心内很平静,不仅没有为跑下全马激动,反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惆怅。就这么完赛了?
完成了首马,内心发生了些许变化,也理解了那么多马拉松跑者的执着──马拉松不仅是一项锻造身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一项磨砺精神的伟大历程。
正像村上春树所说,跑着明白了坚持的可贵,跑着感悟了明天的方向。
(本文作者为《中国体育报第6周刊》执行主编)
这6个月,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也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背着男号跑北马
第一个半马:北京国际马拉松 2013年10月20日 成绩:2小时45分
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我的家乡已经举办了很多年,别说去参赛,围观的经历都没有。不是不热爱家乡,而是感觉与我搭不上关系。2013年10月,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老公报名北马全程,结果错报成了半马,调成全马之后,原来半马的号码没有收回,同事就动员我去跑。老公也给我鼓劲儿,说你没问题。我从小就胆儿大,想当年北京刚有蹦极我就去蹦了,感觉倍儿刺激。有点儿动心,但是比赛之前我在安徽出差,“好吧,如果我能赶回来就参赛”,我回应同事。“不对,你安排反了。参加北马最重要,然后想尽办法提前完成工作”,同事的游说能力堪称一流,我被他说动了。
北马比赛日早晨5点多,坐地铁前往天安门广场。一路上不断有背着北马运动包的人汇入地铁,有独自一人的,有成双成对的,也有结伴而行的。瞬间感到温暖而兴奋,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是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彼此知晓。深秋的北京,在天色将亮未亮的清晨,有那么一群人,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点,为着同一个目标,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种体验是全新的。
广场上人潮涌动,音乐喧嚣,空气中弥漫着躁动情绪,人们紧张而激动。发令枪声响过,人群呼喊着涌向前方,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被裹狭着,有点茫然,又有点期待。跑过起点门时,液晶显示8分多。
一路上,一起跑的同事尽职尽责地每过一公里报出用时,还好,速度一直保持在他赛前的建议下。不断有人从旁边超过,我知道,我的速度是比较慢的。10公里之后,我对同事说:“你提速吧,别管我了。”同事在确认我没问题之后,加速往前跑了。后面的路程是艰难的:体力下降,气温升高。实在跑不动了就走几步,但无论我是什么速度,身边都有大量同行者,我不孤单。拐到昆玉河南段以后,突然发现赛道上多了一辆大巴车,行驶缓慢,几乎一直与我同行。不时有人招手上车。我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收容车。后来回想起来,很奇怪,那时我根本没有动一丁点儿上车的念头,跑到终点似乎是唯一的想法。
路两边都是人,为选手加油。边跑边反思,作为一名体育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次都没有去为选手加油?!跑到玲珑路附近,忽闻有人叫我,循声望去,三姐正站在过街天桥上,手拿相机为我拍照。见着亲人,我喊了一声“累死了”,算是打招呼,又奋力奔跑起来。
终点路窄人多,每个人脸上都是兴奋。我想我大抵也是如此。照相留影,坐地铁回家。
没想到,我竟然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跑了半马,连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
贼船好上不好下
第二个半马:郑开国际马拉松 2014年3月29日 成绩:2小时08分
稀里糊涂跑了半马,我被拉进了天体速度营,这是一个以不断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为目标的马拉松群体,激励与鞭策同在。不仅每周有训练的安排,每位成员自己训练的情况也要第一时间汇报,同伴们鼓励的同时也监督。营里有两位跑马的前辈兼专家,大家提出的疑问都会热心给以解答。
从玩票儿到按计划训练只有一个微信的距离。在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跑群,有被拉上“贼船”的感觉,看着每天都有人在晒表,自己偶尔也忍不住出去跑跑。进入2014年,一位专家给我制定了下一个赛事扬州国际马拉松的训练计划,从此我进入了有目标、有计划训练的节奏。
