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稗等禾本科植物,以成虫取食嫩叶、幼虫咬食根部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减产50%左右,对我县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长2.6-3.8mm,宽约1.5mm,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个由黑色的鳞片组成的广口瓶状的暗斑,在鞘翅的基部向下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一个不整齐的黑斑。胫节末端有钩状突起或内角突起。
幼虫为无足型,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8mm,腹节9节,第2-7腹节的背面各有一对长而略向前弯的钩状突起(气门),在幼虫淹水时得以从根内和根周圍获得空气(稻水象甲幼虫的重要特征)。
蛹老熟幼虫先在寄主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土茧长约5mm,宽约3mm。卵圆形,表面光滑。蛹白色,大小和成虫相似,但喙紧贴于胸部,复眼黑色。
2为害特征
以成虫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度不超过3cm的长条白斑,为害严重时全田叶片变白、下折,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低龄幼虫在稻根内蛀食,使稻根呈空筒状;高龄幼虫在稻根的外部咬食,造成断根,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稻水象甲体型小,能孤雌生殖,适应性强,耐饥饿、耐低温、繁殖率高、寄生性广,能爬、善飞、会游泳,可借水流、气流、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3 综合防治
根据该虫为害水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的特点,抓住防治越冬代成虫这一关键时期,应采取“狠治越冬代成虫,兼治第一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的防治策略。
3.1 合理施肥。要做到测土施肥,缺啥补啥。氮肥过多易造成虫口密度增大。
3.2 清除杂草。秋冬、春季要清除或烧毁稻田周围的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3 灯光诱杀。针对稻水象甲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稻田附近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4 化学防治。
防治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重点对山坡荒地、池边沟渠、田埂和周边杂草地等,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60克/亩喷雾,杀灭越冬转移成虫。
防治插秧田成虫:一般在6月上旬,水稻移栽后5-7天,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60克/亩喷雾。
防治本田幼虫:一般在6月下至7月上旬,可选用3%克百威颗粒剂2-2.5千克/亩,拌细土10千克撒施,保水10天。
防治一代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选用5%锐劲特乳油50毫升/亩、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4克/亩、任选一种药剂兑水40-50千克喷雾。
(作者单位:157200黑龙江省东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长2.6-3.8mm,宽约1.5mm,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个由黑色的鳞片组成的广口瓶状的暗斑,在鞘翅的基部向下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一个不整齐的黑斑。胫节末端有钩状突起或内角突起。
幼虫为无足型,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8mm,腹节9节,第2-7腹节的背面各有一对长而略向前弯的钩状突起(气门),在幼虫淹水时得以从根内和根周圍获得空气(稻水象甲幼虫的重要特征)。
蛹老熟幼虫先在寄主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土茧长约5mm,宽约3mm。卵圆形,表面光滑。蛹白色,大小和成虫相似,但喙紧贴于胸部,复眼黑色。
2为害特征
以成虫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度不超过3cm的长条白斑,为害严重时全田叶片变白、下折,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低龄幼虫在稻根内蛀食,使稻根呈空筒状;高龄幼虫在稻根的外部咬食,造成断根,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稻水象甲体型小,能孤雌生殖,适应性强,耐饥饿、耐低温、繁殖率高、寄生性广,能爬、善飞、会游泳,可借水流、气流、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3 综合防治
根据该虫为害水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的特点,抓住防治越冬代成虫这一关键时期,应采取“狠治越冬代成虫,兼治第一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的防治策略。
3.1 合理施肥。要做到测土施肥,缺啥补啥。氮肥过多易造成虫口密度增大。
3.2 清除杂草。秋冬、春季要清除或烧毁稻田周围的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3 灯光诱杀。针对稻水象甲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稻田附近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4 化学防治。
防治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重点对山坡荒地、池边沟渠、田埂和周边杂草地等,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60克/亩喷雾,杀灭越冬转移成虫。
防治插秧田成虫:一般在6月上旬,水稻移栽后5-7天,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60克/亩喷雾。
防治本田幼虫:一般在6月下至7月上旬,可选用3%克百威颗粒剂2-2.5千克/亩,拌细土10千克撒施,保水10天。
防治一代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选用5%锐劲特乳油50毫升/亩、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4克/亩、任选一种药剂兑水40-50千克喷雾。
(作者单位:157200黑龙江省东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