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创造——音乐欣赏活动的着眼点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并将幼儿在“艺术”领域中学习与发展的内容规定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为例,谈一谈如何深入理解《指南》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部分的内容,以此来探寻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教育策略。
  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的基本教学环节:
  一、 幼儿律动入场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讲述故事,创设音乐故事情境
  1. 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情境。
  2. 介绍乐曲的名称、作者。
  3. 再次完整播放音乐,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并绘画图谱,幼儿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三、 分段欣赏,分析图谱,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 引导幼儿创编小动物们由于对狮王的恐惧而出现的紧张表情和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小动物由于得知狮王不会伤害自己后,个个十分高兴的表情和动作。
  3.指导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故事。
  一、支持幼儿乐于表达真实的音乐感受
  活动实录1:活动中第一次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初次感受了音乐情境后,教师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呢?”有的幼儿回答是看到了大象在跳舞。有的幼儿回答他觉得是袋鼠在玩游戏。可惜这些回答都不是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就通通被草草地敷衍回应了:“哦,很棒,还有人想说吗?”终于,有一幼儿答出了是狮子。教师立即回应:“小朋友们听得真对,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做《狮王进行曲》。”
  教师为活动预设了一个狮王过生日的故事背景,并由此展开整个活动。可由于是第一次欣赏这首乐曲,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教师担心活动没有办法按预设的方案进行,因此就不顾幼儿的真实感受,努力将幼儿的想法“引导”到自己的预设思路上。这种情况,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是司空见惯的。长此以往,幼儿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得不到鼓励和支持。
  根据《指南》的理念与要求,对于幼儿的音乐感受和表现,教师不能仅仅鼓励与反馈符合教学预期的行为,更应该对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行为给予积极肯定。只有这样,幼儿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如案例中有幼儿回答大象,对此,教师可以回应:“你的小耳朵真灵,听到了有大象这种大动物,那还有没有可能是另外的一种大动物呢?”这样的应对,即肯定了幼儿听出了音乐大致的特征和风格,还可以在幼儿再次聆听音乐时,引导他们认真地感知乐曲的一些细节特征,从而感受到音乐形象更为符合狮子的特征。
  二、给予幼儿充分感受与想象的时间
  教学实录2:在第二次完整播放音乐前,教师告诉幼儿:“这首《狮王进行曲》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我把这个故事画出来。”在幼儿第二次聆听音乐时,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并绘画图谱,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音乐的内容。
  显而易见,教师比较重视音乐活动的结果,在仅仅提供给幼儿一次自主聆听音乐的机会后,就急于呈现预先设计好的配乐故事,压缩了幼儿对音乐的自主感受的时间,利用预设的配乐故事来替代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指南》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应当认识到,学习聆听是音乐感受的起点,如果幼儿没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聆听音乐,就不会有对音乐的全面而正确的感受,更难以进行真正的音乐表现。所以,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要认真地考虑幼儿自主聆听音乐的机会和时间,使他们有更多、更充分的时间去感受音乐特征和想象音乐形象,尽可能地避免利用音乐故事来隐形地规定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自主感受。
  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音乐感性经验
  活动实录3:教学环节三的主要教学任务和内容是引导幼儿自主和创意地表现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不断地提示幼儿除了动作还可以用表情来表现音乐,并不断地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教师频频提问:“狮王终于来了。谁来学学狮王走过来时那神气的样子?”“狮王看到小动物就大吼了起来,谁来学学狮王吼叫的样子?”“狮王过生日时与小动物友好相处,大家都很高兴。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么表现高兴的样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动作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如在表现狮王走路、吼叫和小动物们害怕等表情和动作时,大多数幼儿的所作所为都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幼儿对音乐缺乏充分自主性感受,是造成幼儿不能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在表现音乐时缺乏必要的、与音乐的特点相符合的动作表象。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地观察花草树木的不同造型,观察各种常见动物的形态及各种动态,倾听来自生活中好听的声音,并乐于模仿,帮助幼儿积累各种事物形态和动作的记忆表象;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不同事物的音乐形象,并逐步积累这些音乐形象,为他们能创意性地进行音乐表现打下基础。
  四、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
  活动实录4: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故事”中,幼儿分角色扮演狮王和各种小动物,用相应的律动来表现音乐。但结果是许多幼儿动作的节奏不能与相应的音乐相匹配。特别是扮演狮王的幼儿,均无法按照音乐中全音符的节奏走路,而是走成节奏较快的二分音符。
