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对话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很时尚的话:教师要成为课堂对话的首席。“首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最尊贵的席位或者最高的席位”。师生从人格上是平等的,也不能够因为学识多一些就把自己定位在“最尊贵和最高”上。于是我想,专家们运用这个词一定另有新解,那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词语来表达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当下,代表人文传统的人文主义文化与代表科学主义的科学文化之间出现的严重断裂,已是不争的事实。两种文化整合的难点在于方法的不同,因此从方法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这个线
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及当前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妇女的“弱”势地位,导致的一个社会问题是性别比严重失调。在农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