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保证实施项目可以产生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立项决策失误,保证项目实施过程合理有效,一直是管理者不断研究和讨论的一个问题。通过对科技项目抽样跟踪调查研究,科技项目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诸多不足说明项目管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水平。在倡导科技创新的新经济时代,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实施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
(1)对项目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
(2)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素质考察不严,对承担方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项目开发的基础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查。
(3)对项目承担方经营的综合成本、资金运作、市场预测与技术成果市场推广前景等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4)预期目标虚高定位,项目承担单位主观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效益指标预测失真,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估过高。
2.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
项目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项目追踪、评估等动态监测手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情况、项目实施进度了解不细,项目实施单位存在任意改动攻关目标、不按合同要求使用科技经费、不能按合同要求期限结题等情况。
3.科技项目“小、散、低”,无法形成链条模型
科技项目规模小、课题孤立、目标分散、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原有的经济技术条件,难以体现科研在基础研究和成果开发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更不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
4.配套经费无法到位,总体经费严重不足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款能力差,计划的各种配套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某些单位的自筹款是以原有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重复折抵,没有额外资金投入。
5.没有引进竞争机制,难以组合一流团队
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封闭、僵化,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缺乏竞争与交流,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科研队伍组建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不能聚合一流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造成科技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未形成项目链、产业链,项目实际效益不理想。
6.成果评价机制倒置,导向作用偏离初衷
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项目验收结题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7.履行合同缺乏法律约束,惩戒措施未建章立制
签订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对如何履行合同缺乏明确、清晰、有效的规章条款,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来保证项目承担方严格履行合同规定,违约后的惩戒措施无章可循。
二、科技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各地各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
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行业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科技项目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没有清晰地定位和规划。企业科技项目建设必须要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尽管已经对相关计划目标进行了凝练与集中,但是还有必要进一步收敛目标,集中几个更加具体的研究方向重点突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也能向社会传递出更加明确的信息,以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项目要求的目标。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国内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要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审核评估机制不不存在,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
三、提高科技项目管理质量的对策分析
1.科技项目申报请进行科学论证
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科技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先进性、可行性、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进行考察,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客观的调研。
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要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设计出有竞争力的项目,并為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决策依据。
2.推广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
以往项目小组往往是临时组建的,缺乏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手段,没有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专门组织对工程的技术、经济责任和全过程负责,工期、投资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项目建设期一拖再拖,概算一调再调,投资一增再增,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提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效益,实施项目承包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招投标的办法择优选定承担单位,对项目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进度、费用和质量的控制,从而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这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
3.完善项目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科技项目的选择都是单纯地凭借管理者和咨询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进行主观判断,致使项目选择失误率偏高。项目选择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由此而引起的项目决策的风险性,还表现在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复杂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因此,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应从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等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使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科技经费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 1.辽宁生产力促进中心;2.辽宁省水利信息中心)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
(1)对项目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
(2)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素质考察不严,对承担方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项目开发的基础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查。
(3)对项目承担方经营的综合成本、资金运作、市场预测与技术成果市场推广前景等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4)预期目标虚高定位,项目承担单位主观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效益指标预测失真,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估过高。
2.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
项目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项目追踪、评估等动态监测手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情况、项目实施进度了解不细,项目实施单位存在任意改动攻关目标、不按合同要求使用科技经费、不能按合同要求期限结题等情况。
3.科技项目“小、散、低”,无法形成链条模型
科技项目规模小、课题孤立、目标分散、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原有的经济技术条件,难以体现科研在基础研究和成果开发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更不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
4.配套经费无法到位,总体经费严重不足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款能力差,计划的各种配套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某些单位的自筹款是以原有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重复折抵,没有额外资金投入。
5.没有引进竞争机制,难以组合一流团队
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封闭、僵化,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缺乏竞争与交流,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科研队伍组建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不能聚合一流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造成科技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未形成项目链、产业链,项目实际效益不理想。
6.成果评价机制倒置,导向作用偏离初衷
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项目验收结题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7.履行合同缺乏法律约束,惩戒措施未建章立制
签订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对如何履行合同缺乏明确、清晰、有效的规章条款,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来保证项目承担方严格履行合同规定,违约后的惩戒措施无章可循。
二、科技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各地各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
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行业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科技项目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没有清晰地定位和规划。企业科技项目建设必须要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尽管已经对相关计划目标进行了凝练与集中,但是还有必要进一步收敛目标,集中几个更加具体的研究方向重点突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也能向社会传递出更加明确的信息,以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项目要求的目标。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国内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要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审核评估机制不不存在,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
三、提高科技项目管理质量的对策分析
1.科技项目申报请进行科学论证
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科技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先进性、可行性、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进行考察,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客观的调研。
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要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设计出有竞争力的项目,并為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决策依据。
2.推广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
以往项目小组往往是临时组建的,缺乏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手段,没有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专门组织对工程的技术、经济责任和全过程负责,工期、投资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项目建设期一拖再拖,概算一调再调,投资一增再增,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提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效益,实施项目承包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招投标的办法择优选定承担单位,对项目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进度、费用和质量的控制,从而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这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
3.完善项目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科技项目的选择都是单纯地凭借管理者和咨询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进行主观判断,致使项目选择失误率偏高。项目选择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由此而引起的项目决策的风险性,还表现在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复杂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因此,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应从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等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使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科技经费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 1.辽宁生产力促进中心;2.辽宁省水利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