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既是基础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工具学科,更是锻炼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学科。为避免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本文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互动式教学、设置提升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教会小学生联想和想象、指导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从表面来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本溯源,则是人才创新能力之争。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或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获得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学习、分析、想象、批判、创造、解决问题等方面(如图1所示)。
■
图1 小学生创新能力结构
小学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是打开小学生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分析、想象、实践、整合等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
1.“填鸭式”与“去知识化”教学
随着小学升学、考试等压力减弱和素质教育的普及,“填鸭式”教学越来越少,但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去认真揣摩字、词、句,没有机会去感受、领悟和赏析文章,批判、想象等创造能力展示环节被无情剥夺。另一个极端就是“去知识化”,简单地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少传授知识、多增加练习”是非常片面的。小学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能力的培养。
2.授课死板,教师失语,课文被过度解读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堂活动,机械地传授知识,这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十分不利,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现在不强调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主张发散式思维,许多教师没有了立场,不敢或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担心不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而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反而将教学引向了无序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是语文教学多元解读的中心思想,但是多元解读并不能偏离字、词、句、文章的本意。
3.合作学习失效,解决问题能力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群体交流、互助合作、协调整合等过程中锻炼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假讨论”“伪合作”等现象严重,合作学习的目的难于实现,弱化了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4.将语文教学视作任务,忽略学科性质与功能
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其性质不仅仅在于是一门知识、一个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承担了发展民族语言、育人和传承文明的功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任务、一份工作是短见的,难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的民族性、文学性,更难以掌握创新这一民族之魂。
三、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小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完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想象、组织协调与整合、解决问题及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互动式教学,避免填充式授课
■
图2 互动式教学流程图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要采取启发、讨论、情景模拟、实践开发等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古诗、古文时要将时代背景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启发学生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及作者的人生遭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诗歌或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进行讲解和模拟,组织课堂交流、合作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性阐述观点。如学习《悯农》时,将诗歌内容与现行社会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相联系,在课堂上学习古人劳作,分析诗歌内涵,想象劳作场景,使节约思想扎根于学生心中。
2.设置提升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
提升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置环节。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的字词发散练习、句子练习、课文探究、想象力问题设置、创意写作等都十分有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例如,组织有序、有效的发散性讨论,不仅可以发挥群体的规模学习效应,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作,从而学会合作与交流,而且可以使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教师要掌握发散性讨论的程度,在不偏离主旨的合理范围内,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求新的思维和做法,从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会小学生联想和想象,锻炼其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想象力是理解、发散、批判和创造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合理联想与想象,为其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课堂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玩出了名堂》《风筝》《画杨桃》等文章都可以提炼出丰富的动手作业——通过玩耍获得的一种工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试着从不同角度画一个东西,等等。
4.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的必备工具。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慢慢理解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玉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2,(10):116.
[2]闫彩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青少年日记,2012,(05):68.
[3]许平伟.小学语文自塑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31-
36.
[4]杨永翠.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10):232.
[5]马战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08):204.
[6]刘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07):216.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从表面来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本溯源,则是人才创新能力之争。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或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获得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学习、分析、想象、批判、创造、解决问题等方面(如图1所示)。
■
图1 小学生创新能力结构
小学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是打开小学生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分析、想象、实践、整合等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
1.“填鸭式”与“去知识化”教学
随着小学升学、考试等压力减弱和素质教育的普及,“填鸭式”教学越来越少,但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去认真揣摩字、词、句,没有机会去感受、领悟和赏析文章,批判、想象等创造能力展示环节被无情剥夺。另一个极端就是“去知识化”,简单地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少传授知识、多增加练习”是非常片面的。小学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能力的培养。
2.授课死板,教师失语,课文被过度解读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堂活动,机械地传授知识,这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十分不利,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现在不强调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主张发散式思维,许多教师没有了立场,不敢或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担心不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而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反而将教学引向了无序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是语文教学多元解读的中心思想,但是多元解读并不能偏离字、词、句、文章的本意。
3.合作学习失效,解决问题能力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群体交流、互助合作、协调整合等过程中锻炼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假讨论”“伪合作”等现象严重,合作学习的目的难于实现,弱化了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4.将语文教学视作任务,忽略学科性质与功能
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其性质不仅仅在于是一门知识、一个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承担了发展民族语言、育人和传承文明的功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任务、一份工作是短见的,难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的民族性、文学性,更难以掌握创新这一民族之魂。
三、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小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完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想象、组织协调与整合、解决问题及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互动式教学,避免填充式授课
■
图2 互动式教学流程图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要采取启发、讨论、情景模拟、实践开发等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古诗、古文时要将时代背景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启发学生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及作者的人生遭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诗歌或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进行讲解和模拟,组织课堂交流、合作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性阐述观点。如学习《悯农》时,将诗歌内容与现行社会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相联系,在课堂上学习古人劳作,分析诗歌内涵,想象劳作场景,使节约思想扎根于学生心中。
2.设置提升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
提升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置环节。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的字词发散练习、句子练习、课文探究、想象力问题设置、创意写作等都十分有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例如,组织有序、有效的发散性讨论,不仅可以发挥群体的规模学习效应,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作,从而学会合作与交流,而且可以使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教师要掌握发散性讨论的程度,在不偏离主旨的合理范围内,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求新的思维和做法,从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会小学生联想和想象,锻炼其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想象力是理解、发散、批判和创造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合理联想与想象,为其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课堂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玩出了名堂》《风筝》《画杨桃》等文章都可以提炼出丰富的动手作业——通过玩耍获得的一种工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试着从不同角度画一个东西,等等。
4.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的必备工具。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慢慢理解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玉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2,(10):116.
[2]闫彩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青少年日记,2012,(05):68.
[3]许平伟.小学语文自塑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31-
36.
[4]杨永翠.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10):232.
[5]马战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08):204.
[6]刘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