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一般是采用生活中的贴切主题,用以增强学生学习氛围与兴趣。教学情境即是给学生一个亲身经历,亲身体会的过程,学习与实践通行,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教学情境的优点在于吸引学生,让学生容易去理解并乐于参与,提高兴趣。适当的情境创设能激起小学生的情趣,使他们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大发展。
一、在导课中巧创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課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学以“车”为主题的开放单元时,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各种车的图片、模型,引导学生在社区或停车场等地方了解车的名称、标志、特点等,并向家长学习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丰富车的相关知识,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为此,我创设了畅游“车的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旅游中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作用,并相机进行识字教学。通过营造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与平时的生活实际拉近了距离,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以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
三、在提问中创造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
1.借题发挥,启而有发。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和思维,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2.适时引入多媒体,创设多维情境。在创设情境方面,多媒体的功用不可忽视。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声音、图象、动画及影像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呈现自然界中的声、色、形,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中烘托出“无声”的学习内容。情景再现,静中见动,在指导学生写游记时,笔者将清趣园全景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按顺序“参观”清趣园,边“参观”边口述,然后进行练写,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这篇作文。由于幻灯、录象、电视、电影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变抽象为具体,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主题,激发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因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画交互,融情入境,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教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出的物象,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可以说,声音、画面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更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也更富有感染力了;课件演示,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3.读一读。朗读,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以读悟情,以情动情,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的陶冶氛围中,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读出语句的意和形、情和神,把课文读活,读出感情来。
4.演一演。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参与表演,既能唤起说话的兴趣,又能丰富说话的内容,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谈得轻松愉快,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表演,教材中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身心地进入了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大家兴趣盎然。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第二,加深对语言的感悟;第三,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编排、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使语言积累水到渠成;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阅读、表演中经历了读、说、议、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的、真实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议中鉴赏。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平塘县谷硐小学)
参考文献
[1]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2]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大发展。
一、在导课中巧创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課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学以“车”为主题的开放单元时,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各种车的图片、模型,引导学生在社区或停车场等地方了解车的名称、标志、特点等,并向家长学习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丰富车的相关知识,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为此,我创设了畅游“车的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旅游中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作用,并相机进行识字教学。通过营造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与平时的生活实际拉近了距离,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以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
三、在提问中创造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
1.借题发挥,启而有发。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和思维,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2.适时引入多媒体,创设多维情境。在创设情境方面,多媒体的功用不可忽视。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声音、图象、动画及影像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呈现自然界中的声、色、形,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中烘托出“无声”的学习内容。情景再现,静中见动,在指导学生写游记时,笔者将清趣园全景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按顺序“参观”清趣园,边“参观”边口述,然后进行练写,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这篇作文。由于幻灯、录象、电视、电影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变抽象为具体,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主题,激发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因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画交互,融情入境,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教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出的物象,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可以说,声音、画面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更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也更富有感染力了;课件演示,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3.读一读。朗读,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以读悟情,以情动情,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的陶冶氛围中,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读出语句的意和形、情和神,把课文读活,读出感情来。
4.演一演。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参与表演,既能唤起说话的兴趣,又能丰富说话的内容,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谈得轻松愉快,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表演,教材中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身心地进入了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大家兴趣盎然。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第二,加深对语言的感悟;第三,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编排、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使语言积累水到渠成;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阅读、表演中经历了读、说、议、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的、真实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议中鉴赏。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平塘县谷硐小学)
参考文献
[1]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2]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