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热播,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深受欢迎——男护士长田亮。他細心、耐心、有爱心,一亮相就圈粉无数。许多观众问:“现实中的男护士真有那么可爱吗?”
《环球人物》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优秀护士获得者、协和医院第一位男护士长李尊柱,得到的答案是:就有那么可爱。毕竟这是在性别劣势和人数劣势里“野蛮生长”的一批人,再不可爱些,咋在白色巨塔里混呐?
这两天,为了参加活动,李尊柱特地从西藏回到北京——他是协和第三批援藏医疗队成员,活动结束后还得赶回拉萨。在西藏的大半年里,什么苦事都遇上了:缺氧、感冒、地震……“那儿昼夜温差极大,晚上刺骨的风就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只能拿纸板和胶带把窗户给粘死。”
但也有令人开心的地方,比如清澈无比的天,伸手可得的云和星,还有朴实无华的藏民。“他们对医疗工作者很尊敬,也不会对男护士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李尊柱说,“而在内地许多城市,患者对男护士可能还有些成见,十几年前更甚。”
2001年,李尊柱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毕业,进入协和医院,听到患者的第一句话是:“可惜了小伙子,你咋当了护士?”尴尬,李尊柱回忆当时,如此总结。女患者不肯让他打针,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男患者也不肯,因为觉得“男护士一定很糙”。
不被理解,就努力争取理解。一天,一名病人出现严重便秘,医生说:“只能用手把大便抠出来。”李尊柱二话没说戴上手套。病人吓蒙了:“小伙子,你把我家人叫进来,让他们做吧。”
“您就把我当成您儿子,儿子给您抠大便,那还不是应该的?”
治疗时,刺鼻的恶臭充满了整间病房。结束后,李尊柱摘下口罩,病人眼泪夺眶而出:“小伙子,我见过你,对不起啊,我还说你干护士可惜了。”
“男护士主要是在精神病院、ICU、急诊室这些‘苦脏累’的地方。”有时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对身边人拳打脚踢,就需要男护士出马。李尊柱几次被踹翻在地,全身淤青,病人清醒后抱歉得眼泪直流。
以前,在李尊柱的山东老家,他父母经常与人有这样的对话。“你儿子在哪儿上班呢?”“北京协和医院呢!”“在医院干什么?”“当大夫。”
十几年前,护士前面加个“男”字,总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李尊柱交往过一个女孩,谈及婚嫁时对方提出了条件:“只要你不当护士,我就嫁给你!”最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家人有时也会埋怨他的工作。2005年,李尊柱的父亲在老家住进ICU,姐姐打电话来让他赶紧回家,可当时李尊柱的病房里也住满了危重病人。父亲的ICU和自己的ICU,李尊柱选择了后者。当他赶到家时,父亲已经昏迷,第二天便离开了人世。
姐姐哭着骂他不孝:“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为什么你护理了那么多人,却不能早点回来护理爸爸?”每每想到这,李尊柱心里都充满愧疚。
除了在特殊科室,男护士往往也是紧急任务的排头兵。汶川地震救援、北京奥运会救护、埃博拉病毒时期援非,李尊柱都是第一时间请命前往。“ICU接触的都是重症、难症,我们的工作就是拼尽全力守护他们的生命,必须时刻待命,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非常大。”
2003年,刚工作不久的李尊柱受邀参加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问他:“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自己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李尊柱回答:“10年后,我可能已经换到其他科室,干一些比较轻的工作了,照顾重症病患的强度太大了。”
然而,15年过去了,他依然守在ICU。2010年,李尊柱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男护士长,而与他同期的不少男护士,都已经换了职业,“有的卖药,有的卖器械”。
“大家以为男护士最大的优势是体力,其实不然,我觉得男护士的可贵处是能打破固有模式,创造很多新东西。”李尊柱说,“大家绝对想不到,男护士最大的爱好,其实是写论文和搞‘发明’。”
现在协和医院有70多名男护士,很多人不仅是护士,也是专家。男护士喜欢研究数据、操作机器,护理过程中总能蹦出许多新方法。“比如我们科一个男护士,喜欢研究超声技术,他就试着用超声机观察血管状态,不断搜集、分析数据,从而更有效地为手术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他将这个过程写成论文,发表在医学期刊上。”
一些小细节也能成为灵感来源,比如打针后的按压问题。李尊柱手下的一名男护士听到患者抱怨打针后拿棉花按压很麻烦,就发明了一个自动按压的小东西,已经申请了专利。“还有新式翻身法、患者便后清洗器,男护士的发明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却能给实际应用带来许多便利。”
李尊柱觉得,如今男护士依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经济压力,“我们的工资不比女护士高,只是部门差异”;比如人数依然偏少,“全国250多万护士,男性仅占2%,而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0%”。
“幸运的是,大家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男护士的培养也越来越好。我们院很多男护士都是研究生毕业过来的。”李尊柱说,“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男丁格尔’。”
《环球人物》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优秀护士获得者、协和医院第一位男护士长李尊柱,得到的答案是:就有那么可爱。毕竟这是在性别劣势和人数劣势里“野蛮生长”的一批人,再不可爱些,咋在白色巨塔里混呐?
