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小学英语课堂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师们注重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值得我们进行反思与改革。笔者结合教学案例,分析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动设计华而不实,缺少实效性
表现: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在教完了3A Unit3水果类单词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巩固教学内容:全班分成8个小组,各组自选一种水果作为组名。然后每组的每一个学生轮流到黑板上画一种水果并说出相应的英文,哪一组最先完成,哪一组就得胜,教师奖励水果,获奖的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奖品“This is my apple/banana/orange…”。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兴致高涨,气氛空前热烈,活动的重点成了比赛哪一组同学跑得快,画得快,而水果单词的朗读、运用却被弱化了。
分析: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把活动的目的局限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过分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处于失控状态,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对策: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设计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活”,“乐”,“玩”中,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师应在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语言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应该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去展开,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但要避免杂而乱,要以语言知识作支撑,做到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各个活动的安排要有层次和梯度,满足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活动应环环相扣,使学生自然地逐步提高语言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流畅性,使每个活动在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评价大而空洞,缺少针对性
表现:评价缺乏实效性,没能抓住评价的最佳时机,促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二是评价缺乏多样性,没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三是评价缺乏准确性,没能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老师教学忙碌疲惫,而且使课堂评价难以达到目的,英语教学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这里选取上述有问题的两个课堂评价镜头:
镜头1:在课堂上,教师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个奖励品。讲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sticker,学生每发言一次,教师就匆忙地赶回黑板前贴一个标志,而学生回答问题又必须在教师完成了贴标志这个过程之后。教师为了让黑板上的板书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停地变换所贴标志,有时也忙中出错,不是一会儿忘记贴标志,就是一会儿又贴错小组。整节课,教师异常忙碌,学生也心急如燎,课堂显得一片忙乱。
镜头2:在某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各个小组的竞赛活动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师每给获胜组加上一分,得分组就发出欢呼声,活动结束时,获胜方激动不已,而失败方则垂头丧气,在接下來的活动中再也打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对策: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针对新课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须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概括起来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教师有效指导
表现:这是一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 Aletter的E部分,是一封LiuTao写给Peter的信。整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自学交流新单词,整体感知信的主要内容,分段细读信的各个段落,学习英文信格式,讨论自己准备写的信的内容,完成英文信。授课教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了教学,每一个环节、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笔者作为听课老师在一旁观察了学生的小组活动,发现在“热闹”的表象下面其实是少数学生挑大梁,多数学生旁观,个别学生游离。
分析: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但由于该班平时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指导,因而每个小组中都是“好生讲,差生听”的局面,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和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观察得不够仔细,不能及时发现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影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
对策:首先是合理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以及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负有教会学生一起学习的责任,要教会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思考,会倾听,会分享。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应该设计促进合作的任务,比如,学习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 A部分课文时,教师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份以Holiday为主题的海报,介绍各个节日。每个组员负责完成一个节日的设计,然后所有组员的成果组合成小组的作品,在全班进行评比。
当然,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必须监控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适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指导。
一、活动设计华而不实,缺少实效性
表现: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在教完了3A Unit3水果类单词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巩固教学内容:全班分成8个小组,各组自选一种水果作为组名。然后每组的每一个学生轮流到黑板上画一种水果并说出相应的英文,哪一组最先完成,哪一组就得胜,教师奖励水果,获奖的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奖品“This is my apple/banana/orange…”。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兴致高涨,气氛空前热烈,活动的重点成了比赛哪一组同学跑得快,画得快,而水果单词的朗读、运用却被弱化了。
分析: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把活动的目的局限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过分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处于失控状态,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对策: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设计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活”,“乐”,“玩”中,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师应在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语言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应该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去展开,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但要避免杂而乱,要以语言知识作支撑,做到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各个活动的安排要有层次和梯度,满足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活动应环环相扣,使学生自然地逐步提高语言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流畅性,使每个活动在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评价大而空洞,缺少针对性
表现:评价缺乏实效性,没能抓住评价的最佳时机,促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二是评价缺乏多样性,没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三是评价缺乏准确性,没能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老师教学忙碌疲惫,而且使课堂评价难以达到目的,英语教学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这里选取上述有问题的两个课堂评价镜头:
镜头1:在课堂上,教师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个奖励品。讲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sticker,学生每发言一次,教师就匆忙地赶回黑板前贴一个标志,而学生回答问题又必须在教师完成了贴标志这个过程之后。教师为了让黑板上的板书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停地变换所贴标志,有时也忙中出错,不是一会儿忘记贴标志,就是一会儿又贴错小组。整节课,教师异常忙碌,学生也心急如燎,课堂显得一片忙乱。
镜头2:在某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各个小组的竞赛活动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师每给获胜组加上一分,得分组就发出欢呼声,活动结束时,获胜方激动不已,而失败方则垂头丧气,在接下來的活动中再也打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对策: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针对新课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须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概括起来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教师有效指导
表现:这是一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 Aletter的E部分,是一封LiuTao写给Peter的信。整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自学交流新单词,整体感知信的主要内容,分段细读信的各个段落,学习英文信格式,讨论自己准备写的信的内容,完成英文信。授课教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了教学,每一个环节、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笔者作为听课老师在一旁观察了学生的小组活动,发现在“热闹”的表象下面其实是少数学生挑大梁,多数学生旁观,个别学生游离。
分析: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但由于该班平时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指导,因而每个小组中都是“好生讲,差生听”的局面,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和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观察得不够仔细,不能及时发现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影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
对策:首先是合理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以及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负有教会学生一起学习的责任,要教会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思考,会倾听,会分享。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应该设计促进合作的任务,比如,学习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 A部分课文时,教师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份以Holiday为主题的海报,介绍各个节日。每个组员负责完成一个节日的设计,然后所有组员的成果组合成小组的作品,在全班进行评比。
当然,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必须监控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适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