  这个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幼儿“感知进行曲的特点,能根据音乐模仿狮子的步态”。但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告诉幼儿什么是进行曲,更没有引导幼儿感知进行曲的特点,联想其与狮王走路姿态之间的联系。导致在幼儿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只能反复地提示与强调:“狮王,走得慢一点,走得神气一点!”而幼儿却完全不得要领。
  这一状况提示我们,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在关注幼儿对音乐的自主感受和表现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最为基本的、粗浅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因为,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是幼儿音乐感知与表现的必要元素。如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认识到进行曲的特征是:雄壮的和有力的,和狮王走路时威风凛凛的模样很像。并且在音乐律动游戏中,通过配合主旋律演唱“我就是那森林之王,没有人能比我强”,以及音乐中提示全音符的鼓点,使幼儿更为深入地感知进行曲的特征,并能够用生动形象、正确节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其他文献
迷人的老太太 2009年3月2日    2009年1月30日,大年初五,我们江苏省34名园长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踏上了赴加拿大苏安学院为期三周的培训历程。担任我们班主任的菲利斯是个美丽迷人的老太太,她丰富的表情。明亮的眼神,快乐的声音,加上翻译流畅的语言。让我们丝毫感觉不到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她首先向我们介绍她的家庭,并让我们看她和丈夫的合影。这种很合乎人情味的做法。更容易让我们接受她,也更容易接受她
案板下的未来  7岁女孩柯恩雅在案板下学习的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她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父母所在的集贸市场复工后,她就一直在店铺的案板下上网课。卤菜店是一个铁皮板房,三面是铁皮案板,一面是入口,案板上摆满了各种荤素卤菜。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正专注地听课,因为狭窄她时常会碰到头。妈妈给女儿检查作业,中间不时有顾客前来,妈妈就等空闲了再督促女儿把错误改正过来。前来家访的老师欣喜地看到了
戴戈庄幼儿园是长江路街道办事处的一所村办幼儿园,在黄岛区名园1 X工程的推动下,由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托管。环境打造是建园的第一步,幼儿园因地制宜,结合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园所的每一寸空间,创设动态多元的“活”环境,做到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鲜活的教育资源。  一、巧设计,赋予文化理念换新颜  1.大环境,大呈现。  在建园初期,幼儿园房屋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怎样使环境更好地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幼儿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如果将陈先生昔日所提倡的“标准”放至当下来理解,即今日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何处理好今日《指南》与“考察儿童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则是领会《指南》精神的核心所在。《指南》的出台,无疑为幼儿发展状况评估找到了更为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也更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幼儿观察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6岁,在幼儿园期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坚持“精密观察”的教学原则,引导幼儿通过全面观察、比较观察、系统观察和五官俱到的观察等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一、全面观察,概括全体    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某一事物的一切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到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特
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学生说好,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幼儿园园风和学风的好坏。因此,我园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1.长打“预防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园利用固定的政治学习时间,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观看《师德启示录》,聘请师德模范来园讲座,行政人员解读吕凤子办学文化精髓,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活动,剖析不良师德的深刻教训等。在思想政治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首段就描写陈胜年少时作为佣农,躬耕于垄上期间所发生的故事,此段文字不过一百多字,但却为后来陈胜拥兵数万、斩将夺旗、攻城夺池的伟绩埋下了伏笔。在这段末,陳胜面对旁人的嘲笑,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话语,更成为有志者的千古心灵慰藉,那么,少年时期陈胜的“鸿鹄之志”从何而来?  人们在少年时期,还是一个初涉人世、对这个世界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们或许有许多梦想——这些还算不上志向——
镜头一:妈妈抱着牛牛送他上幼儿园,经过一番劝说,老师和牛牛妈顺利完成交接。牛牛情绪基本稳定,老师带着牛牛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可是几分钟后,老师看到牛牛一边哭一边朝门口跑,原来牛牛看到了一直在窗口张望的妈妈。看到这情景,牛牛妈顿时掉下了眼泪,伸手想过来抱牛牛回家。  镜头二:奶奶一手拉着甜甜,一手拿着一大包换洗衣服交给老师:“我们甜甜容易出汗,等会出去玩热了,衣服湿了帮我们换换,谢谢老师。”走了一会
我同着力研究混龄游戏的丰富性和层级性。以“平等、尊重、宽容、关怀”为核心理念不断建构起丰富多样、功能多元的混龄游戏案例:遵循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层级推进,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探索、一起建构。现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两则案例。  一、舞动乒乓球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合作玩吹乒乓球的游戏,锻炼肺活量,同时在游戏中感知乒乓球滚动的原理,哥哥姐姐可以在游戏中初步形成责任感,尝试主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