这两天,为了参加活动,李尊柱特地从西藏回到北京——他是协和第三批援藏医疗队成员,活动结束后还得赶回拉萨。在西藏的大半年里,什么苦事都遇上了:缺氧、感冒、地震……“那儿昼夜温差极大,晚上刺骨的风就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只能拿纸板和胶带把窗户给粘死。”
但也有令人开心的地方,比如清澈无比的天,伸手可得的云和星,还有朴实无华的藏民。“他们对医疗工作者很尊敬,也不会对男护士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李尊柱说,“而在内地许多城市,患者对男护士可能还有些成见,十几年前更甚。”
2001年,李尊柱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毕业,进入协和医院,听到患者的第一句话是:“可惜了小伙子,你咋当了护士?”尴尬,李尊柱回忆当时,如此总结。女患者不肯让他打针,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男患者也不肯,因为觉得“男护士一定很糙”。
不被理解,就努力争取理解。一天,一名病人出现严重便秘,医生说:“只能用手把大便抠出来。”李尊柱二话没说戴上手套。病人吓蒙了:“小伙子,你把我家人叫进来,让他们做吧。”
“您就把我当成您儿子,儿子给您抠大便,那还不是应该的?”
治疗时,刺鼻的恶臭充满了整间病房。结束后,李尊柱摘下口罩,病人眼泪夺眶而出:“小伙子,我见过你,对不起啊,我还说你干护士可惜了。”
“男护士主要是在精神病院、ICU、急诊室这些‘苦脏累’的地方。”有时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对身边人拳打脚踢,就需要男护士出马。李尊柱几次被踹翻在地,全身淤青,病人清醒后抱歉得眼泪直流。
以前,在李尊柱的山东老家,他父母经常与人有这样的对话。“你儿子在哪儿上班呢?”“北京协和医院呢!”“在医院干什么?”“当大夫。”
十几年前,护士前面加个“男”字,总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李尊柱交往过一个女孩,谈及婚嫁时对方提出了条件:“只要你不当护士,我就嫁给你!”最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家人有时也会埋怨他的工作。2005年,李尊柱的父亲在老家住进ICU,姐姐打电话来让他赶紧回家,可当时李尊柱的病房里也住满了危重病人。父亲的ICU和自己的ICU,李尊柱选择了后者。当他赶到家时,父亲已经昏迷,第二天便离开了人世。
姐姐哭着骂他不孝:“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为什么你护理了那么多人,却不能早点回来护理爸爸?”每每想到这,李尊柱心里都充满愧疚。
除了在特殊科室,男护士往往也是紧急任务的排头兵。汶川地震救援、北京奥运会救护、埃博拉病毒时期援非,李尊柱都是第一时间请命前往。“ICU接触的都是重症、难症,我们的工作就是拼尽全力守护他们的生命,必须时刻待命,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非常大。”
2003年,刚工作不久的李尊柱受邀参加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问他:“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自己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李尊柱回答:“10年后,我可能已经换到其他科室,干一些比较轻的工作了,照顾重症病患的强度太大了。”
然而,15年过去了,他依然守在ICU。2010年,李尊柱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男护士长,而与他同期的不少男护士,都已经换了职业,“有的卖药,有的卖器械”。
“大家以为男护士最大的优势是体力,其实不然,我觉得男护士的可贵处是能打破固有模式,创造很多新东西。”李尊柱说,“大家绝对想不到,男护士最大的爱好,其实是写论文和搞‘发明’。”
现在协和医院有70多名男护士,很多人不仅是护士,也是专家。男护士喜欢研究数据、操作机器,护理过程中总能蹦出许多新方法。“比如我们科一个男护士,喜欢研究超声技术,他就试着用超声机观察血管状态,不断搜集、分析数据,从而更有效地为手术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他将这个过程写成论文,发表在医学期刊上。”
一些小细节也能成为灵感来源,比如打针后的按压问题。李尊柱手下的一名男护士听到患者抱怨打针后拿棉花按压很麻烦,就发明了一个自动按压的小东西,已经申请了专利。“还有新式翻身法、患者便后清洗器,男护士的发明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却能给实际应用带来许多便利。”
李尊柱觉得,如今男护士依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经济压力,“我们的工资不比女护士高,只是部门差异”;比如人数依然偏少,“全国250多万护士,男性仅占2%,而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0%”。
“幸运的是,大家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男护士的培养也越来越好。我们院很多男护士都是研究生毕业过来的。”李尊柱说,“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男丁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