春节过后,群里成员相约参加郑开国际马拉松,我负责给大家报名、联络组委会。相识的赛会负责人鼓动我参赛,跑友也介绍郑开的赛道宽阔平坦,一冲动,我也报名参赛。
郑开的赛道一马平川,我们迎着太阳的方向,一路向东。不知是否此前的训练产生效果,一路与同伴相伴奔跑,轻松愉快,时不时与路边的小朋友击掌互动。到达终点时,大门上的时间是2小时8分,比北马提高了近40分钟。
风吹日晒都不怕
第三个半马: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 2014年4月20日 成绩:2小时06分43秒
冬天的寒冷难熬,夏天的艳阳更毒辣。对跑步者来说,进入阳春三月,阳光曝晒是一个考验,特别是爱美的女性。自打我开始跑步,不少好心的朋友提醒我跑步要适量,说超长距离的跑步属于极限运动,易造成膝关节、足部等部位的运动损伤,而且有氧运动容易使身体氧化,例如皮肤容易快速衰老。还有女同事告诫我,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多容易晒黑啊,不好看。
这样的告诫听多了,我一边附和着,一边也在进行调整,特别是我的左臂已经被晒伤了一大片,奇痒难忍,训练从中午改到了傍晚,有时是晚上天黑以后。但是,每周末早晨开始的奥森长距离日晒是躲不过去的,还有偶尔的集体训练也基本是在下午艳阳高照时。好在我不是一个过于介意皮肤颜色的人,我的唯一诉求是避免晒伤。
定好的计划要执行,这是我跑步之后的最大收获。扬州半马已经报名在先,继续训练,准备参赛。扬州之行让我初步感受到跑步加旅游的轻松畅快。瘦西湖的美景让我和朋友们畅游其中,流连忘返,几乎忘了此为何来。赛前一天大量消耗体力,让我第二天的比赛力有所不逮,成绩仅仅比郑开提高了2分钟。
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一个全马: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2014年5月1日 成绩:5小时8分18秒
我不是一个习惯做计划并认真执行的人,正如第一个半马是在没有任何长跑训练基础的情况下被同事忽悠去的,第一个全马也完成得没头没脑。
如果没有跑友的突发奇想,我的首个全马应该在20多天以后的丹东完成。
这一切似乎早有征兆。虽然此前我已经完成了三个半马,其中有两次是临时上马。对于我这样的嫩马,导师认为选择6月进行的某个比赛完成全马比较合理,因此制定了伊金霍洛旗马拉松的训练计划。未久,得知该赛事今年不办,遂改为天津马拉松;很快,传来天津马拉松推迟到9月的消息,再改,改到兰州马拉松;由于个人原因,兰州马拉松也去不成了,最终改到了5月25日进行的丹东马拉松。
按照计划,比赛前至少应有两次24公里和一次32公里的长距离跑。5月1日前,我只在奥森完成了一次24公里,狼狈不堪。我和同伴对32公里不由得心生畏惧。某天,同伴突然提议,要不到东营的马拉松比赛中去完成32公里?比赛的氛围可能会帮我们迈过身体与心理的那道坎。
去东营的路上,跑友纷纷建议我们干脆直接完赛。由于我一贯犹豫不决的性格和实际能力,对完赛没有预期,提前1分钟都不会去想。开赛后,我和同伴在领跑兔子的带领下,按照赛前制定的配速匀速前进,一路还算顺利。可能在15公里处的补水不利导致岔气,我在17公里处落下,看着同伴们向前跑去,背影逐渐消失在人群里,暗暗地告诉自己尽量跟上。此时,身边还有为数不少的选手,大家你追我赶,相互超越。虽然慢下来,体力尚好。
后面的赛程让我领教了训练不到位的身体报复,大约25公里处,右脚掌和右脚趾疼痛不止,边跑边调整鞋子,无效。停下来脱鞋查看究竟,看不出所以然,忍着继续跑。半程过后,阳光曝晒,宽阔的马路不再可爱,跑道上一丝树荫都没有,明晃晃的路面逼得人睁不开眼。每到一个水站,不仅大量喝水,还初次使用了海绵,后来嫌海绵不过瘾,直接用矿泉水往头上浇。
最艰难的是孤独。与同伴分开以后,我大多数时间在独自奔跑。炎热的天气、无尽的远方、空空荡荡的赛道,无不对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盼着32公里快点到,至少完成既定目标。值得庆幸的是大约28公里处,在起点认识的北京小伙子与我跑到了一起,打消了我在32公里处停下来的逃避心理。既然还剩10公里,那就跑下去吧。似乎就是为了帮助我下定决心完赛,32公里之后,北京小伙子很快与我分开了。
越到后面走的人越多,基本是不打算完赛了。虽然速度已经很慢,但还是超过了几个人。路边坚守岗位的警察和志愿者毫不吝啬地给我加油,远远的,终点的大门已经依稀可见。
冲过终点时,心内很平静,不仅没有为跑下全马激动,反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惆怅。就这么完赛了?
完成了首马,内心发生了些许变化,也理解了那么多马拉松跑者的执着──马拉松不仅是一项锻造身体的体育运动,更是一项磨砺精神的伟大历程。
正像村上春树所说,跑着明白了坚持的可贵,跑着感悟了明天的方向。
(本文作者为《中国体育报第6周刊》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